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题
一、单选题
乡村弹性是乡村地区通过内部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子系统的自我调控与适应,最大限度应对外界扰动冲击的能力。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工业经济社会时期,有些乡村地区乡村弹性显著变小,其原因可能是( ) A.农业机械使用,生产效率提高B.资源开发合理,生态环境脆弱
C.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D.科学技术进步,环境承载力增大2.有助于提升乡村弹性,实现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A.承接重化工业转移,提高工业水平B.保护乡村文化传统,维持原有习俗C.实施乡村整治工程,提升环境质量D.鼓励发展种植业
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然而,甘肃省民勤县建国以来在石羊河上修建了许多水库,拦截了几乎全部上游来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城市发展,各类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
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庄子的思想体现了
A.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定胜天论思想D.人地协调论思想
4.民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C.旱涝灾害D.水土流失
5.治理该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①科学调配流域上下游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②以治为主,全面恢复荒漠植被
③调整用地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④打坝淤地,增加土地面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
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
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
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沙漠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乱砍滥伐B.生活习惯C.执法不严D.气候变迁
7.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B.先移民,后治理
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D.建水电站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不同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的变化。
完成下列各题。
8.2006~2014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最高度紧张状态的地带是
A.1300米以下地带B.1300~1600米地带
C.1900~2500米地带D.1600~1900米地带
9.2006~2014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与耕地关系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关系趋于紧张
1998年9月22日,法国一些年轻人最先提出“InTown,WithoutMyCar!(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希望平日被汽车充斥的城市能获得片刻的清净。
截至2017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3.10亿辆,汽车工业与环境的突出矛盾,让今年“世界无车日”显得意义非凡。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世界无车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以自行车、步行等方式出行,倡导绿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
C.人地伙伴论D.天命论
11.9月22日当天,记者发现,我国参与“世界无车日”的142个城市中,绝大多数遭遇了交通拥堵的尴尬,市民参与这项活动的热情逐年消退。
专家认为:“交通拥堵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应该从城市整体设计的角度来系统考虑。
公共交通和相应管理体系的建设,政府还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无车日”的理想和现实,需要我们反思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A.公平性B.持续性C.共同性D.阶段性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
A.崇拜B.依赖C.征服D.友好
13.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
二、综合题
14.下列景观图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阶段中,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2)环境问题从哪幅图代表的阶段开始出现?
(3)如果图③所示人类行为成为一种普遍行为时,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这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提示: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
(4)图④体现了人类怎样对待环境问题的道德观?
1.C
2.C
3.D
4.A
5.A
6.A
7.A
8.D
9.B
10.C
11.C
12.C
13.B
14.(1)依赖自然(或畏惧自然、崇拜自然)
(2)②
(3)生态环境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启示:环境具有提供物质、能量和消纳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
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良性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人类不采取适当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最终使人类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答案合理即可)
(4)当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的、子孙未来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予以同等的重视。
(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