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语文第4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
——三寸之舌显大勇,廉蔺之交感千代
一、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缪.
贤(miù) 燕.王(yān) 砧.
板(zhēn) 列观.(guàn) B .肉袒.
(dǎn) 弄.臣(nòng) 斋.
戒(zhāi) 佯.狂(yáng) C .汤镬.
(huò) 渑.池(miǎn) 盆缶.
(fǒu) 怒叱.(chì) D .披靡.
(mǐ) 避匿.(nì) 鄙.
贱(bēi) 刎.颈(wěn) 答案:C 解析:A 项,“缪”应读“miào”。
B 项,“袒”应读“tǎn”。
D 项,“鄙”应读“b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秦贪,负.其强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C.⎩⎪⎨⎪⎧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D.⎩⎪⎨⎪⎧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答案:C 解析:A 项,凭借,倚仗/使……承担。
B 项,派,让/出使。
C 项,均为从小路。
D 项,白白地/只,不过。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
十五城请易璧 B .乃.设九宾礼于廷 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C .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于是秦王不怿,为.
一击缶
答案:D 解析:A项,介词,凭借/介词,用。
B项,副词,于是,就/副词,才。
C项,副词,由此,趁此/副词,经由,通过。
D项,均为介词,替,给。
4.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④设九宾礼于廷
⑤会于西河外渑池⑥而君幸于赵王
⑦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⑧以勇气闻于诸侯
⑨何以知之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
B.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
C.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
D.①/②⑦/③⑩/④⑤⑧/⑥⑨
答案:A 解析:①定语后置句;②⑦判断句;③⑥⑩被动句;④⑤⑧状语后置句;⑨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7题。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拜相如为.上大夫
B.⎩⎪⎨⎪⎧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 夫赵强而.燕弱不如因而.厚遇之
D.⎩⎪⎨⎪⎧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答案:A 解析:A 项,都是动词,担任。
B 项,定语后置的标志/表疑问语气。
C 项,表并列/表顺承。
D 项,介词,用/连词,用来。
6.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有智谋,宜可使”的一项是( )
①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②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③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⑤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⑥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A .①④⑥
B .③④⑤
C .①②⑥
D .②③⑤
答案:B 解析:①是宦官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话;②只就这句话看,不能体现蔺相如的智谋;⑥只能体现蔺相如的“勇气”。
排除这三句话即可。
7.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赵国得到和氏璧时,秦昭王遗书欲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
给还是不给,这是摆在赵国面前的两难问题。
B .秦派使者送信,按照外交礼节,赵应派使者回复,但满朝文武,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出使秦国的人,这是蔺相如出场的背景。
C .缪贤在赵国确实没有可出使秦国的合适人选时推荐了蔺相如,可见当时赵国并不注重人才,致使国力弱小。
D .蔺相如认为,秦强赵弱,国家实力间的差距决定了和氏璧不得不给。
在决定给秦国和氏璧后,他又许下诺言:完璧归赵。
答案:C 解析:C 项,“当时赵国并不注重人才,致使国力弱小”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杨汪,字元度,本弘农华阴人也,曾祖顺,徙居河东。
父琛,仪同三司,及汪贵,追赠平乡县公。
汪少凶疏,好与人群斗,拳所殴击,无不颠踣..。
长更折节..
勤学,专精《左氏传》,通《三礼》。
解褐周冀王侍读,王甚重之,每曰:“杨侍读德业优深,孤之穆生也。
”其后问《礼》
于沈重,受《汉书》于刘臻,二人推许
..之曰:“吾弗如也。
”由是知名,累迁夏官府都上士。
及高祖居相,引知兵事,迁掌朝下大夫。
高祖受禅,赐爵平乡县伯,邑二百户。
历尚书司勋、
兵部二曹侍郎、秦州总管长史,名为明干。
迁尚书左丞,坐事免。
后历荆、洛二州长史,每听政之暇,必延生徒讲授,时人称之。
数年,高祖谓谏议大夫王达曰:“卿为我觅一好左丞。
”达遂私于汪曰:“我当荐君为左丞,若事果,当以良田相报也。
”汪以达所言奏之,达竟以获罪,卒拜汪为尚书左丞。
汪明习法令,果于剖断,当时号为称职。
炀帝即位,守大理卿。
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岁馀,拜国子祭酒。
帝令百僚就学,与汪讲论,天下通儒硕学多萃焉,论难锋起,皆不能屈。
帝令御史书其问答奏之,省而大悦,赐良马一匹。
大业中,为银青光禄大夫。
及杨玄感反河南,赞治裴弘策出师御之,战不利,弘策出还,遇汪而屏人交语。
既而留守樊子盖斩弘策,以状奏汪,帝疑之,出为梁郡通守。
后李密已逼东都,其徒频
寇梁郡,汪勒兵拒之,频挫其锐。
炀帝崩,王世充推越王侗为主,征拜吏部尚书,颇见亲委
..。
及世充僭号,汪复用事,世充平,以凶党诛死。
(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不颠踣
..颠踣:跌倒,仆倒。
B.长更折节
..勤学折节:改变志行。
C.二人推许
..之曰推许:推让赞许。
D.颇见亲委
..亲委:亲信倚重。
答案:C 解析:推许,推重赞许。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B.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C.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D.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答案:B 解析:原文句读: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
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汪浪子回头。
年少时杨汪好与人打架,长大后知错即改,开始勤奋学习,专心研究《左氏传》,通晓《三礼》,并积极向人求学。
B.杨汪为人耿直。
王达想借推荐杨汪做左丞之机,向他索取良田,杨汪不但没有答应,反而把他的话报告给高祖,王达因此获罪。
C.杨汪颇受器重。
高祖即位后,让他掌管军事,封他为平乡县伯;炀帝时,担任过大理卿、国子祭酒等,所作所为颇受皇帝赏识。
D.杨汪善于断案。
高祖时,他熟悉法律,善于分析判断,非常称职;炀帝时,杨汪任大理卿,断案准确无误,受到皇帝的大力赞赏。
答案:C 解析:“让他掌管兵事”时,高祖还未即位。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通儒硕学多萃焉,论难锋起,皆不能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世充僭号,汪复用事,世充平,以凶党诛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天下的学识渊博的儒者大多汇集在那里,大家设辩问难蜂拥而起,都不能难倒他。
(2)等到王世充自己称帝后,杨汪又当权。
王世充被平定后,杨汪被按凶党罪处死。
【参考译文】
杨汪字元度,本是弘农郡华阴县人。
曾祖父杨顺,迁居河东。
父亲杨琛,任仪同三司,等到杨汪显贵后,被追赠为平乡县公。
杨汪小时,凶悍粗野,好与人打群架,被他打的人,没有不跌倒的。
长大后才改变志向读书,专精《左传》,通晓《三礼》。
开始作官,任北周冀王的侍读,冀王很看重他,常说:“杨侍读品德、学业都十分好,是我的穆生啊。
”此后,杨汪又向沈重讨教《礼》,到刘臻处学习《汉书》。
二人推重赞许他说:“我们不如他。
”他因此出了名。
多次升迁到夏官府都上士。
到隋高祖当北周丞相时,让他执掌军事,升迁他为掌朝下大夫。
隋高祖受禅登基后,封他为平乡县伯,食邑二百户。
他历任尚书省的司勋、兵部二曹的郎官、秦州总管长史,有聪明能干的名声。
升任尚书左丞,因事被免职。
后来历任荆州、洛阳二州的长史。
常常在听政的闲暇,必定邀请学生,讲授经史。
当时的人都称赞他。
几年后,高祖对谏议大夫王达说:“你为我找一个好左丞。
”王达于是私下对杨汪说:“我要推荐你当左丞。
如果事情成功了,你当送我良田以相回报。
”杨汪把王达的话报告给高祖,王达最终因此获罪,最后还是授杨汪为尚书左丞。
杨汪熟悉法律,善于分析判断,当时称为称职。
炀帝即位后,杨汪任大理卿。
杨汪到任了两天,炀帝将要亲自去看看囚徒。
那时关了两百多人,杨汪通宵研究案情,审理问题,第二天早晨报告炀帝,委婉细致地说明了事情,完全没有遗漏错误,炀帝很赞赏他。
一年多后,授国子祭酒。
炀帝令文武百官都去向他学习,与杨汪讲论问题,天下的学识渊博的儒者大多汇集在那里,大家设辩问难蜂拥而起,都不能难倒他。
炀帝让御史记下他们的问答,报给他。
炀帝看了记录,很高兴,赐杨汪良马一匹。
大业中(605—616),任杨汪为银青光禄大夫。
等到杨玄感在黄河以南谋反后,赞治裴弘策出兵抵抗,官军作战不利,弘策退回,遇到杨汪,两人屏退旁人窃窃私语。
继而留守樊子盖杀了裴弘策,用这种情况告发杨汪。
炀帝怀疑杨汪,把他调出京都当梁郡通守。
后来李密已经逼进东都,其部下频频进犯梁郡,杨汪领兵抵抗,频频挫败李密军的锐气。
炀帝死后,王世充推举越王杨侗为国主,调杨汪当吏部尚书,很被亲近重用。
等到王世充自己称帝后,杨汪又当权。
王世充被平定后,杨汪被按凶党罪处死。
三、语言运用
12.下面是一篇有关蔺相如的时评,其中的观点十分新颖。
请你阅读相关的文字,在后面续写作者的观点。
不超过50字。
蔺相如完璧归赵和在渑池会上的表现,充其量不过称得上一位优秀的外交大臣而已,在外交事务中维护了本国的尊严。
他之所以能有这么出色的表现,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的智慧和勇气,他审时度势,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另一方面,更关键的则在于赵国当时有廉颇这样杰出的将领,有相当的军事实力和一定的经济实力,能与秦国一战。
众所周知,弱国无外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赵国若真是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时,莫说一个蔺相如,便是十个、百个蔺相如,也早被秦王杀了。
13.下面是一次寿宴中的答谢词,有四处用词不得体或存在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是我人生中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在幸福、欢乐的气氛中,我迎来了自己的50岁大寿。
承蒙各位赏光,从百忙之中抽身,光临我的府上,并为我带来了真诚的祝愿。
对各位高亲贵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将为您在今天的宴会上的需要提供鼎力支持。
此时此刻,我吹灭了生日烛光,默默地许下几个心愿:祝各位嘉宾天天有个好心情,笑口常开;月月有个好收入,四季发财;年年有个好身体,青春常在。
谢谢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寿”改为“生日”。
(2)“府上”改为“家中”。
(3)“鼎力”改为“大力”。
(4)“烛光”改为“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