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腹腔引流管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腹腔引流管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普外科腹腔引流的指征与作用,探索正确引流操作方法和术后相关管理工作。
方法回顾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术中腹腔插管引流术的315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引流过程,分析相关的引流工作以及存在的并发症危险因素。
结果引流术后患者有5例出现引流管并发症占1.59%(5/315),其中1例消化道瘘占0.74%(1/315),3例局部组织感染占0.95%(3/315),1例腹腔组织浅部出血0.74%(1/315),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正确的腹腔引流术可以导出腹腔病理性异物,从而起辅助治疗疾病作用,也可以作为预防腹腔并发症的观察方式,确保术后患者的安全。
标签:腹腔引流;普外科;术后管理
普外科是一般综合性医院的主要大型手术科室,在行腹腔大手术时,考虑到发病原因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因素,术中常常行腹腔插管引流,一方面起辅助治疗作用,另一方面用于了解病程进展和预防可能的并发症。
为进一步提升腹腔引流技术水平,本文探查普外科腹腔引流术的相关工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普外科315例符合观察条件的研究对象,男性187例,女性128例,年龄24~46岁,平均(35.5±3.25)岁,阑尾炎穿孔106例,胃穿孔并急性腹膜炎79例,外伤脾脏破裂37例,腹部外伤性刀伤18伤,急行肠梗阻46例,其他腹部疾病29例;术中腹腔插管引流术起治疗作用的有168例,起预防观察作用的为147例,患者的放置引流管的数目等情况见表1。
1.2 引流指征:
1.2.1 治疗性引流:经检查腹腔存在浆液、失血、脓液、积气、坏死组织、异物或瘘,这些物质术中无法清理彻底,需待机体缓慢排除。
1.2.2 预防性引流:无法预测腹腔内是否仍存在活动性出现或消化道瘘,为方便观察手术部愈合和并发症情况而放置。
但是医学人士对腹腔预防性插管引流术仍存在争议,所以建议结合临床患者实际情况和手术具体措施来决定是否行预防性引流进行病情监测。
1.3 引流管选择:通常选择胶管进行插管引流,临床一般采用对机体无刺激的硅橡胶管,能获得高质量的引流液,也有利于对手术处冲洗。
2 结果
315例患者5例出现引流管并发症占1.59%(5/315),其中1例消化道瘘占0.74%(1/315),3例局部组织感染占0.95%(3/315),1例腹腔组织浅部出血0.74%(1/315),未出现肠粘连、肠梗阻、引流管脱落、腹壁切口疝等并发症。
大部分患者未出现不适现象,无液体流出者,24小时后撤除引流管,若腹腔内有脓性液体,则循序渐进的撤除,为预防并发症,则需要保留大约1到2周观察时间。
3 讨论
腹腔插管引流术是普外科常见的辅助治疗和预防治疗措施之一。
经过经验总结,概括几点要求,以提升引流技术:1.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引流导管,整体操作过程以捷径、低位为原则。
在手术区域选择尽可能低的水平位或者靠近有引流需要的区域,患者配合仰卧位或半卧位,找到网膜孔或者盆腔等部位进行引流,在腹壁戳合适大小的导管出口,并保持在相应的最低位。
2.根据术中观察到的腹腔情况决定引流管数目,防止引流管过少导致置管时间过长或者诱发腹腔并发症。
3.确定引流管的通畅行,接着固定好引流管,防止其向内进入腹腔和影响切口局部组织,或向外滑脱而被污染。
4.若引流时间过长时,需要重新更换引流管,妥善做好再次固定工作。
本次观察共315例患者行腹腔引流术,采用单管、双管和多管引流方式,起治疗作用和预防作用的引流患者分别为53.33%(168/315),46.67%(147/315)。
腹腔引流管的術后管理也是不能忽视的环节,直接影响腹腔病灶愈合。
引流管的严格管理是为了预防术后插管导致的并发症,本次观察中1例消化道瘘、3例局部组织感染、1例腹腔组织浅部出血,未出现肠粘连、肠梗阻、引流管脱落、腹壁切口疝等并发症。
因此,术后加强巡视,确保导管未发生移位或脱落。
注意切口处局部组织的清洁卫生,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皮肤感染,甚至可能进一步导致腹腔感染。
引流液体较多时,配合使用引流瓶,其位置应放置在管道皮肤出口的低位,并注意观察瓶中引流物质量、颜色和是否有血凝块等其他异常情况,在瓶中收集液体过半时更换引流瓶,避免细菌性感染。
通过不断完善以上工作,提升腹腔引流整体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江尊淮,任建科.腹腔引流管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浅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8):88-89.
[2]王洪广.浅谈腹腔引流管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2(10):67-69.
[3]张方连,陈会敏.浅谈腹腔引流管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7):342-345.
作者简介:沈俊(1982-),男,汉族,四川南充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