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传说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彝族传说故事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

那你知道彝族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彝族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彝族传说故事篇【1】
在位于弥勒县的立山与巡检交界地方有一堵陡峭的石壁,石壁上有个洞,人们叫它金银洞。

金银洞上有一个石门,可是却被鹅卵石严丝合缝地封住了。

据传说里边有很多金银珠宝,所以人们才叫它金银洞。

关于这个石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

很久以前,离金银洞不远的地方有个小寨子,寨子里有个小伙子叫阿双,阿双的阿爹早死,只有个年老的阿妈。

娘儿俩相依为命,靠阿双每天砍柴度日。

有一天,阿双到山上砍柴时迷了路,不知不觉来到一座深山里,怎么也找不着回家的路,太阳快要落了,他还在树林里转。

后来他转到一个洞跟前,听到里面有说话声,他就朝里面走去,向人家打听一下出山的路。

走到里边他看见有两个老馆在对阵下棋,连人走进来都晓不得。

阿双上前跟他们问路,他们只点点头说:“等一下,等一下”,连头也不抬一下。

看他们那集精会神的样子,阿双也不知不觉被他们的棋阵迷住了。

等到两位老馆下完棋抬起头来,问阿双有什么事的时候,天差不多就要黑了。

阿双这才惊醒过来!“阿呀!咋个整呀,今天光顾在这里看人家下棋,连问路的事也给忘了,再说今天连一根柴也没有砍得,明天吃哪样呀!”他慌里慌张就要往外走。

俩位老馆急忙拦住他,说:“小伙子,不要回去了吧!天已经快要黑了,摸不熟这里的路,最好在这里随便过一晚上,明天再回去。


阿双想: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就在那里过了一夜,第二天,阿双要回去的时候,两位老馆对阿双说:“小伙子,昨天怪我俩耽搁了你一天的工夫叫你砍不成柴,这样吧?你今天也不消砍柴了,我们这里什么都有。

金银财宝,吃的用的,要嘛你拿点哪样回去,你娘俩度日子吧!从此以后就不用再砍柴了。

”说着把阿双领进洞子的里层。

一到里边,只见金光闪闪,金银珠宝,金碗银筷,金玉米银谷子,满洞皆是。

阿双看了,不知道要哪样才好。

这时两位老馆对他说:“阿双,要哪样你就拿吧,要多少拿多少”。

阿双是个诚实的小伙,他认为自己有一双勤劳的手,可以靠劳动来过日子,要那么多金银整哪样?因此他只拿了一些金玉米和银谷子。

回到家以后老阿妈看见他回来就哭起来了:“孩子,你可回来了,你已经有七天不回家了,寨子里的人也已经找了你七天,孩子你到哪里去了?真叫人挂心啊!人们都说你可能死了……”阿双听了非常奇怪,明明自己出去才一天多,咋个会就有七天了,就把经过的情况跟阿妈讲了,说:“咋个会有这么怪的事?!”阿双拿出带回来的金玉米和银谷子说:“阿妈,你看,我还拿回来一些金玉米和银谷子呢!”阿妈一见就说:“这可是宝贝呀。

孩子,你一定遇仙人帮助了。

”妈妈又说:“孩子,你不在的这些天,多亏了乡邻们照护我,我们要好心好报,你拿一些给乡亲们做种吧!我们不能只顾自家呀。


自从那以后满山满地长满了金玉米和银谷子,一到成熟的季节,满山金光闪闪多叫人喜欢啊,从此寨子里的人们就不愁吃穿了。

人们都感谢阿双给人们带来了幸福。

再说寨子里有一个贪心不足的富人,看到寨子里家家户户过上了幸福生活,人人欢欢喜喜的情景,心中很不是滋味,因为在这以前每当青黄不接的时候,寨子里的人们就会来向他借钱借粮,到秋后他就发了财。

可是自从阿双带回了金玉米和银谷子后,人们一年到头有吃有穿,再也不来向他借钱借粮了。

他恨死了阿双,但也毫无办法。

然而,财主的心永远是黑的,他要找到仙人洞,把里边的金银财宝全搬回来,可又不知道仙人洞在哪里。

没有办法,他只好向阿双打听。

阿双是老实人就直直地告诉了他,这个贪心人听了非常高兴。

第二天就扛了一条大口袋进山去了。

他顺着阿双讲的路走啊走啊,走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他来到一条小河边,河边有一个石洞,他想这可能就是仙人洞了。

就装作也迷了路的样子走进洞里。

总算叫他找到了,这
就是阿双来过的仙人洞。

两位仙家还是象那天一样在下棋。

那贪心人也象阿双一样耐心地在旁边等着、等着,直到他们下完了棋才抬起头来问那贪心人,来整哪样。

那个贪心人装出可怜的样子说:“我家中很穷,只有一个八十岁的阿妈,靠我天天砍柴来养活她,今天进山砍柴迷了路,回不去了。

请两位老人家让我在这里过一夜吧。


第二天他要回去的时候,那两位仙家说:“你今天不要砍柴了,我们这里金银财宝有的是,你拿些回去算了,要多少,拿多少?”贪心的财主一听,心中高兴得差点发昏。

他咀里说着好好,还没等仙家把话说完就一个人跑进里层,从身边拿出准备好的大口袋,急急忙忙地往里边装那些金银珠宝,那些金玉米银谷子他连瞧也不瞧。

两位仙家一见这个人贪心的样子,心中马上明白了一切,他们对贪心的人说:“喂,还不够吗?”贪心人却说:“还没有装满半口袋呢,你们不是说要多少拿多少吗?”两位仙家听了冷笑一声,就朝外走去,贪心人也不管他们,只顾自己装财宝。

只怕拿不完满洞的金银财宝。

过了一会,突然河水猛涨,河水夹了石头向洞中扑来,贪心人赶紧往外跑,只见洞口已经被封住了,他再也出不去了。

不知过了几朝几代,洋人把“洋路”(铁路)修进中国来,他们听说金银洞里有无数金子就想把石门打开,夺取里面的金银。

因为石门离地面将近两丈来高,他们就从岩子上面用绳子吊下去,打炮眼,要想放药轰开石门,哪里想到石门没有轰开,人却摔死了不少。

这就是金银洞和石门的传说。

金银洞和石门至今依然还在那路边的石岩上,里面到底有没有金银,至今也没弄清楚呢。

彝族传说故事篇【2】
相传,火把节的由来与诸葛亮有关。

很久以前,云南维西地区的百姓主要靠打猎捕鱼为生。

有一年,诸葛亮率兵来到这里。

在一次庆祝战胜大鬼主(古代彝族奴隶主)的酒席上,诸葛亮了解到当地百姓不会耕种水稻,他就率领大家刨土、搬石头、垒田埂、修水渠,同时派人去四川拉稻种。

一天夜里,诸葛亮得悉去拉稻种的人马被瘴气和黑暗困在不远处的森林里,便决定让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每人点起一束火把,用火
攻瘴气的方法,迎接运送稻种的汉兵,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从那时起,维西、巨甸一带就开始种植水稻和棉花了。

以后每到这一天,当地人就点燃火把,载歌载舞,庆祝这个象征幸福的日子。

彝族传说故事篇【3】
相传在很早以前,彝族、汉族、藏族是三兄弟,同时居住在一个很大的平原上,每年到了秋季,各民族都要到平原上去争土地。

由于土地广阔,因此,各自以土地记号作为各民族的土地地界。

当时,汉族以垒石头为界;藏族以仃木桩为界;彝族以扎草人为界。

有一年秋收的时候,彝族与汉族因土地边界的争议产生了纠分,于是两家搞得不和。

从此以后,通过各民族长老们的商议,每年秋收时,各自以自己的土地记号区分边界来收作物。

就这样过了几年。

几年以后,彝族的土地越来越宽,与汉族土地相比较差距太大,于是汉族就开始用计。

有一年秋收以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里,风吹得特别大。

汉族为了霸占土地,以烧草的名义故意放火烧平原,把平原上的草草都烧掉。

风越吹越大,火越烧越猛,结果把彝族的草人和藏族的地面木桩都给烧光了。

火烧平原以后,在农耕季节里,汉族就借此机会霸占土地。

那时彝族和藏族就几乎没有了,彝族和藏族很不不服,可汉族就说:我们早就说过以自己的土地记号为边界,你们的边界在哪里。

此时,虽然彝族无言可说。

但藏族就有话可说了,藏族地面的木桩边界虽然已被烧掉,但仃入地下的木桩还在地下,可以找到,因此,借此此为据,争会了土地。

可彝族就没有证据可言了,所以,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就这样平原中心的土地被汉族侵占,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一步步往边缘迁移。

从此,彝族和汉族就结下了恩怨。

彝族虽然心里不服,但没有证据来和汉族争辩,于是每到秋收季节就组织人去偷汉族种的农作物。

后来被汉发现以后,汉族又组织人来攻击彝族。

就这样汉族和彝族的矛盾越结越深,后来发展成两个对立的民族。

从那以后,彝族和汉族就不断发生矛盾,久而久之两个民族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最终形成了天天征战的局面。

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汉族善用计谋,彝族善使气势。

最终彝族被汉族一步步逼向了山边,逐步走进山林。

由于山地上的庄家不是很好,人口不断增多,土地面
积有限,最后四处迁移,走进大山的各个角落,导致了彝族刀耕火种的局面。

进入大山以后,彝族为了报复汉族,就去偷汉族的农作物、抢汉族的小孩来做奴隶,又让奴隶们来帮他们种土地,于是产生了奴隶和奴隶主之分。

彝族和汉族的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解放以前,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奴隶被解放,消除了奴隶和奴隶主的不平等局面。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真还是假,但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很多与历史相符的故事情节。

彝族自古都说:“石头不能做枕头,汉族不能做朋友”等等典故,相传这些典故就来源于那个时候。

我从彝族故事的讲述中发现,这个故事与洪水泛滥的故事相吻合,把这些故事和今天在成都平原上出土的遗址、文物、文字等相比较,确实有很多事实不谋而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