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7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限时规范特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
1.[2017·期末]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其记载的事件是( )
A.某某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政协组织法”“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幸周恩来做主席”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是1949年政协会议的内容,故B项正确。

某某政治协商会议是在1946年召开的,A项错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召开的,C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召开的,D项错误。

2.[2017·某某模拟]中国某某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

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

”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某某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某某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答案 C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各某某党派在中共领导下,以政协为舞台,合作参与国家管理,犹如“大合唱”,故C项正确。

3.[2017·某某某某四校联考]《中华人民某某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某某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
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

这一规定( )
A.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
B.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C.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
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各省(选某某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可知,人大代表的选举以一定比例的人口为基础,同时适当照顾城市,这就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故B项正确。

A项中的“固化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C项中的“为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法制保障”,D项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在材料中都无法体现,故排除。

4.[2017·某某模拟]新中国成立初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

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 )
A.具有人民性、某某性特点
B.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
C.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D.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
答案 A
解析三大政治制度充分体现了对人民、某某党派和少数民族权利的尊重,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1954年”可知,此时人民的追求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联合政府,故B 项错误;依法治国执政理念的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三大政治制度,不是单纯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D项错误。

5.[2017·某某某某十校期末]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China 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

”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A.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B.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
C.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D.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某某和法制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阶级斗争”及所述现象分析可知,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应当是“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某某、法制,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故D项正确,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故C项错误。

6.[2017·某某联考]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
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行使自治权的前提,不是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符合国情的信息,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利,不是高度的自治权利,故D项错误。

7.[2017·某某如皋模拟]关于下图漫画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漫画表明了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
B.其法律依据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C.该漫画体现了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D.该漫画说明了各级官员均由民选产生
答案 B
解析《中华人民某某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某某,与材料中“村官直选”相符,故B项正确。

A、D两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C项错误。

8.[2017·某某模拟]下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B.“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C.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
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答案 C
解析某某问题属于我国内政问题,对台政策不属于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第一幅图画所处时期我国还没有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故B项错误;第一幅图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坚决统一某某的决心,第二幅图反映改革开放后推动两岸友好交往以便实现和平统一大业,第三幅图反映了为实现祖国统一走上了法制化道路,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问题,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17·某某某某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之际,记者专访知名政治学者、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请他对中国某某政治建设作简要回顾和展望,以下是部分访谈内容。

记者:您提出增量某某,某某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就是存量。

您认为中国某某观念和制度方面,有哪些重要的存量?
俞可平:所谓存量,就是已经取得的政治某某的成就和经验。

30年来,中国某某发展积累了可观的存量。

……这些某某实践,给我们在观念和制度层面留下了财富。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某某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存在“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情况。

俞可平: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

一些人习惯按照西方多党制、全民普选和三权分立的标准,来衡量改革时期中国的政治发展,认为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基本没有变化。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包括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内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

记者: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某某的期望值很高,有人期待某某政治一蹴而就。

俞可平:中国的某某改革将以存量为基础,即以已经取得的政治某某的成就和经验为前提。

发展某某政治的速度和力度,要与既定的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中国的某某政治将在渐进发展中有所突破,它不能离开先前的历史轨道,不可能发生整体的突变性改革,但在某些领域将不时会有一些突破性的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层面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前“某某存量”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用史实论证“一条腿短、一条腿长”是一种偏见和误解,并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间的关系。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某某政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和颁布1954年宪法并不断地进行修订完善。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某某法制建设;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快法律建设,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某某选举建设等。

关系:二者都属于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政治保障,二者相辅相成。

(3)某某政治建设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与国情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道路;某某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要有创新的精神。

解析第(1)问,回答改革开放前某某政治建设的成就即可。

第(2)问,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加以说明;关于二者关系,要指出二者都属于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并从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政治保障角度予以说明。

第(3)问,结合我国某某政治建设的历程谈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