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6,7的评课-word范文模板 (5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6,7的评课
篇一:《6和7的认识》评课稿
《6和7的认识》评课稿
今天,听了郑老师执教《6和7的认识》我感触很深,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
学习促进作用。

整节课教师紧紧围绕着6和7的认识教学,从生活中激趣,让
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数学。

课标:学有用的数学。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
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

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
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在动手中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

1.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
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

首先就带领学
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师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小松鼠采松果,排排队”,动画的效果,松鼠的可爱,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
欲望。

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了联系生活实
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接着教师设计了贴近学生
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尺子、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
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小棒图。

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抽象的数学变
的形象有趣,并与写数相结合,让学生边说边写,将枯燥的写数过程变得有趣。

2.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
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

生活中每
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师就利
用了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展开学习,这虽是一个普
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体会和谐的氛围,
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加强烈。

”教师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去探
索、发现,寻找隐藏在生活中的数字宝宝,那种生活化、童话式、趣味性的学习,降低了儿童探索、发现的门槛,指示性强,目标明确,更为以后解决问题
中寻找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教材蕴含着许多有待学生发现的奥秘,我认为
只要教师充分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就可以
满足他们这种强烈的需要。

为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能用数学符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教师让
学生们观察情境图,从“水果王国运动会”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水果运动员,用小棒把它的数量摆一摆。

摆好之后,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出他喜欢水果运
动员的数量,让其他的学生们猜一猜,他喜欢的水果可能是什么?低年级的学
生们好奇心很强,很想知
道同伴们喜欢的是什么,非常感兴趣地到教学中来。

3.在学习中享受数学。

教师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郑老师注重了学生动手实践,利用摆图形6个和7个小棒,学生们分别摆各种
图形,有的摆出了漂亮的小房子,有的摆出了田字??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进一步巩固了对6、7的认识,体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强化数的大小比较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课堂上留给
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动手中思维,在
思维中动手,体验探索与创新。

写数前,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6根小棒可以表示生活中数量是6的物
体个数,7根小棒可以表示生活中数量是7的物体个数,用6和7说一句话。

观察6和7外形,说说它们像什么,把读写和含义充分的结合起来,将枯燥的
写数过程变得有趣、生动,而且有内涵。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在基数序数
意义的区别这一环节。

虽然渗透了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二者的区别学生只是
浮于表面上的感知。

如果让学生对“松鼠图左数第( 6 )只,有( 7 )个松果。

”中的6和7进行意义上的解释,就可以让学生能更进一步的明确二者的
区别。

篇二: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
数学乐园评课稿、
黑龙小学杨凤英
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能获得成功体验,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或压力,既能在玩中学,又能在学中玩。

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