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综合练习(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综合练习(二)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分)
北京市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工作方案2012年12月30日正式出台,2013年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中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

2014年符合相关条件的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高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

同时,自2014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的,可以在北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

你从该工作方案中读出了哪些信息?请从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两个方面进行提炼(每个方面不超过20字)。

答:
3.某高校为了招收优秀学生,对新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下面是其中两则调查表,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要求简明、准确。

(5分)
项目就业教学质量社会声誉高校所在地往年分数其他
人数1621 1652 532 286 1372 213
比例35.24% 35.91% 11.57% 6.25% 29.83% 4.63%
项目自己独立确定家长中学老师亲朋好友其他
人数2901 1070 434 338 80
比例63.07% 23.26% 9.43% 7.35% 1.74%
从以上的表格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4.根据画面内容,用简要语言概括出这幅漫画的主题。

(5分)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征君传(方苞)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人也。

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

由是杨涟、左光斗等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

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

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

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

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

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

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

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

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

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

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

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

鼎革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赞曰:先兄百川闻之夏峰之学者,征君尝语人曰:“吾始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及涉乱离,可以犯死者数矣,而终无恙,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

”方高阳孙少师以军事相属,先生力辞不就,众皆惜之,而少师再用再黜,讫无成功,《易》所谓“介于石,不终日”者,其殆庶几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有司敦趣趣:催促
B. 使自力于庸行庸:平常,日常
C. 吾始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分:甘心,甘愿
D. 其殆庶几耶殆:大概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孙奇逢“高义”的一组是:(3分)
①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②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
③有司敦趣,卒固辞④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
⑤无不阴为之地者⑥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

A.①③⑤B.②⑤⑥C.①②⑤D.①④⑥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目:看待
B.其治身务自刻砥务:一定
C.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次第:多次
D.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吾侪:我们这类人
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孙奇逢不畏权奸和待人诚恳的品格的一组是:(3分)
①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②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
③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
④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
⑤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⑥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③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忠贤得政,迫害东林党人士。

根据孙征君的秘密上书,孙承宗将阉党罪状报告朝廷。

魏忠贤向皇上求情,孙承宗未能如愿。

B.孙征君拥有治世的才略,想建立显赫的功业,却不愿勉强出仕。

作者认为他的人生际遇就是《易》所谓的“介于石,不终日”。

C.孙征君刻苦自励,为人亲和,不摆架子,品质操行受人敬重,以致魏忠贤身边的人都暗中帮他。

D.文章表现了孙征君不畏权奸势焰的刚直正义的品格和明亡后拒绝仕请的志行,颂扬他坚持陆、王、朱子之学,立身孝义。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

(3分)
⑵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4分)
⑶虽武夫悍卒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

(3分)
三、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题
窗(钱钟书)
(1)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

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

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

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

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2)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3)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

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

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4)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

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

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

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

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

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

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5)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

”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

”同样地只说着一半。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

(6)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

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

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

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

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

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

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

1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春天和窗的关系。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2.综观全文,窗的作用有哪些?请概括。

(4分)
13.本文题为“窗”,但讲窗的时候,总会先说“门”。

文中“门”和“窗”构成了哪几层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4.作者借“窗”,从哪几个层面阐发哲理?试探究之。

(6分)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散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
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了/ 儿子说 /把路走弯 / 路就延长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②用词不当,“逐步”改为“逐渐”;③缺谓语,在“人群”后加“扩散”,或在“向”前加“转”;
⑥标点不当,“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进晚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标点改为“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进晚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 ⑦概念并列不当,在“公共设施”前加“或其他”,或改为“……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⑧不够连贯,“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不传播艾滋病”改为“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传播”。

(共4分。

任选四处,改对一处得1分)
2.①符合条件随迁子女可报职业学校;②户籍歧视和地方保护依旧存在。

3.(5分)①教学质量和就业是考生选择高校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往年分数在考生选择高校也起着重要作用。

②大部分考生是独立确定填报志愿,部分会听到家长、中学老师和亲朋好友的意见。

4.(5分)商品经济造就了一批“畸形儿”(人、社会)——物质欲望与生活水平极高,而文化修养水平极低。

5.(3分)C(分:料想)
6.(3分)C(③说明他不愿做官,④说明他孝心,⑥说明其懂得天命。


7.(3分)C(次第:先后,依次)
8.(3分)D(①说的是高攀龙、顾宪成的影响力;④说的是孙奇逢避难而搬家;⑤说的是孙奇逢防守盗贼,并教化门生亲故。


9.(3分)B(《易》所谓的“介于石,不终日”应是孙承宗的遭遇。


10.⑴(3分)年轻时豪放洒脱,有美好的节操,居家的言行诚恳而美好。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倜傥:豪放洒脱,1分;笃:诚恳,1分。

⑵(4分)水部郎马光裕把夏峰的田地和房产送给他,他接受了并带领子弟亲自耕种,四方来向他求学愿意留下来的,他也给以田地让他们耕种,所居的地方就发展成了村落。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奉以夏峰田庐:句式,1分;逆:接受,1分;聚,村落。

⑶(3分)即使是勇士村民牧童,他一定用诚意对待他们,因此他名扬天下。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苟:如果,1分;岂徒:哪里只,1分。

参考译文: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是北直隶容城人。

年轻时豪放洒脱,有美好的节操,居家的言行诚恳而美好;凭仗自己有着治世之略,常常想要建立显赫的功业,而又不愿勉强出来做官。

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

到了天启初年,逆贼魏忠贤把持朝政,贪官污吏争相巴结他成为他的门下走狗,而又把东林诸君子看做是朋党。

由此杨涟、左光斗等人先后死在东厂监狱,祸事累及到亲人朋友。

而孙奇
逢偏和定兴的鹿正、张果中尽力地设法救助,死难诸公最终依赖他们才得以使遗体寻回,这就是世间所传“范阳三烈士”。

在这时,孙承宗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负责蓟、辽两地的军事事务。

孙奇逢暗中给孙承宗上书,承宗用军事名义上疏请求进京见驾。

魏忠贤很害怕,在皇上身边哭泣求饶,皇上下急令阻止孙承宗于途中。

而世人由于这个事情更加看重孙奇逢的大义。

后来京城管辖的地区内盗贼多次骚动,容成县受困扰,于是孙奇逢带着全家入住易州五公山,他的弟子亲人朋友跟随并依仗他的多达几百家。

孙奇逢制定了劝谕性的条规让他们遵守管理,不断教化他们。

回到朝廷,孙奇逢以国子祭酒的身份被征召,主管官吏敦促他就任,他最终坚决推辞。

最后他还是坚决推辞。

后来搬家到新安,不久渡过黄河,居住在苏门山百泉湖畔。

水部郎马光裕把夏峰的田地和房产送给他,他接受了并带领子弟亲自耕种,四方来向他求学愿意留下来的人,他也给以田地让他们耕种,所居的地方于是发展成了村落。

孙奇逢开始和鹿善继讲学,把陆九渊王阳明的学说作为宗旨,到了晚年,就融会贯通朱熹的学说。

他修身一定刻苦磨练,守父母的丧期,率领兄弟在墓旁建草庐居住共六年。

任何人无论贤能愚笨,如果来问学,必定用“性之所近”来启发他,使他自己努力做好日常之事。

他对人从来不摆架子,即使是兵卒村民牧童,也一定会用诚心对待他们,因此天下闻名。

却没有嫉妒他的人。

正值杨涟、左光斗受难时,大家都为孙奇逢感到危急,而魏忠贤身边的人都是京师附近的人,向来敬重孙奇逢的品质德行,全都悄悄为他留有余地不过分追逼。

清朝取代大明以后,各位名士都想硬要孙奇逢出来做些事情,平凉的胡廷佐说:“人各有志,他自己乐于享受隐居闲散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他和我们这些人一道呢(估计他们是想反清复明)?”在夏峰居住了二十五年后,去世,享年九十二岁。

赞(一种文体)说:我的哥哥百川从夏峰的学者那里听说,孙奇逢曾经对人说:“我起初料想与杨涟、左光斗诸贤是一样的命运(即下狱被害),待到后来经历离乱,能遭遇死亡的情况有好几次,然而最终还是安然无恙,这是因为学贵知命而不惑的缘故啊。

”正当高阳孙承宪把军事委托给孙奇逢,他尽力推辞不去担任,大家都认为这很可惜,而孙承宪两次被起用两次被罢免,最终无所成功,《易》所说的“介于石,不终日”,大概就与他的遭遇差不多吧。

11.开头由赏春而引出下文对窗的意义的阐发;(1分)结尾承接上文所讲关窗的需要,点出关窗的原因之一是春天仍有残冷。

(1分)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整一。

(2分)
12.在屋内即可享有、驯服自然,(2分,享有、驯服各1分)在关了门情况下也可以生活,(1分)让外面的人也能揣摩屋主的意思。

(1分)
13.通过对比,突出窗的独特意义;(2分)通过比较,点明窗在人类生活中的更高阶段;(2分)通过类比,阐述窗对驯服自然的作用。

(2分)
14.人与自然的相处;人的生活历史;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个人私生活保障的需要。

(写满三点给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