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9课 古诗三首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 绘的是一幅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傍晚, 夕阳缓缓地落了下去,余晖像一道光铺在江面上,江 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在夕阳的余晖里,在落日的 照射下,瑰丽无比,绚丽灿烂。
第四十页,共四十三页。
3.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第四页,共四十三页。
作者简介
卢钺 号梅坡,南宋诗人,字
威节,闽县人,擅长写植物,喜欢 咏花,尤其是梅花。留下两首《雪 梅》诗。
第五页,共四十三页。
我会认

暮色
sāon
缘分
xiáng
投降
shū
输赢
第六页,共四十三页。
多音字
x_i_á_n_g( 投降 )

j_ià_n__g( 降落 )
“雪梅”指的是“雪”和“梅”,这 首诗写的是雪和梅之间的对比。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三页。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服输 诗人
评议
同“搁”,放下
诗义:梅花和雪花都认为 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 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的 文章。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思考: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能认识,
因为
不能辨别
“真面目”指的是庐山真正的形态、外 貌特征。“只”点明了这是唯一原因, 这句话解释了自己认不清庐山真面目的
原因。
诗义: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
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思考: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两句诗都饱含了生活的哲理。第一句说明了看 问题不能一叶障目,要跳出事物的本身来全面客观地 进行观察认识。第二向则说明了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 优点和缺点,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
第四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课后作业
回家与父母一起查找有关描写祖国景色 的古诗,读一读吧。
第四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诗义:一道残阳渐渐沉没
在江中,江面半边碧绿,半边艳 红。
第十五页,共四十三页。
思考:这句诗中哪几个字或词最能表达诗人的 感情呢?
“铺”写出了夕阳的余晖铺满江面的壮观 景色,“半江”点明了这首诗所写的是江边 的风景。“瑟瑟"和“红”形成鲜明的对比, 描写出江水半边碧绿半边艳红的美景。
第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课文主题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梅花和雪 各自的长处,说明了世间万物各 有自己的优缺点的道理。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知识拓展
世说新语·咏雪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 的人讲论诗文。忽然雪下得很大,很急,太傅高兴地说:“这 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 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 满天飞舞”。
思考:“一道残阳铺水中”中的“铺”能换成 “照”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铺”写出了残阳快接近地平 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下来的样子,非常像 “铺”在江上,用“铺”非常形象,用“照”
则表达不出这样的效果。
第十七页,共四十三页。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爱
这里指珍珠
“九月初三夜”点明了时间,“真 珠”生动地描写出露水晶莹别透的样 子,“弓”形象地描写出月亮弯弯的 样子。
组词:缘由 缘分
第十一页,共四十三页。
shū

易写错
这里不要少写一横。
组词:输赢 输入
第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整体感知
1.《暮江吟》作者在江边看到了哪些景物? 作者看到了残阳、江水、弯月和露珠。
2.《题西林壁》作者从哪些角度来观赏庐山?
这首诗写了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 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 种不同的样子 。
3.《雪梅》中描写了梅和雪各自的特点,其中,梅的特点是_____,雪的
特点是_____。


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三页。
课后习题解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
解析:朗读的时候,可以划分节奏。熟读课文,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注意书写规范,整洁。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2.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 己的话说一说。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游山所见;后两
句说理,谈游山体会。古诗用简单易懂的语 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要认识事物的
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 ,摆脱
主观成见,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 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三页。
课文结构
写景:角度不同,结果各异
诗义:最可爱的是九月初 三的夜晚,露珠似颗颗珍珠, 朗朗新月宛如弯弓。
第十八页,共四十三页。
思考:《暮江吟》一共写了两幅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幅: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 第二幅: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景。
第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课文结构
前两句: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绚丽
暮江吟
热爱大自然
后两句:弯月初升、露珠晶莹——朦胧
9. 古诗三首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页,共四十三页。
课课文文导导入入 世界上有多少瑰丽的景色呀!瞧,江面上,残阳斜照,波光粼粼
,露珠晶莹,新月弯弯;庐山中,横看成岭,侧看成峰,置身其中,真 假难辩;大地上,梅花朵朵,雪花片片,梅香幽远,雪花洁白……让我
们一起把这些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吧!
第二页,共四十三页。
第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课文讲解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思考:你知道课文题目的意思吗 ?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暮江吟”即 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第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快落山的太阳,也 指晚霞。
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 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西省庐山脚下。意思是: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正面
侧面
“横”和“侧”说明诗人站的角度 分别是在山的正面和侧面,“远近高 低“点明了诗人站的位置。
诗义: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
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着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 样子。
解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原 意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 庐山之中。这句诗说明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 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主观的认识也难免不同, 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 主观成见。
第四十一页,共四十三页。
解析:“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从字 面上解释的话就是梅花和雪相比较,虽然雪比梅白,但是梅 却比雪多了香味。 如果从深层理解的话,我们可以把它们 的对比看成是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 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并不用刻意地攀比。
题西林壁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明理:观察问题,客观全面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课文主题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从各个 角度观察到的庐山的样子,全 诗通过游山告诉人们,观察问 题应该客观全面的道理。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三页。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思考:你知道课文题目的意思吗?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梅花和雪都认为自 己出色,不肯认输的样子 。
第三十页,共四十三页。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不及,比不上
“三分”“一段”说明了梅和雪各有千 秋,各有自己的特点。
诗义:梅花须逊让雪花三 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 一段清香。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三页。
思考:《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在写作 手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代 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 琶行》等。
第三页,共四十三页。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 《东坡七集》等,代表作有《赤壁赋 》《后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等 。
相同之处:二者都通过写景和状物告诉人们一个
人生哲理。
不同之处:《题西林壁》中是通过对庐山不同 角度的描写来告诉我们当局者迷的道理,而《 雪梅》则通过梅和雪二者的对比来告诉我们万 物都有优点和缺点的道理。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课文结构
梅花——幽香
雪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雪——晶莹洁白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三页。
随堂小练
一、给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吟(yín yíng)唱

萧瑟(sè shè)

缘(yán yuán)分

逊(xùn sùn)色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二、给下列加红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可怜九月初三夜。( A)A.可爱。 B.值得怜悯。 2.只缘身在此山中。( A)A.因为。 B.原因。 C.缘分。 3.梅雪争春未肯降。( )AA.服输。B.降伏,使驯服。
投降( xián)g 的敌机慢慢将(
)jià落ng了。
第七页,共四十三页。
我会写
暮 吟题 侧 峰庐 缘降费须逊输
第八页,共四十三页。
我会写
易写错
yín
这里不要写成“令”。

组词:吟诗 吟诵
第九页,共四十三页。
易写错

这里不要少写一点。

组词:庐山
第十页,共四十三页。
yuán

易写错
注意这一部分的书写。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三页。
三、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暮江吟》从题目来看,这首诗写的是____傍__晚_(时间)的景色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残__阳_、__江__水__、__露_珠__、__月__亮______ 2.《题西林壁》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苏__轼_,他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是________只__缘__身__在__此。山中
第二十页,共四十三页。
课文主题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夕阳西 下到新月东升这段时间内江面 上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三页。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考:你知道课文题目的意思吗? “题”是书写、题写的意思。“西林”指西林寺,在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