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二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 学业达标 ]
1. 古代中国有种发明成就被证明是表达人类思想最令人满意的书写资料,虽然日异月新
的科技使得流传信息有了更为丰富的媒介,但它仍旧是不行代替的重要媒介。
这类发明是
()
A. 羊皮纸
B.竹木简
C. 造纸术
D. 印刷术
答案C
分析依据资猜中的“最令人满意的书写资料”可知,这项发明是造纸术,应选 C 项。
2.汉朝虽已发了然造纸术,但两汉官方书写的资料主要仍是简帛,直到东晋末年,官方
才明确命令用纸代简。
官方书写资料的这类变化反应了东晋末年()
A. 简帛退出了书写领域
B. 造纸技术的不停进步
C. 书写原料根源的宽泛
D. 实现了书写资料革命
答案B
分析资料表示纸地位日趋重要,不可以反应简帛退出了书写领域,故A项错误;造纸技术的进步使纸张使用更为宽泛,故 B项正确;资料没有反应书写原料根源更宽泛,故C项错误;纸作为一种书写资料在汉朝已经存在,东晋末年官方的命令不过使纸的使用更为宽泛,
但不可以称之为“革命”,故 D 项错误。
3.南宋吴自牧在他的《梦粱录》中写道:“风雨晦冥时,唯凭针盘而行,及火长掌之,
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与资料所描述的事物功能一致的发明最早出现于
()
A. 春秋
B.战国
C. 北宋
D.南宋
答案B
分析依据资料“风雨晦冥时,唯凭针盘而行”并联合所学可知,该事物为指南针,最初的指南仪器出现于战国期间,故 B 项正确。
4.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强抢民船。
宋军伏击,“忽放一霹雳砲,盖以纸为
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
大败。
对此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A.当时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B.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
C.西方火炮的传入加强了南宋军事力量
D.火药已成为影响战争输赢的重要要素
答案 D
分析由资料不可以推测出火药的宽泛应用,所以不可以说明当时进入热兵器时代,故A 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药技术在唐末宋初已经用于军事战争,故 B 项错误;由资料不可以推测出该火炮能否来自西方,故 C项错误;资料“忽放一霹雳砲”,致使“金军大败”,说明火药已成为影响战争输赢的重要要素,故D项正确。
5.“在这类解放性的发明的刺激下,中国文学像一股豪放的大水滔滔而来古代的经
典有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说明素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学者这样支配文化。
”资料
中“解放性的发明”是指()
A. 指南针
B.造纸术
C. 火药
D. 印刷术
答案D
分析资料“古代的经典有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说明素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
学者这样支配文化”说明该发明是北宋的活字印刷术,故D项正确。
6.历史学家连横说:“夫无火药则不足以整军开矿,无罗经则不足以航海略地,而无印版则思想闭塞,学术阻滞,不强人人念书。
故欧洲今天之文明,其受福于此者许多。
”从文
明史的角度,对此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A.火药推进了欧洲财产阶级在革命中战胜封建贵族
B.指南针促使了新航路的开拓和地理大发现
C.印刷术推进了文艺中兴和启发运动
D.三大发明推进了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殖民征服
答案 D
分析欧洲财产阶级革命中,财产阶级依靠先进武器战胜落伍的封建贵族,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成立,故 A 项正确,不切合题意;指南针宽泛应用于航海事业,促使了新航路
的开拓和地理大发现,故 B 项正确,不切合题意;印刷术在欧洲地域的宽泛流传,促使了欧
洲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文艺中兴和启发运动供给了客观可能性,故C项正确,不切合题意; D项与资料意思不符,认识错误,切合题意。
7. 凸透镜早在唐朝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 世纪末制成了眼镜。
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自己研究仍毫无进展。
这反应了中国传统科技()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以前处于世界当先的地位
C.知足于初级的实质应用
D.发展步伐落伍于西方国家
答案C
分析依据资料“眼镜传入中国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自己研究仍毫无进
展”并联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应了中国传统科技重视适用,忽略理论研究的特色,故C
项正确;资料没有表现中国科技对西方科技发明的影响,故A项错误;资料“对其自己研究
仍毫无进展”是解题重点,说明资料要旨不是重申中国传统科技以前处于世界当先地位,故
B 项错误;中国传统科技发展步伐落伍于西方国家不切合资料要旨,故 D 项错误。
8. “火药是人们在炼丹时有时发明的副产品;中国最早发现哈雷彗星,但却没有剖析研
究其均匀出现的周期张衡的浑象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转的感性认识上涨为理论阐
释。
”这段描述表现出中国古代科技()
A. 缺少理论的归纳
B.发展拥有有时性
C. 形成了完好系统
D. 只着再生产经验
答案A
分析依据资料“没有剖析研究其均匀出现的周期没有把感性认识上涨为理
论阐释”并联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重感性认识,而忽略理性认识,缺少理论的归纳,故 A 项正确;资料要旨并不是重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拥有有时性,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可以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形成了完好系统,故 C 项错误;资料列举的中国古代科技与生产
没有多大关系,故D项错误。
[ 等级提高 ]
9.“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 ( 细绢 ) 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其实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认为纸。
”这主要说了然()
A.蔡伦为造纸术的工艺改良作出了巨大贡献
B.文字记录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独一依照
C.社会生活的需要常常是推进科技进步的原由
D.造纸术的发明推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答案 C
分析资猜中蔡伦改良的并不是工艺,而是原料,故 A 项错误; B 项错在“独一”;依据
资料可知,公众对“缣贵而简重”的使用需求是蔡伦改良造纸术的重要原由,故 C 项正确;资猜中并无波及造纸术对世界的影响,故 D 项清除。
10.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
战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
自带火种,靠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延伸七百里,蜀军大败。
这一记录()
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B.表示此时火药已经发明
C.表现先人对火药资料的认知
D.反应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答案C
分析资料“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顺风点火”说明三国期间人们已经对制作
火药的原料有了认识,故 C 项正确。
资猜中提到的不过火药的原料,且此时火药还没有发明,
故 A、 B 两项错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故D 项错误。
11.宋仁宗年间,毕昇发了然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设施投入的资本比较大,拆版后无
法再印,而雕版印刷虽刻板费工,但书版可长久保留,随时可印,所以延至清末仍流行不衰。
因而可知 ()
A. 雕版印刷技术更为先进
B. 劳动力廉价是重要原由
C. 技术创新不可以离开实质
D. 活字印刷没法获得推行
答案B
分析“活字印刷设施投入的资本比较大”“雕版印刷虽刻板费工”,可是因为劳动力比较廉价,投入资本反而不大,进而流行不衰,故 B 项正确, C项错误。
活字印刷术更为先进,故 A 项错误;雕版印刷流行不衰其实不会必定致使活字印刷术没法推行,故D项错误。
12. 下表是中国印刷术的有关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
每岁司露台[ 后晋 ] 刘昫《旧唐书·文宗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本纪》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后唐 ] 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
[ 民国 ] 王修《版本述》
书,平常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A.印刷术推进中外思想文化沟通
B.雕版印刷术适应了社会需求
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改革
答案B
分析由“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然经书史
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书,平常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可知,雕版印刷品要
么是市场需求火爆的物件,要么是与公众的崇奉需求有关,要么与百姓的平时生活需要息息
有关,所以能够得出:雕版印刷术适应了社会需求这一结论,故 B 项正确。
A 项结论只有材料二能够证明,清除; C 项结论与资料“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不符,且资料要旨是说明
印刷术与社会实质需求的关系,而不是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D 项资料表现不出,亦清除。
13. 下列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就散布图,能够用来说明古代中国科技()
A. 在世界处于当先地位
B. 是传统经济特色的反应
C. 形成完好的科学系统
D.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答案B
分析图中古代中国科技主要集中在与小农经济息息有关的天文历法气象、农学、地学等领域,是传统经济特色的反应,应选 B 项。
资料没有表现出古代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排
除A 项;古代中国科技没有形成完好的科学系统,清除C 项;古代中国科技受重农政策的影响,与抑商政策没关,清除 D 项。
14.李约瑟认为,因为历史的偶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兴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
大概同时,因此近代科学几乎立刻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在明朝,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因为西学的到来而中兴。
这说明()
A. 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
B. 西学东渐促使中国科技发展
C. 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
D. 中国科技明清仍旧当先于世界
答案B
分析资料指出西学传入中国使得中国传统的数学、天文学获得了中兴,反应了西学东渐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应选 B 项。
A 项错误,中国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有着显然的差别;
C项与资料没关,资料无心对两者进行比较; D 项说法错误,与资料的表述没关。
15. 培根曾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改变了整个世界这样之大,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斗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发现了。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假如
指()
A.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遥遥当先
B.使世界由分别走向了整体
C.促使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是欧美工业革命展开的根根源因
答案 C
分析资料反应的是三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而不是在世界上的地位,故A项错误;使世界由分别走向整体的是新航路的开拓,故 B 项错误;资猜中的影响指的是三大发明促使欧洲
社会转型,故 C项正确;欧美工业革命展开的根根源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实立对生产力
的更大需求,故 D 项错误。
16.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宋朝重要科技成就简表 ( 部分 )
成就简介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火药武器宽泛使用。
13 世纪中期,火药和火火药
药武器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南宋时传到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北宋科学家沈括经过精准丈量子午线,发现地磁偏角存在,比欧洲早400地磁偏角
年
十二气历北宋科学家沈括把四时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一致同来,利于农时安排
11世纪中期老百姓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东传到朝鲜、日本,西传到埃及、
活字印刷术
欧洲。
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昇晚400 年
《创造法式》北宋建筑学家李诫编著,是我国古代最完好的建筑技术书本
依照资料,归纳宋朝科技发展的特色。
联合所学,剖析形成以上特色的原由。
答案特色:世界当先;影响深远;适用性强;多领域成就突出。
原由:经济:农耕文明的繁华,确定物质基础。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供给政权
保证。
文化:重文轻武,学术自由,供给宽松环境;前代科技文化的累积,确定优秀基础。
分析宋朝科技发展的特色,依据资猜中的“北宋科学家沈括经过精准丈量子午线,发现地磁偏角存在,比欧洲早400 年”“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昇晚400 年”,能够看出世界当先;依据资猜中的“13世纪中期,火药和火药武器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西方社
会产生巨大震动”“ ( 指南针) 北宋用于航海,南宋时传到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能够看出影响深远;从资料反应的宋朝科技成就波及的领域能够看出适用性强和多领
域成就突出。
形成以上特色的原由,应该联系当时的社会情况,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
来剖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