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外家南寺》诗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外家南寺》诗的大全
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求《外家南寺》诗的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求《外家南寺》诗的
1] “郁郁”二句:阴森森的梧桐树在秋日的晚烟中摇动,满庭寒凉的风露,更感到秋天特地来到这儿了。

郁郁:树木茂密貌。

秋偏:意谓秋意不平均偏在这儿。

[2] “眼中”二句:我亲眼发现,高高的河岸变成了深谷,西坠的残阳,加上乱噪的蝉声,使人更添愁绪了。

高岸移深谷:《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比方世事变迁,高下易位。

诗中以寄金亡后的沧桑这感。

两句写经受亡国后的怆痛心情。

[3] “去国”二句:离开了国都的衣冠之士,最终落到今日这个下场。

来到外家,不禁回忆起少年时摘梨栗的往事了。

“去国”句:参看《眼中》诗注。

遗山《东平送张圣与北行》诗亦云:“去国衣冠元易感,中年亲友更相关”与此同意。

外家:指外祖父母家。

梨栗:陶潜《责子》诗:“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因以梨栗为儿童时代生活的象征。

两句对比鲜亮,所感甚大。

[4] “白头”二句:我到了年老头白,走遍了人间,但仍在寺院的窗下,借榻而眠。

榻:卧榻,狭长而较矮的床,可坐可卧。

二.《外家南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元好问是金国的官员。

金亡于蒙古太宗六年,他写这首诗时,已经过了四年“家亡国破此身留”的遗民生活。

境异情移,这里虽然还能唤起他儿
时的亲切回忆,但亡国之悲,流离之痛,已浸染了南寺风光。

因此,残阳乱蝉的深秋景物,只能勾起诗人“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之感。

诗的前四句,就是这种遗民之“情”与残秋之“景”相融合的产物。

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构成了一幅声色凄清的画面;后四句,从“今日”追溯到“当年”,再回首现今,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1] “郁郁”二句:阴森森的梧桐树在秋日的晚烟中摇动,满庭寒凉的风露,更感到秋天特地来到这儿了。

郁郁:树木茂密貌。

秋偏:意谓秋意不平均偏在这儿。

[2] “眼中”二句:我亲眼发现,高高的河岸变成了深谷,西坠的残阳,加上乱噪的蝉声,使人更添愁绪了。

高岸移深谷:《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比方世事变迁,高下易位。

诗中以寄金亡后的沧桑这感。

两句写经受亡国后的怆痛心情。

[3] “去国”二句:离开了国都的衣冠之士,最终落到今日这个下场。

来到外家,不禁回忆起少年时摘梨栗的往事了。

“去国”句:参看《眼中》诗注。

遗山《东平送张圣与北行》诗亦云:“去国衣冠元易感,中年亲友更相关”与此同意。

外家:指外祖父母家。

梨栗:陶潜《责子》诗:“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因以梨栗为儿童时代生活的象征。

两句对比鲜亮,所感甚大。

[4] “白头”二句:我到了年老头白,走遍了人间,但仍在寺院的窗下,借榻而眠。

榻:卧榻,狭长而较矮的床,可坐可卧。

参考:
真诚悲凉自成声调——读元好问《外家南寺》-《名作观赏》1987年第06期:林从龙
三.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远师白居易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简注:白庶子就是白居易,白居易曾在太子的东宫里作庶子(大夫)。

白居易仰慕东晋时的慧远禅师,曾在多首诗中提到过。

但本诗中的远禅师,当指与白居易同时代的自远禅师。

白居易在另外一首诗:《自远禅师》:“自出家来长拘束,缘身一衲一绳床。

令人见即心无事,每一相逢是道场。


自注:“远以无事为佛事”。

白居易《自远禅师》:“令人见即心无事”,每一次相见都能够使得自己心情安静很多。

何时才能再次见到禅师呢?或许要到我心中没有各种尘寰之事的时候!(现在做东宫庶子的官,太忙了,无由得见!)白居易有一次在萧相公宅见到了自远禅师,并赠了禅师一首诗:宦途堪笑不胜悲,昨日荣华今日衰。

转似秋蓬无定处,长于春梦几多时。

半头白发惭萧相,满面红尘问远师。

应是世间缘未尽,欲抛官去尚迟疑。

大意是说:虽然宦途困难,荣辱无定,不比一场春梦更长。

问自远师:我头发都半白了,但还是满面红尘。

或许是我的尘缘未了吧!所以,现在让我挂冠去出家,我还是做不到。

`(*∩_∩*)′。

四.塔高大且华丽的诗
香积寺礼拜万回公平二圣僧塔王昌龄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公平性无违。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与梦得同登栖灵塔白居易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犹堪在,上到栖灵第九层。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李白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赤蔷安掸师塔卢照邻独坐岩之曲,悠闲无俗纷。

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

猿乌岁时闻。

水华镜秋色,山翠含夕瞟。

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

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且。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份。

且当事芝术,从吾所好云。

登栖霞寺塔蒋涣三休寻磴道,九折步云霓。

瀍涧临江北,郊原极海西。

沙平瓜步出,树远绿杨低。

南指晴天外,青峰是会稽。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储光羲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

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

香积寺礼拜万回公平二圣僧塔王昌龄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公平性无违。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与梦得同登栖灵塔白居易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犹堪在,上到栖灵第九层。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李白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赤蔷安掸师塔卢照邻独坐岩之曲,悠闲无俗纷。

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

猿乌岁时闻。

水华镜秋色,山翠含夕瞟。

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

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且。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份。

且当事芝术,从吾所好云。

登栖霞寺塔蒋涣三休寻磴道,九折步云霓。

瀍涧临江北,郊原极海西。

沙平瓜步出,树远绿杨低。

南指晴天外,青峰是会稽。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储光羲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

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

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

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

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

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

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际。

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

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

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

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登扬州栖灵寺塔刘长卿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

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

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

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

稍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

向是沧洲人,已为青云客。

雨飞千栱霁,日在万家夕。

鸟处高却低,天际远如迫。

江流入空翠,海峤现微碧。

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

登广陵栖灵寺塔高适淮南富登临,兹塔信奇最。

直上造云族,凭虚纳天籁。

迥然碧海西,独立飞鸟外。

始知兴奋尽,达与赏心会。

连山黯吴门,乔木吞楚塞。

城池满窗下,物象归掌内。

远思驻江帆,暮时结春霭。

轩车疑蠢动,造化资大块。

何必了无身,然后知所退。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杜甫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裂,泾渭不行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登西灵塔陈润塔庙出招提,登临碧海西。

不知人意远,渐觉鸟飞低。

稍与云霞近,如将日月齐。

迁乔未得意,徒欲蹑云梯。

登西灵塔陈润塔庙出招提,登临碧海西。

不知人意远,渐觉鸟飞低。

稍与云霞近,如将日月齐。

迁乔未得意,徒欲蹑云梯。

早秋登慈恩寺塔欧阳詹宝塔过千仞,登临尽四维。

毫端分马颊,墨点辨蛾眉。

地迥风弥紧,天长日久迟。

因高欲有赋,远意惨生悲。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刘禹锡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突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刘禹锡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突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题雁塔许玫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

北岭风烟开魏阙,南轩气象镇商山。

灞陵车马垂杨里,京国城池落照间。

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

登慈恩寺塔张乔窗户几层风,凉爽碧落中。

世人来往别,烟景古今同。

列岫横秦断,长河极塞空。

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

题光福上方塔顾在镕苍岛孤生白浪中,倚天高塔势翻空。

烟凝远岫列寒翠,霜染疏林堕碎红。

汀沼或栖彭泽雁,楼台深贮洞庭风。

六时金磬落何处,偏傍芦苇惊钓翁。

题护国大师塔杜荀鹤莫认双林是佛林,禅栖无地亦无金。

塔前尽礼灰来相,衲下谁宗印了心。

笠象胤明双不见,线源分派寸难寻。

吾师觉路余知处,大藏经门一夜吟。

题泗洲塔徐夤十年前事已悠哉,旋被钟声早暮催。

明月似师生又没,白云如客去还来。

烟笼瑞阁僧经静,风打虚窗佛幌开。

惟有南边山色在,重重照旧上高台。

五.南雁荡的诗
游南雁荡记
清潘耒(字次耕号稼堂吴江人)
南雁荡在平阳西南,去欧郡治可二百里,僻远荒塞,游人无至者。

余披志乘,言其奇胜,与北雁荡等,复鼓锐往游焉。

以六月十日出郡南门,登舟再过仙岩,观梅雨潭瀑布,雨后壮大十倍,遂尽其奇。

至瑞安,过飞云渡,易舟抵平阳,肩舆至坡南,复再行过荆溪,见一山横亘十余里,怪石骈列,其巅如箭拱,如剑削,如花簇萼,如芝承盖,如鱼鼓雷者,鸟拂首者,钟卧者,鼓悬者,彝鼎敦盘错然陈设者,迤俪不绝。

至前仓之凤岩,休于西寺,从寺后登山,山石零星筹泊,如堆叠而成,或项附而腹离,或肩倚而股跨,中空处皆可回旋。

人行石背,水鸣石底。

山半两巨石相倚,微撼之辄开,徐而自合,铿然作声,是名动石。

其他磊呵者,悉不知名。

此山别为一格,与天台雁荡都不类,类克州之峰山,惜在僻壤,人见者希,土人亦不甚赏誉也。

由前仓复易舟,候潮长溯北港而上六十里,至水头。

行未半,望见连山峭拔,有驾赛凤慕之势,不问知为南雁山矣。

一峰绝高而锐,日蒲尖,石筠禅院在其麓,趋就宿焉。

清溪数折,平畴百顷,居民十数家,藏深篁茂树中,鸡犬声绝,钟梵出焉,梧竹交阴,净不行唾,禹门禅师主之。

扫石烹泉,萧然相对,令人有遗世之想。

讯山中请名胜,则寺僧皆云,路封闭且一二百年,悉不知所在,唯仙姑洞可游,亦须裹粮以往。

乃觅肩舆行,僧彻庵为导。

沿溪而前,溪旁崭崖千丈,寸寸作劈斧破,丹碧相间如古锦。

危栈一线,下临奔湍,令人目赏而股栗。

前至吴山,溪益阔,水益驶,积雨暴涨,飞流直泻,箭激雷轰,假筏以济,习流者难之。

又前二三里,得稍平处乃渡,隔溪见峰峦多奇状,僧指之,日白岩,日火焰。

坐筏上见一峰高处,有洞通明,不知于志乘何名也。

既渡溪,见石笋三五骈立,中高而旁杀,一穴中通,名石屏风,殊不称,易以笔架,或差肖耳。

稍前一柱耸立,端圆削成,为石华表。

又前削壁临涧,飞泉迸下如露珠,名撒水岩。

自是奇峰夹涧林立,涧东为仙官峰,为观音洞,为龙角象牙诸岩。

涧西为天柱、狮子、鳌头、犀角诸峰,为仙姑洞,为大小石梁。

仙姑盖宋时朱氏女子,辟谷居此者。

洞高广如夏屋,屋隅有泉一泓,不盈不涸,洞左复有一洞,如曲室,室后乌黑处如入牛角,深不行穷。

前临断崖,见洞东诸峰无名而秀异者甚众,旁有月瞩,裁容一人。

引首外望,怄偻自漏出,梯石攀藤,数百步出小石梁下,登大石梁之巅,则诸峰如一林春笋,皆在足下矣。

石梁两峰,千寻对峙,下开上合,犹如天桥,空明宽阔,俯临无际。

天台之石梁,正以瀑为雄,以狭为奇耳,壮美故不逮此也。

洞栖一僧,日幻临,讯之乃吾邑人,饱参诸方,遁迹来此,跌坐不出。

访以梅雨潭、玉帘爆、大小龙漱、藤道、悬偻诸胜,茫然不知,仅指西南一峰,曰玉女,亦不知是否也。

南雁山连绵三四十里,诸奇胜皆在浅显处,此仅得十之一二。

余初意欲穷搜幽讨,直登明王峰顶,一观雁荡,如北雁故事。

乃问诸土人,士人不知;问诸山僧,山僧不晓;问诸村民,村民莫余告者。

岂天之未欲发露此山邪,何锢之深也?然自吴山至仙姑洞,三四里间,秀崖巧石,鬼划神馋,实不减北雁。

浅者既尔,深者可知。

图志具在,往哲不诬,因一窗而思全鼎,因一斑而求全豹,世岂无勇健过我,资力过我,剪秽蔓
荒,一洗此山真面目者。

余幸未老,此生或能再至,清泉白石,实闻斯言。

六.“蓝田”的诗句有哪些
一. 《寄赠蓝田王辟寺丞》魏野
蓝田名冠古京华,诗匠移风更可夸。

解使射生人改业,能令逐熟客安家。

韩文公记存厅壁,王右丞居对县衙。

见说偷闲偏往处,悟真寺最好烟霞。

二. 《游蓝田王顺山晤真寺》魏野
蓝田王顺升仙处,白傅曾题似更稀。

野客暂游期欲住,山禽何事叫思归。

称心不独烟霞媚,适口仍逢笋蕨肥。

两日正值寒食日,家园忘却有芳菲。

三. 《蓝田溪上》杨时
夹篱桃李趁溪斜,浅浅清流映落花。

欲问武陵源上路,度云穿石认胡麻。

四. 《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杜甫
汝去迎妻子,高秋念却回。

即今萤已乱,好与雁同来。

东望西江水,南游北户开。

卜居期静处,会有故人杯。

楚塞难为路,蓝田莫滞留。

衣裳判白露,鞍马信清秋。

满峡重江水,开帆八月舟。

此时同一醉,应在仲宣楼。

五. 《题蓝田松竹图》喻良能
风姿凛凛千君子,冠剑堂堂两大臣。

著我中间哦五字,只应斯立是前身。

七.江河湖海的十五首古诗
江河湖海的十五首古诗包括:一、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究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究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的确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格外明丽鲜红。

二、宋代苏轼《饮
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译文:在绚烂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明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覆盖下,西湖四周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特别奇异。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非常相宜。

三、宋代苏轼《望海楼晚景 / 望湖楼晚景》原文:横风吹雨入楼斜,壮丽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译文:大风吹打雨水斜着飘进望海楼,壮美的景观应当用华美的辞句来夸赞。

风雨过后潮水安静江海碧澄,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

四、宋代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当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原来就是清澈清明。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美丽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懊悔,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受。

五、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耀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似乎有几千尺,似乎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六、唐代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原文: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
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译文: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清澈无烟,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七、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靠在烟雾充满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八、唐代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好像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惭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艳羡被钓上来的鱼。

九、唐代白居易《暮江吟》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译文: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宝,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十、唐代杜牧《山行》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竟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由于宠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十一、唐代杜甫《望岳》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终点。

大自然把奇妙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南山北山阴阳分解,晨昏不同。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肯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十二、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慢慢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十三、宋代王安石《江上》原文: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译文: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十四、唐代李白《望天门山》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十五、唐代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际。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际。

如今似乎要直飞上。

,带你见识更多诗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