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课文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英雄雨来》课文笔记
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晋(jìn):山西省的简称,如“晋察冀边区”。

- 扭(niǔ):转动,扳转。

例如“扭身”。

- 胯(kuà):腰和大腿之间的部分。

如“胯下”。

- 厨(chú):做饭菜的场所或职业。

“厨房”“厨师”。

- 套(tào):罩在外面的东西。

“手套”“外套”。

- 猬(wèi):刺猬,一种小动物。

- 窜(cuàn):乱跑,逃走(用于敌军、匪徒、野兽等)。

“逃窜”。

- 炕(kàng):北方用砖、坯等砌成的睡觉的台,下面有洞,连通烟囱,可以烧火取暖。

“土炕”。

2. 会写的字。

- 晋:上半部分是“亚”,不要写成“业”;下半部分是“日”。

- 炕:左窄右宽,右边“亢”的横不要写得太长。

- 铅:左右结构,右边是“几”和“口”,不要写成“儿”。

- 迈:半包围结构,先写“万”,再写“辶”。

- 呜:左右结构,右边是“乌”,不要写成“鸟”。

- 栓: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右边“全”字中间一横要长。

- 胳:左窄右宽,右边是“各”。

- 膊:左窄右宽,右边是“尃”,要写紧凑。

- 劫:左右结构,右边是“力”,“劫”的意思与抢夺、威胁有关。

- 绸: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周”。

- 扒:左右结构,右边是“八”,注意与“趴”区分。

- 敌:左右结构,左边是“舌”,右边是“攵”。

- 尸:独体字,注意撇画的舒展。

- 趁: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彡”,不要写成“三”。

3. 多音字。

- 囊:nāng(囊膪)、náng(胶囊)。

- 吧:bā(吧嗒)、ba(好吧)。

二、文章结构。

1. 第一部分(1 - 2自然段):雨来游泳本领高。

- 这部分通过描写还乡河的景色以及雨来游泳的高超本领,为后文雨来机智脱险做铺垫。

还乡河景色优美,“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描写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而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体现了他的水性好。

2. 第二部分(3 - 6自然段):雨来上夜校读书。

- 在夜校里,雨来学习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

这一句话是雨来思想的基础,也是他后来英勇行为的动力源泉。

夜校的学习环境虽然简陋,但是老师认真教,雨来认真学,表现出雨来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祖国的热爱。

3. 第三部分(7 - 29自然段):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 这是故事的核心部分。

当日本鬼子来搜查交通员李大叔时,雨来表现得非常机智勇敢。

他先是把李大叔藏在自家的地洞里,然后面对鬼子的盘问和威逼利诱,他毫不畏惧。

鬼子先是用糖块引诱他,雨来没有上当;接着鬼子又用刺刀吓唬他,雨来还是坚定地说“没看见”。

这部分通过对话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雨来的英雄形象。

4. 第四部分(30 - 31自然段):雨来勇斗鬼子,宁死不屈。

- 鬼子把雨来拉到河边,要枪毙他。

雨来在鬼子枪响之前,就“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表现出他的临危不惧。

然后鬼子开枪了,大家都以为雨来牺牲了。

5. 第五部分(32 - 45自然段):雨来机智脱险。

- 原来雨来在鬼子开枪前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了。

他凭借自己高超的游泳本领,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这部分与开头雨来游泳本领高相呼应,使故事结构完整。

三、人物形象。

1. 雨来。

- 雨来是一个聪明、机智、勇敢、爱国的小英雄。

他的聪明体现在他面对鬼子的盘问时,能够巧妙地应对,不上鬼子的当。

例如鬼子用糖块引诱他,他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可见他对鬼子的狡诈有一定的认识。

他的勇敢表现在面对鬼子的刺刀和枪口时,毫不畏惧,坚决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

他的爱国情怀则是通过在夜校学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体现出来的,这句话成为他面对敌人时坚强的精神支柱。

2. 鬼子军官。

- 鬼子军官是一个凶残、狡诈的侵略者形象。

他先用糖块引诱雨来,这是他狡诈的一面;当雨来不被诱惑时,他就用刺刀吓唬雨来,还恶狠狠地说“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这体现了他的凶残。

四、写作手法。

1. 环境描写。

- 文中对还乡河景色的描写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

如开头描写还乡河“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这种优美的景色描写,一方面展现了雨来家乡的美丽,另一方面也为后文雨来的英雄事迹提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背景,在雨来“牺牲”时,这种美好的环境与雨来可能遭遇的不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增添了悲剧色彩;而当雨来机智脱险后,这美丽的环境又仿佛是对雨来英雄行为的一种赞美。

2. 细节描写。

- 对雨来的细节描写很生动。

如“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这个细节描写把雨来从水里出来后的可爱模样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表现出雨来的勇敢和临危不惧。

还有雨来在夜校读书时“黑眼睛”“用土块当粉笔”等细节,表现出他对学习的热爱和当时学习条件的艰苦。

3. 对话描写。

- 文中大量的对话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如鬼子军官与雨来的对话:
- 鬼子军官:“小孩,问你话,不许撒谎!”
- 雨来:“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通过这样的对话,把鬼子军官的凶狠和雨来的坚定表现得很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