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学正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学正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b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白色,外圆呈浅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电极是阴极B.b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C.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D.a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
参考答案:
D
考点:电解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是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过程,电解一段时间后,b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白色,外圆呈浅红色,说明b电极附近生成的是氯气,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生成的盐酸具有酸性;a处是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PH试纸变蓝色;
解答:解: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是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过程,电解一段时间后,b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白色,外圆呈浅红色,说明b电极附近生成的是氯气,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生成的盐酸具有酸性,说明b为阳极;a处是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PH试纸变蓝色;a为阴极;
A、依据分析判断a电极是阴极,故A正确;
B、上述分析判断b为阳极和电源正极连接,故B正确;
C、电解过程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所以水是氧化剂,故C正确;
D、依据现象分析判断,a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负极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附近溶液的pH变大,故D错误;
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的应用,电解名称、电解反应、电解判断是解题关键,PH 的变色原因和酸碱性的分析是判断产物的依据,题目较简单.
2.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2 CH 3COOH +CO → 2CH 3COO -+CO 2↑+H 2O
B .醋酸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2CH 3COOH +Cu(OH)2 → Cu 2++2CH 3COO -+2H 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2C 6H 5O -+CO 2+H 2O → 2C 6H 5OH +CO
D .乙醛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
CH 3CHO+2[Ag(NH 3)2]++2OH -—→△CH 3COO -+NH 4+
+2Ag↓+3NH 3+H 2O
参考答案:
C 3. 在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化学键的强弱无关的变化规律是( )
A .H 2O 、H 2S 、H 2Se 、H 2Te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 .CF 4、CCl 4、CBr 4、CI 4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C .NaF 、NaCl 、NaBr 、NaI 的熔点依次降低
D.熔点:Al>Mg>Na>K
参考答案:
B
略
4. 在一定条件下,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密闭容器中,反应为:x A2+y B2
2C,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如下:v(A2)=0.5mol·L-1·s-1, v(B2)=1.5mol·L-1·s-1,
v(C)=1mol·L-1·s-1,则x和y的值分别为
A.2和3 B.1和3 C.3和2 D.3和1
参考答案:
B
略
5. 配制100 mL 0.100 mol/L Na2CO3溶液时,有下列步骤:
①溶解②转移③定容④计算⑤称量,正确的顺序为
A.⑤④①②③ B.⑤④②①③ C.④⑤①②③ D.④③⑤①②参考答案:
C
略
6. 用下列方法制取氢气,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冬天,块状锌与2 mol·L一1硫酸溶液反应
B.冬天,粉末状锌与2 mol·L一1硫酸溶液反应
C.夏天,块状锌与2 mol·L一1硫酸溶液反应
D.夏天,粉末状锌与2mol·L一1硫酸溶液反应
参考答案:
D
略
7.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节约资源,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参考答案:
B
略
8. 外围电子构型为4f75d16s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A.六周期ⅢB族
B.五周期ⅢB族
C.六周期ⅦB族
D.四周期ⅦB族
参考答案:
A
略
9. 为了防止铁制品锈蚀,下列措施或者做法不当的是
A.将使用后的菜刀洗净擦干 B.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应当保留
C.在铁制水管表面镀一层锌 D.在铁制门窗表面喷涂防护漆
参考答案:
B
略
10. 下列陈述I、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参考答案:
D
【ks5u解析】A.SiO2不导电,是制光导纤维的原料;故A错误;
B.SO2的漂白性是和有色有机物结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SO2和单质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故B错误;
C.NO3-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不能与I-或S2-共存,碱性条件NO3-与I-或S2-能共存,故C错误;
D.淀粉是高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若烧杯中液体,加碘水变蓝色,说明有淀粉进入烧杯的水中,一定是半透膜有破损,故D正确,故选D。
11. 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2Z(g),△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分离出Z ⑦增加X ⑧增加Y.A.①③⑤⑦B.②③⑤⑦C.②③⑥⑧D.②④⑥⑧
参考答案:
C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使平衡正向移动,可增大压强、降低温度,以及加入反应物,减小生成物等,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①错误;
②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故②正确;
③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③正确;
④降低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故④错误;
⑤加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⑤错误;
⑥分离出Z,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故⑥正确;
⑦X是固体,增大X的量对平衡无影响,故⑦错误;
⑧增加Y,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⑧正确.
故选C.
12.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 kJ/mol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则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D.已知C(s)+O2(g)===CO2(g) ΔH1,C(s)+1/2O2(g)===CO(g) ΔH2;则ΔH1<ΔH2
参考答案:
D
13. 某主族元素原子,其M能层上有一个半充满的能级,该原子的质子数()A.只能是11 B.只能是24 C. 可能是29 D. 可能是11或15
参考答案:
D
略
14.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稀硝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H++OH一=H2O
B.铝与稀盐酸反应Al+2H+=Al3++H2↑
C.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OH一=Fe(OH)3↓+3C1-
D.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CO2+2OH一=CO32一+ H2O
参考答案:
A
略
15. 2005年,全球发生了禽流感。
我国科学家发现金丝桃素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杀灭效果良好,某种金丝桃素的结构式如右所示:
下列是有关金丝桃素说法:
①属于烃的衍生物,燃烧只产生CO2和H2O
②可以发生取代、加成、酯化、消去等反应
③分子式为C17H23NO3,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3种
④1 mol该物质最多能和6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其中错误的是: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②和④
参考答案:
A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为了测定某浓硫酸样品的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
A、冷却至室温后,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成250mL稀硫酸。
B、用某仪器量取25.00mL稀硫酸于锥形瓶中并滴入几滴指示剂。
C、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并用各待盛溶液润洗。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的标准NaOH溶液装入碱式滴定管,调节液面记下开始读数为V1mL。
E、小心滴入NaOH标准溶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滴定至恰好反应为止,记下读数为V2mL。
F、把锥形瓶移到碱式滴定管下,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
G、用某仪器准确量取浓硫酸样品10.00 mL,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就此实验操作完成下列填空:
⑴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用编号字母填写)→ A → → →
→ →。
⑵用来量取10.00mL浓硫酸的仪器是。
用NaOH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的目的是。
⑶滴定中可选用的指示剂是。
滴定中,目光应注视_____ ;判断滴定恰好完成的依据是____ ;读数时,目光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⑷某学生实验时用稀硫酸润洗了锥形瓶测定的浓度会偏_。
(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⑸该浓硫酸样品的浓度计算式
为 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⑴ G → A
→ C → D → B → F → E。
ks5u
⑵仪器是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目的是保证标准溶液浓度不被稀释。
⑶指示剂是酚酞或甲基橙。
注视锥形瓶内液体夜色的变化和滴定管液体滴下的速度;依据是_红色突然出现且半分钟内不消失_
⑷偏高”⑸略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1分)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得到下列物质:
B. C.
D. E.
(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2)写出由A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A制取C、D、E三种物质的有机反应类型:
C D E;
(4)写出两种既可以看做酯类又可以看做酚类,且分子中苯环上连有三种取代基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要求这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子中苯环上的取代基至少有一种不同):
、
参考答案:
(11分)
⑴ 羟基、羧基(各1分,共2分)
浓硫酸
Δ
⑵+H2O(2分)
⑶ 消去、缩聚、取代(各1分,共3分)
⑷(各2分,共4分)
略
18. (14分)聚乳酸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乳酸[]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成聚乳酸,聚乳酸材料废弃后,先水解成乳酸,乳酸在空气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氧化为CO2和H2O。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乳酸合成聚乳酸的反应。
乳酸在空气中微生物作用下降解的反应。
(2)如果以丙烯(CH2=CH-CH3)为主要原料(其它无机原料任选)合成乳
酸,其合成过程的流程图加下:
①的反应类型:②的反应条件:、加热
A的结构简式: B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3)乳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酸,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共14分,每空2分)
(1)
(2)①加成反应;②NaOH溶液;(合理给分);羟基
(3)
略
19. A、B、C三种物质的分子式都是C7H8O 。
若滴入FeCl3溶液,只有C呈紫色;若投入金属Na,只有B无变化。
(1)写出A、B的结构简式、。
(2)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若其一溴代物最多有两种,C的这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参考答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