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必修3 综合复习练习卷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 综合复习练习卷2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答题卷的答题卡上。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崛起
B.各国相继变法
C.战争频繁
D.社会处于经济、政治大变革时期
2、在战国时期,最能适应当时统治者要求的思想是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3、《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A.启发诱导
B.学思结合
C.因材施教
D.温故知新
4、“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此言属于哪方面的内容
A.仁政思想
B.民本思想
C.“性本善”思想
D.“性本恶”思想
5、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来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7、对最高统治者有震慑意义的思想是
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和一,天人感应
D.仁政
8、唐太宗命令诸儒核实校订儒家的五经,并作出官方注解,即《五经正义》。
五经指的是:
A.《诗》、《书》、《礼》、《论语》、《春秋》
B.《诗》、《书》、《易》、《论语》、《春秋》
C.《诗》、《书》、《礼》、《孟子》、《易》
D.《诗》、《书》、《礼》、《春秋》、《易》
9、北宋时期的新型儒学是
A.玄学
B.道学
C.理学
D.心学
10、下列不属于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的是:
A.“天理”是万物的本源
B.心性论
C.理气论
D.致良知
11、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
A.春秋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12、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思想受到哪两种思想的挑战
A.佛教、基督教
B.程朱理学、心学
C.佛教、道教
D.道教、心学
13、归纳出五种处世道德标准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二程
D.王阳明
14、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程颐
C.朱熹
D.王阳明
15、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的思想
A.黄宗羲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
16、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共同点包括
①反对君主专制统治②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③彻底批判传统儒学的思想体系④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世界史上对位值制进步曾起过推动作用的有
①中国②古埃及③古印度④古巴比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汜胜之书》上说:“十棵瓠茎总聚一处,‘以布缠之五寸许,复用泥泥之,不过数日,缠处便合为茎,留强者,余悉掐去,引蔓结子’,可获硕实。
”此技术为
A.有性杂交
B.混合选择法
C.生物进化论
D.无性杂交嫁接术
19、四大发明中,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的是: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印刷术
20、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它最早起源于
A.新石器时代
B.清代
C.北宋
D.春秋战国
21、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在一部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中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载”,此书是: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农桑辑要》
D.《氾胜之书》
22、中医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其中“切”为
A.看气色
B.询问病情
C.听声音
D.把脉搏
23、现存世界最早的星表,主要源于_____的著作:
A.郭守敬
B.张衡
C.刘禹锡
D.石申
24、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这里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古典文化
B.造纸术
C.印刷术
D.儒家学说
25、“牵星术”的作用是
A.辨别船舶的位置
B.辨别船舶的方向
C.辨别船舶的速度
D.辨别船舶的重量
26、关于《诗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C.分风、雅、颂三部分,国风是其精华
D.人文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影响深远
27、“枯藤老树错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该作品的体裁是:
A.诗
B.赋
C.词
D.散曲
28、下列关于元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
B.元时,汉族文人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C.元散曲局限于宫廷范围
D.元曲在宋代广为流行
29、京剧成为流行全国的最大剧种是在
A.清朝时期
B.明朝时期
C.明朝中后期
D.元朝末年
30、“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从词风格上看,该词属于
A.婉约派
B.豪放派
C.田园派
D.花间派
31、“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
”充分表现了白居易的诗歌特色为
①平实浅近②伤时感事③揭露时弊④豪迈奔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唐代哪一位诗人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A.李白
B.陈子昂
C.白居易
D.杜甫
33、宋词出现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经济发展
B.市民队伍扩大
C.阶级矛盾尖锐
D.民族矛盾尖锐
34、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和“天下第二行书”的作品分别是:
A .《乐毅论》、《兰亭序》 B.《兰亭序》、《祭侄文稿》
C.《兰亭序》、《自叙贴》
D.《兰亭序》、《颜氏家庙碑》
35、中国古代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36、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图画到符号
37、汉字演变的脉络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
38、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种开始于
A.魏晋
B.隋唐
C.宋朝
D.元朝
39、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统治者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40、“问题”与“主义”之间的实质,在于要不要:
A.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
B.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C.谈论理想主义
D.用理想的主义解决根本问题
41、《海国图志》一书的核心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发展资本主义
4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在政治上的主张是:
A.振兴工商业
B.兴办学校
C.实行君主立宪
D.推翻清朝统治
43、下列属于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思想论战的内容的是
①要不要实行共和政体②要不要兴民权③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制
④要不要废“八股”,学习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议》
C.《应召统筹全局折》
D.《定国是召》
45、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D.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4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
B.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
C.1917年,《新青年》迁到北京
D.1917年,《青年杂志》迁到北京
47、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
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
48、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
A.主张民主制度
B.倡导学习西方
C.反对尊孔复古
D.坚持反封建
49、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一运动的实质是
A.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开始兴起
B.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C.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D.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
50、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
……孔教与共和乃相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在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露了
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
B.尊孔复古与民主共和的绝不相容
C.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
D.尊孔思潮与帝制复辟的内在联系
(第Ⅱ卷,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51、看表格,回答问题:(26分)
(1)表格中①、②、③处应填?(9分)
(2)唐诗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各举两名)?(12分)
(3)元杂剧实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繁荣起来的?(5分)
52、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别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材料二变法之法,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6分)
(2)材料二的主张是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派别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6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6分)
(4)依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6分)
答案
51、(1)①宋代“词”创作进入鼎盛阶段,元代“散曲”创作进入高潮时期;(3分)
②明代盛行传奇,昆曲独占鳌头;清代京剧兴起,并走向成熟;(3分)
③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提出了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
(3分)
(2)初唐:王勃、陈子昂;(3分)盛唐:李白、杜甫;(3分)
中唐:白居易、刘禹锡;(3分)晚唐:李商隐、杜牧(3分)
(3)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交往频繁,为戏剧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元代统治者注意保护艺人,且元代初年废止科举制,断绝了文人进仕之路,一部分文人从事杂剧创作;宋金时期杂剧和诸宫调等表演艺术的发展是元代杂剧繁荣的基础。
(5分)
52、(1)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洋务派。
(6分)
(2)资产阶级维新派。
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6分)
(3)陈独秀。
民主和科学。
(6分)
(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