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3高考系列高中地理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2大气01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题】
(2012浙江卷)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2.根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
第2题表德班气候资料(测站:29º50′S ,31º2′E 海拔5m)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2.B
【解析】
2.根据表中气温和降雨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全年气温高,夏季多雨,可知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2012天津卷)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图5),回答8~9题。

8.据图5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9.下列气候统计图中,反映了图5中K城市气候特征的是()
【答案】8.C 9.D
【解析】
8.该题关键是对四个季度和四季的区别,1-3月为第一季度,气温最低,③图符合,4-6月为第二季度,气温第二高,④图符合,7-9月为第三季度,气温最高,②图符合,10-12月为第四季度,①图符合。

9.图5中K城市位于印度半岛上,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D符合条件。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和气温的变化规律。

(2012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 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出现了气旋活动,③地位于气旋东侧低压槽处,易形成暖锋,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天气系统的判读。

(2012江苏卷)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控制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6.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
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答案】5.B 6.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天气系统、自然灾害等相关知识。

5.4月份夏季风从南方沿海开始登陆我国,往往与冬季风相遇形成锋面,引起降水。

6.图示暴雨地区位于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地区。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天气系统、自然灾害等相关知识。

(2012海南卷)21.(10分)图8海港城市基隆年降水量在3200毫米以上,年降水日数为214天,素有中国“雨港”之称。

根据图文资料,分别简述基隆冬、夏半年都多雨的原因。

【答案】
冬半年:水汽充足;盛行东北风,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

(5分)
夏半年:气温高,(受地形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故多(对流)雨。

(5分)
【解析】此题不难,根据提示“分别简述基隆冬、夏半年都多雨的原因”,抓住“分别”、“冬、夏半年”,冬半年,盛行东北风,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夏半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故多对流雨。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气候的成因。

(2012福建卷)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图3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5-7题。

5.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境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6.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
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答案】5.C 6.A 7.B
【解析】
5.图中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说明甲比同纬度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大,这是由于甲处是东北平原,其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高。

6.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10℃积温,日照时数与年降水量、纬度有关,与地形类型无关,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等值线分布及其成因。

(2012全国大纲卷)图4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11题。

10.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1.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答案】10.B 11.C
【解析】
10.根据题干信息“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可知24小时后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南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北半球向右偏,则可知甲地主要吹东南风。

11.30-48小时之间,根据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可知,甲地在此期间处于低压控制,气流向中心幅合上升,夏初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甲地可能经历强对流降雨天气。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天气系统和风向的判断。

(2012北京卷)图3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6~7题。

6.该游牧活动( )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答案】B
【解析】维多利亚湖附近虽在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形的抬升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这才有了迁移的路线。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夏季北迁,冬季南迁。

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区,无雨林;该区域位于东非高原,地势高,受飓风的影响小。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热带草原游牧业的迁移规律。

7.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D
【解析】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是热带草原的湿季(南半球夏季),游牧活动的移动方向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甲位于向南移动的过程中,即7到12月期间,故最可能是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2012安徽卷)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

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图12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

完成32-33题。

32.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33.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

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答案】32.D 33.C
【解析】
32.青海省东南边缘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主要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导致降水较多。

33.Ⅱ温度区包括柴达木盆地,地势相对较低,年平均气温最高,结合选项,则可知C符合条件。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区域地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2012四川卷)表1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

读表回答6-7题
表1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7.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答案】6.C 7.A
【解析】6. 330N为亚热带地区,如果是平原地区,冬季气温应大于0℃,而实际气温为-12.8℃,说明是海拔高引起的。

7.本区降水量较大,多年暴雨日数少,加上气温低,表明降水形式主要为降雪。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气候和自然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