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下的公共景观艺术研究
城市记忆,文化延伸——洋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设计
![城市记忆,文化延伸——洋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bb215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4.png)
1832024.04 /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建筑设计·理论现象,由于技术和制度因素的制约,设计的美好构想往往无法实现。
本方案引用“作为城市设计的公共建筑”这一概念设想,意在打造一个城市与建筑相衬、建筑与自然相融的公共空间。
并在此空间迸发出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融及人与艺术的交互。
此概念来自乔纳森·巴奈特(Jonathan Barnett)的《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as public Policy )的引申。
乔纳森·巴奈特曾担任纽约城市设计委员会的总规划师。
在该书中,巴奈特主要基于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讨论了如何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平衡多方权益,进而保护城市空间的公共性、艺术性及文化价值等,对城市规划与设计影响深远。
1 基本概况1.1 设计定位该项目设计定位为致力于视觉艺术作品及其他形式的艺术品的主题展览、学术交流和研究、艺术知识普及和培训活动。
艺术类型包括摄影、美术、雕塑、设计等。
项目致力于为城市提供一个文化艺术交流平台,集原创艺术创作交易、湖湘文化展示、艺术休闲娱乐、传统文化传承于一体。
1.2 用地概况项目基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洋湖湿地公园二期东入口广场南侧,东邻潭州大道,上有潭州大道高架,西侧与南侧紧邻洋湖湿地公园,两侧均有步道与公园相连(见图1)。
北侧为先导牛广场。
基地原为洋湖湿地公园停车场,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场地与潭州大道间有宽约32 m 的城市绿化带,呼应该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摘要 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割裂,仍是当代城市的一种普遍现象,文化建筑更应当将其空间与城市界面组合,来承续城市记忆。
通过设计将特定的城市脉络延续到建筑空间,是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高度融合的一种可行途径。
结合洋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设计分析,从概况分析、空间规划、功能组织三个方面阐述公共建筑对城市脉络的延伸。
城市符号的建构——以城市公共艺术为例
![城市符号的建构——以城市公共艺术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55acb53be23482fb4da4c8e.png)
一
、
公共艺术作 品成为城市符号的可能性
在 人类社会走 向后 工业社会之 际 ,城 市职能发生 了改变 , 从以物 质生产为 中心 渐渐地 向文化艺术的交流 、 育和娱 乐的 教
( )城市符号的含 义 一
城市的设计理念更趋 向于有利于 人们的 日常生 符号是人们共 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 。 一方面 它 消费方面过渡 , 是物象意义的载体 , 是精神外化的呈现;另一方面它具有能被感 活 、休闲 、审美、娱 乐和 重视 市民的健康和权利 。城 市公共艺
—
—
5 —— 环境艺术 4
城 市符号的建构
— —
以城 市公共 艺术为例
晏
文 /王
人们对于一座城 市最强烈 最直观的认 知 , 往往是通过城市的轮廓 、 建筑 、公共空 间和景观设施
等视觉感受来 实现的 。它们构成 了城市的活力 , 连接着城市的过去和现在 。 公共艺术在 中国的兴起代
表着艺术发展 中一种 文化现象 , 有着浓重的社会学意义。它作为城市形象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正默
它作为城 市文化的象征 ,同时也是其 他城 市民众认识该城市 的
外滩 ,可以说是上海最具象征意 义的标 志性空间。颇具 特
途 径 ,可 以说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 ,城市符号是最重要 的软 实 色的建筑 群体集合 了不 同时期 、不 同文化 的建筑样 式 ,成为上
力之一 。
海独 特的城市名片 。外滩在 经过 了百年 的历史沧桑后 ,沉淀下 的是 它独特的 品质和韵味 。 ( 二)地域文化
默改变着公众 的生活环境和精神观念 , 成为现代城市与市 民沟通的一种 新方式 。 未来城市 的发展 中, 在 要注重城市符 号的延续 , 使每座城市不失其本色 。 包括几百年甚至几千年 的历史积淀和人文演绎 。 城 市公共艺术作品应以原在的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出发点 ,从本文所总结的诸 多因素方面综合考虑 , 以艺术 的手段协调 、优化城 市与公众的关系 ,传承城 市的过去 、现在和将来的人文命脉 。
记忆中的城市 变化中的景观——武清新城文化公园设计解析
![记忆中的城市 变化中的景观——武清新城文化公园设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af5e3b5a8102d276a22fd4.png)
京 联 系的关 键节 点 。区域 内铁 路 、公路 交 通 已形成 网络 ,
在新 时 期武 清 区域 中便 捷 的路 网代 替 了原 来密 布 的水 网 。 新 的城市生 长动 力为武清 带来 了新 的城 市 气息 、新的文 化 理念 ,同时 也 引导 着新 的生活 方式 ,推 动着 武清 向更好 的
一
图3 节点轴线分析 图 3 1 4 微 地形 空 间的营造 .. 在 设计 中公 园西 南 方 向设 有
很多起 伏 的微地 形 ,主要 考虑 到此 处 曾有大 面积 的 苗 圃。 所 以 ,利 用原有的植 物资源 ,通过 地形 的起伏 ,把整个 公
园与 外 部 隔 绝 开 来 ;同 时 ,在 造 景 上 起 到 障 景 的 作 用 ,
C N S H R U T R B T A T … E E O Tl L U E A S R C S C
记忆 中的城 市 变化 中的景观
武清新城 文化 公 园设计解析
李双 跃 冀媛媛 王 彦。 孙代佳。 张文旭。
( . 津农 学院园艺系 ,天 津 3 0 8 ;2 天津源树景观规划设计有 限公 司,天津 3 0 8) 1天 0 34 . 034
第一作 者简介 :李双跃 (93 ) 17 - ,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
规划、园林 设计 的教学与设计工作 。
运 河的疏通 ,河流 不仅给 武清带 来 了经济上 的富庶 ,而且 哺育着灿烂的城市文 明。
一
1 0一 2
中国园艺文摘 2 1年第9 0 1 期
2 2 体现 新的城市生长 动力 .
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城市记忆
![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城市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c1becfacf524ccbff12184b4.png)
遇 这种 危 险 , 们要 用全 部 智慧 、 你
高速 发展 。但 随之 而 来 也 产 生 了一 系
列 问题 。 地 方 文 化 以及 地 域 特 色的 逐
0 序 言
随 着 时 代 的 脉 动 , 类 已迈 人 人 了太 空 时代 。各航 天大 国正积
极 筹划 实 施 着 开 发 火 星 的计 划 。 人 们不 吝各 种溢 美之 词来 赞美科 技 的伟 力 。科 技 的全球 化 趋势 不 可 逆转 。这 一趋 势在 我们 生活 的 城 市也 同样 得 以体现 。建 筑及 其 环境景 观 出现 了大 量 的“ 准构 标
件 ” “ 色 外 表 ” 高 技术 产 物 。 、银 等
一
【 bt c 】 t t ot ulnr s o A s at Wi h cni a ic ae f r h e n e
t ain le o o a d h a c lrto he n t a c n my n te c eeain o o h r a iain p o e s n u o nr fte ub nz t rc s i o rc u ty, o t e eo me t f t e ra c n tu to he d v lp n o h u b n o sr cin i o te h g wa s n h ih y, whih, h we e , as c o vr l o la st a e e o rb e s c a t e e d o sr s f p o lms u h s h i ga u l ls o te lc c l e a d rd a o s f h o a l ut n ur rgo a c aa trsis As o e o t e e in l h rce t . i c n f h i o tn o o e s f te iy e in , mp ra tc mp n nt o h ct d sg s t a d c p e in i o fo td wi h heln s a e d sg sc nr ne t t e h sme p o lms. Th c n e t o t e a r be e o c p f h
城市公共艺术策划方案
![城市公共艺术策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e6244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c.png)
城市公共艺术策划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品质和文化内涵有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能够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市民生活、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策划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公共艺术项目,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充满创意和互动性的城市公共艺术空间,让市民和游客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项目选址(一)市中心广场市中心广场是城市的核心区域,人流量大,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在这里设置大型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够迅速吸引人们的目光,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二)城市公园城市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选择在公园内设置公共艺术作品,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与艺术亲近的环境,增添公园的文化氛围。
(三)商业街商业街是城市的商业中心,充满活力和时尚元素。
在商业街设置具有创意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够提升商业街区的吸引力,促进消费和经济发展。
三、艺术形式与主题(一)雕塑艺术雕塑是一种常见的公共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具象或抽象的造型表达深刻的主题。
例如,以城市的历史人物、文化符号为原型创作雕塑作品,展现城市的文化底蕴。
(二)壁画艺术壁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性。
可以在城市的建筑墙面绘制大型壁画,以城市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为主题,营造出独特的城市景观。
(三)装置艺术装置艺术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体验性。
在公共空间设置一些创意装置,如光影装置、声音装置等,让人们能够参与其中,感受艺术的乐趣。
(四)主题设定1、“城市记忆”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城市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人物,唤起人们对城市过去的回忆和情感。
2、“自然之美”以城市周边的自然景观为灵感,创作体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主题的艺术作品,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珍惜环境。
3、“未来城市”畅想城市的未来发展,通过科幻、创新的艺术形式展现对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憧憬。
四、艺术家与作品征集(一)公开征集通过网络平台、媒体发布征集公告,向国内外艺术家广泛征集公共艺术作品方案。
快速城市化语境下的景观设计初探
![快速城市化语境下的景观设计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333d64c380eb6294dd886c3a.png)
快速城市化语境下的景观设计初探
● T E X T/ 忆的景观设计, 保护好历史文脉 , 延续城 市记忆 , 展现城 市魅 力, 是我们 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科 学规 划 、 精 心 打造 , 综合 景观 设计 学 、 建筑 学、 生态 学、 植物 学、 城 市规 划 学 、 美学等 众 多 学科 知识 , 在 实际的景观 设 计 中不断摸 索与创 新 , 才能创 造
出符合 当前 中国的新 型城 市 景观 。
【 关键词】 ‘ 快速城市化; 景观设计; 初探
当前 中 国经 济 高 速 发展 , 社会不断进步 , 前 水 资 源严 峻 的形 势下 , 许 多 北 方干 旱城 市 还 然风 貌 特征 的 目的。 中小 城镇 中道路 形 式 、 广 城 市 化 进 程 正 以势 如破 竹 之 势 不 断 前 行 。 然 大量 营 造 水 景 , 后期维护也跟不上 , 造 成 水 资 场 、 功能 节 点 等布 局是 体 现景 观 特色 的 重要 元 而 快 速 城 市 化 也 给 中国社 会 带 来 诸 多 生 态 环 源 的浪 费和 枯竭 。因此 , 我们 要 提倡 “ 低碳 、 环 素 。 尤其 是 构 成 中小 城 镇 骨 架 的道 路 形 式 充 境 问 题和 社会 问题 , 让 我们 不 得不 暂缓 脚 步停 保 ” , 景 观设 计更 是 要环 保 节 约 , 有效 利用 水 资 分体 现 了其 景 观特 色 , 如 重庆 永 J I I 松 概 古镇 的 下 来 思 考 和 解 决 这 些后 遗症 。本 文 以 中国 快 源 。 石 板 路 和靠 长 江 边 的滨 江 路 与河 坝是 其 城 镇 速 城 市化 进程 为背 景 , 指 出
城市记忆触媒视角下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探讨——以南京老城南荷花塘片区为例
![城市记忆触媒视角下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探讨——以南京老城南荷花塘片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ae5a66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7.png)
(1)20 世纪 50—80 年代记忆片区段(见图 3)。
20 世纪 50—80 年代记忆片区
清代民国时期记忆片区
图 2 历史记忆触媒片区划分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置入具有年代感的风情电影院、文创体验馆等,连续的 商 业 界 面 重 现 老 南 京 店 面 特 色, 打 造 文 创 业 态 活 力 体 验段。
Abstract Nowadays, the citi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have successively carried out the transformation of old communities and formed a certain scale, but the exploration on urban memory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old communities are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Actively shaping the public space in the old communities through the catalys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tivate the old communities and to inherit the urban memory by promoting the area with a poin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les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outside, loss of place memory, decline of neighborhood communication space, etc. in the old southern town of Nanj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urban memory and catalys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haping mode of public space in the Lotus Pond Area of Nanjing. Finally, the strategies for the renewal of public spaces in the old communities are
基于场所精神理论下的纪念性景观广场设计研究
![基于场所精神理论下的纪念性景观广场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194549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e.png)
基于场所精神理论下的纪念性景观广场设计研究景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和纪念。
在设计纪念性景观广场时,必须考虑场所精神理论,以创造一个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空间。
首先,纪念性景观广场设计要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
广场的设计应该与纪念的对象紧密相关,通过雕塑、建筑、文字等手段,将历史事件或伟人形象融入到广场中,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独特性。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平衡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城市的功能需求,使广场既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又能传达出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纪念性景观广场设计要注重情感共鸣的创造。
通过景观元素的选择和布置,设计师可以营造出一种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氛围。
例如,在广场的中心设置一个纪念碑或纪念雕塑,通过其雄伟的形象和寓意深远的设计,让人们对纪念的对象产生敬意和崇敬之情。
同时,通过植物、水景等自然元素的运用,营造出宁静、舒适的环境,让人们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宁和。
最后,纪念性景观广场设计要考虑社会互动与参与。
广场作为公共空间,应该能够促进人们的互动和参与,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环境。
设计师可以设置一些互动装置和活动场所,如座椅、音乐喷泉、露天舞台等,吸引人们驻足、休息、交流。
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和纪念仪式,引导人们参与其中,增加广场的社会功能和活力。
综上所述,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纪念性景观广场设计需要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情感共鸣的创造以及社会互动与参与。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创造出一个既具有纪念意义,又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需求的公共空间。
这样的设计将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促进社会互动,为城市增添文化魅力。
记忆理论视角下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研究
![记忆理论视角下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2b0e82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b.png)
记忆理论视角下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研究当今社会,文化建筑已经成为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体现着城市的发展进步,还承载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而这些文化建筑中的叙事空间设计,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记忆理论视角下,对当代的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体现其历史衍变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首先,记忆理论视角强调了历史和记忆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中,往往会融入历史文化元素,通过建筑形式、材质、色彩等方式,将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展现出来。
通过建筑的形象和氛围,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多样性,进而对文化传承有更深的认识。
其次,记忆理论视角突出了情感共鸣的重要性。
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历史和文化,更是为了触动人们的情感共鸣。
通过独特的设计手法和空间布局,文化建筑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回忆。
例如,在一座博物馆中,通过展示历史照片、文物等,搭配音效和灯光的运用,让人们仿佛回到了过去,体验历史的沧桑变迁,感受到过去时光的美好和悲哀,从而引起情感共鸣。
最后,记忆理论视角还强调了观众的主动参与和思考的重要性。
在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中,观众不仅被动地接受展示的信息,而是积极参与其中,思考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和展示手法,观众可以自主选择参与的方式,有意识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一座纪念馆中,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展示、数字互动游戏等方式,与展览内容进行互动,体验到更丰富的观赏方式和思考空间。
综上所述,记忆理论视角对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将历史和记忆的要素融入设计中,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可以更好地展示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
同时,观众的主动参与和思考也使得文化建筑的叙事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具有更大的教育和艺术价值。
因此,在当代文化建筑设计中,记忆理论视角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研究角度,有助于提升设计的品质和意义。
著名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分析
![著名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bbb2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6.png)
作品在空间中的构图也是关键,包括与周围环境 的融合、空间中的位置选择等。
视觉焦点
通过特定的造型元素或构图手法,引导观众的视 线,突出设计主题。
色彩与材料运用
01
02
03
色彩搭配
运用色彩心理学原理,选 择能表达设计主题和情感 的色彩组合。
材料质感
不同材料如金属、石材、 陶瓷等,带来不同的触感 和视觉效果。
2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探讨了公共艺术如何与公众 互动,以及它在城市空间中的功能和意义。
3
我们还研究了公共艺术的设计原则、创意方法和 实施过程,为未来的公共艺术创作提供了有价值 的参考。
展望未来公共艺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 的变化,公共艺术将更加注重与 科技的融合,创造出更具互动性
和沉浸感的作品。
02
著名公共艺术设计作品概述
作品背景
时代背景
历史背景
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往往与当时的时代 背景密切相关,反映社会、文化、政 治等方面的特点。
历史背景是作品创作的重要基础,通 过了解相关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 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地域背景
作品所处的地域背景对其风格、形式 和内涵产生深远影响,体现地域文化 和特色。
环保理念
越来越多作品采用可再生 或回收材料,体现环保设 计理念。
灯光与影像效果
灯光设计
通过灯光照射角度、色彩 和强度的变化,营造出不 同的氛围和视觉效果。
影像技术
运用投影、LED等影像技 术,使作品呈现动态变化, 增强观众互动体验。
光影结合
将灯光与影像技术相结合, 创造出更为丰富和立体的 视觉感受。
案例三:《越战纪念碑》
01
城市形象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体现——以南京为例
![城市形象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体现——以南京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747b6c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3.png)
第34卷第7期 2021年04月Vol.34 No.7April 2021艺术科技1…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的相关性公共领域是近年常常被讨论到的领域概念之一,作为一种相对哲学化的空间概念,公共空间具有物理的、社会的、象征的多重概念因素。
城市公共艺术就是在公共空间中,利用多种材料与媒介表达的话语,因为城市主题的复杂性,其内涵与形式也具有多样性。
《艺术品鉴》解读说:“这种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1]。
”客观来讲,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也是城市传承文化与大众理想的集中反映[2]。
2…基于城市文脉的公共艺术设计2.1…南京城市历史、地理与民俗特点南京给人的印象是“六朝古都”“文化名城”。
因为城市文脉与形象往往与历史、地理、民俗密不可分,而南京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价值,所以其被视为复兴之地。
南京话在历史中长久以来被当作汉语的标准音,南京民俗丰富,主要的民俗活动有元宵灯会、端午秦淮、清明踏青、中秋赏月、吃腊八粥等[3]。
2.2…城市文脉符号化表达图1…南京市地图(图片来源:http:///)城市是文化、经济、历史的复杂共同体,对其文脉进行分析可以符号化地概括城市形象,城市给人的符号印象需要与公共空间设计紧密联系[4]。
南京是我国的历史名都,有太多的精神瑰宝可以提取,每一脉文化都不能用三言两语概括,但是为了不忘历史、传承南京的城市文脉,符号化表达和概括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如何把这些略带沉重的历史传递下去,使其浸润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了如今的任务,而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的公共艺术也理应肩负起这种责任[5]。
城市符号是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提炼出城市符号并且将这些符号运用到城市建设之中,对提升一个城市的知名度、打造城市的特色名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2.3…公共艺术对城市形象的承载与传播以南京为例,具有城市特色的公共空间有很多:展现“秦淮文化”的夫子庙、老门东,古色古香的建筑充满明清色彩;传承明文化的明城墙,至今仍与南京人民的生活相关联。
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196f67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e.png)
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需要建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体现城市内在的文化底蕴,彰显特色文化。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属于公共开放的公共空间体,比如山林系统、水系系统、商场、广场公园以及停车场等。
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空间的应用,能够提升城市的艺术性。
因此,公共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环境、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生态,保证设计的作品与城市环境相统一,让城市更加富有魅力,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推动城市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将公共艺术设计放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可以同大众产生文化互动,从而成为文化艺术的载体。
公共艺术和公众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介入,会使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对城市的人文情调也是一种升华。
1城市公共空间每座城都有独特的语言,隐藏着各种可能。
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本身的发展,它的内涵也一直被学者重构。
国外对于公共空间含义的讨论最为激烈,斯蒂芬·卡尔认为公共空间是“人们公共生活场景展示的舞台”;沃尔泽认为,“公共空间是我们与陌生人,与那些非亲非故的非工作关系的人共享的空间”,是“和谐共处和非个性化交往的空间”。
但在近年内被引用最多的还是马修·卡蒙纳的观点,即“公共空间是与所有建筑及自然环境相关联的可以自由到达的场所”。
结合多种观点,公共空间的概念既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又强调与活动多样性的开放联系。
2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分析2.1公共艺术在城市商业空间设计的应用公共艺术设计者要根据城市公共商业布局,整合内部空间,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充实消费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商业空间人来人往,人聚人散,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由于需求性与诉求性的不同,商场空间也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第一,设计者要根据商场的位置,选择合理的公共艺术设计形式,做好空间资源的整合,为消费者营造轻松、愉悦的消费环境,丰富功能,满足人们消费、娱乐休闲的要求。
浅谈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公共空间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691ae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b.png)
浅谈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摘要:营造城市公共空间对使用者、环境及周边区域影响进行尝试性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共空间人性化随着我国全面的高速发展不断发生着波澜壮阔的变化,城市建设实时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日新月异地提高,此时城市中空间的景观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巨变...景观设计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亦可以给使用者带来幸福感。
针对城市内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浅析如下几点:一、因地制宜1.每个项目在设计启动之初最基本的原则在于利用现状资源,如现状地形、水文、植被等,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尽可能少地破坏现状环境融入新的设计内容及理念,以做到现有资源的再次利用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并利用先进的生态科技运用到环境景观的设计中,更加有利于人类发展可持续性。
2.了解项目地点人文、历史、特色文化等,并有效的通过设计语言展现项目所在地的文化,形成一种文化符号如:植被的模纹种植、铺装的花砖铺设、特色的文化小品等。
在造型上与周边环境和谐一致,符合城市形象,提升项目环境品质,强化视觉识别性为使用者及途经此处人们增加记忆点,在使用的过程中从而为人们带来亲切感和认同感。
3.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绿化植物,它们可以为公共空间增添自然的氛围,净化空气,吸收噪音,提高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环境。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光照条件的植物,可以使景观更加适应环境。
在保证使用空间的前提下更多地减少硬质铺装,提高绿化面积。
设计合理的路径可以引导人们自然地流动,创造出更好的视觉效果和空间体验。
硬质铺装在建造过程中会大面积地破坏场地内的土壤结构,铺装也会使场地内竖向调整较大,并且后期的维修及维护提高成本。
众所周知提高绿化面积会可增加大气中的含氧量,据统计每公顷树木每天可吸收约1t二氧化碳,并释放0.735t氧气,我们身处森林中会觉得空气特别清新,身心都得到放松。
绿化还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当今社会城市中的人们对空气质量的优劣意识越来越强,根据研究绿化整体覆盖率约30%的空间内,空气中含二氧化碳量下降至少约90%,含可致癌物质含量约降低58%,绿化也可以更好地吸收及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粉尘,并有效阻挡粉尘在空气中弥散。
浅谈古镇街道景观艺术设计
![浅谈古镇街道景观艺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65bdf0a216147916112838.png)
浅谈古镇街道景观艺术设计摘要:人类文明的结晶——古镇,承载着太多记忆,具有丰饶文化底蕴,反映了当地民俗风气的独特性,是文化承载者,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通过对古镇构建物、沿街店面、街道设施、行道树和绿化、地铺与标志等方面的分析,讨论古镇街道景观设施设计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街道景观;艺术设计随着人民对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现代人逐渐向往和追捧起传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人对历史文化古镇产生了新的认识,利用具有鲜明当地文化元素符号及原始保存资源,发展旅游业,促使当地经济、人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
对于历史文化古镇而言,城镇建筑的整体结构布局具有的合理性和艺术性,其完整的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氛围、民族风俗习慣、宗教信仰。
因为有的古镇所在地区的地质、地貌复杂多变,修建时往常会遵循”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的原则。
本文试图以芜湖鸠兹古镇,这个较具典型意义的街道景观为例,究其所处的环境、当地文化、构造的特点,钻研古镇街道景观的艺术设计。
一、街道景观的布局特色概述鸠兹古镇在芜湖市经纬二路,是传统的徽派建筑群,扁担河将其分为东西两个板块:西侧以书院、会馆、名流故宅为主,张宅、王宅、吴宅等展现了名流故宅文化;徽州会馆、潮州会馆、湖南会馆等体现了会馆文化;通德堂、项家钱庄、李漱兰堂、留春园再现了传统业态的经典。
东侧以特色小吃,互动体验等休闲娱乐设施为主。
古镇有古色市井、古色的店面、凝重的台门,别具风格的作坊,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弄。
木雕,石雕,散落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
带着别样的风景,走走停停,寻寻觅觅,不经意间的一撇就是一幅美丽的雕刻图景。
二、街道景观的艺术设计形态概述“街道不会存在于与世隔绝的地方和周围环境密不可分,街道是伴随着建筑衍生出来的。
其生存方式就像人依靠人性一样,依靠于周围的建筑。
完整的街道是协调的空间。
不管是非洲的卡斯巴(Kasbah)密屋似的住房,还是威尼斯纤细的大理石宫殿,界限的连续性和韵律是重点。
城市记忆空间研究
![城市记忆空间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7e568bb65ce0508763213ad.png)
城市记忆空间的研究初探摘要: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延续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我们甚至可以从中看到其延续性,思考城市的未来。
在城市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城市化浪潮的推进之下,保存、开发城市的记忆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但是现在的城市中大量的无记忆空间的出现,使城市文脉合记忆遭到很大的破坏。
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呈动态发展变化的,因为记忆不像历史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模糊的,甚至消失不见。
关键词:城市;记忆;空间1、城市记忆空间的空间形态在城市记忆空间中,空间是发生各样活动的容器,虽然人们在最初产生记忆的时候,往往是对空间中的事件和活动产生产生记忆,但是空间却给这些活动提供了可能和场所,也就是说空间是事件的容器。
任何事件和活动都是不能脱离空间发生的,就像人们的生活一样,一定会有限制在某一个范围中,可是空间的形态却不是单一的,而是非常丰富多变的。
1、1点状记忆空间——记忆点城市记忆空间中的点是指单个的独立的记忆要素,也就是记忆单元。
点的形态有不是唯一的,它可以是一处景观、一个建筑,或者一个雕塑、一件家居,甚至是一口古井、一棵古树、一扇门、一个传说。
它们的形态和样式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可以给人们带来某种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同样的一个独立“点”,如果将它从记忆空间中移开,那么它就可能会失去它的意义。
其实城市记忆空间是由无数的这种点的集合。
如果说城市记忆空间是一棵树的话,那么这些记忆点就是这棵树上的枝叶。
1、2 线性记忆空间——记忆线和灵活、多样的点状记忆空间比起来,线性记忆空间要稳定得多,并且需要很多同样属性的记忆点规律有序的排列。
也就是说点与点的联系可以形成线,记忆线的存在需要点的加强。
巴黎城市轴线的形成,北京中轴线的延伸都离不开点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任何类型的记忆点都能凑成记忆线,一定要具有同样属性、在同样的环境中可以形成平衡状态的记忆点。
基于城市记忆的公共艺术设计——以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为例
![基于城市记忆的公共艺术设计——以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d67504e1a37f111f0855b07.png)
4妙CLOTHING AND DESIGN邀>询峽年|fl義与设计基于城忆的公共艺术设计——以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为例陈丽敏(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90)摘要:1979年至2019年,深圳蛇口飞速发展。
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移民涌入,蛇口海岸线因填海造地导致原有的自然海岸线不断扩张%传统文化和,了本土文化的风貌,引发了城市记%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要的一部分,不满足民众功能的,更应艺术化、有趣化的有空有,以艺术的力量激活城市空间的活力%文城市记忆角度切入,影剧院广场的记忆装置为例,解不同特性的公共艺术设计介入的造具有感染力与号召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延续城市的记忆和城市的可发展提大的艺术动力%关键词:城市记忆;城市公共空间;公共艺术;记装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20)08-0034-031城市记忆与公共艺术1.1城市记柯林•罗认为城市是历史的沉淀物,每个时期都在城市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也就是城市所具有的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被视为一个集体记忆,这种记忆是由个人在这个地方本身的经历以及通过它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所构成的⑵%它是不同时代城市文化的产物%而个人记忆通过叙述、文本、照片或图画来表达;通常它们描述城市中所发生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人们的分享及社会的交流互动,这些记忆被融入到集体记忆中,汇聚成城市记忆%记忆同空间密切相关,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和发展足迹,记忆依托城市空间的载体,延续着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与精神%1.2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指的是可以在开放空间中看到,参与和使用的艺术,艺术行为或艺术设施%它是以一种艺术化的手法向大众传递信息%马钦忠先生认为,公共艺术概念的内涵有两个方面%狭义上,它更多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雕塑和公共空间的文化界定紧密相关;从广义上,它又与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城市生态环境、城市风貌特征以及城市建筑、城市规划紧密相关⑶%在李楠,刘敬东学者看来,公共艺术有两个必要的存在条件,公共空间和公众参与⑷%因此,公共艺术的本质是公众与社会,并且会因环境将给予新的内涵%1.3城市记忆与公共艺术的内在关系城市的历史和记忆是地域文化和城市生活的“微观世界”%透过记忆可以呈现城市在时间发展历程下居民生活的样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程度及城市地域公共艺术给城市公共环境所带来的感染力和时代性%城市记忆与公共艺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城市记忆对公共艺术的内涵和精神进行了扩充与发展,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公共艺术在诉说和表达城市记忆的同时,借助记忆的独特性与专一性,记录着居民城市生活的印记,聆听大众的心声,使公共艺术作品本身融入大众的生活,融入城市,也融入环境中,成为城市记忆的一%2案例解读一一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设计2. 1背景:剧院广场的发展和消失的海岸线蛇口剧院广场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该街区最重要的文化广场,也是当地居民的公共生活交流的中心%历经30多年,伴随着深圳快速的发展,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外来文化的冲击,街道越来越拥挤,公共设施越来越破旧%广场不再满足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复垦,蛇口蜿蜒的自然海岸线逐渐消失,蛇口的旧城区也逐渐面临公共空间老化、城市风貌丧失以及城市历史记忆退化的问题%于是蛇口政府,希望通过翻新原有的两个浮雕墙,利用它来重新唤起人们对蛇口历史的记忆,激活人们对蛇口影剧院广场公共空间的认知感与归属感,为影剧院广场注入新的活力%2. 2设计主题面对记忆的断裂与缺失,这两组墙,以“公共性”的参与及“社会性”的关注为思考与动机,以“好奇与窥探”为主题,以“消失的海岸线”为思路,将蛇口的记忆融入进装置中,激发大众对蛇口记忆的追寻与挖掘%蛇口记忆装置分为了三个部分:海岸变迁图、蛇口记忆墙、时间刻度线(图1)%图1蛇口记忆装置轴测图(图片来源:https://www.zzkj.pro/sHjyzz)2.4公共艺术造设计2. 4.1以小见大的原则所谓的以小见大即是从小的、局部的细节之处可以看出大的、作者简介:陈丽敏(1995—),女,汉族,广东陆丰,硕士,广东工业大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服务设计、公共艺术%34Vol.42/No.08/Westleather整体的面貌⑷。
城市记忆——城市街区景观对城市风貌的影响
![城市记忆——城市街区景观对城市风貌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6d94d5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5.png)
城市记忆——城市街区景观对城市风貌的影响城市记忆是城市发展历史的一部分,通过保存与塑造城市的建筑、街道、街区景观等元素,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特色。
城市街区景观对城市风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街区景观是城市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界展示城市的风貌和特色。
一个街区的景观设计和建筑布局,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以其优美的林荫大道和宽阔的街道而著名,成为了巴黎的重要标志。
街区景观的特点使得城市独特和独特之处,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居民,对于城市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其次,街区景观对于城市居民有很大的意义。
一个美丽的街区景观可以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比如,一个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街道,不仅提供了空气清新的环境,还让人心情愉悦。
而一个繁华的商业街区,则能够满足人们的购物和娱乐需求。
街区景观的质量和美观程度,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
此外,街区景观还可以传达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一些老城区的街区景观能够保留和展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比如,北京的胡同和琉璃厂,在保留传统建筑和布局的同时,展示了古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些街区景观被广大游客和居民喜爱,也成为了传统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城市街区景观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传统街区景观的保护和更新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随着城市发展和现代化的进步,为了满足交通和城市规划的需要,一些传统的街区景观被拆除或改建。
这种现象使得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无法得到完全保护,城市城市形象产生了破损和模糊的现象。
其次,城市街区景观的品质和规划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些城市,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街区景观的设计和建设质量较低。
这些街区缺乏活力和吸引力,无法给人良好的居住体验和游览体验。
因此,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应该注重街区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城市街区景观是城市发展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城市记忆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用浅析
![基于城市记忆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用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4353d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1.png)
2021年第08期现代园艺基于城市记忆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用浅析胡隆文(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摘要:分析前人关于城市记忆和城市公园的研究成果,并且剖析优秀案例中有关城市记忆的表达方式,试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文化传承与社会可持续性表现手法,以期为城市公园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城市记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城市公园作为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当前,在城市中存在过度开发问题,让非常多原有的自然环境以及历史风貌都受到了破坏,从而给城市记忆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出现了断层情况。
与此同时,在公园的建设中还存在同质化问题,从而使其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及相关建设工作时要更为全面的认识城市,明确城市记忆存在的价值。
在面对一些有着独特城市记忆的建筑要加强保护。
1城市记忆的定义与构成要素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积淀,所有带有城市自身地域文化特点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老地名和老街道等对一个城市来说就是根植在人们脑海中的城市记忆。
比如就北京四合院来说,其作为居住场所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还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一建筑中能够看到我国传统文化的身影。
市民对城市特点的记忆,使他们对城市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便形成了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需要时间的积淀才能在人们心中形成文化烙印。
城市记忆所凸显的是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包含自然环境及空间结构的多元化元素,在这些内容中自然环境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这是城市最初始也是最直观的一种记忆。
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时,需要牢牢把握当地所具备的地域文化,如利用城市中的山水环境。
若城市绿地具备地域文化特色,能很好地区分于其他绿地景观。
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继承及提炼这些特定的方法,立足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文化特色,从而能够更好地展现地域文化,实现对这些优质文化的传承,同时有效提升城市景观的品位。
2案例分析城市记忆的设计策略2.1中山岐江公园2.1.1公园概况。
街巷里的生活记忆中的景观—成都铁像水街设计与营造
![街巷里的生活记忆中的景观—成都铁像水街设计与营造](https://img.taocdn.com/s3/m/1584a076ba0d4a7302763ae8.png)
2121.项目缘起成都高新南区是城市外延发展的重要区域,片区以“现代商务中心、高端产业新城”为定位,将建设成为宜业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
大源组团是高新南区四大组团内以居住为重点的新兴区域,铁像水街特色街区项目用地位于组团中部,总用地面积约4.8公顷。
基地建设条件良好,西侧紧邻明代万历十八年间建址的铁像寺,并与其形成半包围之势;南侧与凤凰城、中海兰亭居住小区隔街相望;东侧紧邻中小学教育设施用地;北侧为外籍人居住社区;南北流向的肖家河绵延贯穿用地。
(图一)按照上位规划要求,需打造一处“很现代、很成都”的商业街区。
2.项目定位组团建设快速发展,鳞次栉比的高楼出现的同时是许多传统街巷空间和生活文化方式的消失。
如何延续这些传统的街巷空间,保持原有的城市特色和风貌,从而保有市民一贯的城市记忆和情怀是设计由始至终思考的重点。
因此,设计决定以铁像寺的文化底蕴为起势,以肖家河的水岸生活为依托,以新中式的街巷建筑为载体,打造出与现代城市生活相适应并能承载传统成都文化与记忆的商业景观街区。
3.记忆中的街巷3.1设计思路老成都的街巷有着川西民居典型的特色:布局因地制宜、开敞自由,大小建筑顺势围合出开合有致的线型空间;穿斗式木结构的单体建筑尺度适宜,墙体多用篾笆夹杂泥土筑就,屋顶采用青瓦坡式以利于屋面排水,外墙多采用白色为基调,利于反光从而弥补川西地区采光不足的缺陷;门、窗等小木作多以浅褐色或是枣红色为着色基调,搭配白墙青瓦,清新而雅致。
设计将延续老成都街巷的布局特征及空间尺度,以传统元素结合现代材质及工艺打造单体建筑及景观。
3.2营造手法3.2.1自由的布局街区以一条Y 型空间主轴,串联起三大中心节点和5个入口节点。
中心节点是整体空间节奏的三个高潮,展现三大功能分区的活力意向。
街巷里的生活记忆中的景观—成都铁像水街设计与营造LANDSCAPE IN MEMORY-DESIGN AND CREATION OF CHENGDU TIEXIANG TEMPLE WATERFRONT STREET关于老成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记忆,或是轻盈精巧的民居建筑,或是闲适自得的市井生活,或是精致可口的美食美味。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庭院花园设计研究与应用——以独角仙花园为例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庭院花园设计研究与应用——以独角仙花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cb5325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2.png)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庭院花园设计研究与应用——以独角仙花园为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城市更新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庭院花园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和社会功能,但其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该文从独角仙庭院花园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出发,探讨独角仙庭院花园在城市更新中的设计方法和实践经验,为当前城市更新中庭院花园的设计提供参考,实现空间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
关键词:城市更新,庭院设计,自然庭院,艺术社群一、城市微更新中的庭院花园庭院花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对城市更新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以独角仙庭院花园为例,该庭院花园位于重庆大石坝下六村长安厂旧址,周边现存一片老旧的街巷居民区,紧邻北滨一路,见证了重庆一隅的变迁。
独角仙花园这个用“独角戏”这种林中甲虫来打造的IP形象,具有故事性。
独角戏花园的设计理念让人与自然产生了链接。
道远设计希望通过“独角仙城市花园”贡献一份由设计师全面主导的城市更新答卷。
其是由老的厂房改造,老的材料再生,把一些不起眼的材料重新塑造一个自然的交融空间。
并且还在不断尝试延伸各类产品,打造独角仙品牌。
建设成一个集自然、艺术和生态于一体的花园。
该庭院花园利用地势优势,结合周边环境,打造了一个集生活美学、物集社、艺术沙龙、家宴……等多元业态的花园社交平台,供人们谈天说地的一个舒适小花园。
二、独角仙庭院花园的设计方法与实践(一)庭院的运营院落的生活美学,运营是底层逻辑,而建筑、景观、室内的是场景的载体。
“独角仙”本质上是一家餐厅,但是其本心是想打造“艺术集营”。
打造艺术交流分享的板块,将社群文化运用其中。
结合线上线下运营宣传,将“美学/物集/沙龙/私宴”的运营理念体现出来,持续衍生独角仙品牌。
该花园秉持着“一花一木一世界· 一席一宴一时光”设计理念,用设计让老旧空间焕发新活力,重新建立与城市间的链接,让老旧社区的记忆得到保留与生长,这将是一种新的社区共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记忆下的公共景观艺术研究
王炫懿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城市是集体记忆的所在地,今天的公共景观艺术越来越重视城市历史延续,注重城市记忆的 延续。
本文从城市记忆这一切入点出发,概述城市记忆的概念,内容和载体,结合公共景观艺术概述,结合公 共景观艺术案例研究Q公共景观艺术注重城市记忆,能加强城市的人文关怀,唤醒人们城市记忆,增强归属感Q [关键词]城市记忆;公共景观艺术;研究 文章编号:2095 -4085(2019)03 -0078 -01
1公共景观艺术概述
从宽泛的角度来看,凡是置于公共空间的艺术和 景观形式都称为公共景观艺术。
装置艺术的核心理念 是“观念为先”,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 示艺术。
公共景观艺术与人的关系密切,需要人们主 动参与其中,发生互动真切感受作品内涵。
公共景观艺术与城市记忆的融合,以艺术化的手 段反映对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反思,并且通过视 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手段唤醒人们的情感与记 忆,从而深刻地感知城市记忆的延续。
2城市记忆概述
2.1城市记忆概念
对于城市记忆概念的界定,常与“城市记忆”,“城市的历史记忆”交叉使用。
是城市形成、变迁和 发展中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是人们对这些
历史记录加以编辑、储存和提取过程的总称。
结合各 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认为是城市中的物质内容,历 史和事件,大众认知三个方面共同组成城市记忆。
2.2城市记忆内容
城市记忆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因此城市记忆分为物质内容与非物质内容两个层面。
物质层面包括历史文物、商品、记忆节点等。
非 物质层面的内容,是不断经过历史环境演变,延续传 承下来的意识内容,能够对物质产生作用,使之呈现 出城市记忆内容,包括文化符号,风俗习惯,生产生 活,文化娱乐等。
2. 3 城市记把载体
城市记忆的基础是城市记忆载体,其本身含了城 市的历史,文化等城市记忆的信息和内涵,同时传达 信息功能,将城市记忆与人连接起来。
人在感受城市 记忆的同时,城市记忆载体也受到意识的反作用。
物质载体和非物质载体是城市记忆的载体。
物质 载体包括能够与人发生长久稳定联系的建筑物,空间,具有时代特点的物品等;非物质载体包括日常活 动,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
城市记忆的物质载体之一,公共景观艺术,应该 与城市记忆紧密结合,这样有利于塑造城市精神,有 利于多元的城市风貌的创造,有利于城市的过去与未
3基于 °城市记忆的案例分析
3.1成都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是工业遗产保护和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改 造项目,原址为红光电子管厂,对其进行保护和改 造,富有时代特点和城市记忆的工业景观被保留下
作者简介:王炫懿(1995—),女,汉,四川成都人,硕士在读。
研究方向:设计学。
来,注入文化创意产业,保留城市记忆建筑外观的同 时,也能为其添加新的生命力。
东郊记忆的改造,通 过这种方式保留城市记忆,并且获得更多的延伸。
将原厂工业机械保留为公共景观艺术,使城市记 忆除了直观的视觉感受外,也有符合人体尺度,能让 人走入公共景观,能够使参观者体会到原厂工人与工 业机械的微观记忆。
而且废弃机械与景观、绿化等相 互融合,能使新的生命力和新的城市记忆产生。
总结来说,区别于过去单纯的隔离保护方式,东 郊记忆不仅通过公共景观艺术这一物质载体保留了城 市记忆,更为之注入了新的生命,这不仅记录了过去 的城市记忆,更能产生出未来的城市记忆。
3.2《深圳人的一天》
《深圳人的一天》群雕展示了 1999年11月29日那一天在深圳所生活着的各行业各阶层的人物。
其中 有外来求职者,打工妹,银行职员,外来退休老人,港商,清洁工人等。
设计师认为要了解社会,力求体 现直变的城市
^走进这些雕像中,耳边还会传来当天深圳电台 播报,感受流动着的历史。
这样一个公共景观艺术让 人们真切的感受到一段微小的城市记忆。
3.3纽约亚克博亚维茨广场
纽约亚克博亚维茨广场原本摆放了理查德•塞拉 的雕塑作品“彳顷斜之拱”,但因公众的争议反对被移 走。
之后玛莎•施瓦茨接受了该广场的设计邀请。
她 认为公共景观艺术应该尊重环境的文脉关系和特定的 场地特点,应为公众设计。
她到现场做考察,观察人 们的日常活动等。
她在长方形的广场上设计着点,线,面布局,把铺地,绿植,灯光,座椅等要素连成 一个有机的公共景观艺术。
人性化的座椅塑造了内向 和外向两种不同的交流和休憩空间,为人们日常活动 提供场地。
建成后的广场成为公众喜爱的去处,因为 设计师对城市记忆有足够的思考。
4 结语
强调公众参与的艺术和社会审美文化的普及,是 公共景观艺术最主要的特点,改善和提升公共生活环 境的文化品质,强调城市记忆中公共景观艺术这一物 质载体的建设,做到内在逻辑和外在环境相互融合,从而提升人们的城市记忆认识。
一个城市的记忆是这 个城市最形象的代言,也是城市文明的体现,所以在 公共景观艺术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入城市记忆,让 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冰,张帆.基于城市集体记忆建构的城市公共艺术
规划[J].规划师论坛,2018,(02).
[2]张彦芝.基于市民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
[J].规划设计,2〇11,(05).
[3]赵刘.城市公共景观艺术的审美体验研究[M].北
京:人民出版社,2015.
•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