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草稿本的有效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改教研
重视生命个体,打造人文性课堂
从上述的“伪人文性”现象中不难看出:在那种缺乏精神内涵的正确把握、毫无意义的合作、廉价的表扬、缺少真情实感的对话充斥课堂的教学秩序下,那种蜻蜓点水式的人文关怀更多时候不过是教师“为了人文而人文”的虚情假意罢了。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彻底摒弃伪人文性、打造一个真正的小学语文人文性课堂呢?
1.钻透教材,正确体会文本的“人文性”如《文心雕龙》中所述:“情动而辞发”。
作者在写文章时,必定是先倾注了情感,才来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
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人文性。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得自己去领会课文字里行间蕴涵的深刻的人文性,才能以此去影响并感染小学生。
例如,笔者在执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将李大钊简单地理解成不怕死的英雄,可在课堂的互动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英雄理解为不把生命当回事的人。
笔者大惊,于是再次深究文本带给我们的人文信息。
为什么他们会不怕死?那是他们热爱生命的表现,牺牲小我、顾全大我,那是为了能珍惜更多人的生命,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真正的热爱啊!经过调查,95%的学生转变了对生命的看法,心目中真正树立起夏明翰的英雄形象。
求真永远是求新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只有建立在合情合理领会人文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帮助他们理解高尚的人文精神,真正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2.享受学习,积极营造环境的“人文性”
(1)关注差异,促进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其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待不
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只有从学生的差异上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人文性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
例如,笔者在阅读课上指导朗读时,让学生自由选一个同学作为竞争对手练习,然后上台比赛。
对于平时读书不流利的学生,只要他敢于挑战优秀的学生,就给予肯定。
在课堂上,只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积极举手发言的就要进行肯定。
差生的努力尤其要及时给予鼓励,不要因为答案不标准或错误就冷落他,应告诉他,只要努力,你就会和成功越来越近。
当每个小学生看到自己经过努力所得到的成绩都能得到肯定时,他们会为之骄傲,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从而产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2)生生互动,自主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看似体现学生自主发展、进行人文关怀实则搞形式的局面。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首先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
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展开讨论、交流、操作、探究的活动。
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
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应根据不论文格式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是数学课程的首要基本理念,要实现良好的教育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
数学学习习惯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使用草稿本是诸多学习习惯中重要的一种。
草稿本可以让教师把握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思考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近几年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使用草稿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一定的数学素养。
一、提升草稿本使用意识
许多数学教师对作业本很重视,对学生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也总能从这些干净整洁规范的作业中,发现很多学生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问题,如计算结果出错、计算过程中漏掉某个小数点或是在应用题中出现环节不衔接,答案却正确的现象等。
学生粗心大意的问题根源是什么?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忽略了草稿本的作用,或是根本没有使用草稿本。
学生没有养成这种数学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习惯——用好草稿本,而是经常在书上、课桌上、橡皮擦上随意草稿,或是过于依赖心算,提笔直写。
究竟什么时候使用草稿本?如何使用草稿本?下面笔者就结合本班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一年级开始,笔者就给班里学生渗透了草稿意识。
需要草稿的题,笔者就在黑板上示范。
不管是书写上,还是格式上,都在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到草稿的必要性。
这时,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草稿本,模仿教师的草稿。
到了三年级,笔者让学生们准备一个专用草稿本。
这个阶段,笔者对草稿本的要求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草稿的题就必须打草稿,在格式上自己觉得怎么方便、怎么美观就怎么写。
同时,也让他们自己在使用过程中体会草稿带来的种种好处。
二、规范草稿本使用格式
学生们刚升上五年级,笔者就给他们每人发一个草稿本。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让他们自己规划草稿本的格式。
因为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打草稿的基础,没花多少时间一套套方案就“出炉了”。
经过重重筛选,最终将草稿本的格式做如下规定:①利用草稿本中间的竖线,将它的每一页分为两部分;②每次先写当天的日期,然后左边写课堂作业的草稿,右边写家庭作业的草稿;③需要草稿的题目要注明页码与题号,做到一一对应;④在节约本子的前提下,书写要工整,不要“见缝插针”。
学生有了专用草稿本,有了草稿的意识和积极性,但还远远不够。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困难的是究竟“草稿”些什么?通常我们会看到有些学生的草稿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仔细一看却发现原来上面全写的是竖式计算过程。
因为他们往往只看重题目的结果正确与否,而忽视了过程,似乎认为思考、分析的过程不在题目的对错范围之内。
其实到了小学高年级,计算的草稿固然重要,但是分析的关系式、线段图等一些分析思考的草稿同样重要。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在草稿本上分别用线段图表示这个数,以及比这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另一个数。
通过对两条线段图的对
比,谁多谁少一目了然。
作为标准量的“单位1”与比“单位1”多(少)百分之几的另一个量所对应的百分率,都一一展现出来,学生根据线段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做,既可让学生体会到有效解决问题后的乐趣,又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
三、建立草稿本评价体系
有了草稿本的格式要求和内容,还应建立草稿本的评价体系,以期学生能持之以恒地使用下去。
那么,如何对学生的草稿本进行正确评价呢?总的来说,就是坚持“四评”的完整评价体系:一是每天“自评”。
即每个学生自己把每一天的草稿与作业相对应,看看草稿是否按要求完成了;在学生自查的同时,教师监督学生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否则学生的自评将流于形式。
二是每周“互评”。
即每周五将这一周的草稿本在四人小组内互评,看看哪些是优质的,并选出好的草稿本在小组内交流。
互评过后,让有特色的小组组长介绍本组草稿本的情况,教师进行适时指导与肯定。
对于特别优秀的草稿本,可及时表扬,供大家学习;对于问题较大的草稿本,可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谈心、交流,并做必要指导。
通过相互交流,学生们的草稿本质量都在原来基础上有了一定提高。
三是每月“展评”。
即每月底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或利用实物展台的方式,将这一个月里学生的优秀草稿本在全班展示交流;或通过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换优质草稿本的方式来展示交流。
这为学生创造了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良好机会,增强了学生不断进取的学习兴趣,比教师任何形式的讲解都有实效性。
四是每期“奖评”。
即每到期末,纵观学生的草稿本情况,对那些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激发他们创造性使用草稿本的积极性,为他们学习的不断进步提供更大动力。
通过以上对“四评”的实践,学生有了很大收获:端正了学习态度,形成了良好的书写、验算习惯,培养了严谨的学风;养成了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他们不断要求进步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培养了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升了他们学习、做人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当年陈景润先生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用了好几麻袋的草稿纸,最后终于成功了,可见草稿是多么的重要。
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使用草稿本,培养学生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
这样,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找寻到更大的乐趣,获得更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陶丽霞.刍议小学生数学草稿本的高效使用方法[J].甘肃教育,2017(05):54.
[2]戴丽丽.数学草稿“草不得”——浅谈小学数学草稿太“草”的成因和解决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2):29+27.
[3]罗小兰.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的使用情况分析与对策[J].科普童话,2017(05):21.
小学高年级数学草稿本的有效应用
■段小兰 (贵州省习水县民化镇龙宝小学 564600)
【摘 要】 多年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普遍没有在草稿本上写写画画的习惯,或者说只在教师的提示下被动地在草稿本上进行演算。
基于这样的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草稿本。
文章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三个方面阐述高年级数学课堂学习中草稿本的应用:提升草稿本使用意识;规范草稿本使用格式;建立草稿本评价体系。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年级;草稿本【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8-01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