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及
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指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在食品中加入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它可以是天然物质,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物质;把它加入到食品中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同时也能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它们都可以食用。
但是,像三聚氰胺、孔雀石绿、苏丹红等物质却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因为它们是化工原料。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各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
如作为甜味剂的“甜蜜素”,其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如下表所示。
甜蜜素(C6H11NHSO3Na)是白色固体,味甜,外观与蔗糖相似,甜度为蔗糖的40~50倍,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熔点是265°C,分解温度约
280°C,无明显现象。
蔗糖的熔点是186°C,在190—220℃的较高温度下,蔗糖发生反应,最终形成黑色物质。
目前,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种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苏丹红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食品添加剂。
(2)某检测员在100g某品牌九制话梅中检测出1.01克的甜蜜素,判断该话梅中甜蜜素是否超标,并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
(3)鉴别甜蜜素和蔗糖的方法是_________。
(4)下列关于选购食品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只选择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B.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
C.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
D.只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
(5)我们是否需要食品添加剂?说明理由。
(任选A或B作答,若两个均作答,按A计分。
)________
A.需要的理由是。
B.不需要的理由是。
【答案】不是超标,判断依据是:100g中添加1.01g甜蜜素相当于1000g中添加
10.1g,10.1g〉8.0g,超出1000g话梅中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
分别取等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先熔化的是蔗糖(或最终形成黑色固体的是蔗糖)。
或取一种固体于试管中加热,若最终形成黑色固体的,则原固体是蔗糖,另一种固体为甜蜜素。
B和C 选择A,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等方面以及食品添加剂确实提高了现代食品的品质说明。
选择B从安全用量及副作用等方面说明。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知,甜蜜素(C6H11NHSO3Na)是白色固体,味甜,外观与蔗糖相似,甜度为蔗糖的40~50倍,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熔点是
265°C,分解温度约280°C,无明显现象。
蔗糖的熔点186°C,在190—220℃的较高温度下,蔗糖发生反应,最终形成黑色物质。
像三聚氰胺、孔雀石绿、苏丹红等物质却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因为它们是化工原料。
(1)苏丹红不是食品添加剂。
(2)某检测员在100g某品牌九制话梅中检测出1.01克的甜蜜素,判断该话梅中甜蜜素是否超标,并写出判断依据100g中添加1.01g甜蜜素相当于1000g中添加10.1g,10.1g〉8.0g,超出1000g话梅中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
(3)鉴别甜蜜素和蔗糖的方法是分别取等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先熔化的是蔗糖(或最终形成黑色固体的是蔗糖)。
或取一种固体于试管中加热,若最终形成黑色固体的,则原固体是蔗糖,另一种固体为甜蜜素。
(4)下列关于选购食品方法正确的是B.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
C.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
(5)我们是否需要食品添加剂?说明理由。
选择A,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等方面以及食品添加剂确实提高了现代食品的品质说明。
选择B从安全用量及副作用等方面说明。
点睛:本题是一道能力考查题,善于从材料中捕捉有效信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
[查阅资料]
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③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记录
序号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
①打开a,关闭b,由长颈
漏斗注入稀盐酸
A中产生大量气泡
E中出现浑浊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②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
b,关闭a,点燃酒精灯
D中Na剧烈燃烧,产
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
白色固体;G中产生黑
色沉淀
反应产物一定有
_____和_____
③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
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
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产物还有_____;
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
②装置C内装的药品是_____,若无该装置,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_____;
③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_____。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碳一氧化碳碳酸钠
Na2CO3+Ca(OH)2=CaCO3↓+2NaOH排除空气中氧气、水的影响浓硫酸水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
【解析】
【详解】
(1)实验记录:①A中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固体,说明有碳产生,白色固体可能是
Na2O、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根据“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G中产生黑色沉淀,说明产生一氧化碳;
③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产物还有碳酸
钠,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氧化钠不能;反应的方程式为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
(2)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 中出现浑浊说明D 中原有的空气已经排尽,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水和钠反应,排除空气中氧气、水的影响;
②装置C 内装的药品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若无该装置,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水;
③Na 2O 是白色固体,与H 2O 反应生成NaOH 。
检验第4种物质(即氧化钠)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 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有氧化钠,反之没有。
【点睛】
认真阅读题目中[查阅资料]的内容,该部分的信息往往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关键。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氢能源汽车
氢能汽车是以氢气为主要能量的汽车。
一般的内燃机,通常注入柴油或汽油。
氢能汽年有许多优点,首先是干净卫生,氮气燃烧府的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其次是氮气在燃烧时比汽油的发热量高。
近年来,国际上以氨为燃料的“燃科电池受动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而“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推动“氮经济”的发动机,
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水煤气转化等方法大量制取,而且不需要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大的改装,因此氢能汽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示,推广氢能汽车需要解决三个技术问题:大量制取廉价氯气的方法;解决氢气的安全储运问题:解决汽车所常的高性能、廉价的氧供给系统。
随着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科学家们研制的高效率氮燃料电池,减小了氢气损失和热量散失。
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内媒体报道,现代FE 氢燃料电池车亮相2017广州车展,该车采用了第四代氢燃料电池技术,内部有三个同尺寸的储氢罐组成,实现了世界最高的氢气存储密度,最大续航能力可达800公里。
(1)汽油、柴油是_________炼制的产品。
(填一种化石燃料)
(2)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氢燃料电池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4)2017年广州车展的现代FE 氢燃料电池车还具有以下特殊的性能____________。
(5)你认为氢能汽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取的氢气价格昂贵
B .氢能汽车行驶时可将机械能转变为化学能
C .我国在氢能源汽车的研究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
D .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行驶时可向空气中排放有毒气体和烟尘
【答案】石油 2222H O 2H O 点燃 干净卫生,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
境;氢气在燃烧时比汽油的发热量高;(答出一点即可) 世界最高的氢气存储密度,最大续航能力可达800公里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水煤气转化等方法大量制取,而且不需要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大的改装 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汽油、柴油是石油炼制的产品;
(2)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3)氢燃料电池车的优点是:干净卫生,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氢气在燃烧时比汽油的发热量高;
(4)2007年广州车展的现代FE氢燃料电池车还具有以下特殊的性能:最高的氢气储存密度,最大续航能力可达800公里;
(5)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水煤气转化等方面大量制取,而且不需要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大的改装,所以氢能汽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A、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应寻找合适的催化剂,故正确。
B、氢能汽车行驶时可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故错误;
C、我国在氢能源汽车的研究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故正确;
D、汽油燃烧能产生有毒气体和烟尘,所以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行驶时可向空气中排放有毒气体和烟尘,故正确。
故填:ACD。
4.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
演员们穿着的轻便防寒服是用“石墨烯”制成的。
演员上场前,需先对服饰内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石墨烯发热膜防-︒的环境中工作4小时,确保演员穿着舒适和演出成功。
寒服可在20C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角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如图1所示。
英国两位物理学家因从石墨中成功分离出石墨烯,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
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mm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
石墨烯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薄且坚硬、透光性好、导热性强、导电率高、结构稳定等特点。
根据其层数不同,石墨烯可以分为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少层石墨烯和多层石
墨烯。
层数不同,石墨烯的性能也不同,如图2所示。
通过石墨烯与氢气反应可得到石墨烷,其中所有的碳原子形成六角网状结构,氢原子以交替的形式从石墨烯表面的两端与碳原子相连,石墨烷表现出半导体性质。
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依据文章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烯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2)“厚1mm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反映出的微粒特性是__________。
(3)给防寒服内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由图可知,石墨烯的层数对其导热性的影响是__________。
(4)由石墨烯制成的石墨烷是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填元素名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石墨烯属于单质 B.以石墨烯为原料可以合成其它化合物
C.石墨烯只能通过化学反应制备 D.石墨烯与石墨材料性能完全相同
【答案】坚硬(或透光性好或导热性强或导电率高)体积很小热一定层数内,石墨烯的导热性随着层数增多而减弱;到一定层数以后,石墨烯的导热性随着层数增多变化不大碳、氢 A、B
【解析】
【分析】
【详解】
(1)石墨烯具有的物理性质:薄且坚硬、透光性好、导热性强、导电率高等。
(2)“厚lmm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反映出的微粒特性是很小。
(3)给防寒服内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由图可知,石墨烯的层数对其导热性的影响是一定层数内,石墨烯的导热性随着层数增多而减弱;到一定层数后,石墨烯的导热性随着层数增多变化不大。
(4)由石墨烯制成的石墨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
(5)A.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B.以石墨烯为原料可以合成其它化合物,例如可以合成石墨烷等;
C.石墨烯不只是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
D.石墨烯与石墨材料性能不完全相同。
故填:AB。
5.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即使艳阳高照、天气晴好,有时人们也会出现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
专家认为,这很可能与臭氧(O3)有关。
臭氧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即可缓慢反应生成氧气,当温度达到165℃时迅速反应。
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
臭氧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
研究人员发现,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
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
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
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每立方米180微克的环境中,会产生上述不良症状。
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
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
自2013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6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
下图为某地夏季某日昼时(7:00-18:00)臭氧、二氧化氮(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臭氧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_。
(2)写出臭氧迅速生成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如上图,某地夏季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_____(填序号)。
A.8:00~10:00 B.10:00~12:00 C.12:00~14:00 D.14:00~16:00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B.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无关
C.臭氧和氧气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相互转化D.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为了减少臭氧污染,请你向市民提出一条生活中可行的倡议________。
【答案】特殊气味、气体臭氧氧气 D ACD 少开车
【解析】
(1)由资料可知,臭氧是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
(2)臭氧在165℃时迅速产生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臭氧氧气;
(3)由图可知,臭氧在14点—16点时污染最为严重,故选D;
(4)A、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防止对生物的破坏,正确;
B、由资料控制,臭氧在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的阴晴有关,错误;
C、臭氧在温度达到165℃时迅速产生氧气,故正确;
D、空气中臭氧的浓度的多少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正确。
故选ACD。
(5)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故我们应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少开私家车。
6.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都需要水,关于它的传闻有很多。
传闻1:自来水中有余氯,不能饮用。
自来水从自来水厂到用户家可能需要经过几十公里的管道,为了保证水质,必须在水里加入一些消毒剂以防止细菌滋生。
最常用的消毒剂就是氯气,此外还有氯胺和二氧化氯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余氯标准推算,如果氯全部来自于饮用水,则自来水中氯的允许含量为5 mg/L。
而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厂出厂水中余氯不得高于4 mg/L。
由于传输损失,管网末端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
为维持消毒效果,国家规定管网末端自来水中余氯下限为0.05 mg/L。
传闻2:煮过很多次的“千滚水”有毒。
有研究对多次煮沸水中亚硝酸盐情况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煮沸次数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mg/L)
人体长时间摄入超标的亚硝酸盐,会增加患癌症的可能性。
但是在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到,即使三次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比我国天然矿泉水中亚硝酸盐标准(0.1 mg/L)还低不少。
从饮用水健康的角度来看,相比对开水中亚硝酸盐的忧虑,我们更应该注意如果不将水煮开,或者密封、储存方法不当,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的隐患。
传闻3:常喝“富氧水”能够抗衰老。
富氧水原是医学界为了研究生物细胞厌氧性和好氧性的研究用水,是通过人为地往纯净水里充入更多的氧气制成的。
对于富氧水对健康的影响,学术界存在争议。
有研究认为若水中氧含量过高或常喝富氧水会加速氧化,使人体衰老。
无论是吸氧还是喝氧, 对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
人们在“喝氧”的问题上应采取慎重态度, 勿作非明智的选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水质,可用的自来水消毒剂包括__________。
(2)判断传闻1真假,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3)依据文中数据,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
(4)传闻3的资料中,反映出的氧气性质有__________。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如果自来水中含氯量过低,水中细菌就可能超标
B .因为“千滚水”含有亚硝酸盐,所以有毒而不能饮用
C .“富氧水”中富含氧气,适合多喝
【答案】氯气、氯胺和二氧化氯 假,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 煮沸次数越多,亚硝酸盐含量越高 可溶解在水中(或氧化性) BC
【解析】
(1)由材料可知自来水消毒剂包括氯气、氯胺和二氧化氯 ;(2)假的,因为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3)由题中的表格可知,煮沸次数越多,亚硝酸盐含量越高;(4)阅读材料得,氧气性质有可溶解在水中(或氧化性);(5)A 、水中的消毒剂含量过少,细菌可能超标,正确;B 、“千滚水”含有亚硝酸盐,但亚硝酸盐含量比我国天然矿泉水中亚硝酸盐标准(0.1 mg/L )还低不少,可以饮用,错误;C 、“富氧水”对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错误。
故选BC 。
7.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
一氧化氮(化学式为NO )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NO 不稳定,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 2)。
实验室用铜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备NO 。
工业上可用氨气与氧气为原料,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制得一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CO 与NO 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CO 与NO 反应,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
NO 被发现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
1992年被美国Science 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
NO 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NO 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
(2)NO 不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NO 可用____________ 法收集。
(4)治理NO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NO 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 2) 排水法
222CO+2NO
2CO +N 催化剂 调节心、脑血管等
【解析】
【分析】 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CO 与NO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NO 不稳定,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 2)。
【详解】
(1)NO 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2)NO 不稳定,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 2)。
(3)NO 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CO 与NO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CO+2NO 2CO +N 催化剂。
(5)NO 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调节心、脑血管等。
8.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院士说:“化学是不断发明和制造对人类更有用的新物质的科学”。
在分子一原子层面上改变原子的排列方式就可以创造新物质。
石墨在超高压和高温的条件下某些碳原子(方框中的碳原子a )受到挤压,凸出到层间的空间中,与上一层正六边形的碳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的排列形式,就得到金刚石(方框中的碳原子a 对应的石墨中的碳原子a )。
1985年,英国化学家克罗托发现C 60,提出C 60是由12个正五边形和20个正六边形构成封闭的完美对称的笼状分子,由于C 60分子的形状和结构酷似英国式足球,所以又被形象地称为“足球烯”。
C 60在常温下是紫红色晶体,具有金属光泽。
1991年,日本科学家发现了碳纳米管,它是碳原子以正六边形排列而成的管状结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
碳纳米管的管状结构决定了它的弹性和弯曲性都比较优异,可制作金属催化剂载体,作为贮氢。
材料制作燃料电池等,碳纳米管还可用于纳米机器人、计算机芯片等前沿领域。
2004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制得石墨烯,这种碳单质的碳原子是以正六边形紧密排列的单层结构。
石墨烯具有很多优异性能:表面积大、透光率高、导电性强、机械性能优异等,使石墨烯在透明电极、太阳能电池、传感器、手机屏幕、电脑触摸屏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选取石墨烯片段包裹成足球烯,也可以将片段卷起来得到碳纳米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短文中涉及到的碳单质共有_____种。
(2)文中提到“在超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石墨可以转变为金刚石”,这一变化是_____变化。
(3)C60在常温下是_____色晶体,猜想C60的一种化学性质可能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与金刚石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碳纳米管机械加工:性能优异,弹性较好,易于弯曲,这些性质都源于它是_____结构。
(5)石墨烯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透光性,可以用来制作_____。
(6)结合本文,你认为从微观角度创造新物质的可能途径有_____。
【答案】5 化学变化紫红色 C60+60O2点燃
60CO2或
C60+120CuO 高温
120Cu+60CO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管状透明电极、手机屏
幕、电脑触摸屏(任答其一)在分子、原子层面上改变原子的排列方式
【解析】
【详解】
(1)短文中涉及到的碳单质有石墨、金刚石、C60、碳纳米管、石墨烯。
共5种。
(2)“在超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石墨可以转变为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C60在常温下是紫红色晶体,具有金属光泽;
C60是碳的一种单质,可能具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可能具有还原性,与氧化
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60+60O2点燃
60CO2;
C60+120CuO 高温
120Cu+60CO2↑;
C60与金刚石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碳纳米管是碳原子以正六边形排列而成的管状结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
碳纳米管的管状结构决定了它的弹性和弯曲性都比较优异;
(5)石墨烯具有很多优异性能:表面积大、透光率高、导电性强、机械性能优异等,使石墨烯在透明电极、太阳能电池、传感器、手机屏幕、电脑触摸屏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6)结合本文,碳的五种单质本质区别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从微观角度创造新物质的可能途径是:在分子、原子层面上改变原子的排列方式。
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关心。
下表列举了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