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赏析简短
己亥杂诗赏析简短1.《已亥杂诗》的意思与赏析(赏析尽量简短一些也不要太少)已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2.己亥杂诗赏析已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本诗中它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写成了三百一十五首短诗,并总命名为《已亥杂诗》。
它是近代著名的大型组诗,以诗人的一生经历为主线,述写其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广泛;或记事,或抒情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时弊,表达其反对侵略、呼唤变革的思想和对未来的憧憬。
风格是雄奇与哀艳并存。
本文就谈谈龚自珍《已亥杂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龚自珍生活在雅片战争前夕。
古诗己亥杂诗翻译赏析
古诗己亥杂诗翻译赏析《己亥杂诗》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
此诗一共两首其古诗全文如下:【前言】《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220首七言绝句,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被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第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翻译】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鉴赏】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第二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鉴赏】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题记: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原文:
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翻译: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写的一组诗,共315首。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生气〕活力,生命力。
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己亥杂诗诗意简短
己亥杂诗诗意简短1.己亥杂诗意思已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释】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3.恃(shì):依靠.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6.降:降生.【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写作背景】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人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2.《己亥杂诗》的诗意“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
诗人究竟愁什么呢?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
“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1.古诗三首《己亥杂诗》知识点+教学设计+练习+图文解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学古诗《己亥杂诗》知识点+教学设计+练习+图文解读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没有声音。
5.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6.降:降生,降临。
7.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8.究:终究、毕竟。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背景】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
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风雷”,比喻革命风暴。
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惊霄”、毛泽东“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风雷”,都是这个意思。
“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注音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注音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注音《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的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第220首。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反对侵略,改变政治面貌,渴望人才辈出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政治诗。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注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己亥杂诗龚自珍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九州生气恃风雷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万马齐喑究可哀、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我劝天公重抖擞 ,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释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好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够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够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龚自珍《己亥杂诗》(初中课文)
龚自珍《己亥杂诗》(初中课文)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己亥杂诗》写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龚自珍辞官返乡之时,由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止,计315首,诗名都为《已亥杂诗》,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一】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赏析二】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现状,作诗315首表达他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在这首绝句中,诗人对清朝末年那种扼杀生机、窒息思想,导致万马齐喑的局面,十分痛惜。
同时他还大声疾呼:若想振兴国家,挽救危亡,就需要涌现出大批立志改革的仁人志士。
这首出色的政治小诗是其中的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究可哀”,是在告诉人们:要想让中国大地焕发生机,必须要“恃风雷”,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荡涤一切陈腐的东西,诗人在这里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己亥杂诗其一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龚自珍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自传式的大型组诗,是宋末汪元量以后这一诗歌体式的新发展。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己亥杂诗其一龚自珍读,欢迎阅读参考!己亥杂诗龚自珍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九州生气恃风雷,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万马齐喑究可哀。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我劝天公重抖擞,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己亥:道光十九年。
九州:指中国。
生气:活力,生命力。
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中国死气沉沉。
喑:哑。
究:终究、毕竟。
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
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
降:赐给、给予。
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
【翻译】:在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
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简析】:《己亥杂诗》这是首借题发挥,极力提倡“更法”,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的诗作。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当清政府腐败衰落的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龚自珍用象征的手法,写了这首感情激越的诗篇。
大自然要保持生气勃勃的状态就要有风雷的激荡,如果在死气沉沉的空气中则一切都会窒息。
同样,中国要重现勃勃的生机,也必须要实行重大的变革。
天公在诗中原指主宰宇宙的玉皇大帝,这里则借指清朝统治者。
诗人希望当朝统治者能奋发有为,因而大声疾呼,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表达出一种渴望社会变革的急切心情。
全诗充满了诗人关注社会政治的激情,想象奇物,气势生动,催人奋进,满腔爱国热情跃然诗中。
【品评】:其中程金凤评赞说:“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声情沉烈,悱恻遒上,如万玉哀鸣。
”这和青乔《咄咄吟》内容集中反映鸦片战争甬东之役者不同,也和后来黄遵宪《己亥杂诗》的风格有异。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_诗词赏析_清_龚自珍
赏析
整首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
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 是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 着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 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 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 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 来。寓意深刻,气势不凡。
赏析
“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政府, 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 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中国国家之心不死, 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中国, 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诗人 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 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 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诗人处于踞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 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劝上天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泥于一定规格而发现更多的 人才。
赏析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 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 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组诗运用多 种手法,艺术风格,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
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 速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 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 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 片死气沉沉的局面。“风雷”,比喻革命风暴。
赏析
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诗。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伴侣。
《己亥杂诗》原文:龚自珍(清朝)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简介:《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其次部分。
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际、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给予自己的身世之感;其次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绽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忱和不甘孤独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珍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己亥杂诗》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长,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际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己亥杂诗》解释: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心潮不平。
2、浩荡:无限。
3、吟鞭:诗人的马鞭。
4、东指:东方故里。
5、即:到。
6、天际:指离京都遥远。
7、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8、花:比方国家。
《己亥杂诗》赏析: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简单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
假如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古诗的意思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古诗的意思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全诗如下: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
译文如下:
少年时期不管哀伤还是快乐,表现都异于常人;歌唱或哭泣经常没有理由,但每字每句流露的都是真情实感。
到了壮年却要经常和各种或愚蠢或狡诈的人打交道,于是我童年那颗纯真的心就只能在梦中看到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在阅读古诗时遇到困难,可以查阅古诗鉴赏辞典等工具书获取更多帮助。
72.《己亥杂诗》清朝 龚自珍
《己亥杂诗》清朝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已亥杂诗,共315首。
龚自珍用诗文的形式,记录了自己在辞官返乡和再次进京迎接家眷,然后再度返乡的沿途上的经历、阅历和思考。
乙亥年,是清朝道光19年,公元1839年,此时的龚自珍已经48岁,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大清朝,从乾隆晚期,就每况愈下。
西方列强,在工业化和资本化的助力下,不断的侵扰东方的中国。
鸦片战争也即将爆发。
面对国外势力的步步紧逼,有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当然也有委曲求全的保守派。
龚自珍,是林则徐的坚定支持者。
此时的大清,国运开始衰败,但是洋务运动还没有到来。
中兴名臣们,也还在观察和试探。
此时的龚自珍,感受到九州大地,风雷交加,但是国土千里,万马齐喑。
没有一位时代的英雄,可以振臂一呼,带领大清,重现辉煌。
只能向天请命,希望可以不拘一格,降下人才。
向天要人,就是在讽刺当下无人。
这样的思想和言论,当然会让保守派不爽。
龚自珍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是科举和仕途走的都非常不顺。
1829年才中进士,却赶上了“多磕头,少说话”的曹振镛住持殿试。
思想积极的龚自珍,当然不能被重用,也不得入翰林。
不如翰林,基本也就不太会有做大官的机会了。
不做大官,也只能口头上发表一些言论,而没有实权去推动理念的落地。
喜欢针砭时弊的小人物,怎么能在官场混得好?
看破这一切的龚自珍,辞了官。
不幸的是,1841年,正准确放下一切的他,患病而终。
《己亥杂诗》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 诗人虽然辞官还乡不得重用,但 并不消沉,希望用另一种方式报 效祖国,表现诗人不畏挫折,不 甘沉沦,始终关心国家命运,为 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思考以下问题
• 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 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 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落红:落花,诗人自喻。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满怀无限离愁而对夕阳西下,
吟鞭东指即天涯。鸣鞭东去从此辞官浪迹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凋落的花朵并非无情无义, 化作春泥更护花。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小结
• 12句:满载离愁,远归故里 虽辞官归乡, • 34句:自比落红,仍可护花
仍心系报国。 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 亥 杂 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浩荡:无限。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 潮不平。 吟鞭:指诗人鸣鞭。同题诗有“赖是摇鞭吟好诗”句。 东指:指东方故里。 天涯:相对京城而言的归途。刘禹锡有“莫道两京非远 别,春明门外即天涯”句,这里变用此典。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 结
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
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
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
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 富的思想感情。
己亥杂诗
龚自珍
(1792--1841) 清思想家、文学家。浙江
仁和(今杭州)人。号定庵,主张从事政治 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 机,并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 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提倡“通经致用” 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所作诗文, 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 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 尖锐,洋溢着受国热情。散文奥博纵横,自 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 著有《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己亥杂诗》(初中课文)
龚自珍《己亥杂诗》(初中课文)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己亥杂诗》写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龚自珍辞官返乡之时,由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止,计315首,诗名都为《已亥杂诗》,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一】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赏析二】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现状,作诗315首表达他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在这首绝句中,诗人对清朝末年那种扼杀生机、窒息思想,导致万马齐喑的局面,十分痛惜。
同时他还大声疾呼:若想振兴国家,挽救危亡,就需要涌现出大批立志改革的仁人志士。
这首出色的政治小诗是其中的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究可哀”,是在告诉人们:要想让中国大地焕发生机,必须要“恃风雷”,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荡涤一切陈腐的东西,诗人在这里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的诗意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的诗意
嘿,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这首诗的诗意!龚自珍写的这诗,那可真
是有味道呀!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你想想,这九州大地要焕发
生机得靠啥?就像那惊天动地的风雷一样!可现在呢,万马都沉默无声,这多可悲啊!这不就好比一个热闹的集市突然变得静悄悄,让人
觉得特别不适应,心里空落落的嘛!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这是多着急呀,都要
去劝老天爷啦!他希望老天爷能振作精神,别那么死板,各种人才都
能涌现出来呀!这就好像咱着急找个能解决大难题的人,盼着能有个
超级英雄突然出现一样!
这首诗,那可真是龚自珍发自内心的呼喊呀!他看到当时社会的种
种问题,心里着急呀,恨不得自己能有魔法让一切都变好!咱不也经
常会有这种时候嘛,看到一些不合理的事儿,就想喊一嗓子,让大家
都重视起来!
他用这么简单易懂的诗句,把他的想法和情感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呀,能让几百年后的我们读起来还能感同身受!你
说神奇不神奇?
我觉得呀,龚自珍这首诗真的是经典中的经典!它不仅让我们了解
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还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
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过去,也让我们思考现在和未来!难道不是吗?。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己亥杂诗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劝:奉劝。 天公:造物主,也 代表皇帝。 重:重新。 抖擞:有振作,奋 发的意思。 诗的大意: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 振作精神,
10
新知讲解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不拘一格:指不 局限于一种规格 或一个格局。 降:降生,降临。 诗的大意: 不要拘泥一定规 格以降下更多的 人才。
己亥杂诗
新知导入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 绝句,是《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 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 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 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 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 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导入语
新知导入
读古诗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11
新知讲解
古诗今译:
要使这么大的中国重新 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 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 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 的人才。
明诗意
12
课堂练习 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古诗。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3
新知讲解
龚自珍,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 羽琌山馆。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 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 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 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 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 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 诗词近800首。有《定庵全集》。
人教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 古诗三首——己亥杂诗
悟诗情
课堂作业
5、同学们:你还知道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中的其它诗句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料理空山颇费才,文心兼似画家来。 矮茶密緻高松独,记取先生亲手栽
悟诗情
课堂总结
析古诗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 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 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 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 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 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 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 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 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 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风雷”喻指社会的变革;“天公”即指 造物主,又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悟诗情
拓展提高
3、赏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 才”这一传诵久远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 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 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 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 露矛盾、批判现实,革, 呼唤未来。
知作者
新知讲解
创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 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 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 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他以 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 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 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 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 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 请而写的祭神诗。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劝:奉劝。 天公:造物主,也 代表皇帝。 重:重新。 抖擞:有振作,奋 发的意思。 诗的大意: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 振作精神,
己亥杂诗古诗原文翻译
己亥杂诗古诗原文翻译
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代〕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译文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拓展资料
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朝代】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 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 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 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 望。本篇是诗人刚离开北京城时写作的, 诗中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
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 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以 进士官至礼部主事。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 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 《己亥杂诗》共3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