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20(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20(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两个学生做值日,一个孩子生病没来,另一个孩子只做教室的一半,另一半就留着。

”“大扫除把自己的那份干完就离队提前回家。

”这是发现在某班的一种现象。

这警示我们,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
①各自为政,张扬自我,突出个性②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积极向上③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④团结协作,互助前行,共同提高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2. (2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要求社会类、娱乐类新闻坚决防止追捧明星、大款、网络红人,坚决防止炒作个人隐私。

这一要求()
A . 能杜绝盲目从众,明辨是非善恶
B . 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
C .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D . 能有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2分)面对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心怀一把尺子”,做到()
①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
②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
③坚持小团体主义
④反对集体主义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4. (2分)在社区生活中,我们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不同的利益,有时甚至发生利益冲突。

这时我们应该()
A . 只顾自身利益,不顾他人利益
B . 先照顾自身利益
C . 妥善处理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
D . 只追求个人利益
5. (2分)对下图反映内容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 . 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C . 依法治国是司法机关的事,与我们学生无关
D .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6. (2分)2018年1月5日,合肥高铁站一名女乘客以丈夫未能赶上动车为由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并提出让检票员对其丈夫放行等要求。

最终这名女乘客被处以2000元的罚款,其就职的单位也责成其停职检查。

“高铁扒门”事件警示我们()
①要增强规则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②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不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③误读权利的内涵,必定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④维护公共安全与秩序,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共同努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7. (2分)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有利于()
①维护师生权益,构建和谐校园②杜绝违宪行为,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③推进依法治教,建设法治校园④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师生宪法意识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8. (2分)下列行为不属于我国法律鼓励或要求做的是()
A . 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B . 为玉树灾区捐款捐物
C . 依法纳税
D . 初中没毕业就到工厂打工
9. (2分)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约束和教育的力量,依靠人们的觉悟来保证对它的遵守,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说明了道德和法律()
A . 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B . 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C . 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D . 实现方式不同
10. (2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

之所以要求公民维护公共秩序,是因为()
A . 社会公共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
B . 违反了公共秩序就要受到刑罚处罚
C . 公共秩序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D . 维护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
11. (2分)2017年6月4日,丁宁夺得世乒赛女单冠军后说,“这个胜利的得来不是靠我一个人的努力,而是整个乒乓球队的努力。

”这句话告诉我们()
A . 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的支持
B . 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
C . 集体的荣誉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D . 个人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12. (2分)有一个班的部分同学在议论本班被评为优秀班级的原因时,说了下面的话,你认为最重要的是()
A . 有一个好的班主任
B . 有几个学习尖子
C . 班委工作负责
D . 同学们都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13. (2分)下列符合或体现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有()
①张某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②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慈善法
③两名身穿便衣的民警未亮明身份即进入李某家搜查④王某在网上传播谣言造成恶劣影响
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14. (2分)我国新颁布实施的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法院可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委会、村委会、县级
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

之所以要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是因为()
“动真格”
①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②一些家庭对未成年子女监护不力
③未成年人犯罪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④我国法律只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②
D . ①④
15. (2分)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新常态。

一批“老虎”、“苍蝇”被查处,受到法律的严惩。

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反腐,中纪委监察部开通了反腐网站。

依据上述材料,中纪委监察部开通了反腐网站()
①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②启示公民要自觉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③坚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表明违法必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二、分析说明题 (共2题;共35分)
16. (25分)金色的九月,我来到了新的班级。

在这个班集体中,我发挥自己美术特长优势,与其他女同学合作,夺取了反邪教专刊评比一等奖;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上,体育特长的男女同学积极报名参加不同比赛项目,其他同学有的做宣传,有的当啦啦队,有的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经过多方努力我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在这个班级中,我平等对待每位需要帮助的女生,从不把自己的想法或者做法强加给女生,经常关心女生,从不取笑欺负女生;我经常和女生在一起探讨问题,一起玩游戏。

我经常感叹:“我们的班集体是海洋,我们每个人就是汇成海洋的一滴小小的水珠”。

我为有这样的班集体而骄傲。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沙不能聚成塔,建材的团结能够建起高耸的大厦。

一个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班集体,它的灵魂是。

(2)自古以来,人们充分认识到集体的巨大力量,并流传下来许多与此有关的智慧名言,
如:单则易折,众则难摧等。

请你再写出一条关于集体与个人的智慧名言。

(3)“我们的班集体是海洋,我们每个人就是汇成海洋的一滴小小的水珠。

”请你想一想,还有哪些贴切的比喻?(写一句)
(4)这段材料中男女生正常交往对班集体有什么影响?
(5)材料中“我平等对待每位需要帮助的女生,从不把自己的想法或者做法强加给女生”体现了男女生之间交往的哪一恰当方式?
17. (10分)材料一:王某在网上散布中东呼吸综合征谣言,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材料二:张某绑架同学李某,并勒索李某人民币2万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哪两个特征?
(2)王某和张某,谁是一般违法,谁是犯罪?为什么?
三、简答题 (共1题;共10分)
18. (10分)生活在周一片蓝天下,享受着同一个大自然的馈赠,分享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这就是我们的公共利益。

家庭、邻里、社会,家乡、国家、世界,文明的公共生活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共同的需求不断增多,公共利益的意义日益彰显出来。

(1)列举我们身边的公共利益、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

(2)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公共利益”?
四、连线题 (共1题;共4分)
19. (4分)将下列公民的权利或义务与对应的法律用横线连上。

①依法服兵役________ A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②小伟六岁上学________ B宪法、兵役法
③18周岁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________ C户口登记条例、居民身份证法
④父母为刚出生的我申报户口和身份证________ D宪法、选举法
五、情境探究题 (共1题;共10分)
20. (10分)4月5日15时吉林吉图珲铁路隧道发生塌方事故被困的12人成功获救,被困者张德付告诉记者,在被困的87小时里他们的求生历程:4月2日0时40分许,张德付等人正在干活,隧道突然塌方。

每天在这里干活,他知道断面内侧到掌子面还有约30米×10米的空间,足够他们12人活动,而且隧道里有水,足够支持一段时间,他们还可以用头盔接渗入隧道的水喝。

为了应对饥饿感,张德付曾吃过皮腰带。

每次咬一点,慢慢嚼碎下咽。

大约是“第二天晚上”开始,大家开始相互打气:“不要着急,肯定能出去”、“一定能出去的”……大家聚在一起,距离不太远,互相鼓舞着,彼此给对方希望。

他们虽然自己并不确定,却尽量给别人信心。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了。

他们不时用力按留在隧道的汽车喇叭,希望有人能听到,有人大声喊叫,张德付没有用力呼救,因为他知道,喊叫肯定是没有效果的,要保存体力。

(1)材料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
(2)结合材料谈谈遭遇险情我们应该怎样求生。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分析说明题 (共2题;共35分)
16-1、
16-2、
16-3、
16-4、
16-5、
17-1、
17-2、
三、简答题 (共1题;共10分)
18-1、
18-2、
四、连线题 (共1题;共4分)
19-1、
五、情境探究题 (共1题;共10分)
20-1、
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