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05年博士招考魏晋隋唐五代方向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谈谈赶考的注意事项吧,这点儿大家最急需。

1.选好住宿地点。

好地点的标准是:交通方便(最好公交30分钟内能够达到学校,打的15分钟),饮食方便(干净卫生),学习方便(附近最好有大学或公共图书馆)。

目标城市有熟人或朋友的话,最好请他们指点。

譬如:我去年在中央民族大学的同学那里挤了三周时间,尽管这附近的地下宾馆也仅30-40元/天,但同学觉得住在他那里更加清静一些。

这里去清华的公交多,30分钟左右可到清华西门,去中央党校40分钟左右(早上出发时间正好在乘车高峰之前),去中科院中关村考场约25分钟左右。

中央民族大学可以在餐厅用现金打餐票吃饭,平常吃饭问题解决了。

(几乎所有学校食堂都会在考试期间对考生出售餐票,午饭不用担心。

)在大学附近,上自习自然很方便,这里离国家图书馆也很近,非常方便地能够查阅到资料。

2.准备好考试所需的东西。

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是还是经常会遗忘一些材料,特别是当你报了好几个学校,要跑好几个城市时。

切记!把你每个学校的材料用个透明的文件袋装起来,在其中放上一个清单表(如报名表、准考证、考点地址、研招办电话、考试时间等所有相关材料);把各个学校都要共用的东西用个其它的袋子装起来,最好贴上标签共用。

(像身份证、学生证、水笔、2B铅笔、小刀、橡皮)。

我去年就是用了四个袋子装了单用和共用的东西,但是因为走时匆忙还是忘了一份中央党校要求的在读学生证明。

3.冷静处置突发事件。

考试总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请你冷静下来,把损失降到最低,尽你的最大可能去弥补它,不要丧失信心。

尽可能地把时间往前赶,不要往后拖。

如:我去年在中央党校发现自己忘带在读研究生证明了。

我去招办问了问,没有这一证明无法正常照相。

(党校是考前四五天照相,之后考前一两天发准考证)。

于是:我马上给同学打电话,让他帮我马上去硕士学校开出证明;请他马上给我传真一份;同时请他把原件用从郑州到北京最快的速递顺风寄往北京。

我的想法是先用复印件试试,如果不行最迟顺风速递第二天就会把原件寄到,如果到不了,我拿复印件向老师担保原件会很快寄到。

在收到传真件时,我没有给老师解释,老师也没对证明是传真件而不是原件表示异议。

我侥幸过关。

幸亏我是在照相的第一天就赶到了地点,如果是我在即将结束时发现这种情况,那就更不妙了。

4.坚持到底。

不抛弃、不放弃。

事情不可能总是往最坏的方向发展。

在考试之前我在得知中科院博导的硕士和他的老乡报考他了,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来考了。

我的想法是,同导师联系了这么长时间,突然不考了,要丢硕士学校、硕士导师的面子(尽管他们不认识)。

结果是我最没有希望的中科院竟然考上了。

呵呵,我的英语、专业课、总分都是刚刚过线,但是我是为数不多的都过线的学生。

(因为其它原因,我考英语还迟到了10分钟。

我果断地调整了做题战略,得分率极低的完形填空我直接乱涂了答案。


5.不要过分关注考过的科目,目光要往前看。

过去的已成定局,未来要靠今天来把握,不管前面考试的结果如何,请你继续笑傲现在。

清华的成绩在我考党校英语的前天夜里查到了查了成绩我的心里就砰砰跳开了。

说实话,我当时是有一种潜兴奋的状态。

对比网上所谓精通人士的信息,我正好过了清华的英语线。

专业课我的自我感觉良好。

那么我很有可能会进入复试。

复试怎么准备呢?我第二天可是要去党校考试英语呀!结果党校的考试我没有发挥好。

后来清华的院系的英语线出来了,我差两分。

于是又影响了接下来的考试。

补充一句:晚上没有休息好的同学不要多虑,担心自己发挥不好。

我现在经常熬一夜,第二天上课照样精神。

人的精力在关键时候也是很有潜力的。

怎样才能把这么多单词背下来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如果想比别人成功,就一定要走
捷径。

不要期盼自己比别人幸运,也不要指望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或者更勤奋。

从智力上说,从机遇上说,自己和别人都是差不了多少的,想超过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就一定要走捷径,捷径,捷径!
关于考博的时间,我们按以下几个部分分开讨论,考博的时间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
1、确定学校的时间。

2、联系导师的时间。

3、英语准备的时间。

3、专业课准备的时间。

其实从这些时间的安排大家也就可以知道了整个考博的准备的过程。

关于确定学校和联系导师的时间,没有什么固定的时间可言。

可是却在整个考博的过程中却是决定成本与否定最关键的一个时间段。

关于考博学校的选择,个人觉得还是学校第一,地点第二,导师第三。

当然如果三者都可以兼顾上当然更好。

读博本身就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一件事情,所以如果要想读,而且不让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的话,就读好的学校,这样也许才不会让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懊悔。

在城市方面北京、上海我觉得是首选的城市,毕竟一个人的发展,个人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机遇也很重要……我这里要提到的就是一个人的视野非常的重要,在大的城市读博,在人生面临选择的重要关头,通过在大城市宽广视野的洗礼,我想大家都会做出正确人生选择的。

哪怕回到内地,发展毕竟曾经对大城市了解过,经历过,对于以后的发展都是会有帮助的。

其实就那几个城市,一个城市也就那几所大学,等到大家确定好城市和学校以后,就到了第二个时间段了,联系导师的时间,这个也是不定的,是不是越早越好,这个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讨论,这里只是谈一下时间“长度”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详细的介绍了,如何联系导师的问题大家可以看看关于导师联系点时间,我认为大家可以采用广撒网的方法,首先结合个人的学术经历,个人的学科背景,个人的兴趣爱好等等一些方面,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导师,这里大家不要过多的考虑导师是否会要我这个问题,每个导师对于实验室的发展有其自己的规划,你是否是最适合的,只有导师站在她的角度去考虑才是最真实的,所以不需要自己给自己找个理由就放弃了,确定好导师以后,就给他们发email,关于如何写,通过他们回信来判断导师是否对自己有兴趣。

在这种方法下再去确定导师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节省时间的。

根据导师的回信,一般会找到几个对自己感兴趣的导师,最后再根据个人的情况有所取舍,留下一到两个继续保持联系,继续保持联系的目的,一是找到一个最自己最敢兴趣的,这样可以在保证分数够的情况下,肯定录取,二是为了对于导师的为人还有实验室的课题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最终的判断提供信息。

到目前为止学校、导师都确定了,|华慧/考博网|这一步走好了,才能保证你一下的复习是有意义的
其实对于考博而言,考试都是一件较为简单的体力劳动,呵呵,和以后读博的感觉很是相似!所以省下的就是准备英语和专业的问题了。

在准备考试之前,要做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收集资料,收集关于历年考博的英语和专业课的真题,这样对于大家选择去考那些专业课和最终准备专业课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考博真题的收集大家可以看看,这些时间还是很快的,因为市面的上真题就那么多,如果可以买到的大概大家不怕花钱的话,几天就可以买到,如何实在买不到的话,大家只知另想办法,比如说向在读的师兄,师姐么求助,毕竟在广大的考博大军中,群众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很多稀有的资料总会有朋友可以有渠道收集得到。

就看大家的毅力和诚心了。

联系好导师,收集好资料,现在几乎就可以开始闭门造车了,造一辆驶向博士学位的大车,关于英语的复习我觉得是贯穿整个考试甚至生活之中的,毕竟在以后的工作中,英语是使用最多的。

在考试准备期间,大家可以结合历年的真题,做有针对性的练习,每天时间不
需要花太多,千万不要放,一直保持到考试,最终的胜利还是属于我们的!这里推荐华慧考博网的全套考博英语复习资料,资料很系统!专业课的复习,如果不是换专业的花,对于理工科的话,如果收集到历年的真题,我想大家复习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学了这多年,用了这么多年的课程,再加上有真题作为指导,大概花费上一两个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对于文科而言,平时的修炼还是很重要的,很多的主观题目没有平时的积累,很难可以达到那种深度的。

所以个人觉得和英语一样,每天有所进步就可以了,如果再能收集到真题,结合到常考的专题和最近的热点,有所专题的训练和联系。

一定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考博,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考法,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向前辈请教,学学前辈的考试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说了这么多,也没有给大家一个固定的准备时间表,只是想通过这个文章让大家对于考博有所认识,对于整个过程有所把握,每个人都能制定计算出自己的考博时间。

确定学校的时间:大概一周左右
确定联系导师的时间:大概一个月左右
英语复习的时间:每个人情况不以大概2-3个月左右
专业课复习的时间:两个月左右的
其实考研和考博两次只不过是许多考试中平常的两次。

不同的是他们可能决定你未来两三年的路往哪里走,所以比其他的考试意义重大。

人生是个很大的考场,前面还有更多的考场,考研考博也只是给自己的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平台和资本,最重要的,还是明白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那条路应该向何处
我作为跨专业的学生,报考了北大、清华、人大三所学校的社会学专业。

清华和人大是全系第一名,北大是本教研室第一名,全系第二名。

我最后决定在北大和清华中选一所学校继续我的学业。

应《窗口》之约,今天和大家一同探讨一下关于考博的问题。

一、考博的准备工作
决定考博之前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弄清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果仅仅是为了逃避就业难的话,那么这无疑是在给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挖陷阱。

研究生可以混毕业,但博士生则是不能的,因此是否愿意并能静下心来从事研究是做决定的一个首要问题。

考博第一项工作是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能仅仅看热门度或者考试的难易度。

我在咱们学院念思政,而考博的专业是社会学,换专业是兴趣使然,未来要从事好多年的研究,必须选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

社会学是一门让我激动的学科,一看见社会学书籍我就难以压制住对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以学术为业”的憧憬。

正是这种狂热,使得我在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博士考试中能够胜出那些念了至少7年社会学的科班人士。

因为喜欢这个专业,所以我有激情,有恒心,更有信心。

然后是确定学校。

我的建议是选择学校的底线是咱们本校。

因为兴趣上的选择无疑是一种愉悦,但未来的就业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所以学校的牌子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因素。

最后是联系导师。

请大家务必注意这一点,因为对于录取与否的决定因素不是别人,而是你所选择的导师。

首先,你得知道这个导师的研究方向、他本人的知名度、公平度。

其次是一定要弄清楚这个老师今年是否招生,以及是否有内定候选人的倾向。

我今年之所以报了北、清、人三个学校,主要就是因为在报考导师时失误了。

我一直想去的是北大,当报考完后,才知道所选导师自己本校所带的硕士生要硕博连读(北大硕博连读的学生是不参加初试的,只参加复试,而且占名额)。

好的学校都是一个导师只带一个博士生,所以如果当年根本就没有名额的话,你参加考试的意义就不是很大,除非你的各方面表现特好。

一看北大风险太大了,我赶紧报了一个清华。

谁知祸不单行,交了钱后,才打听到清华这个老师已经
内定了人,根本就不在校外招生。

无奈之下,又把人大添加到我的报考学校名单中了。

人大选的导师是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报考的人也很多,所以也是挺冒险的。

因此分析起来,虽然我报了三个学校,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学校是保险的。

因此在这一点上,我建议师弟师妹们一定在报考前联系好导师,态度诚恳一些,把各方面打听清楚。

一些人品比较好的导师如果内定了候选人的话,他会建议你别报他的博士生,这样也就减少了你浪费金钱、浪费时间的可能性。

二、备考
1、英语
相信参加了硕士生入学考试的学生都知道,考试的各科中最最重要的是英语。

博士生考试也不例外。

博士生英语考试的难度因学校而异,各个学校自己自主命题,题型也会不同。

大部分学校的英语难度和六级水平差不多,所以只要你的英语底子不是太差,过线是没问题的,但拿高分还是很难的。

从难度上来看,最难的是社科院和北大;从题型来看,最变态的是北大。

北大的完形填空是不给选项的,自己填词进去;翻译题既不是汉译英,也不是英译汉,而是英译英,即用英语解释英语。

从分数线来看,大部分学校是50-60之间。

人大一般定为60,北师大55,清华55,北大的惯例是50,但今年大部分院系都是40多点(今年北大的英语给分很低,上50的都特少,几乎集中在30-50之间)。

准备报考北大的同学一定要注意的是它的英语,真的是超难超变态。

以我的英语为例,我四、六级都是考80多分的,人大考博英语85.5,清华考博英语83,而我在北大的英语成绩就只有68分,这还是一个比较高的分。

报考北大,就得针对北大的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否则按我们平常做题的思路,你很难及格的。

对于其他学校,好好复习一下六级英语,是没有问题的。

2、专业
对于专业,由于性质不同,可能如何准备也有较大的差异。

我这里只是提供一个较为通用的备考模式。

第一,专业书一定要广泛阅读,对于经典著作还得深入理解。

这就是我取得较好的成绩的决定性因素。

我虽然是一个跨专业考生,但我在广度和深度上并不输给科班出生的竞争者。

清华今年的题就出得很偏,有一科7个题,只有一个题是大家都拿得准的,其他的题有的人要么知道一点,要么根本就是一无所知。

我的长处刚好是人家知道一点的东西我知道得比较精深,别人一点都不知道的我却有所耳闻,因此能以所知道的一些核心概念作为“星星之火”,使微弱的优势成为“燎原”之势。

博士生考试绝对要靠实力,尤其是名校更是如此。

戒除浮躁,内练专业素质是关键。

第二,适当地投机取巧。

也就是说在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的情况下,广泛建立“外交关系”,摸清各个学校的出题风格。

我在考试前,认识了北大、清华、人大的博士师兄们,探听了各个学校的风格。

比如说人大有点重视自己的学术派别,即你必须得看该校老师的文章研究什么的才能有好的收成;北大是很重视理论的,注重多重比较,对于一个理论你必须能甲、乙、丙、丁地言之有理地阐述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清华则继承了理工科实证的传统,应用性特别强。

出题风格实质就是一个风向标,能指出你的努力方向。

第三,如果自己比较有实力的话,可以和导师切磋问题,这是长进最快的方法,也是让导师对你有印象,并在复试时取得较好的“印象分”的方法。

三、备考心理
和考研一样,情绪因素是一直伴随考试的。

我所能强调的就是坚持、乐观。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我应对心情低落的一个方法——勇敢地当“祥林嫂”。

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把心理的不畅快吐出来。

我报考的三个学校情况都不妙,几乎都有内定的人选,可想而知我的心理压力是多么的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采取了充当“祥林嫂”的角色。

我见一个人(当然是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唠叨一次自己的处境,换取别人的“同情”,并趁机“榨取”别人的安慰与鼓励,以增添自己的信心。

被我唠叨的人有我的舍友,我的同门师兄妹,我的导师,我在北大、清华、人大的师兄师姐们。

我得到的无一例外的是鼓励与加油,
我们学院的一个朋友说:“小白,你要考不上,就没人能考上了”,北大师兄对我说的是“你就是我下一个年级的师妹,这是无庸置疑的!”同志们,当你们听到这些话,是不是觉得备受鼓舞,信心大增呢?反正我就是这样挺过来的。

所以,做“祥林嫂”,其实挺好的:)考博是一场自我较量,你坚持住了,你就赢了。

希望大家在这场较量中都能取得胜利。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的座右铭:
既然活着,就要活好。

无论如何,坚持住是没错的。

上海大学中国文学史2008年考博试题
2008年7月23日专业课一: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宫词
2、辛派词人
3、毛诗郑笺
4、金圣叹
5、今文经学
二、分析题(三选二,每题35分,共70)
1、鲁迅《文学史大纲》说屈原《楚辞》比《诗经》对后世影响要深,请从文体风
格等内容与形势方面来说明其成就与对后世的影响
2、结合具体作家作品阐述韩愈的诗文理论主张对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影响
3、从题材、内容等方面阐述明清戏曲创作的新特征,并结合历史与现实谈其原因
付:专业课一无论是哪个方向,只要是考古文学的都一样的,只有专业课2才会根
据不同的方向出不同的题目
专业课二(先秦魏晋南北朝方向,考邵炳军先生的博士,11选5,共100分)
1、写出古今中外有关十三经某一经的十部研究论著之作者、书名、版本
2、从二《雅》贵族政治讽喻诗看先秦文学之放言无惮之传统
3、从《楚辞》对《诗经》?
北大比较文学2005博士专业题回忆版2006年3月10日北大比较文学2005博士专业题回忆版本
中外文学:
孟华:
1可以从哪些层面切入研究翻译问题?如何研究?以文学\文化史实说明.
2日,俄在中国接受西方文学的过程中充当很重要的中间媒介,以具体作家文本为例子,说明中国文学经由日本/俄国间接接受西方文学的原因以及特点.
刘东:
1针对"本质主义"的学理批评为什么与比较文学跨越研究天然对立
2三大戏剧理论体系如何互相影响?可基于比较文学原理怎样发挥?
3葛瑞汉与史华兹有关先秦思想史的著作在文化观点上有何异同?你如何取舍?
戴锦华:
新批评
镜象阶段
"东方主义"的内涵,萨义德从哪几个层面阐述?
二战后,哪些重大政治事件影响了西方批判理论的发展?文化何以占据了主要位置,你如何看待文化的本土性和全球性?
比较诗学:
戴锦华:
大众文化
文化批评范式
雷蒙.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的两个对话主体是什么?他是怎样建构理论的?
阐述文化理论旅行的线索
南开古代文学考试文学史考题来源:考试大【要想考试都不怕,只有常来考试大!】2006年3月10日一,选择
10个。

魏晋南北朝之前的较多(《诗经》成书方式、三曹、陆机文风、西晋文风等各一个),宋人词集题一个,元杂剧一个,“前四史”一个……
二,词语解释
1 游仙诗
2 苏门四学士
3 台阁体
4 南洪北孔
5 西曲
6 北地三才
7 《录鬼簿》
三,简答
1 《七发》在赋史的影响及地位
2 《桃花扇》是否优秀历史剧?为什么?
3 李煜词的艺术特点
四,论述(3选2)
南开古代文学专业批评史考题2006年3月10日一,名词解释
1 小说界革命
2 浙西词派
3 无我之境
二,简答
1 刘勰的知音论简说
2 简述冯梦龙的小说观
3 苏轼论辞达的含义
4 孟子以意逆志说简议
5 陆机《文赋》创作论构思论
三,论述
1 韩愈古文理论及中唐散文创作综论
2 庄子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综论、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部分小综合试题2006年3月10日北大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基础课
第一部分各方向必答题,共50分。

以下是填空题,42个空,每空一分。

此题之后,还有一道8分题。

内容是一篇古文,让解释其中8个单字的意思。

1、长篇小说《白鹿原》的作者是()。

2、1957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开始整风运动。

3、诗歌《林区三唱》的作者是()。

4、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的作者是()。

5、周作人第一部散文集是()。

6、中国现代早期象征派代表人物是()。

7、《围城》中出现的最后一位女主角是()。

8、“主观战斗精神”是()提出的文学理论。

9、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是“牛郎织女”、“白蛇传”、“梁祝”和()。

10、藏族人创作的()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11、()是中国民间中能工巧匠的代表。

12、新疆民间笑话中最机智的人物是()。

13、古代文学中《长门赋》的作者是()。

14、《悲愤诗》的作者为建安时的()。

15、永明体出现在()代。

16、“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下句是()。

17、“香稻啄馀鹦鹉粒”的下句是()。

18、“小儿误喜朱颜在”的下句是()。

19、“桃李春风一杯酒”的下句是()。

20、纪昀创作的文言小说集是()。

21、中古文论专著《诗式》的作者是()。

22、中古文论专著《艺概》的作者是()。

23、()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文艺论著。

24、《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作者是()。

25—29、按词法结构分类,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四型,汉语是()。

30、为使音节界限清楚,《汉语拼音方案》设计了()和隔音符号。

31、普通话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为基础方言。

32、在“攻击、奶奶、意译、蝈蝈、改善、姐姐、个个”里,属于单纯词的有()。

33、在“写de好、觉de好、说de就是你”中,只能归入主谓结构的是()。

34—37、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中,“六家”指“儒、道、()、()、()、()六家。

38—42、唐代《五经正义》是()、()、()、()、()五经。

这些题似乎就是所谓的以前100分的大综合,以50分的容量并入专业基础的试题。

我觉得不难,像鲁班、阿凡提那两道,几乎就是白给分。

但想全部答对似乎也并没那么容易罢。

对诗的那几道,我只会两个,整个全做下来,也只能拿26分,实在是差劲!不过从题本身看,语言的那部分确实跟玩一样
北大古代文学博士生招考魏晋隋唐方向试题2006年3月10日专业:
1、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辨析与总集编纂。

2、评价西晋诗歌及其在中古诗史上的地位。

3、论述唐代散文发展的过程及其与骈文的消长。

4、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有“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试详论之。

专基:
一,名词解释。

1战国楚竹简(上海博物馆藏)
2今文经学
3《乐府诗集》
4《四声猿》
二,论述题。

1严羽诗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得失。

2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主要矛盾。

3《聊斋》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言小说史上的地位。

复旦博士入学中文系、古籍所各专业文史哲试卷题目2006年3月10日该卷适用于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六个方向。

一、名词解释:(6*5=30分)
相对真理文字资治通鉴新感觉派五经元杂剧
二、填空(1*15=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