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援的现状、困境与路径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ademic Forum
452《华东科技》
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援的现状、困境与路径探析
李龙普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近年来发生了多起突发事件,因此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工作被特别重视,国家多次强调,要建立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部分,要不断推进体系现代化,增强应对能力。

当前社会救援力量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急需进行改善。

本文主要探讨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援的现状以及困境和改革路径。

关键词:社会组织;应急救援;现状;困境;路径
1 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援的现状与困境 1.1 社会组织参与救援的法制保障滞后 在历次救援中,我国的社会组织多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政府也在努力探索改革机制,促进政府救援组织和社会救援组织的合作。

非典之后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开始配套,应急预案越来越科学,每一次进行救援时都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援,很多法律规定对于社会力量参与救援提供了一些法律保障,很多地方也出台了规范性的文件,总体来说,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法治建设仍然存在着滞后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否则会导致社会组织参加救援时出现一些法律纠纷,从而降低救援效果,甚至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没有进行细化,导致很多社会组织身份不明确,而且难以管理,有时在现场会造成拥堵,影响救援工作的正常开展。

1.
2 社会救援组织资金和装备短缺、成员素质不齐 很多社会组织具有优良的装备,例如汶川地震期间,有的社会组织就利用先进的无线电应急通信网及时传递的信息,促进了震后通讯工作。

很多社会救援组织的运作需要成员缴纳会费或者接受社会捐赠来完成,但有些社会捐赠是定向捐赠,不能用于购买设备,需要直接用于帮扶需要帮助的人,这导致一些社会组织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仍然不能够维持正常运转,不少救援组织的设备都是成员自己花钱买的,这些组织没有商业项目,平时没有营收能力,社会捐赠的又不多,有时需要政府购买服务才能够获得资金来源,一些社会组织因为无法长期进行运转,被迫退出相关行业,社会组织的能力上更是参差不齐,很多社会组织没有充足的理论训练,完全完全凭感觉凭经验,训练场地少,没有科学训练的机会。

1.
3 社会救援组织数量多、沟通少,管理不科学 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援,可以为政府分忧,有些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可以完成官方救援队伍不能或不可以及时完成的任务,近年来社会组织具备了很强的动员能力,经过多次锻炼,一些社会组织之间形成了完善的合作机制,联系密切,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但是这种情况只是局部、暂时的,总体来说社会救援组织数量庞大,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也不能做到科学管理,有时候在应急救援现场由于不能明确分工导致业务重叠,这不利于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救援前线缺乏沟通,各自为政,导致救援过程中不能高效工作,社会动员力很强,但是救援效果并不突出,不能按突发事件的等级合理进行工作,极大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导致救援现场杂乱无章。

1.
4 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完善 当前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后备救援力量,在各类突发事件中,能够补足政府应急能力的短板,具有很好的弹性机制。

尽管社会组织多次有序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救援工作,但是双方的合作机制仍然不完善,还处于探索阶段,有时会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救援内容重复,社会组人员素质差,设备功能老化,与政府的人员和设备不能很好搭配,从而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由于自身的缺陷导致一些社会组织有心无力,甚至被淘汰出应急救援体系,导致相关组织积极性下降。

2 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援的路径思考 2.1 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援的法制保障 做好应急救援的法治建设,确保社会组织成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稳定,使社会组织参与救援时没有后顾之忧,避免临时立法导致责任、义务混乱。

通过法制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对自身有清楚的定位,知道哪些可以参与,哪些不可以参与,避免在救援时出现混乱的情况,各地政府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规,从而保障社会组织参与救援的积极性,各地还应该将社会组织人员的合法权益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例如购买保险,这样能够更好促进社会组织力量的发展。

2.2 加强对社会组织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和培训
很多社会应急救援组织之所以没有发挥好作用,是因为设备跟不上,专人员素质比较差,因此各级政府要出台政策,帮助社会救援组织获得经费,从而不断提升设备等级,要多开发一专多能的装备,实现设备共享,这样能够大大降低社会组织的经济负担,使社会组织有更多的时间和能力去做更应该做的工作,对于社会组织参与工作时出现的设备损毁要适当进行经经济补偿,要多增加宣传活动,促进社会组织多收到捐助。

另外,对社会救援组织中的人员结构的合理性要进行建设,建立准入制度,增加专职人员的数量,促进队伍年轻化,增加富有参与工作经验的人的比例,要动员政府单位具有丰富救援经验的人员在退休或者变换工作岗位以后,加入到社会组织救援队伍中,要增加部队转业人员在应急救援队伍中的比例,这能够大大提升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素质。

另外,应该多
邀请政府应急救援部门对社会组织的成员进行培训,双方要建立经验交流机制,通过多方努力,不断提升社会救援组织的应急能力,从而增强国家救援力量。

2.3 增进社会救援组织的有序沟通和科学调度 社会组织的数量非常庞大,但是每个社会组织的人员数又不一样,社会组织成员的工作又有区别,这样庞大的力量如果不能管理好,就会形成一盘散沙,如果促进有序沟通和科学调度,就能够形成一股巨大的救援力量,因此各个地区的社会组织之间要加强沟通,分散程度较高的社会组织可以建立联盟,各联盟之间可以经常通过召开会议促进沟通、以老带新,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联盟内合理进行分工,对于准备、预警、现场救援等工作进行合理调度,有序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要搭建共享信息平台,建立数据库对社会应急
救援组织进行登记,这样能够更好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只有加强各组织间的沟通,才能够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覆盖的社会力量应急救援体系,从而能够协助政府更好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4 构建政社协同联动机制 完善政府救援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协同联协协同机制能够大大提升国家救援水平,因此各级政府要开放应急救援市场,深化服务改革,鼓励社会组织在市场机制下承担更多的社会救援任务,让社会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最大的作用。

双方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一个高效的联动格局,使服务规范化、管理常态化。

政府和社会力量之间的应急体系建设,还可以通过共建平台数据库来完善,通过整合数据库,能够对社会组织成员的特长、专业属性进行了解,
能够有效对救援物资进行分配对接,在进行应急救援时就能够精准动员,从而避免造成浪费现象。

3 结语 社会应急救援组织现在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这些社会组织有的专业性比较强,有的服务动员能力比较高,由于有些社会组织联合比较松散,这种参差不齐的社会救援组织状况导致不能够完善中国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因此,政府与民间社会救援组织要加强沟通,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升我国的应急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沈燕梅,张斌.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援的现状、困境与路径探析[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20(02):5-10. [2]汤玉官.志愿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 [3]王初.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灾害应急救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8. [4]曹一帆.共青团推动公益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