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国画要看哪几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国画要看哪几个方面
学会鉴赏国画对于收藏国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在鉴赏国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鉴赏国画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鉴赏国画的方法
一、观大概。
布局要和谐,是否有作者的个人风格,意境、意趣要深远。
意境或意趣是鉴赏者对一幅画的最初印象,好的意境或意趣,让鉴赏者想细细看下去。
任何好的笔墨技巧是为了表达意境或意趣服务的。
而风格是一个国画家有别于另一位国画家的特色所在,也是检验一个画家成熟与否的标准。
国画大师的作品无一不有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布局是作画的战略,是一幅画在表现上最关键的部分。
假如左边画一块巨石,右边画一只小鸟,加些小草,在下面题上几个字,盖上印,画是完成了,即使笔墨精妙,颇有意境,可布局不当,画面失去平衡,让鉴赏者难受,就不算成功的国画。
大师潘天寿的画,极重意境,一山一石,一虫一鸟,无不展现着万物的生机与自然界的诗意。
他的画多险,多奇,多重,通过各种物象,在激烈的冲突中一一化解,最后画面归于平衡与和谐。
他的大画雄伟奇逸,常常给鉴赏者震憾般的审美感受。
二、看造型与线条。
造型过于失当,人不象人,山不象山,树不象树,即使布局好,线条好,仍不入妙品。
造型要不失情理,线条要自然生动。
但是,自然生动的线条有各种风格,有的秀美,有的苍老,有的古朴,有的厚重,有的飘逸,这些线条通过表现不同的物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在这些线条中,都要书法美感。
概括性地说,吴昌硕的线条古拙,齐白石的线条苍老,潘天寿的线条凝重,范曾的线条俊逸。
没有书法功力的国画作者,线条常常软弱、油滑、稚嫩,这些线条所表现的物象内涵就大为贫泛。
这种画在旅游景点或工艺品商场常见。
三、看墨色的变化。
有的劣画,常常局部一片死黑,没有任何变化,淡墨散淡而不空灵。
好的国画,讲究黑分五采:焦、湿、浓、重、清。
焦墨画只宜于写生的便利,作为山水素材收集是可行的,任何人的焦墨山水都不可能成为国画的上品,作为完整的国画,焦墨画在神韵上大打折扣。
象张仃的焦墨山水画,让人感到口渴。
齐白石的小品花鸟写意画,意趣绵长,他极精于用墨、用水与用色,他手中的毛笔在生宣上变化无穷,让鉴赏者数十年后仍感觉到画面的湿润。
湖南曾经有一个农民花鸟画家,作画气势大,布局佳,笔力也很刚健,但变化过少,直来直去。
他不善于用水与用色,画面有火气。
他说“作画墨与色要给足”,可他给得太足了,常常见他的画面墨黑一片或大红一片,他的画有强烈的风格,但画品不高。
国画收藏注意事项
一、艺术性第一,年代第二
收藏古玩的朋友往往看重“年份”,而忽视藏品本身的艺术性。
须知,你收藏的是古代艺术品,不是所有的古物。
有的古物“年份”很足,却不具艺术性或艺术性甚低,则不宜纳入“艺术收藏”范围。
如宋元时期的青白瓷圹碗,出土量非常巨大,真正具备艺术收藏价值的并不多,还不如年份短得多的清代艺术瓷。
二、宁收小名头精品,不收大名头烂品
作者知名度是艺术收藏投资必须考虑的一项,但是,并不等于说“知名度越高越有收藏投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收藏原则仍然是艺术性第一,知名度第二。
三、宁收碎玉,不藏全瓦
艺术品有时因各种原因难保“十品”,尤其是古玩,经历岁月沧桑,常难达十分之完整度。
当一件精彩但有残损的作品和一件品相完善却平庸的作品在你面前,您如何选择?收藏的原则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本来古玩收藏就是“抱残守缺”,不宜有过分的求全心理。
另外,核心部分和关键部分如果缺损也必须放弃。
比如明代德化窑观音像,如果缺一手,可藏;如果缺在头脸部,则不可藏。
四、不收跟风作品
不可否认,一切艺术家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自己的个性成分,即使临摹品也有临摹者个性的投射。
但是此作品往往个性不突出,所以必须在“个性”前加“鲜明”二字,作为强调。
成功艺术家的作品必须具备鲜明的辨识性,具有强烈的原创精神和创新意识,即使不看落款,也能看出是某家的作品。
五、只收好的,不收贵的
当代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仍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中,过度炒作和虚假成交已经是司空见惯之事。
许多艺术品的市场表现与其实际的艺术价值往往不同步,甚至与其艺术价值背道而驰。
那种认为拍出高价的就是好作品的观点和以“市场风向标”为“入仓”依据的做法还值得商榷。
好作品,这关乎艺术收藏投资者的艺术鉴赏水平或其艺术收藏投资顾问的鉴赏水平。
作品的贵贱,必须与艺术品的质量联系起来考量,而不是仅仅看其一平尺多少。
“艺术无价”不等于“艺术品无价”,艺术品一旦进入艺术市场,那么它无论多么“伟大”都是有价的。
另外贵与不贵需联系作品的艺术水准及其艺术家的发展前景来辩证判断。
传统中国画的特点
一、中国画以线、墨为主,讲究笔法,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
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
“骨法”又作“骨力”,指书写点画中蕴蓄的笔力。
它是构成点画与形体的支柱,也是表现神情的依凭。
画家以挺劲的笔法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到形象中,使其更具有生命力。
在造型过程中,画家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在一起。
笔所到之处,留下的尽为画家感情活动的痕迹。
二、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中国画讲究气韵、追求意境。
一个画家应具备“画得像”的功夫。
但如果作品有形无神,那么即使画得再像也不是中国画所要达到的目的。
有形无神的画是存在的,而有神无形的画是不存在的。
写形是为了传神、为了畅神。
形可在“似与不似之间”。
三、中国画在色彩上以墨为主。
中国画虽也讲究随类赋彩,但最重要的是画面整体效果。
为了整体的需要,对象的色彩可以做大的变
动。
在中国画中,墨是中国画必不可少的基本色。
墨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种。
每一种墨色若运用得巧妙、适当,则会呈现丰富的变化。
传统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人景融合,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意境。
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创新的前提是继承前人的宝贵经验。
当然,对传统绘画的继承并不是不加思考地继承,而是有选择地继承,且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因此,李经理得出结论:“当代画家要创新,不能仅从传统的技法和表现形式出发,而是要结合中国的绘画理论,紧跟时代步伐,并融入自己的审美追求。
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