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 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进到新 阶段;每一个周期都是开放的,前一个周期是下一个周期的 起点,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甚至是倒退, 但是,曲折性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 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 ——质量互变规律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主要内容
一、质量互变规律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度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含义: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质变的形式: 爆发性质变 非爆发性质变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互相区别 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互相渗透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基 础和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辩证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事物内部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含义: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关系: 对立 统一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二)辩证否定观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一)质、量、度
战国时期著名辞赋家宋玉在 《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人的 美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 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 则太赤。”他认为美是有自己的 “分寸”的,略微超过这个“分 寸”就太长、太短、太白、太赤, 就不是美而是丑了。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不积跬步,无以至 千里;不积细流,无以 成江海。
——荀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 末;九层之台,起于垒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老子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量变中有质变(总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 包括: 阶段性部分质变 局部性部分质变
质变中有量变-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含义: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度
关节点: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 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意义: 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
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
方法论意义
一、树立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 而上学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而要 对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使实践 活动符合事物自我否定的辩证本性。
二、要求我们正确看待事物发展 的过程,既要看到道路的曲折,更要 看到前途的光明。
1、量变的含义及形式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 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 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量变的形式: 数量的增减 结构的变化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2、质变的含义及形式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由一种质态向另一 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 的中断。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二)辩证否定观
方法论意义
对待一切事物包括中国传统文化 和世界文化遗产,都要采取科学的分 析态度加以分析,既不能肯定一切, 也不能否定一切,必须进行扬弃,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把远大 的目标与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有雄心壮志,敢于破旧立 新,反对因循守旧;
另一方面,又必须脚踏实地,量力而 行,循序渐进,反对急于求成、急躁冒进。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特点: 质和事物直接同一
质
质有多样性
质通过属性表现出来
意义: 认识质是认识的—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含义: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
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量
特点: 量和事物不直接同一 量有多样性
意义: 认识事物的量可使认识深化和精确化
认识事物的量可准确估计事物的作用
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不同周期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 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完整过程与统一
一般公式
肯定
否定
否定之 否定
植物生长
种子
秧苗
种子
认识发展
实践
认识
实践
社会发展
公有制
私有制
公有制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三个阶段。
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 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 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根本解决。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 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 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进到新 阶段;每一个周期都是开放的,前一个周期是下一个周期的 起点,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甚至是倒退, 但是,曲折性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 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 ——质量互变规律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主要内容
一、质量互变规律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度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含义: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质变的形式: 爆发性质变 非爆发性质变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互相区别 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互相渗透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基 础和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辩证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事物内部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含义: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关系: 对立 统一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二)辩证否定观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一)质、量、度
战国时期著名辞赋家宋玉在 《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人的 美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 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 则太赤。”他认为美是有自己的 “分寸”的,略微超过这个“分 寸”就太长、太短、太白、太赤, 就不是美而是丑了。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不积跬步,无以至 千里;不积细流,无以 成江海。
——荀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 末;九层之台,起于垒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老子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量变中有质变(总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 包括: 阶段性部分质变 局部性部分质变
质变中有量变-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含义: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度
关节点: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 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意义: 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
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
方法论意义
一、树立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 而上学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而要 对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使实践 活动符合事物自我否定的辩证本性。
二、要求我们正确看待事物发展 的过程,既要看到道路的曲折,更要 看到前途的光明。
1、量变的含义及形式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 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 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量变的形式: 数量的增减 结构的变化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2、质变的含义及形式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由一种质态向另一 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 的中断。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二)辩证否定观
方法论意义
对待一切事物包括中国传统文化 和世界文化遗产,都要采取科学的分 析态度加以分析,既不能肯定一切, 也不能否定一切,必须进行扬弃,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把远大 的目标与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有雄心壮志,敢于破旧立 新,反对因循守旧;
另一方面,又必须脚踏实地,量力而 行,循序渐进,反对急于求成、急躁冒进。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特点: 质和事物直接同一
质
质有多样性
质通过属性表现出来
意义: 认识质是认识的—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含义: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
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量
特点: 量和事物不直接同一 量有多样性
意义: 认识事物的量可使认识深化和精确化
认识事物的量可准确估计事物的作用
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不同周期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 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完整过程与统一
一般公式
肯定
否定
否定之 否定
植物生长
种子
秧苗
种子
认识发展
实践
认识
实践
社会发展
公有制
私有制
公有制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第六讲 积跬步至千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三个阶段。
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 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 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根本解决。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 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