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大雁归来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2.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4.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核心任务: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课堂流程
【自学导思】
一、预习下列内容,完成填空。
1.搜集、整理有关写“雁”的诗句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2.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凋.零()迁徙.()缄.默()窥.探()
雾霭.()狩.猎()顾忌.()
3.查资料,了解“大雁”这种野生动物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形状略像家鹅,羽色多呈淡灰褐色,有斑纹。
群居水边,夜宿时,有雁专司警戒,如遇袭,就鸣叫报警。
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称之为“雁字”,因行列整齐,又称之为“雁阵”。
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
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往往是一些家庭或家庭的聚合体。
二、自学感悟(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发现等)
活动一: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11月南飞的大雁。
(2)3月的大雁。
(3)大雁归来的情景。
(4)春雁觅食。
(5)孤雁。
(6)4月夜间大雁的集会。
1.读第4段,观赏雁舞沙乡之美景,圈画出描写大雁飞翔的动词,朗读、品味、感受大雁的心声,想一想:能不能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大雁归来时的心情?
明确:欣喜、快乐、激动、兴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2.大雁为什么会有如此快乐、自由自在的心情?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看到这是一种怎样的大雁?聆听雁儿心声,进入雁儿内心世界,谈谈大雁的性格、精神特征及雁与雁之间的关系。
以
这样的句式说话:读____________句(段),我发现这是一种____________的大雁。
可抓住学生选择的语句做点评,教师示例:
(1)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表现了大雁的特征。
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②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③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④每年3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明确:作者用了许多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也是有感而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有集会,有辩论,讲亲情,讲友谊。
大雁身上有许多珍贵的品质:团结、勇敢、善良、温和、大方。
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及,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赞扬、钦佩、崇敬之情。
(2)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大雁的特征。
①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②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明确: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内部友爱、无私、民主、团结,重友情、有灵性、有联合观念。
(3)多处衬托,突出了大雁的特征。
如用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用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似乎也有数学头脑。
小结:以上各个方面都表现了作者的爱鸟之心,“爱”字贯穿全文,“爱”融化在字里行间。
活动三:拓展延伸,感悟自然
由于岁月的变迁,环境的恶化,更是由于人类的残忍,我们可爱的动物朋友正慢慢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从地球上消失。
1.展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的图片、资料。
穿山甲:生存的威胁主要是栖息地遭破坏和盗猎。
缅甸蟒蛇: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消费者对它们的皮肤、肉和胆囊的需求。
黄嘴天鹅:生存的威胁主要是栖息地遭破坏和盗猎,羽毛被用来制作传统药材。
亚洲水蜥:面临的最大威胁是被当作野味,尤其在中国南部。
同时,也面临着森林砍伐带来的威胁。
小鸥:海鸥体形最小的一种。
生存的威胁主要是栖息地遭破坏和作为野味。
2.出示来自新华网的一则消息。
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远古时代500年才有一种兽类灭绝。
但20世纪以来,4年就有一种哺乳动物灭绝,是正常灭绝速率的125倍,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
科学家们统计,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中,有5025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边缘,其中我国已达390多种。
(新华网) 教师寄语:曾几何时,我们触目的是砍伐的林木,漫天的沙尘;山地里奔走着哭泣的生灵,江面上漂浮着污染的泡沫。
什么时候开始,这天空不再湛蓝,这雨水不再清润,这土地越来越少,这森林愈来愈疏。
珍禽奇兽躲过了肆虐的天灾,却未能躲过野蛮的人祸。
渐趋灭亡的难道仅仅是动物吗?
我们现在享受的较高“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其他生物为代价?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钢筋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的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盆景,一切纯朴的本质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
感谢利奥波德,是他,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味这些天空中优美自在的生命;是他,让我
们回望滚滚红尘,触摸到自私而功利的灵魂;是他,让我们明白了:若要我们的生命鲜活滋润地笔立于天地之间,就必须学会尊重大家庭中所有成员,和万物和谐相处。
有万物陪我们前行,我们还会寂寞孤助吗?世界正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大地才有了如此的生机和情趣。
因为,地球上不仅仅只有我们;更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检学反思】
五分钟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雾霭.(ǎi)缄.默(jiān)B.曲.线(qū)狩.猎(shǒu)
C.香蒲.(pú)沼.泽(zhǎo)D.雉.鸡(zhì)黑郦.(l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融化暄嚷B.邀请凋零
C.想像枯燥D.鸭蹼窥探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阻碍
..时,春天就来到了。
B.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
....,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而且声调忧郁
C.单调枯燥
....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D.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
着野性
..的诗歌。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C.②③⑤①④D.③⑤①②④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
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将“交往”改为“交流”)
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
(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将“探访”改为“探究”)
6.对下面课文内分析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结构全文的。
B.大雁一但起程就不在回去说明大雁对时间判断得非常准确,从无失误。
C.第三自然段介绍的是11月份大雁的行动,作用是与三月时大雁的活动形成对比,突出三月大雁的自由;结构上属于插入语段。
D.作者和他的学生发现大雁单只的是丧失亲人的幸存者,他们为这一发现而自豪。
1.B【详解】试题分析:B改为“狩猎(shòu)”。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2.A【详解】暄嚷改为:喧嚷。
喧指大声说话,声音杂乱;暄温暖,太阳的温暖。
喧嚷指声音嘈杂,所以应该写成:暄嚷
3.A【详解】试题分析:阻碍,阻力、障碍。
此处用词错误。
应改为“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
4.B【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排序能力。
仔细阅读此段文字,看出此段是有个总起句,是第③句,排除AC。
第⑤句紧随其后,解释“循环往复的阅读”。
②和④句相比,④句放在句末不合适,末尾句应是②。
②句与③相呼应,对“循环往复的阅读”的意义作总结。
故选B。
5.B【详解】B.搭配不当。
把“模式”去掉。
故选B。
6.D【详解】试题分析:“他们为这一发现而自豪”错。
“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 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
【课后作业】
一、必做题
完成《同步练习册》“基础达标”部分。
二、选做题
完成《补充习题》“拓展阅读”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