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17版)
顺序变化带 来的教学调整
补充电场中部分内容、 渗透能量观念
一、教学依据
北京市高考物理命题改革的方向
高考改革“倒逼”物理教学改革
回归学科本质,注重对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 回归中学教材,注重从教材中提取素材 体现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教学指导意见》2017
研究方法的迁移
vy
v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v0
d m, q
v0
y U (偏转电压 )
l
根据类平抛运动的知识,推导偏移量 y和偏转角Φ
三、教学分析与建议
2、重视实验,重视对学生观察、记录、分 析、概括等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
北京高考物理卷关注是否“真做实验”
2018年北京高考物理卷涉及4个学 生实验的考查,涵盖1个力学实验, 2个电学实验和1个光学实验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问题: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基于观察提出猜想
获得证据: 设计实验方案、描绘平抛运动轨迹
“真做实验” :
1、将立板调到竖直状态的操作技能与 判断方法。 底板调节螺钉、重锤线
2、斜槽末端部分调到水平状态的操作 技能与判断方法。
小球放在水平槽任何位置都能平衡
“深入思考实验” : 1、平抛轨迹起点(坐标原点)的确定
割线
AE
C
B
三、教学分析与建议 1、回归教材,帮助学生加强对物理概念和
规律的深入理解。 平抛运动的规律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研究方法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讨论矢量问题 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
研究方法:运动合成与分解
猜想与假设
水平方向: ax 0 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 ay g 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的方向: 竖直向下 模型建构
观念: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相论时空观、微观世界的 量子特性
联系 生活中的曲线运动与抛体运动、生活中的圆周运 实际: 动、人造卫星与宇宙速度
三、教学建议
回归物理教学的本质,重视实验、重视教 材、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重视知识生成和思 维发展的过程,不在“繁、难、偏”的地方下 功夫。
三、教学分析与建议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分析
北师大实验中学 李宇炜 2018-9-18
一、教学依据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课程目标: 促进学生“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科学探 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四个方面物理核心素养的养 成和发展。
附录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的水平划分
遵循认知规律
一、教学依据
科学探究的要素:问题、证据、解释、交流
证据???
教材的方案:
不足之处: 不容易“看清”,“听”容易受环境干扰
改进: 拍下视频
慢放或截图
学生可用类似 的方法课后自 主探究
教材中并未给出证明平抛运动在水平 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方案
“眼见为实”,强化科学探究中的证据意识与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另一方案:
实验考什么:
(3)考查对实验全过程的整体思考 目标:把基于实验原理的实验设计、实验操
作、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的内在逻辑 考查出来
对本章实验教学的借鉴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体现科学探究的四个要素 问题、证据、解释、交流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问题: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基于观察提出猜想
1、回归教材,帮助学生加强对物理概念和 规律的深入理解。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在观察 现象的 基础上 形成认 识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在观察 现象的 基础上 形成认 识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由圆运动到一般曲线运动 由特殊到一般
对曲线的切线的理解
切线
极限的思想 从物理现象到物理概念 数学工具与物理问题的结合
三、教学分析与建议
3、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模 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科 学思维方式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与建立 (1)物理学史的角度 (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角度
将历史上的推演过程作简化处 理,突出科学思维的核心要素
实验考什么:
(1)考查实验操作技能 目标:将亲手做过实验与没有做过实验的考
生区分出来
2018北京
实验考什么:
(1)考查实验操作技能 目标:将亲手做过实验与没有做过实验的考
生区分出来
2018北京
实验考什么:
(2)考查实验原理及实验分析能力 目标:将做过实验并深入思考实验的考生与
做了实验但不思考的考生区分开来
球心恰好在水平槽口上方时,球心在立 板上的投影即为平抛轨迹的起点
这适用于其它情况吗?
对比教材P15问题与练习 与记录小球运动轨迹的方式有关
“深入思考实验” : 2、如何判断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抛物线方程
y ax2
取若干组 x、y坐标,代 入上式求a并 进行比较
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二维运动传感器
基于证据的科学推理与论证
O
v0
θ
A
x 水平方向: x 0t s1
l
B
P (x,y)
竖直方向:
y
1 2
gt 2
s2
y
位移的大小 位移的方向
l tan
x2
y
y2
1 gt 2
(v0t
2
)2 gt
(
1 2
gt
2
)2
x v0t 2v0
在坐标系中讨论矢量
以数学为工具研究物理问题
以数学为语言表达物理规律
实验:《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现有教材提供 的方案为验证实验, 且无法研究质量对 向心力的影响
实验:《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新教材计划 采用的方案
优点:能分别
研究m、r、v、
ω对向心力的影 响
粗略研究
也可调整到《向心加速度》之前作为探究实验
体验与向心力相关的因素 半定量实验、既可验证也可探究
归纳整合
概念:
曲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圆运动的线速度、角速 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平抛运动的规律、影响 规律: 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因素、离心现象及产生原因、
万有引力定律
方法: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学生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 实验: 素
史实: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优点:现象清晰 不足:不如上一方案震撼,课上处理视频需要一定时间
基于证据的科学推理与论证
O v0
x
P (x,y)
α vx = v0
y
vy v
学生自主
vx v0 vy gt
速度的大小 v v02 vy2 v02 (gt)2 v02 2gh 速度的方向 tan vy gt
v0 v0
顺序变化带 来的教学调整
补充电场中部分内容、 渗透能量观念
一、教学依据
北京市高考物理命题改革的方向
高考改革“倒逼”物理教学改革
回归学科本质,注重对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 回归中学教材,注重从教材中提取素材 体现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教学指导意见》2017
研究方法的迁移
vy
v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v0
d m, q
v0
y U (偏转电压 )
l
根据类平抛运动的知识,推导偏移量 y和偏转角Φ
三、教学分析与建议
2、重视实验,重视对学生观察、记录、分 析、概括等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
北京高考物理卷关注是否“真做实验”
2018年北京高考物理卷涉及4个学 生实验的考查,涵盖1个力学实验, 2个电学实验和1个光学实验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问题: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基于观察提出猜想
获得证据: 设计实验方案、描绘平抛运动轨迹
“真做实验” :
1、将立板调到竖直状态的操作技能与 判断方法。 底板调节螺钉、重锤线
2、斜槽末端部分调到水平状态的操作 技能与判断方法。
小球放在水平槽任何位置都能平衡
“深入思考实验” : 1、平抛轨迹起点(坐标原点)的确定
割线
AE
C
B
三、教学分析与建议 1、回归教材,帮助学生加强对物理概念和
规律的深入理解。 平抛运动的规律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研究方法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讨论矢量问题 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
研究方法:运动合成与分解
猜想与假设
水平方向: ax 0 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 ay g 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的方向: 竖直向下 模型建构
观念: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相论时空观、微观世界的 量子特性
联系 生活中的曲线运动与抛体运动、生活中的圆周运 实际: 动、人造卫星与宇宙速度
三、教学建议
回归物理教学的本质,重视实验、重视教 材、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重视知识生成和思 维发展的过程,不在“繁、难、偏”的地方下 功夫。
三、教学分析与建议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分析
北师大实验中学 李宇炜 2018-9-18
一、教学依据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课程目标: 促进学生“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科学探 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四个方面物理核心素养的养 成和发展。
附录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的水平划分
遵循认知规律
一、教学依据
科学探究的要素:问题、证据、解释、交流
证据???
教材的方案:
不足之处: 不容易“看清”,“听”容易受环境干扰
改进: 拍下视频
慢放或截图
学生可用类似 的方法课后自 主探究
教材中并未给出证明平抛运动在水平 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方案
“眼见为实”,强化科学探究中的证据意识与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另一方案:
实验考什么:
(3)考查对实验全过程的整体思考 目标:把基于实验原理的实验设计、实验操
作、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的内在逻辑 考查出来
对本章实验教学的借鉴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体现科学探究的四个要素 问题、证据、解释、交流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问题: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基于观察提出猜想
1、回归教材,帮助学生加强对物理概念和 规律的深入理解。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在观察 现象的 基础上 形成认 识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在观察 现象的 基础上 形成认 识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由圆运动到一般曲线运动 由特殊到一般
对曲线的切线的理解
切线
极限的思想 从物理现象到物理概念 数学工具与物理问题的结合
三、教学分析与建议
3、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模 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科 学思维方式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与建立 (1)物理学史的角度 (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角度
将历史上的推演过程作简化处 理,突出科学思维的核心要素
实验考什么:
(1)考查实验操作技能 目标:将亲手做过实验与没有做过实验的考
生区分出来
2018北京
实验考什么:
(1)考查实验操作技能 目标:将亲手做过实验与没有做过实验的考
生区分出来
2018北京
实验考什么:
(2)考查实验原理及实验分析能力 目标:将做过实验并深入思考实验的考生与
做了实验但不思考的考生区分开来
球心恰好在水平槽口上方时,球心在立 板上的投影即为平抛轨迹的起点
这适用于其它情况吗?
对比教材P15问题与练习 与记录小球运动轨迹的方式有关
“深入思考实验” : 2、如何判断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抛物线方程
y ax2
取若干组 x、y坐标,代 入上式求a并 进行比较
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二维运动传感器
基于证据的科学推理与论证
O
v0
θ
A
x 水平方向: x 0t s1
l
B
P (x,y)
竖直方向:
y
1 2
gt 2
s2
y
位移的大小 位移的方向
l tan
x2
y
y2
1 gt 2
(v0t
2
)2 gt
(
1 2
gt
2
)2
x v0t 2v0
在坐标系中讨论矢量
以数学为工具研究物理问题
以数学为语言表达物理规律
实验:《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现有教材提供 的方案为验证实验, 且无法研究质量对 向心力的影响
实验:《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新教材计划 采用的方案
优点:能分别
研究m、r、v、
ω对向心力的影 响
粗略研究
也可调整到《向心加速度》之前作为探究实验
体验与向心力相关的因素 半定量实验、既可验证也可探究
归纳整合
概念:
曲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圆运动的线速度、角速 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平抛运动的规律、影响 规律: 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因素、离心现象及产生原因、
万有引力定律
方法: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学生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 实验: 素
史实: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优点:现象清晰 不足:不如上一方案震撼,课上处理视频需要一定时间
基于证据的科学推理与论证
O v0
x
P (x,y)
α vx = v0
y
vy v
学生自主
vx v0 vy gt
速度的大小 v v02 vy2 v02 (gt)2 v02 2gh 速度的方向 tan vy gt
v0 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