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全册总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全册总复习新人教版必修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完成1~年龄0~14 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
甲人口数2000 6500 1500 10000 死亡率(%) 0.6 0.6 2.5
乙人口数3500 6000 500 10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B.0.675%
C.0.885%
D.0.9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4、对目前中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严重老龄化 B.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C.人口分布不平衡 D.人口素质水平高
读“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量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阶段③处于( )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6、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市民普遍为修车难、理发难、买菜难、婴幼儿和老人照料
难等一系列难题而发愁。

80年代以来,随着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他们在城市从事和经营饮食、服装、修理、房屋装修、蔬菜和水果的贩运及家政服务,极大地缓解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服务矛盾。

据此回答7~8题。

7、80年代我国大量民工流向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收入高于农村
B.城市空气清新
C.交通便利
D.国家政策
8、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可能带来的后果是( )
①缓解了城市的人地矛盾②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③延缓了城市人口的老龄化速度④降低了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现代城市应具有两个属性:生态化和特色化。

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然协调融合。

城市特色是城市本质的表现,是城市景观艺术和居民精神气质的统一,城市特色主要受自然背景、社会传统、科学技术三个要素的制约。

据此回答9~10题。

9、北京属于特色化城市是因为北京
A.有传统文化和古老的宫殿建筑
B.钢铁工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
C.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D.交通运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0、桂林成为旅游特色城市是因为
A.桂林交通发达,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B.桂林工业发达,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C.桂林的田园、方舟、村社,与山水融为一体,构成天人合一的胜境
D.桂林的农业发展较快,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下图是“某市
1990~2000年不
同方向人口密度
分布曲线”图,据
图回答11~12题。

11、1990~2000年该市人口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B.人口向郊区发展
C.这种人口分布变化的趋势主要发生在小城市D.这种人口分布变化在发达国家不明显12、引起该市人口变化的原因是
A.城市环境改善 B.交通条件改善C.工业化速度加快 D.郊区工业发展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下图 (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完成13~14题。

13、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14、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
..的是()
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 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
下图反映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地价分布,甲图表示该市风向频率,乙图中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

据图回答15~16题:
15、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位置应选在
A.①处 B.② C.③处 D.④处
16、⑤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中心商务区 B.行政办公区 C.旅游休憩区 D.科教文化区
下图为美国主要农业带(区)分布图及某区农业活动流程图。

回答17~18题。

17、近年来,F地的蔬菜外销量逐年增大,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因素的变化 B.国家政策的调整
C.蔬菜种植面积扩大 D.网络通信应用和交通发展
18、图中蔬菜输送没有利用海洋运输,主要是考虑
A.运量B.运价C.时效性D.连续性
19、在澳大利亚的小麦—绵羊带内,你作为一个农场主的话,你最重视的因素是:
A.交通
B.与市场的远近
C.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D.规模和效益
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图所示。

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

图中河流可通航。

结合表1,回答20~21题:
20、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接近燃料地②接近铁矿③接近消费市场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1、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A、燃料运输费用
B、铁矿石运输费用
C、产品运输费用
D、废弃物的排放量
22、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2006年11月,我国首条横跨渤海的铁路轮渡试运营成功,标志着连接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三大经济板块的陆海铁路大通道全线贯通。

读图和材料,回答23~24题。

23、陆海铁路未开通前,长春汽车外运到南京必须经过的铁路线有
A.京哈线——京沪线B.沈大线——京沪线C.京哈线——京广线D.京沈线——京广线
24、兴建陆海铁路通道的主要意义是
①缩短东北、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陆上联系距离②缓解沿海与内陆之间交通运输的运营压力③有利于带动沿线经济发展④调整南、北方地区的产业布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判断25~26题。

25、A附近河段的水质要好手B附近河段,原因可能是
A.A河段附近农耕区农业用水量大 B.B河段支流多,A段支流少
C.A河段径流量大工业污染少 D.B河段流域年蒸发量大于A河段
26、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
A.都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C.甲以土地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
D.乙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甲以水土流失为主
2007年1月1日,采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发泡剂的冰箱在我国禁止生产和销售。

这一“禁氟令”的实施意味着我国提前3年履行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

据此回答27~29题。

30、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0分)
31、读下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2分)
(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

(2)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治理的措施是_________。

32、下图为世界某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以下各问题。

(20分)
(1)图中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Ⅰ属于_________农业地域类型,请对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过程作简要的概括,并对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中的人地关系作扼要的评价。

(2)农业地域类型Ⅱ属于__________地域类型,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___________为主,其中农作物以_____________为主,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________。

包括
中国东部的华北、东北及_______________的部分地区。

(3)请对农业地域类型Ⅱ中的人地关系作简单的评价。

(4)农业地域类型Ⅲ属于_________________地域类型,其中全球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是澳大利亚的_________________业,请简要概括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优越性,并请对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中的人地关系作简要的评价。

答案:1、C2、D3、B4、C5、C6、B7、A8、C9、A10、C11、B12、B13、B14、C15、C16、D 17、D18、C19、D20、A21、B22、B23、A24、B25、C26、D27、C28、B29、B30、D
31、答案:(1)过度垦殖、放牧,使植被破坏严重“三北”防护林工程
(2)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3)该地区降水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
(4)黄土疏松,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土地遭到流水侵蚀作用严重植树种草,修筑水平梯田,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走农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