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投融资体制的国外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0-1]水利投融资体制的国外现状
水利投融资体制依照投资主体结构及分工安排、融资渠道的开辟与规定和投资补偿等能够分解成水利投资体制、水利融资体制、水利补偿体制三个部份。

1.水利投资体制
美国:一是明确投资主体及其事权的划分。

美国水利项目建设与开发的投资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各私人部门和居民,政府占据了绝对重要的投资主体地位,水利项目60%以上投资均源于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

庞大的政府投资需要在各级具有相对独立利益主体的政府间划分水利权,于是按职责管辖范围,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大河及跨河流的治理,州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中小河流的治理。

防洪抢险方面,洪水超过十年一遇的由联邦政府负责;涉及改善生态环境等公益性项目,主如果各级政府拨;对水电、洪水项目主要推向市场或按受益者分摊投资同建设。

二是按水利事权的划分实施投资主体分摊投。

防洪工程主如果州政府负责。

对较大项目,州政府可过游说众参议员经国会批准后取得资金保证,联邦政负担65%,地方负担35%。

按照防洪法案,陆军工程师团负责全国防洪工作,每一年约有15亿美元用于防洪工作。

农业浇灌骨干工程、农村供水工程一般是联邦政府赠50%,其余50%由地方负责,由税式支出或政府担保贷款。

对低于贫困标准的地域,联邦政府通常采取赠款零利率贷款的办法予以支助。

联邦法律规定任何一个项目赠款不得超过工程总投资的75%,目前实际操作为50%。

浇灌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设计等技术方面的费用,全由联邦政府支持。

三是不同时期,投资重点选择不同。

美国的水资源开发经历了初期、水资源计划进展时期、建设时期和管理时期等不同的进展阶段,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具有不同的进展目标和相关政策。

如2O世纪7O年代,美国对西部地域确立环境和生态保护为水利建设的首要目标,其投入占建设资金比重8%以上。

日本:按照不同工程实施投资分摊的政策。

日本的水利资金投资主体主如果国家、地方政府、农人和项目业,国家和地方政府仅对水利公益事业进行大量投入,而水利非公益事业则推向市场,由项目业主负担,政府提供一定的补助。

虽然如此,日本水利资金投入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注入占据主导地位,而且水利投资在各类公益事业投资中一直处于首位。

2.水利融资体制
美国:(1)广辟融资渠道。

一是各级政府财政拨款。

二是联邦政府提供优惠贷款。

美国农业部负责向农村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用于农村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施建设。

三是向社会发行债券。

美国水利项目建设单位能够由政府授权向社会发行免税债券,债券利率一般高于银行利率,还款期限2O至3O年。

四是成立政府金。

联邦政府成立了水质净化和
饮用水项目。

五是向受区征税。

从受益区居民所缴地价税中抽取用于水利工建设和保护运行的资金,地价税率为%。

六是开发机构自筹资金。

对于有明显经济效益的水利工程,开发机构能够向社会以发行股票的形式和自筹的形式自筹部份水利资金,这在美国的非公益性水利项目中,自筹资金比例一般在20%至40%左右。

另外,水利工程的外来资金来源还可来自社会集体或个人的捐赠等。

(2)资融资方式与利用结构多样化。

美国水利资金的融资方表现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政府财政性资金虽在水利资金中占据主腹地位,但只有少部份财政性资金具有无偿性,大部份财政性资金则通过市场化贷给非公益性水利项目有偿利用。

从水利资金利用结构来看,它随不同的建设时期和不同性质的工程项目有所不同,防洪工程较多地依托政府拨款而水利和城镇供水项目较多地依托发行债券。

日本:实施多元化融资的政策。

主要有各级政府财政拨款、向银行贷款、向社会发行债券、自筹和同意捐赠款项等。

3.水利补偿体制
美国:防洪和改善生态等公益性项目的保护运行管理费用主要由各级政府财政拨款或向保护区内征收的地产税开支。

以供水和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浇灌等功能的综合水利工程,保护运行管理费用由管理单位通过征收水(电)费补偿并自大盈亏;浇灌工程在利用期限内,其运行管理费由地方政府支付,对于水利工程的折旧费,实施严格提取,并专门用于水利项目的更新改造和再投资。

日本:实施分摊补偿的政策。

一般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负担一半以上(50%到8O%),农人负担一部份(20%到5O%)。

水利工程的折旧费专门用于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

[资料来源:中国水利安全网问题:按照以上资料简要分析国外水利投融资体制对我国的启迪。

简要提示:
1.完善水利投资体制:一是明确市场与政府投资分摊比例,清楚的划分水利项目的类别。

二是完善政府财政投入体制。

政府财政投入体制包括财政投入稳固增加体制、财政补偿体制和财政信贷体制三个方面的内容。

要维持水利建设投入水平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水平的协同性,就需要水利财政投入的稳固增加。

2.完善水利融资体制:依照水利项目投资分工制度的不同,一是调整水利融资政策,形成新的有效率的水利融资政策;二是改善融资环境,规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三是创建新的融资方式,鼓励有实力的水利管理单位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扩大资本金和经营规模;
四是改善投资环境,踊跃利用外资,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以独资、合伙合作、BOT等多种方式参与水利建设。

3.完善水利投资回收补偿机制:对属于产业部份的水利项目,关键是要理顺水(电)价,同时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手腕,使供水(电)收入达到弥补运行费用和水利设施投资的水平;对防洪等公益型项目的运行保护管理,各级财政要足额支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