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_犯罪预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其他预防类型
保护性预防、疏导性预防、堵塞性预防、 控制性预防、惩戒性预防和改造性预防
(一)保护性预防
1、对象: (1)青少年 (2)针对其他特定对象 2、措施:青少年 (1)净化社会环境,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 成长 (2)违法犯罪的青少年:采取有别于成年人、 立足于教育和挽救的刑事政策。 (3)保护合法权益:被害对象
三、犯罪预防的二元模式 1、具体目标: 一是从预防犯罪人犯罪的角度,减少犯罪倾向; 二是从减少和消除容易导致犯罪发生的环境的角 度,加大犯罪人犯罪的风险,降低犯罪人的犯 罪收益; 三是从被害人的角度,避免被害人的被害。 2、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 (2)次级阶段 (3)三级阶段
犯罪预防规划二元模式的主要内容
针对已发病的情况所采取的措施, 旨在消除已经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步 骤防止问题再次出现。
第三层次
三级预防理论的主要内容
层次
第一 层次 第二 层次
核心观点
鉴别犯罪产生的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通过鉴别潜在的犯 罪人和高发区域, 预先采取有针对性 的重点预防
具体措施
1、环境设计;2、邻里照看;3、一般 威慑;4、公众教育;5、私人保安 1、鉴别潜在犯罪人,进行早期干预; 2、确定犯罪高发区,进行社区预防; 3、转处; 4、发挥学校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 用。 1、特殊威慑;2、剥夺犯罪能力;3、矫 正和治疗
犯罪预防规划二元模式(预防措施)
预防内容: 针对犯罪人 针对犯罪情境 针对被害人
针对犯罪人(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 1)加强对家长的责任感培养使 家长能在儿女的成长中作到尽职尽责;2) 对就学青少年进行保护,防止校园暴力 的发生; 3)防止青少年不遵守校规,制订避免逃学 计划; 4)充分运用传媒对破坏公物、逃税、家庭 暴力、吸毒、酗酒进行抨击。
第三 层次
预防已然犯罪人重 新犯罪
第一层次预防 (1)环境设计:将居住地设计成便于居民 监视、不便犯罪人作案的环境 具体措施:建筑上的设计便于监视 、 照明、锁类、通道控制、身份鉴别 (2)邻里照看 (3)一般威慑:警察巡逻与刑罚制裁 (4)公众教育:包括法制教育、犯罪的实 际程度和作案方式、加强公众与刑事司 法系统间的关系 等
措施: 1、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使 其人身和财物不易成为犯罪侵害的对象; 2、加强对公共财物的管理、监督; 3、加强对特种品和危险物品的管理; 4、堵塞销赃渠道 5、其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控制性预防
定义:对有不良行为和处于违法犯罪边 缘、具有犯罪危险性的社会成员采取的 管束性措施。
(五)惩戒性预防
三、人防、物防、技防 分类标准:犯罪预防所凭借的力量与媒介的不同 人防:犯罪预防主体组织人力、发动群众为预防 犯罪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物防:亦称硬件预防,是条件预防中的重要成份。 专指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碍犯罪顺利实施所进 行的犯罪预防。 技防:即技术预防,是利用技术设施预防犯罪发 生的一种手段。 2、与物防的区别 (1)区别标准:技术含量的高低 (2)随着科技的进步,技防可能转化为物防
(二)疏导性预防
1、定义:对有犯罪倾向者,通过教育、劝导 和帮助,排解他们的郁闷、仇恨、偏激情绪, 帮助他们消除困难和挫折感,促使他们消除犯 罪意念,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2、方法: (1)理顺关系 (2)教育和劝导 (3)借助传播媒介和其他手段,基层单位和邻 里、亲友和知心人进行疏导性预防
(三)堵塞性预防
针对被害人(初级阶段 )
1)传媒进行被害预防的宣传,对一些突出 的被害问题重点讲授; 2)宣传犯罪预防的一般性知识,告知人们 基本的预防措施; 3)传授犯罪预防技巧。
针对被害人(次级阶段 )
1)对于上夜班的妇女、高级雇员、工业巨头, 提出防范建议,实施特别的护送、保护以及看 护,并授之以特别防身技能; 2)对于易受害的少年儿童专门设置“安全之 家”,以实施特别的照顾; 3)对犯罪高发区,在现有环境设计措施的基 础上,辅以邻里守望制和“鸣哨捕盗”(通过 吹哨把危险情况通知给警察)制等,使犯罪不 能得逞。
二、三级预防理论
1、倡导者:美国犯罪学家史蒂文·拉布 2、该理论的出发点: (1)从实际的犯罪和被害以及想象的犯罪 和被害两方面着手 (2)借助公共卫生机构的防范和治疗传染 病模式
3、公共卫生机构的防范和治疗传 染病模式 特点 层次
第一层次 为避免疾病的出现所采取的措施
第二层次
针对已有疾病早期症兆的人和环境 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 目标 初级阶段 预防 对象 犯罪 普通公民,儿 人 童与少年
预防 措施
犯罪预防的发展阶段 次级阶段 三级阶段 预防 预防 预防 预防 措施 措施 对象 对象 有不良 行为的 青少年 已然犯 罪人
犯罪 作案目标、区 情境 域和场所 被害 社会公众 人
以往的 高发犯 罪地区 易被害 群体
犯罪热 点地区 已然被 害人
(Possibilities)
一、国外犯罪预防的特征
1、在多因素论的基础上,主张采取综合性措施 和预防体系; 2、注重从被害人和犯罪情境的角度设计具体的 犯罪预防措施; 3、注重犯罪预防措施的动态性和阶段性; 4、注重群众参与; 5、刑罚趋于“轻轻重重”;在处遇制度上,实 行开放式处遇制度和主张重返社会的思想; 6、注重从轻微的越轨行为开始犯罪预防。
针对被害人(三级阶段 )
1)犯罪人与被害人和解; 2)被害援助:实行政府普遍援助计划、 被害人援助计划和支持计划; 3)被害赔偿、补偿。
四、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 (Basic Principle)
第三节 犯罪预防的可能性
内容: 一 、 国 外 犯 罪 预 防 的 特 征 (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二 、 三 级 预 防 理 论 (Three-Level Crime Prevention Theory) 三、犯罪预防的二元模式(Two Dimension Model of Crime Prevention)
第二层次预防
(1)鉴别潜在犯罪人 (2)转处:即对应受刑罚处罚的轻微犯罪者或 少年犯罪者改用非刑罚方式处理的各种措施的 总称。 措施:⑴社区服务; ⑵电子监控; ⑶赔偿; ⑷缓刑;⑸有条件地解除指控:⑹完全解除指 控 ;⑺责令犯罪人行为平和守规矩、训诫; ⑻警察警告
第三层次预防
对象:已经犯了罪的人。 目的:预防重新犯罪。 措施:逮捕、起诉、监禁、改造、治疗 和矫正等。
1)传统措施,如监督与劳改、说服教育、心 理疗法(涉及戒毒、戒酒、变态等)、就业安 置之外; 2)对缓刑者严密监控,遇有不测便快速反应; 3)通过专门人员落实被害人与违法者的和解 措施; 4)对经常酒后开车的人进行专门的教育,以 使他们除去恶习; 5)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相应的惩处,如强 制一些违法者参加社区义务劳动。
二、一般预防、重点预防和特殊 预防
(一)分类标准:犯罪预防所保护、针对的对象 地位、重要程度和犯罪预防的作用。 (二)一般预防:针对普通的社会成员 (三)重点预防:针对要害地区、要害部位、要 害部门以及具有重大险情的事件、危险人物等 (四)特殊预防:用专门措施针对特定对象开展 的制止、制约、抑制犯罪的举措。
一、罪前预防、罪中预防和罪后预防 二、一般预防、重点预防和特殊预防 三、人防、物防、技防 四、保护性预防、疏导性预防、堵塞性预 防、控制性预防、惩戒性预防和改造性 预防
一、罪前预防、罪中预防和罪后 预防
分类标准:犯罪发生的阶段 犯罪前预防是针对尚未发生的犯罪采取 的预防措施。 犯罪中预防是在犯罪发生的情况下采取 相应的措施,其目的是防止犯罪后果的 出现。 犯罪后预防主要指对犯罪人进行教育改 造,对预防重新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1、定义:针对犯罪分子和有前科劣迹、露 出犯罪形迹的人所采取的刑罚或其他惩 戒性措施的预防,以达到警戒不稳定分 子、震慑潜在犯罪人,使其消除犯罪意 念的目的。 2、方法:刑罚、治安处罚、民事处罚
分类
监内 改造
(六)改造性预防
对象
监外 改造
1、判处死缓、无期、有期徒刑、 拘役的罪犯; 2、劳教、少教人员。 1、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 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的罪犯; 2、司法机关责令家长、法定监 护人监护的对象。
第八章 犯罪预防
(Chapter Eight Crime Prevention)
内容: 第一节 犯 罪 预 防 概 述 (Section One Introduction of Crime Prevention) 第 二 节 犯 罪 预 防 的 分 类 (Section Two Classification of Crime Prevention) 第三节 国外犯罪预防的理论与实践 (Section Three Foreign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Crime Prevention)
三、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 (二)成本-效益原则。 (三)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四)科学化原则。 (五)法制原则。 (六)打防并举,预防为主的原则。
实施预防教育 构筑职务犯罪预防屏障
广清高速竖广告牌宣传反腐败 一清二 白做人
第二节 犯罪预防的意义
(Significance)
针对犯罪人(次级阶段)
1)一些有不良行为和恶性发展倾向的青少年 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教育; 2)就业培训与职业选择指导,使青少年能有 人生奋斗的目标; 3)专门开设特别生存营,对一些青少年进行 有关的身心磨炼; 4)进一步呼吁家长增强责任感,并敦促他们 不在家时,对子女采取一些特别的保护措施。
针对犯罪人(三级阶段)
二、犯罪预防的特征 1、犯罪预防是以犯罪现象和犯罪原因的研究为 逻辑前提。 2、犯罪预防的目的是减少和消除各种犯罪原因 和条件。 3、犯罪预防是针对犯罪原因与条件所采取的综 合性防治措施。 4、犯罪预防包括社会性和专门性措施。 社会性措施:针对犯罪产生社会原因和条 件而采取的一系列旨在消除和减少这些原因 和条件的措施。 专门性措施:司法机关为控制和预防犯罪 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针对犯罪情境 (1)初级阶段 总体目标:使潜在犯罪人感到作案风险大于收 益,降低人们对犯罪的恐惧感。 (2)次级阶段 针对容易导致犯罪的住宅区、楼群区、商业区、 学校及医院、购物中心,采取一些特别预防措 施。 (3)三级阶段 根据犯罪高发地区的特殊情况,集中力量实施一 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达到预防和遏制犯罪的 目的。
第一节 犯罪预防概述
(Concept of Crime Prevention)
内容: 一、犯罪预防的概念 二、犯罪预防的特征 三、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
一、犯罪预防的概念
1、狭义犯罪预防是指为消除犯罪原因、防止犯 罪发生而采取的各种社会组织与管理、建设与 发展措施。它主要指罪前预防。 2、广义犯罪预防是指为消除各种犯罪原因和条 件,动用一切社会力量而采取的防止和减少犯 罪发生的综合防治措施。 罪前预防+罪中预防+罪后预防=犯罪对 策 罪中预防+罪后预防=犯罪控制 罪前预防+犯罪控制=犯罪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