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散文(精选2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暑散文
小暑散文(精选20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

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暑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暑散文篇1
7月7号小暑至,暑假已开始,可我有点闷闷不乐,因为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妈妈见我整天郁郁寡欢的样子,就提议去奶奶家小住,我这才打起了精神,因为奶奶家门口不仅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而且村庄被群山环绕,目之所及到处一片绿荫,是个避暑好去处。

难得去奶奶家,奶奶在一旁忙得不亦乐乎,准备给我们烧一桌子的佳肴,我便跟着爷爷来到院中乘凉。

“妞啊,这学期考试考得咋样?”被问到伤心处,我不禁有点黯然,爷爷见此,就没多问,就在这安静之间,突然听到了“知了——知了”的叫声,起先是一两声,接着这片、那片陆续响起,紧接着几乎每棵树上的蝉儿都在引吭高歌,所谓“一蝉引吭万蝉齐鸣”,声音高亢嘹亮,仿佛被这炎炎夏日点燃了生命。

我听得一时愣住了,爷爷接着说道:“妞妞,你听听,知了叫得多起劲,天越热它叫得越响亮,但你可知道这是它最后的生命之歌。

”爷爷拍着我的头告诉我,过完夏天,蝉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爷爷,蝉就只能活一个夏天吗?”爷爷摇摇头,告诉我每年的金秋十月蝉宝宝在树上孵化出来,但它们的幼虫要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四年,四年蛰伏生活结束蜕变成蝉才来到地面生活。

我不由得怦然一震,四年黑暗中的煎熬却只有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这小小的蝉用对生命的热爱给这单调的“知了”旋律赋予了新的内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是否短暂,而在于是否在短暂的生命里活得光彩有力。

听着这穿透树林上空的声声蝉鸣,我内心一扫阴霾。

在这个小暑节气,蝉使我懂得了生命是需要磨砺的,尽管生命是
那么的短暂,但我们要像蝉一样用满腔的热情唱出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快乐而幸福地过好每一个当下!
小暑散文篇2
进入小暑,热,便是天地间万事万物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代言。

古老的农历头戴一顶草帽,一路汗流浃背地走来。

近了,心急火燎的日子;近了,令每个记忆都气喘吁吁的时节。

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注解小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话虽这样说,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等地区,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

热浪滚滚,为了避暑,饥饿的老鹰在流动着冷风的高空盘旋;为了避暑,飞不高的老家贼上气不接下气地寻找着水源……
当然,小暑前后,肆虐的雷暴也格外抢眼。

“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来势过猛就是另一番场面——滔滔的洪水,滑体的山坡,摧毁着房舍,吞噬着粮田……好在军民一心,好在城乡相连,好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灾害,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大灾小难形秽自惭。

进入小暑,尽管热,尽管天地间开始一浪强过一浪的热,但勤劳的农人不敢消受太多的悠闲。

进入小暑,江南的稻谷急需施肥管理,北国的棉田急需整枝打杈。

伏旱的侵扰,涝灾的光顾,虫草的泛滥,令每个勤劳的日子如坐针毡。

小小的午睡,仅仅是农人们盛夏时节暂时忘记炎热的一个装点……
相对来说,城市人很会休闲。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因此养生学上有“春夏养阳”之说。

所以工人也好,农人也罢,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才是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之举。

小暑散文篇3
如果说走近小暑是一种热情的话,那么,走进小暑就是一种幸福
了。

小暑的热浪拍打着逶迤的农历六月:六月里早稻即将收割,中稻已拔节进入孕期,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对于农人来说,还有什么时节能够把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水稻收入囊中而心潮荡漾的呢?一份伏天的激情、一颗热烈的心情、一片丰收的美景,虽然不是小暑的全部,但奇迹往往在平淡中产生,小暑热烈地呼唤着所有的名字,轻轻拂响大地黄金的歌唱。

就着这份热烈,劳动的诗歌蘸着汗水在广袤沃野飘展。

热情的小暑告诉我们:使我们成熟的也许不是日子,而是经历。

小暑的暑膨胀着热。

小暑小热,不是大热,膨胀着热,没有爆发成大热。

“处处闻蝉响,须知六月中;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说的正是这种镜像。

对农人来说,早稻丰收在即,积蓄了一个仲夏的热情去收获。

在这个时节,有一个短暂的休整期,然后,发起冲锋,犹如百里长跑冲刺时。

常言说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

退后一步是“夏至”,向前一步是“大暑”,小暑站在耕耘的脊背上,眺望遍地即将的收获,给我们些许启示,汗水大于回报的事物或者人生,很快就会有回报大于汗水。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釭亦升堂。

”揣着一肚子的热情,隐忍的小暑其实挑着夏季的大梁,躁动但不张狂,亢奋但不狂热,按部就班地做好眼前的田间管理,静静地等待挥镰的潇洒,收获的惬意,是啊,如果耐不住寂寞,就看不到繁华。

小暑膨胀的热,让我们想到修为,不抱怨,不放弃,不松懈。

小暑的暑吐露着情。

这个暑是无私的:她表现的物候和吐露的气象与我们的生活攸关。

“小暑温暾大暑热。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无论凉热与否,厮守快乐,静待收获。

小暑散发的热情面向所有人,小暑拥有的快乐则属于有心人。

佛说,初级的快乐是肉体的快乐,中级的快乐是精神的快乐,高级的快乐是灵魂的快乐。

快乐无声。

这个暑是有义的:她承载的炎热让我们看到多姿的伏天,让我们领略大自然的美妙,并努力与灾难抗争。

这个时节天变无常雨连绵,但有的年份雨水稀少,高温低湿呈现伏旱。

农谚云:“东虹呼雷西虹雨,南虹过去行雷雨,北虹就要干河底。

”暑,使我们热;风,使我们凉;雨,使我们湿;阳光,使我们温暖。

生命平静地流逝,没有声响,没
有浪花,甚至连波纹也看不见,无声无息。

生命里没有闲笔,只要拼搏过,都是动人文章。

走进小暑是一种幸福,但并不意味着成功。

不要试探成功。

去试探成功,成功在试探中可能根本不存在。

但是,你坚信成功,成功也许就在你的心中。

小暑散文篇4
越过夏至,小暑把“热”传播得遍地都是,更能把汗水挥洒得淋漓尽致。

天气逐步炎热起来,这是小暑的本能,我们就要经历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包括唾手可得的燥热、烦闷和汗水。

要想淡定、安分和清凉,那我们就回家去。

小暑的暑,让我们与炎热一起起步。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蟋蟀离开了田野,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的显著标志是:出梅,入伏。

在炎热中起步,即便是早晨,原野上的朝露、水面上的雾气很快便了无痕迹;强烈的阳光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身上,举手投足便能溢出汗水,不消说劳作了。

此时,和风细雨成了珍贵的记忆。

细想也是,生活不是诗歌,而是一块粗粝的顽石。

人不可能都生活在自己的意愿之中,只能生活在对环境的适应之中。

在炎热中起步,首先要清心寡欲,备足消暑之物,适应环境,生命之花才能绽放异彩。

此谓:清心是禄,寡欲是寿,平安是幸,知足是福。

小暑的暑,让我们的热情再次绽放。

七月初的小暑,是庄稼与土地最深入的时节,也是阳光与作物最亲近的时节:早稻在灌浆、中稻在拔节、棉花在结铃……农人的目光里是沉甸甸的希望。

然而,在这收获之前的季节里,人们的思想最容易松懈,往往忽视田间管理,坐等收获。

客观上似乎有很好理解的理由:谁不想在翻滚的热浪中寻觅一处清凉呐!谁不想在连续的播种、耕耘之后休憩一番呐!殊不知,这个季节也是近乎残酷的:炎热的天气、肆虐的病虫害、猖獗的蚊蝇、泛滥的洪水抑或多年不遇的干旱不期而遇,向庄稼、向人类发起集团冲锋。

此时,对人诉说苦难,抱怨灾难,不如自己用智慧和毅力去战
胜它。

那就是,用理智战胜第一个欲望——松懈、麻痹,因为根除第一个欲望,远比满足所有随后的欲望容易;用辛勤的汗水不断刷新拼搏的记录,让奉献的热情一次次绽放。

踏着热浪,延续播种的梦想、耕耘的姿势,越过成功,向着幸福迈进。

因为:成功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

小暑毕竟不是最热的时节,它有意把收获留给大暑,唯有意志和热情趁着热浪的翅膀,与骄阳的光芒一起扩大写满梦想的天空和原野。

小暑散文篇5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

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

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

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

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

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

“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

”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

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
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

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小暑散文篇6
不知不觉,已进入盛夏了。

北方该下的雨,居然像智力役夫和体力劳动者一样,被南方引进了。

南方霪雨霏霏,涟绵接天,今个儿此河暴涨,明个儿江湖倒涌。

不是洪水泛滥,就是河堤管涌。

道路交通中断,屋舍田园汪洋。

八百里洞庭,波涛涛,浪滚滚,五百里鄱阳,水汪汪,浩汤汤。

水泽江南,茫茫渺渺,山体崩塌,泥石汹涌。

大军集于堤坝,严防死守。

民之殒命,时有所闻。

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安徽六安市一家养殖基地,遭遇洪水袭击,猪舍进水,生猪浸泡,浮在水中二十余小时。

六千头生猪,命悬一线,无法转移。

饲养员站在齐腹水中,仰面朝天,无助嗟叹。

所经之处,圈养之猪,一个个爬在栅栏,哼哼唧唧,似乞怜于命。

饲养人员,抚摸猪头,聊作安慰,然后是无奈之下的喟然长叹!他们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

一幕含泪诀别的照片,感动了不少人。

今天上午,一家公司看到这则消息后,派车派人,前往施救,帮忙转移生猪。

患难时刻,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得以彰显,并瞬间光芒四射,辉映华夏九州。

北方干热天气,已经持续了好一阵子。

华清池广场,水泥板块,多处热胀后翘了起来。

白天吸足热量的地面,总是在傍晚时分散发。

在那里散步,热浪顺裤筒上窜,屁股有灼烧之感。

下体虽蒸烤不熟,八成也离熟不远了。

我总是昼伏夜出。

白天卧在家里,打开空调,在舒适的小环境里,
尽享自己的宁静。

喝茶、上网、吃西瓜,吃水蜜桃。

困了,抱个被子,往怀里一拉,半骑半抱着,午休一小时。

又会在客厅里看电视,玩微信,偶尔也会构思文字,酌斟字句。

南涝北旱,不是一年两年了。

西部地区,民众乞雨敬神,毫无效果。

不知是雨神吝啬,还是势利趋炎,从来没有把南方之雨匀降北方。

北方干旱,植被稀少。

沙漠广布,戈壁陈列。

若甘霖降于此地,则会绿洲绵邈,农田纵横,草原无垠,羊肥马壮。

我胖。

我乞雨,冀天气凉爽些。

持续高温,我的确耐受不住。

稍不注意,不是腹痛腹泻,就是头昏脑胀。

这几天,略有不适,就得飞奔,坐在便盆,正襟端庄。

而便盆里面,似开了染坊舗,黑红出一个重彩的世界来。

但愿老天怜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开恩下点小雨中雨,湿湿地,浇浇庄稼,降降温,让我舒坦几日,那怕再烈日当空,炽烤焦土。

好想雨中漫步的。

也想一个人在大雨倾盆中,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落汤鸡。

或者成为一个衣衫湿漉漉的窘迫之徒。

我讨厌红色预警,也讨厌黄色预警。

乞雨,是心愿。

盼雨,也是心愿。

渴望雨漫皲裂之地,渴望高温骤降下来。

小暑散文篇7
每年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交小暑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六月节……暑,热也。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可见“小暑”是反映天气炎热程度的节气。

说的是“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节令至此,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已在25℃上下,进入人们常说的“伏天”。

“伏天”分为头(初)伏、中伏、末伏,是二十四节气之外的杂节气,也是古时为利于安排农事活动而对炎热季节的一种划分。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正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夏秋作物,得益于此时节较高的气温、丰沛的雨水、充足的光照,都进人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此时的农田管理也进入了较为繁忙的时期。

这从各地流行的农事谚语可窥一斑。

如“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白菜”,“小暑大暑,抢插红薯”,“小暑前大
暑后,庄稼老头种绿豆”。

“小暑”时节,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

中稻已拔节,进人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

单季晚稻正在分集,应及早施好分孽肥。

双季晚稻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一7天施足“送嫁肥”。

“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权、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

盛夏高温亦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进入雨季,降水明显增多,且雨水较为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西南季风影响中,雨量也较为丰沛。

农谚“小暑大暑灌死老鼠”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但此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

农谚“伏天的雨,锅里的米”和“小暑不受旱,一亩打几石”,说的都是此时雨水的重要性。

进入“小暑”节气也就人了伏,虽为雨季,但受季风气候影响,常常是不雨成旱,人望其降;久雨为患,人祷其去。

俗语“三日不雨小旱,五日不雨大旱”正是对华北、黄淮地区此时节气候特点的反映。

此时发生早灾,会对进人发育旺期的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红薯甚至果树等造成严重危害,尤其在农田水利较为落后的古代,其危害就更为严重了。

家喻户晓的民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就是对农田遇旱情形最为形象的描述。

所以,“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三农”在这里指春耕、夏耘、秋收),此时节的雨水状况是农人最为关心的。

经过千百年的观察、体验,我国劳动人民总结出不少预测雨水的气象谚语,如“淋了小暑头,四十五天不放牛”,“小暑南风伏里旱”,“头伏三场雾,下雨等白露”,“小暑起燥风,日夜好晴空”,“小暑一声雷,黄梅去又回”等。


些谚语至今在一些尚不发达的农村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小暑散文篇8
每年七月七日,太阳到黄经105度时,为小暑,“斗指辛为小暑,期时天已热,尚未淤极点,故名也。


天气热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刻,“春夏养阳”,所以我们一定要劳逸结合,不要太疲劳,保护好人体的阳气。

七月着实炎热,阳光的轧道从天上滚下来,把麦地轧了一两遍,让不熟的种子全部成熟;羊热得不去吃草,一只挨着一只,贴在阴凉地上找舒服;狗热得狂吐舌头;太阳直照在人们的头顶,这样一来头发可就成了沼泽地。

除湿
古人说,“热在三伏天”,小暑正是三伏天的开始,“伏”是伏藏之意,人们应该少外出,天气热时,要多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等食材来煲汤或粥。

其实除湿可不止一种,有好些种方法,其中,最好的是出汗,常听妈妈说出汗可以排毒,跑步可以排毒,晒太阳也可以排毒。

怪雨
小暑,全年下雨最多的一个节气,会出现大暴雨、雷击,不适合外出。

小暑时节雨多多。

我常听奶奶说,小暑天气热,却大雨多,真是奇怪。

小时候,我并不为然,自己跑到田里去玩,满身泥巴。

正准备回去洗澡,谁知雨“哗哗”地泼下来,冲走了泥巴,全身都湿透了。

奶奶把我说了一顿,我直盯着外面,盯着盯着,雨就停了,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啊。

小暑的天气可真是变化多端啊,热得很,雨又多,让人摸不着,看不透。

小暑散文篇9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妈妈吟诵这句诗,也亲眼看见她四处求购洪亮吉在新疆的叙事诗。

妈妈总说:“听!有下雪的声音呢!洪亮吉的这句诗写得真美!塞上江南的风光清新可人,让人无限遐想……”
而我,从这首诗中,知道了“芒种”这个词语。

妈妈说,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

“你出生的那天,也是一个节气,就是小暑。

”妈妈随口一说,勾起了我的兴趣。

粗粗看了一下关于“小暑”的简介,我脑海里,整理出这些信息。

小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过后是大暑,小暑的到来,预示着田间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乍一看,小暑,还真是普通啊,既没有春分的'桃红柳绿,也没有惊蛰的一声春雷,也不像人们期待大暑那般满怀欣喜,更比不上大寒的银装素裹……可是,我就偏偏喜欢上了小暑。

或许,因为我出生在这天,所以,对它有着不一般的感情。

阴暗潮湿的黄梅季,因为小暑的到来而抱头离去。

呵!多好啊!久违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没有太阳的日子,心里总有股压抑感,再见阳光,豁然开朗,仿佛没有过不去的坎。

这是有思想的人的想法,我从书中读到了这一点。

而对于我来说,我喜欢小暑的理由,简单到不能再简单,阳光来了,草地绿了,我的体育课又有了色彩。

我心里一直隐隐觉得,我们做事,恰如“小暑”就好。

不需要有多狂热,始于喜欢,对,仅仅只是喜欢,而后是认真做,带着愉快的心情、阳光的心态,做每一件事,就像是培育茁壮成长的禾苗一样,尽心尽力。

另外,小暑到了,我也开始忙碌并快乐着。

因为小暑之后是大暑,大暑里,吃冷饮、游泳、睡凉席……大人不会太过限制我们这些活动。

所以,我忙着看冷饮的单子,心里默默地想,到时候,家里的冰箱里要存放哪些;游泳的装备准备起来,还可以买一把水枪;空调间里,地上铺一张凉席,切半个西瓜,光是想想,就让我的心里充满了小期待……
书上说,出生的日子恰逢节气,是一件幸运的事,我也这么觉得。

小暑,一个平凡而有意义的节气,让我的人生突然有了一丝光亮,不会大起也没有大落,那点温馨,使我内心时时洋溢着小幸福。

小暑,我拜访你——十年了!
小暑散文篇10
“知了,知了”一阵阵动听的蝉鸣歌声告诉我们小暑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那么小暑这个节气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首先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

从7月7日或8日开始,到7月22日或23日结束。

农谚有“小暑交大暑,热的无处躲”的说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农谚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

听,这是谁在说话呀?原来是小熊和他的爸爸在聊天呢!小熊满头大汗坐在熊爸爸身边,忽然一阵微风吹来,小熊无比舒畅。

小熊的小脑瓜里想出了一个问题,小熊问爸爸:“爸爸古代人夏天是怎么过的呀,会不会很热?”熊爸爸回答:“不会呀,他们有自己的降温方法。

比如说古代在冬季的时候把许多的冰埋在地下或是地窖里,等到夏天的时候取出来用于皇室成员降温。

皇帝除了用冰块降温,宫中的御医在夏季也会开出消暑的中药方子,如香薷汤、暑汤等汤剂,还有香薷丸、藿香正气丸、清暑益气丸等丸药。

皇帝还会修建避暑山庄如承德避暑山庄。

而老百姓就会用蒲扇,还会去河里游泳。

当然那时的水是非常清澈的。

老百姓也喜欢制作暑汤消暑等等。

小熊感叹道:“哇,原来古时候人们有这么多消暑的方法而且都很环保呢!小熊问爸爸:“那你小时候是怎么消暑的呢?”熊爸爸说:“我们那时候除了扇子还有电风扇啦!而现在的小朋友更是幸福,用的都是空调。

可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分享用哦,空调虽好可是也不能长久呆着,过分的贪凉会生病哦!所以还是像我们这样最好,坐在大树下聊聊天享受一下大自然的空调。

”哈哈哈哈哈在深夜里听到了小熊和爸爸阵阵的欢笑声……
小暑散文篇11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