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化学美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第3期2008年6月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our nal of L i upan s hui T eacher s C ol l e ge
V01.20N0.3
J une.2008
注重化学美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备穹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贵州水城553004)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荚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i kO',和欣赏自然美,发现和创造社会美,理解和欣赏艺术美。
关键词:化学教学:美育: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0-014文宣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一055x(2008)03-0046-02
T o F o st e r t he St udent s’Sci ent i f i c Q ua fi t y of C h e m i c al Tea chi n g C on ne ct e d w i t h A e st he t i c Ed uc at i on
L U X i ang—yu
(C hemi st r y D e pa r t m ent of I..iupanshui T e ac her s C oU ege,Shui cheng553004,C hi na)
A b st r act:Chem i ca l t eac hi ng connect ed w i t h aes t het i c edu cat i on i s f avour abl e t o f o s t er t he s t udent7s ci e nti f ic qual i t y.suc h舾know l e dge a nd s ki l l,pr oces s a nd appr oa ch,em ot i on and at t i t ude,concept of va l ue,and SO on.St udenm C a l l al so l ear n t o appr eci at e nat ul al bea ut y,d i scov er O r cr eat e bea ut y i n so ci e t y,c om p r eh end t he beau t y of ar t i n t hi s ki nd of ch em i ca l t eac hi ng
K e y w or ds:Chem i c al Teachi ng;aest het i c edu cat i o n;sci enti f i c qual i t y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有共性,但更有个性。
正是这种个性的张扬,才使科学素养为主旨。
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得物质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物质独特的内部结构多彩的化学变化。
让学生体验化学美。
”基本科学决定了物质的特性。
石墨和金刚石同属于碳的单素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质,其性质却有天壤之别。
金刚石这一自然界中的价值观。
化学是--H实验科学同时又有较强的理“第一硬汉”,因其独特的晶型和特异的光学效果,论性,化学实验现象给人以美的直观感受,对物质使其具有漂亮的外观,倍受人们青睐,而成为神圣结构等的理解更需要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而珍贵的物品。
而石墨则以其软、滑以及优良的导生的科学素养.可以通过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电性传热性而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又如:同来实现。
样是碳的氧化物,C O和C O:在性质上各有其独特美育的任务是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会“认识和欣之处。
C O由于毒性和可燃性使人们既爱又恨。
C O:赏自然美。
发现和创造社会美,理解和欣赏艺术美。
”的存在使得大气物质循环得以实现,使得动植物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发现化学是一个充满美的世的相处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但过量的C O:则是界,从而自觉地去发现、欣赏和创造化学中的美。
引起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
在化学教学过1发掘化学教材中绚丽多姿的美.展示课堂程中要充分揭示化学的个性美,鼓励学生去探索。
教学的语言美.使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掌握化学语言是获取科学知识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科学素养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媒介和基从美学的原理看,化学本身蕴涵着极其丰富本技能。
教师语言的生动、语气的夸张、语调的抑的科学美。
教师应该不断挖掘化学中的美育因素,扬顿挫、句式的转换、逻辑的严密、洋溢的激情、形并通过精心设计,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体语言的运用,都能充分发掘学生的联想和思维心里产生美的感受。
在情感上产生美的共鸣,在学能力,充分显示科学美、简洁美、逻辑美、通俗美、习上受到美的熏陶。
风趣美、声调美和韵律美等特点。
例如:在讲述“石化学中的美是一种科学之美,它具有严谨、和油的用途”时,可以饱含激情地表述:汽车在平坦谐的学科逻辑结构。
它所研究的对象是相互联系的公路上奔驰。
轮船在蔚蓝的大海上航行,战鹰在的、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
化学教材中的美主要包碧空中翱翔.它们都离不开石油。
五颜六色的腈纶括教材的结构美,教材内容的统一美,教材的意境衫、舒适耐穿的旅游鞋、潇洒骑士的坐骑、年轻小美,概念原理的对称美,化学理论的和谐统一美,姐的化妆品、家庭主妇的洗涤剂、水果早熟的催熟物质的个性美等。
以物质的个性美为例:同类物质剂,都离不开石油,故日:石油乃“工业之血液、动
收稿日期:2008一03一04
作者简介:卢香宇,男,布依族。
贵州六枝人。
副教授。
研究向:化学教学论。
一46—
力之源泉”。
通过如行云流水般语言美的表述给学生产生强烈的美感,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听、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2激励科学探究.自主设计实验.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变化美和创造美.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创造能力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发现、探索的主要手段.是化学理论产生的源泉。
实验设计的创新性。
实验装置的新颖性、实验技术的艺术性和实验现象的绚丽多彩。
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正如通过化学实验确定了质量守恒定律的俄国著名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所说,首先揭开自然界内部殿堂帷幕的。
就是化学实验。
一项好的化学实验,往往体现着对完美的追求。
许多化工生产的工艺管理和实验操作技能技巧,蕴含着布局巧妙的工艺美,流程的设计、仪器及设备的组装会给人一种有序、匀称、和谐的美感,对这些设备及流程的探讨会激发学生向往和追求美的愿望。
例如:对仪器的装配规则“从左到右.自下而上”的组装和演示。
使学生从有序和对称中感到一种协调美。
从结构模型、直观教具的观察中感受到造型美,并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化学实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思维。
如:设计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发生变化吗?):首先提出问题(在一定条件,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作出假设(三种可能的假设:①增加、②减少、③不变),设计实验(实验方案由学生自行设计,教师指导修改。
在师生充分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有关实验①用蜡烛、天平等②天平、小烧杯、稀硫酸铜溶液、铁钉等③天平、小烧杯、稀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④……),收集证据(查阅资料,观测并记录有关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的结论)等。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美激发创造。
化学创造离不开化学审美。
化学美不仅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
而且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
因为化学美不仅包括化学知识美.而且还包括探求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美。
3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美、社会美。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化学,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广泛用途,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向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
在此过程中,人们自然要与物质发生关系,而物质又是化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化学学科赖以成立的基础.因此化学中蕴含着应用美、社会美。
从钻木取火到高能电池的广泛应用,从茹毛饮血到现代铺天盖地的各类保健、营养品的涌现,从树叶遮身到涤纶、人造羊毛等新颖衣料的生产,从对自然的崇拜到“嫦娥1号”的奔月成功,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宇宙奥秘的探索,从鸿雁传书到现代巨型计算机及以I T业为龙头的新材料、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从量子力学到近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形成。
从“上帝造人”到生命物质的合成,从神农尝百草到抗SA R S病毒药物的研制,无一不使我们的实践活动更加完美。
化学为现代社会奉献了上千万种新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千家万户。
丰富和美化了现代人的生活。
化学研制的各种高、精、尖材料大显其能,推动着核能、宇宙航行、电脑等科技事业的发展。
化学还将制造出分子修补技术,治疗遗传病、艾滋病等,这将会给人类未来产生更美的憧憬。
通过这些实践成果的美。
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良好兴趣以及热爱科学,对科学事业充满热情和理想,坚持不懈。
矢志以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培养学生胜不骄。
败不馁的意志品质。
美是一种心境、一种感受。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把美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给学生以美的欣赏、熏陶及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美的灵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f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兰建祥.浅议化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误区.化学教学【『】.2007,(4):11-12.
f3】卢香宇.重视化学美育教学陶冶学生高尚情操Ⅱ1.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41-43.
一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