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QC方法攻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新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过程
全过程 全过程 全过程 全过程 全过程
全过程 全过程
砼标高控制
存在原因 执行方案及交底 环 人员责任及制度 3 境 养护及时性 保温层厚度 方案优化 测温孔的布置 4 温 测
制定对策 严格按方案及交底执行 建立责任制度,奖罚分明 专人负责,养护覆盖 严格按计算书厚度要求覆盖 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温度计测温点的布置由于筏板的砼浇 筑厚度较厚1.8m、1.3m、0.95m,每 种型号的筏板1/4、1/2和下部3/4处 布设6个测温孔。
二、QC小组概况及活动形式

2.1、小组概况
XX大厦 QC 小 组
小组 名称 组建 时间 小组 类型 2005.5.1 施工管理型
本课题活动时间 人 数 6
2005.5-2005.7 平 均 年龄 出勤 率 33岁
组 长
王振波
小组活动次数
10
98%
2.2、小组成员
序 号
1
姓名
年 龄
31
文化程 度
四、第一次PDCA循环
4.1多方调查,确定攻关目标
我们 QC 小组首先研究图纸设计,并找出底板施工前期 准备工作的关键环节,并进行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有: 选用信誉好、规模大、距离近的大的混凝土搅拌厂;砼 配合比设计;砼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人员素质;机械设 备性能。 针对主要原因,小组成员运用排除法逐一分析,确定如 下要因: ①合理选用信誉好、规模大、距离和供货能力强的混凝 土搅拌站 ②合理选用外加剂。要求所掺外加剂同时满足泵送性、 抗渗性,且缓凝时间在17-20h。 ③砼配合比达到最优化设计。 ④防止砼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得力。
运用QC方法攻克大体积混凝土 的施工新技术



工程概况 QC小组概况及活动情况 选题理由和目标 小组活动 效果检验 巩固措施及标准化 今后的打算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珠 江路以北、长江中路以南、阿里山路以东。该工 程主要为办公主楼地上27层、附楼地上14层、入 口大厅3层、会议中心4层级部分组成。总建筑面 积53000㎡。地下为一层,由设备用房、厨房、资 料室、文印中心、地下车库等组成,并设有二个 防护单元的五级人员掩蔽所及一个防护单元的六 级人防物资库,整个建筑地下部分联为一体,地 上部分各自独立,由抗震缝分开,基础形式为筏 板基础。
3.4课题的目标
确定课题: 运用QC原理,从原材料、施工控制、保温措施 等上来控制确保大体混凝土的质量
课题目标
质量: 控制大体 积混凝土 的微观裂 缝和宏观 裂缝
工期: 保证保 证上部结 构的顺利 施工。
工艺: 探索新的 施工工艺 ,提高科 技含量。 确保工程 的质量和 工期进度
经济: 降低成 本、提高 经济效率 影响力比 较的广泛 ,值得推 广。
专科
职务
职称
TQC 教育 时间(h)
QC 岗位
组长
公司总工
工程师
80
2
3 4
42
26 25
专科
专科 本科
书记兼项 目经理
项目总工
高级工 程师
80
80 75
副组长
组员 组员
助 工 助工
施工员
5
6 7
44
30 45
专科
专科 初中
材料员
质检员 试验员
助 经 助 工
技工
75
75 75
组员
组员 组员
三、课题选定:

3.1本工程的基础筏板厚度分为 1.8m、1.30m、0.95m三种,混 凝土量约为10000多方混凝土。混凝土的量比较大根据现场后浇 带划分 6 个施工段浇筑,每段的混凝土量 2000m3。大体积混凝土 基础的整体性要求高,混凝土连续浇注,一气呵成。施工工艺上 做到分层浇筑、分层捣实;但又必须保证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前 结合好,不至形成施工缝。 3.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因散热降温引起的冷缩比干缩更容易 引起开裂,常规的温度控制措施往往既复杂又费钱。而采用水化 热低,又有一定膨胀性能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同时加以适当的温 度控制,就有可能做到既经济合理,又能有效地解决大体积混凝 土的开裂问题。 3.3底板砼标号高(C35P8、C45P8、C50P8),砼内部水化热大, 如何进行温控监测,和控制砼内外温差在规范之内,不出现温度 裂缝,是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
全过程
测温方法
全过程
6.2实施阶段
根据以上制定的对策,在砼浇筑施工过程中,针对 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具体实施落实;使整个底板施工的 难点全部被我们 QC 小组攻克了。 特别是对混凝土表 面处理:砼浇筑成型后的砼表面浮浆较厚,在刮除了 表面浮浆后在混凝土的上部均匀的撒0.5-1.0的细石子。 然后按设计标高用标尺刮平,在初凝前用用木抹子抹 平、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通过测温局部的地方发 现温度达到28 ℃。通过采取蓄水养护和保温措施等使 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 25 ℃,以内符合规范要求, 现场施工未发现砼出现裂缝, 10 月份对底板砼试块进 行抗压和抗渗试验,均达到设计要求。

4.3、防止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1)首先针对此项目,QC小组召开原因分析会,并确定大体积砼 温度裂缝控制工序流程图,如下:
全面了解情况 进行温度理论的计算 合理制定测温方案
精心组织养护
准确进行温度监测
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外加剂的控制
降低砼温度应力
严格控制温度变化
撒细石子、二次收光覆盖养护
防止砼裂缝产生

4.5、对策实施:
根据制定的对策,小组成员分工落实,由刘 涛负责外加剂考察及选用;由闫海龙负责砼配 合比设计;由闫海龙、李志坚负责商品混凝土 厂家选定;由王龙江负责防裂缝措施。
4.6、实施情况检查:
通过第一次PDCA循环,我们解决了材料 配比,温度裂缝控制 措施等施工前期准备工 作问题,但如何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的砼浇筑质 量控制和大体积砼温度测量,就成了重要的施 工控制内容,为此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纳入了 第二个PDCA循环。

成果发布完毕
欢迎各位专家提问 谢谢大家
4.2、QC小组针对要因制定对策如下:
1、商品砼厂家选择和材料考察。 由于底板砼体量较大,必须保证砼连续浇筑供应,为此决定选择2 家商品砼搅拌站,经过对青岛经济开发区的8家砼搅拌站、进行了考察 通过对其运距、设备能力、企业信誉、砼供应能力及售后服务等方面 的比较,同时也对其现场砂、石、料的质量、来源等各方面进行综合 对比,最终选定了青岛荣昌混凝土搅拌站和中港二行两家砼搅拌站。 2、原材料的要求: (1) 水泥采用32.5普硅水泥,石子的粒经5-40mm,含泥量不大于等于 1.0% ,砂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等于 3.0% ,泥块含量不大于等于 1.0%。 (2) 掺加的AEA膨胀剂产量宜为10%左右,粉煤灰不低于二级,掺量不宜 大于20%。 (3) 掺加的膨胀剂、泵送剂、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 准一等平的要求。 (4) 配合比符合下列的规定: (5) 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比设计值提高0.2Mpa;,砂率宜为35-45%, 灰砂比宜为1:2—1:2.5,水灰比不大于等于0.45;塌落度16-18cm.; 初凝时间17-20小时。
六、混凝土施工质优否原因分析
浇筑 供应 连续性 砼振捣 表面处理 标高控制 配合比计量 塌落度 材料质量
浇筑顺序
养护及时性 方案优化 方案交底 测温孔的布置 保温层厚度 测温孔的制作 人员责任心及制度 测温的方法
环境
温测
6.1、制定对策 根据以上砼施工质量优否的原因分析,我们召开QC小组 专题对策研讨会,制定了相应对策如下:
八、今后的打算
7.1、完善外墙保温板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规范规定。 7.2、继续开展QC活动,解决本课题遗留问题,达到精 义求精。 7.3、强化质量管理,深化本公司质量体系在施工全过 程的运行。 7.4、开展其他课题,争创省部级及国家级优秀QC小组。 7.5、为先锋,求实、创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中 建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掺加缓凝剂,延缓水化热峰值出现时 间
降低砼浇筑温度,降低砼内部温度 砼表面采用蓄热保温,达到表面保温 保湿作用 加强砼搅拌均匀,使底板内部温度均 匀 砼初凝前二次复振,提高握裹力,撒 细石子,覆盖薄膜增强砼抗裂性
全过程
全过程 全过程 全过程 全过程 全过程
砼内外温差变化 温度检测 采用混凝土预埋筏板上中 趋势 下部薄铁管,测量内外温差间

选 题 理 由
新的施工工艺的确定: 因为考虑到本工程是跟以前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一样,需不 断探索规律,从原材料、施工工艺、测温和泌水性的完善确保质量的 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
社会影响: 这在完善和提高本公司的施工技术的同时,也给从包头钢铁设计 总院业主营造一种我单位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团结向上的精神和科技 的进步。
4.4制定措施:
根据以上任务,QC小组经过认真分析,调查研究并制定了相应 对策和措施。
序号 控制任务 相应对策和措施 完成人 期 限
1
2
降低水化热
降低水化热
选用中低水化热32.5级普硅水泥
优化砼级配,减少水泥用量
全过程
全过程
3
4 5 6 7 8
延缓降温速率
降低总降温差 减少温度梯度 控制温差均匀 降低应力裂缝
七、巩固措施
7.1在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对技术要求的革新和降低成本、提高 工作效率,以及建立一种积极研究的兴趣。这一点主要只针对我们 QC小组而言,因为我们深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去研究的 问题,只要我们小组成员都养成一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 的习惯,那么可以这个项目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7.2单一的就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并不能巩固和提高产品的质 量,只用从根本上,就是从管理人员上说,只有不断的提高的素质 ,才会在复杂的变化中保持稳定的思想,才能解决疑难的问题,这 才是我们巩固成果的措施。 7.3通过对以上循环的分析比较,我们对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了总 结巩固,并制定了标准。思想教育经常化、技术操作规范化、施工 管理科学化、质量管理制度化、技术利率创新化。 7.4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编制保温板施工工法,在公司以后 的施工中推广应用。认真开展技术业务学习,提高QC小组人员素质。
五、PDCA第二次循环
5.1、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针对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及大体积砼测温方面遇到的 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应着重解决的关键环节如下: (1)混凝土浇筑——浇筑顺序、砼振捣、砼表面处理、 标高控制 (2)混凝土的供应 (3)混凝土表面覆盖、养护和上部的处理 (4)大体积测温——砼在浇筑、养护过程中出现内外 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以便随时采取有效措施 。 具体见原因分析图。
完成人
期限 全过程 全过程 全过程 全过程 全过程 全过程
测温孔的制作
测温孔用φ 20mm的薄壁镀锌铁管预埋 在根据筏板的厚度上留出,钢管底部 先用铁板焊上,上部用木塞塞紧,防 止水泥砂浆和水浸入
测温必须按编号顺序进行,并按事先准备 好的表格记录所测数据。砼测温时间,在 砼浇筑完毕12小时后开始试测,以后每隔 2~4小时测一次。在测试过程中随时进行 校验,同时应对大气温度进行测量。
3.3 选题理由分析图
质量要求高: 由于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方量比较的大,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产 生的应力使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的表面泌水和表面的处理,以 及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 经济效益: 本工程是清单报价工程,技术措施费都包括在里面。根据以往的经 验在混凝土中间放置循环水管,根据测温的情况进行流水循环降低内 部的温度。从而减少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的开裂。这就要求在提高 科技含量、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要加快施工进度和保证工程的质量。
存在原因 制定对策 完成人 期限
原材料质量
供 连续性 1 应 砼配合比计量 现场坍落度 浇筑顺序 砼振捣 2 浇 筑 砼表面处理
考察厂家,择优选用
砼运输车辆充足,泵不闲置 现场巡视、监督、抽查 定时抽查 水平方向平行推进,竖向斜向分层 薄层浇筑,自然流淌,一次到顶 振捣棒与平板振动器相结合,加强 二次复振及振点均匀,不漏振,上 下层结合紧密。 浮浆处理,撒细石子,表面抹压至 少二遍,闭合收缩裂缝 ,覆盖薄 膜、毛毯、浇水养护 在钢筋支架上焊竖向标高控制筋, 长刮尺刮 平,水准仪复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