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返校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返校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8八上·慈溪期中)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B . 以官职相称,自古就有,文题《答谢中书书》中的“谢中书”即是这种称呼。

C . 古人根据月亮的变化来记月,月初为朔,月中为望,月末为晦,月缺月圆,聚散离合。

D . 夸张这种修辞手法,就是过分夸大写的内容,如:她哭得地动山摇,把她哭的很有影响力给强调突出了,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二、综合题 (共1题;共3分)
2. (3分) (2017九上·临川期中) 琴棋书画能够陶冶情操,使人变得高雅而富有情趣。

为此,一位同学整理了一段介绍琴棋书画的文字,并将它推荐给同学们。

请你根据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完成小题。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为中国历代文人必备之修养。

对联“琴棋养雅趣,书画展才情”,写出了琴棋书画的妙趣。

中国古琴琴音中正平和,雅致清丽,以①(清幽平淡雄浑激昂)为上。

文人雅士或以琴清修,或以琴会友,留下千古美谈。

与琴相异的是棋,棋讲究的是筹谋。

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双方运兵布阵,斗智比勇。

而欣赏一幅中国书法作品,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其内容了解书家的思想,更可以通过静默的点画与流动的气韵体味到书家独有的情致。

与“书”并称的“画”,更是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

文人作画须诗、书、画、印②(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

(1)在文段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清幽平淡取长补短
B . 清幽平淡相得益彰
C . 雄浑激昂取长补短
D . 雄浑激昂相得益彰
(2)下列词语与“琴棋书画”无关的一项是()
A . 笔走龙蛇
B . 高山流水
C . 博览群书
D . 落子无悔
(3)如果在书房中悬挂一幅书法作品,下列两幅作品你选择哪一幅?请结合所选书法作品的书体特点和内容说说选择的理由。

作品一:好书不厌百回读作品二:茗杯瞑起味
嘉树新成十亩阴(包世臣)书卷静中缘(吴让之)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
3. (9分) (2018九上·浙江月考) 诗文默写。

(1) 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3) ________,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4)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运用典故,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目的是或以古比今,或以古证今,或借古抒怀。

《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李白渴望回到君王身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运用此典故表达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商山早行》中,“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借用典故含蓄抒发思乡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4. (7分)(2018·广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是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说说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观?再从中任选一个词进行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5.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性缓
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

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

”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1)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为:②欲言恐君性急欲:③不言又恐伤君恐:④其人遽收衣而怒遽:
(2)
下列句中的“之”与“见之已久”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至之市
B .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 . 故时有物外之趣
D . 反归取之
(3)
翻译下列句子。

我道君性急,果然。

(4)
这则故事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哪类人?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0分)
6. (21分) (2019七上·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

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

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

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

“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

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

“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

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

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②我是奶奶带大的。

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

”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③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⑥我笑个没完。

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

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

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

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

”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行了吧?”我问。

“再踩两趟。

”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

”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

”“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⑦“老了,还不死?”
⑧“死了就怎么了?”
⑨“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⑩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

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⑪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

“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

”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

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

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⑫夏夜,满天星斗。

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⑬“怎么呢?”
⑭“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⑮“干嘛变成星星呀?”
⑯“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⑰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

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

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⑱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⑲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

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

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象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1)文中写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琐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章题目能替改为“奶奶”?请说说你的理由。

(3)联系文章语境,谈谈你对下列划线词语的理解。

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4)联系上下文,结合括号中的提示,简要分析下列句子表达上的妙处。

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矩,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从修辞的角度)。

(5)请说说第⑰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7. (17分)阅读张迪安《碗》,完成小题。

①我家的瓷碗,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它不甚惊艳,但看起来却很有家的味道。

沾过胖乎乎的饭粒,装过令人垂涎欲滴的黄焖鸡,挨过竹筷子的碰,受过铁调羹的敲,淋过柠檬味道的洗洁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家的碗敛藏了所有生活的味道。

②端起碗吃饭的时候,眼睛从碗的弧形边缘处打量着同桌吃饭的家人们,有的吃得慢条斯理,有的狼吞虎咽,有人嗜辣,有人爱甜,虽然形态各不相一,然而饭香氤氲,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都是幸福。

③七月的一天,新闻里播报了一起火车追尾事故,死亡惨重。

端着饭碗的我,浏览到相关信息时,忽然觉得饭菜难以下咽。

有多少正在家里守候儿女归来的父母在听到这则消息时,震惊地摔碎了手中的碗;有多少家庭从此都要空上一副碗筷出来,等待那个永远回不了家的人……碗中的饭在此时变得格外冰凉。

④餐桌对面的空饭碗里是否会有这样看不到的留言:我从远方赶来,特意坐了动车,只是为了能早一点看到你,握住你温暖的手,和你坐在一桌吃饭,相互对望,筷子会在夹菜时碰到一起,我想要尝尝你的手艺有没有进步,我的妻子。

然而抱歉,我无法归家,原本热乎乎的饭菜凉了又热,你还是等不到我,原本给我盛饭用的小白碗,如今是否接满了你的泪水?
⑤碗筷坠地时破碎的声音中是否能追寻到这样触不到的思念:我放假第二天就跳上了火车,一学期没有见到您了,我想您包的茴香饺子想得要发疯,坐在动车上每过一座城市就给您发一条短信,我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我的妈妈。

天遂人愿的事情总是如此少,原谅我,妈妈,这顿饭又要您自己吃了,我的灵魂永远停在这铁轨上了。

家里地上那个打碎的碗,您收拾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啊,不要被碎片划伤了手,我知道您的心在滴血。

⑥冷冰冰的陶瓷碗里有没有留下这样一段温热的话语:终于能见面了,我想你想得睡不着觉,这次我给你买了很多的礼物,吃的、玩的,还有一只很漂亮的小碗,以后用这个喂你吃饭吧,我不在家的时候,你有没有听爷爷奶奶的话,如果我回来发现你没有长胖,我可就生气啦!对不起,对不起,宝宝,妈妈……回不来了,是妈妈不好,以后再没有妈妈给你端你最爱吃的鸡蛋羹了,宝宝的小碗再没人能暖热了,以后……以后……再也看不见汤匙那边妈妈的脸了……宝宝,你别哭呀,我和你道歉好不好?
⑦死亡人数至今未明的事故,牵挂着多少人的心,上面的故事会在多少家庭里发生?打破的碗有多少?空出来的碗筷有几双?原本盛满佳肴的小碗,如今被苦涩填满,原本幸福的家庭聚餐,成为了最煽情的催泪晚会。

⑧最近的新闻上报道说,故宫也打破了一只碗,一只价值连城、举世无双的宋代哥窑碗。

霎时间举国上下的媒
体都把闪光灯对准了故宫。

给予追尾事故的目光就此被转移。

同样是碗,王公贵族家的和平民百姓家的果然是不能比,有哪家媒体统计过,时至今日,追尾已经欠下了多少顿团圆饭?
⑨宋代的哥窑碗自然很贵重,然而平民家庭里的碗也很贵重。

一餐一饭,一只碗也可能陪伴人终老,看到碗角的磕碰也许就能想起某次晚餐上发生的趣事,摸到碗沿的弧度就能回想起母亲盛饭时手掌的温度,一只碗里的记忆又是多少钱可以换来的呢?
⑩打破一只碗,咣当一声,惊醒了多少美梦?一地碎片划破多少现实?捡起碎片,手掌划破,流出的是多少人的泣血哀歌?触感冰凉,多少家庭从此以后就要冰冷度日?打破的碗,你我都无法再将其焗上,只有午夜梦回时,那只碗才会回到当初的温暖。

(1)
下列对选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 作者从细小的“碗”入手,巧妙联系,以小见大,角度新颖。

B . 第⑦段和第⑩段中一连串的问号表达了作者的无比哀痛,同时也引发读者的深深思考。

C . 第⑨段两个“贵重”的含义不一样,前者指举国上下对它很关注,后者指它满载亲情。

D . 文章语言自然流畅,一些排比句式和排比段落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
联系文章和生活,谈谈你对“我家的碗敛藏了所有生活的味道”的理解。

(3)
把第④段中的“我”改为“他”,“你”改为“妻子”可以吗?为什么?
(4)
说说第⑧小节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联系文章内容,理解第⑩小节划线句的深刻含义。

8. (12分) (2018七上·湖州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梁实秋
我爱鸟。

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上”,便要撞头碰壁。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
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

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多少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

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

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

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

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

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在任何幻想。

有人初闻杜鹃,兴奋得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

觉得有无限诗意。

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

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地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则由别个代替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

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来了。

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

与鸟何干?
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

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蓦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缩缩地在寒枝的梢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余的僵冻的果儿,经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地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

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

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

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

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

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

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1)作者在本文的一开头便用“我爱鸟”点出自己喜爱鸟。

通读全文,请分条概括作者喜爱鸟的原因。

(2)“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中的“刺”字用得极好,请写出它好在哪?
(3)作者着力写了鸟给人的喜悦和鸟的生活的悲哀,从这些描写中,你感悟到作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人生?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本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由现实到回忆,既写出鸟儿的喜又写出鸟儿的悲,但中心始终围绕着作者对鸟儿的真挚感情展开回忆与联想,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B . 第④段,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从多角度多层次表现对鸟儿令人喜悦的雄姿的真切赞叹。

C . 第⑥段,引用哈代的诗里描写的鸟儿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鸟儿的凄惨遭遇,用在此处显得与爱鸟的主题不一致。

D . 结尾作者再次提到令人触目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既与前文照应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又发人深思回味悠长,深化了主题。

E . 本文语言质朴、简练直白、干脆利落、富于变化。

美中不足的是仅写出作家自身的感受,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七、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
9. (6分) (2017九上·龙岩月考) 判断题。

(1)“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宋江在江州岳阳楼上写的诗。

(2)《水浒传》中,鲁提辖在五台山出家,被赐法名智深,因醉后大闹五台山,长老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

(3)忠义堂原叫聚义厅,晁盖中箭身亡后,宋江成了山寨之主,他便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并在门前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10. (5分) (2017七上·长春期末)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猴王摇手道:“不好说,不好说!活活的羞杀人!那玉帝不会用人,他见老孙这般模样,封我做个什么弼马温,原来是与他养马,未入流品之类。

我初到任时不知,只在御马监中顽耍。

及今日问我同寮,始知是这等卑贱。

老孙心中大恼,推倒席面,不受官衔,因此走下来了。

”众猴道:“来得好,来得好!大王在这福地洞天之处为王,多少尊重快乐,怎么肯去与他做马夫?”教:“小的们!快办酒来,与大王释闷。


正饮酒欢会间,有人来报道:“大王,门外有两个独角鬼王,要见大王。

”猴王道:“教他进来。

”那鬼王整衣跑入洞中,倒身下拜。

美猴王问他:“你见我何干?”鬼王道:“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箓,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

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

”猴王大喜,将赭黄袍穿起,众等欣然排班朝拜,即将鬼王封为前部总督先锋。

鬼王谢恩毕,复启道:“大王在天许久,所授何职?”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做个什么弼马温!”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教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

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

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此不在话下。

(1)本文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________。

(2)作者在此段选文中花费了大量笔墨对“独角鬼王”这一角色进行了传神的刻画,这种描写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鬼王提议让孙悟空做个“齐天大圣”,悟空听后“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这一表现体现了猴王
怎样的特点?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八下·江都月考) 人生,是一种承受。

承受了痛苦,就会变得坚强自信;承受了幸福,就不会被幸福淹没;承受了成功,才不会迷失方向;承受了失败,会更加坚定与深厚……人生,需要承受。

承受孤独,会倍加珍惜亲情和友谊;承受责任,会体悟到诚实与崇高;承受平淡,同样需要一份超然和淡定。

请以“承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综合题 (共1题;共3分)
2-1、
2-2、
2-3、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
3-1、
3-2、
3-3、
3-4、
3-5、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4-1、
4-2、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5-1、
5-2、
5-3、
5-4、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0分)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7-4、
7-5、
8-1、
8-2、
8-3、
8-4、
七、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
9-1、
9-2、
9-3、
10-1、
10-2、
10-3、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