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具有多样性特征。一种危险品也可有多种危险特性。 常见的危险特性有爆炸性、燃烧性、毒害性、腐蚀性等。
1.物质本身的易燃性、易爆性和氧化性。
2.可燃性或氧化性兼具有毒害性、放射性或腐蚀性。 3.物品的盛装条件和存在状态与危险性有一定关系。 4.物品与灭火剂相抵触或相继会忌的危险性。
第十八页,共47页。
(一)爆炸品
定义—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 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 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 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分类:核爆炸、物力爆炸、化学爆炸 特性:爆炸性强
敏感度高
着火危险性
第十九页,共47页。
第二十六页,共47页。
二、部分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毒性
2.1 我厂重大危险源数量及分布情况
数量 1 2 3 4 5
第二十七页,共47页。
重大危险源 火灾 盐酸 氯气
浓盐酸、浓硫酸 硫酸肼等有毒化学品
分布 加药间、化验室
加药间 加药间 化验室 化验室
2.2 我厂部分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毒性
2.2.1 硫酸
第二十八页,共47页。
2.2.2 盐酸 (Hcl) HR:三级
物理性质:无色有腐蚀性的气体或能产生烟雾的液体。有刺 激性和强烈腐蚀性。其溶于水成为一种具有高度腐蚀性的 强酸。不可燃气体。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剧烈反应。 安全知识:对人体有毒性,吸入具有弱毒性。对眼睛、黏膜、 皮肤有腐蚀性刺激。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 2.2.3 氯气:
爆炸下限4%,爆炸上限46%。
安全知识:接触限制为10mg/m3,吸入有毒,对眼及黏 膜有强烈刺激。极易引起火灾。
2.2.5 硫酸肼 (N2H4·H2SO4) HR:三级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
安全知识:致癌物。摄入有毒。有致畸作用。对眼有 刺激性。
第三十页,共47页。
2.2.6 硫酸汞 (HgSO4) HR:三级 物理性质:白色且对光敏感的晶状粉末,无气味。
安全知识:摄入有毒。皮肤接触有中等毒性。
2.2.7 氯化铁
(FeCl3) HR:三级
物理性质:棕黑色固体或吸湿后呈暗黑色晶体。有强酸性。
安全知识:摄入有毒;易燃;对眼睛、皮肤、黏膜有刺激 性。
第三十一页,共47页。
2.2.8 氯化铵
(NH4Cl) HR:三级 物理性质:白色具有吸湿性的固体或晶体,有咸味。
(H2SO4) HR:三级
物理性质:粘性、无色油状液体、无气味。
安全知识:吸入有毒,浓无机烟雾状时为可疑人类致癌物,经消化道 摄入中等中毒。对眼睛强烈刺激;对皮肤有极强的刺激性、腐蚀性 和毒性;动物验证有致畸作用。
注明:
HR表示:危险分级,分级变化范围从3级到1级,3级代表具 有较高的潜在危害,1级代表最低的潜在危害。
法清除毒物。如
氯化钡、碳酸钡中毒,可口服硫酸钠,使肠胃尚未吸收 的钡盐成为硫酸钡沉淀而防止吸收。氨、铬酸盐、铜盐、 汞盐、醛类等中毒,可喝牛奶、生鸡蛋等缓解剂。
第四十一页,共47页。
补充内容:
一、硫化氢事故应急处置 1.1其存在场所和接触途径
存在场所:石油开采、燃料行业、化学工业、有色冶金
例如:电焊工尘肺、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砷及其化合物中毒、氯气中毒、氨中毒、硫化氢中毒、中暑、接 触性皮炎、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化学性眼部灼伤、噪 声聋、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等。
第三十七页,共47页。
3.2 综合防毒措施
3.2.1防毒技术措施 防毒管理教育措施 采用隔离操作
第三十六页,共47页。
3.1.2 职业病 (1)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
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有毒有 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分类: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范围共有 十大类115种职业病。其中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 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 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
第三十九页,共47页。
B. 清除毒物,防止其沾染皮肤和粘膜。当皮肤受到腐蚀性 毒物灼
伤时,不论其吸收与否,均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清洗,防止 伤害加重。
a.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手套等。
b.立即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清除皮肤表面的化学刺激
性毒物,冲洗时间要达到15min~30min左右。
c.毒物进入眼睛时,应尽快用大量流水缓慢冲洗眼睛15min以 上,冲洗时把眼睑撑开,让伤员的眼睛向各个方向缓慢移 动。
第二十一页,共47页。
(四)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4.1易燃固体的特性
容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或升华,遇火中或热源常引起强烈、 连续的燃烧。
与氧化剂接触,反映剧烈而产生燃烧爆炸。
对摩擦、撞击、振动很敏感。
许多易燃固体有毒,或燃烧产物有毒或有腐蚀性。
举例:红磷、
第二十二页,共47页。
4.2自燃品的特性: 极易氧化 易分解
缺乏必要的安全卫生技术设施,如缺乏适当的机械通 风、人工照明灯。
缺乏安全防护设施,如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 防寒保暖等设施或设施不完善;防护器具、个人防护用品 等不足或有缺陷。
第三十四页,共47页。
3.1.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能否引起职业性损伤,取决于作用的条件。 (1)接触机会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 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 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于劳动过程、生产过程、生产 环境中,具体来源如下:
(1)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作息 制度不合理。
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组织安排不当。 人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渡紧张,如视力紧张。 不良的人机因素,如不良的劳动体位。
第四页,共47页。
第 第 第 物第 遇第 第 第 第
危
八 七 六 五 湿四 三 二 一
险
类类类 腐放毒 蚀射害 品性品
物和 品感
染 性 物 品
类 氧 化 剂 和 有 机 过 氧 化
易类 燃易 物燃 品固
体 、 自 然 物 品 和
类 易 燃 液 体
类 压 缩 气 体 和 液 化 气 体
类化
(Cl2) HR:三级 LC50=293×10-6 /m3
物理性质:黄绿色不燃气体、液体或菱形的晶状体。溶于水。 安全知识:对呼吸道有中等毒性和强刺激性,对眼睛和黏膜刺激 性强。
第二十九页,共47页。
2.2.4 硫化氢 (H2S) HR:三级 LC50=618 mg/m3
物理性质:无色,可燃有毒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详解演 示文稿
第一页,共47页。
(优选)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 识
第二页,共47页。
一、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
1.1 危险化学品的的概念和分类 1.2 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及危险特性
二、部分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毒性
2.1 我厂重大危险源数量及分布情况 2.2 我厂部分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毒性
毒害性和腐蚀性
举例:高锰酸钾、重铬酸钾、
第二十四页,共47页。
(六)毒害品的特性
特性:毒性
举例:三氧化二砷(砒霜)
(七)放射性物品的特性
特性:放射性
毒害性
可屏蔽性
举例:夜光粉、发光剂、天然铀
第二十五页,共47页。
(八)腐蚀品的特性
特性:强烈的腐蚀性
毒性 易燃性
氧化性特性 举例: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
第三十三页,共47页。
(2)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一氧化碳、煤尘。
物理因素:异常的气候条件和工作环境,如高温、高压、 低温、低压、紫外线、噪声、振动。
生物因素:霉菌、布氏杆菌。 (3)生产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如厂区总平面布置不合理。
安全须知:中等毒性,对眼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2.2.9 氢氧化钠
(NaOH) HR:三级 物理性质:白色、固状、团块状、粘性或可溶解粉末。
安全须知:摄入一般毒性,对皮肤、眼睛、黏膜有腐蚀作用。
第三十二页,共47页。
三、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的预防
3.1 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
3.1.1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
若作业环境恶劣,职业病危害严重,可是劳动者不到 此环境中工作,也就没有接触机会,就不会产生职业性 损伤。 (2)作用强度
主要取决于接触量。接触量又与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浓 度和接触时间有关,浓度(强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 危害越大。
(3)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第三十五页,共47页。
(4)个体危险因素
第二类
第八页,共47页。
第二类
第九页,共47页。
第四类
第十页,共47页。
第四类
第十一页,共47页。
第四类
第十二页,共47页。
第五类
第十三页,共47页。
第六类
第十四页,共47页。
第七类
第十五页,共47页。
第八类
第十六页,共47页。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标签
第十七页,共47页。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d.较大面积的冲洗,要注意防止着凉、感冒。
(4)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 中毒者若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最好采用
口对口式人工呼吸。
第四十页,共47页。
(5)及时解毒和促进毒物排出 发生急性中毒后应及时采用各种解毒和排毒措施,降
低或消除毒物对机体的作用。 毒物经口引起的急性中毒,应立即用催吐或洗胃等方
举例:黄磷 4.3遇湿易燃物品的特性:
与水或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能发生剧烈 化学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能量。
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剧烈,极易引 起燃烧爆炸。
部分具有毒性。 举例:电石
第二十三页,共47页。
(五)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特性:强烈的氧化性 易分解性
对振动、摩擦的极敏感性 与酸反应剧烈、与水作用分解
(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特性
特性:可压缩性
容器破裂性 泄漏性和扩散性
易燃性、毒性
举例:易燃气体——氢
不燃气体——二氧化碳
有毒气体——氨、氯
第二十页,共47页。
(三)易燃液体
定义: 在常温下极易着火燃烧的液态物质。 特性:高度易燃性
易爆性 高度流动扩散性
受热膨胀性 忌氧化剂和酸
毒性 举例:汽油、苯、正丁醇
某一人群处在同一环境,从事同一种生产劳动,但每个人 受到职业性损少的程度差别较大。
遗传因素:如过敏的人容易受有毒物质的作用。 年龄和性别:青少年、老年和妇女对某些职业病危害 因素较敏感,其中尤其要重视妇女从事有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生产劳动对胎儿、哺乳儿的影响。
营养状况:营养缺乏的人易受有毒物质的影响。 文化水平和习惯因素:有一定文化和科学知识者,能自觉 预防职业性损伤。 生活上的某种嗜好:如饮酒、吸烟。
改革工艺 生产过程的密闭
通风排毒
3.2.2个体防护措施 呼吸防护:防毒面具 皮肤防护: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眼镜等。 消化道防护:搞好个人卫生。
第三十八页,共47页。
3.3 危险化学品中毒急救
(1)救护者的个人防护
中毒发生多由呼吸系统和皮肤进入人体。因此,救护者在 进入危险区抢救之前,首先做好呼吸系统和皮肤的个人防护,佩 戴好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穿好防护服。 (2)切断毒物来源
如关闭泄露管道阀门、停止加药、堵塞泄漏设备等。 (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进入人体
A.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应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有新鲜 空气处,并解开中毒者的颈、胸部纽扣及腰带,以保持呼 吸通畅。同时对中毒者要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严密注意 中毒者神志、呼吸状态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在抢救搬运过 程中,不能强硬拖拉,以防造成外伤,使病情加重。
三、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的预防
3.1 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 3.2 综合防毒措施 3.3 危险化学品中毒急救
第三页,共47页。
一、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
1.1 危险化学品的的概念和分类 化学品:
指各种化学元素及由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 及其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或人造的。 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由腐蚀特性, 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 品。
爆 炸 品
学 品
的
分
类
《GB13690—1992》
第五页,共47页。
1.2 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及危险特性
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危险及标志》 (GB13690-1992)对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 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标志图形20种。
以下是列出部分危险化学品标志:
第六页,共47页。
第一类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
第七页,共47页。
1.物质本身的易燃性、易爆性和氧化性。
2.可燃性或氧化性兼具有毒害性、放射性或腐蚀性。 3.物品的盛装条件和存在状态与危险性有一定关系。 4.物品与灭火剂相抵触或相继会忌的危险性。
第十八页,共47页。
(一)爆炸品
定义—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 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 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 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分类:核爆炸、物力爆炸、化学爆炸 特性:爆炸性强
敏感度高
着火危险性
第十九页,共47页。
第二十六页,共47页。
二、部分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毒性
2.1 我厂重大危险源数量及分布情况
数量 1 2 3 4 5
第二十七页,共47页。
重大危险源 火灾 盐酸 氯气
浓盐酸、浓硫酸 硫酸肼等有毒化学品
分布 加药间、化验室
加药间 加药间 化验室 化验室
2.2 我厂部分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毒性
2.2.1 硫酸
第二十八页,共47页。
2.2.2 盐酸 (Hcl) HR:三级
物理性质:无色有腐蚀性的气体或能产生烟雾的液体。有刺 激性和强烈腐蚀性。其溶于水成为一种具有高度腐蚀性的 强酸。不可燃气体。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剧烈反应。 安全知识:对人体有毒性,吸入具有弱毒性。对眼睛、黏膜、 皮肤有腐蚀性刺激。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 2.2.3 氯气:
爆炸下限4%,爆炸上限46%。
安全知识:接触限制为10mg/m3,吸入有毒,对眼及黏 膜有强烈刺激。极易引起火灾。
2.2.5 硫酸肼 (N2H4·H2SO4) HR:三级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
安全知识:致癌物。摄入有毒。有致畸作用。对眼有 刺激性。
第三十页,共47页。
2.2.6 硫酸汞 (HgSO4) HR:三级 物理性质:白色且对光敏感的晶状粉末,无气味。
安全知识:摄入有毒。皮肤接触有中等毒性。
2.2.7 氯化铁
(FeCl3) HR:三级
物理性质:棕黑色固体或吸湿后呈暗黑色晶体。有强酸性。
安全知识:摄入有毒;易燃;对眼睛、皮肤、黏膜有刺激 性。
第三十一页,共47页。
2.2.8 氯化铵
(NH4Cl) HR:三级 物理性质:白色具有吸湿性的固体或晶体,有咸味。
(H2SO4) HR:三级
物理性质:粘性、无色油状液体、无气味。
安全知识:吸入有毒,浓无机烟雾状时为可疑人类致癌物,经消化道 摄入中等中毒。对眼睛强烈刺激;对皮肤有极强的刺激性、腐蚀性 和毒性;动物验证有致畸作用。
注明:
HR表示:危险分级,分级变化范围从3级到1级,3级代表具 有较高的潜在危害,1级代表最低的潜在危害。
法清除毒物。如
氯化钡、碳酸钡中毒,可口服硫酸钠,使肠胃尚未吸收 的钡盐成为硫酸钡沉淀而防止吸收。氨、铬酸盐、铜盐、 汞盐、醛类等中毒,可喝牛奶、生鸡蛋等缓解剂。
第四十一页,共47页。
补充内容:
一、硫化氢事故应急处置 1.1其存在场所和接触途径
存在场所:石油开采、燃料行业、化学工业、有色冶金
例如:电焊工尘肺、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砷及其化合物中毒、氯气中毒、氨中毒、硫化氢中毒、中暑、接 触性皮炎、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化学性眼部灼伤、噪 声聋、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等。
第三十七页,共47页。
3.2 综合防毒措施
3.2.1防毒技术措施 防毒管理教育措施 采用隔离操作
第三十六页,共47页。
3.1.2 职业病 (1)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
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有毒有 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分类: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范围共有 十大类115种职业病。其中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 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 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
第三十九页,共47页。
B. 清除毒物,防止其沾染皮肤和粘膜。当皮肤受到腐蚀性 毒物灼
伤时,不论其吸收与否,均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清洗,防止 伤害加重。
a.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手套等。
b.立即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清除皮肤表面的化学刺激
性毒物,冲洗时间要达到15min~30min左右。
c.毒物进入眼睛时,应尽快用大量流水缓慢冲洗眼睛15min以 上,冲洗时把眼睑撑开,让伤员的眼睛向各个方向缓慢移 动。
第二十一页,共47页。
(四)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4.1易燃固体的特性
容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或升华,遇火中或热源常引起强烈、 连续的燃烧。
与氧化剂接触,反映剧烈而产生燃烧爆炸。
对摩擦、撞击、振动很敏感。
许多易燃固体有毒,或燃烧产物有毒或有腐蚀性。
举例:红磷、
第二十二页,共47页。
4.2自燃品的特性: 极易氧化 易分解
缺乏必要的安全卫生技术设施,如缺乏适当的机械通 风、人工照明灯。
缺乏安全防护设施,如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 防寒保暖等设施或设施不完善;防护器具、个人防护用品 等不足或有缺陷。
第三十四页,共47页。
3.1.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能否引起职业性损伤,取决于作用的条件。 (1)接触机会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 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 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于劳动过程、生产过程、生产 环境中,具体来源如下:
(1)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作息 制度不合理。
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组织安排不当。 人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渡紧张,如视力紧张。 不良的人机因素,如不良的劳动体位。
第四页,共47页。
第 第 第 物第 遇第 第 第 第
危
八 七 六 五 湿四 三 二 一
险
类类类 腐放毒 蚀射害 品性品
物和 品感
染 性 物 品
类 氧 化 剂 和 有 机 过 氧 化
易类 燃易 物燃 品固
体 、 自 然 物 品 和
类 易 燃 液 体
类 压 缩 气 体 和 液 化 气 体
类化
(Cl2) HR:三级 LC50=293×10-6 /m3
物理性质:黄绿色不燃气体、液体或菱形的晶状体。溶于水。 安全知识:对呼吸道有中等毒性和强刺激性,对眼睛和黏膜刺激 性强。
第二十九页,共47页。
2.2.4 硫化氢 (H2S) HR:三级 LC50=618 mg/m3
物理性质:无色,可燃有毒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详解演 示文稿
第一页,共47页。
(优选)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 识
第二页,共47页。
一、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
1.1 危险化学品的的概念和分类 1.2 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及危险特性
二、部分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毒性
2.1 我厂重大危险源数量及分布情况 2.2 我厂部分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毒性
毒害性和腐蚀性
举例:高锰酸钾、重铬酸钾、
第二十四页,共47页。
(六)毒害品的特性
特性:毒性
举例:三氧化二砷(砒霜)
(七)放射性物品的特性
特性:放射性
毒害性
可屏蔽性
举例:夜光粉、发光剂、天然铀
第二十五页,共47页。
(八)腐蚀品的特性
特性:强烈的腐蚀性
毒性 易燃性
氧化性特性 举例: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
第三十三页,共47页。
(2)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一氧化碳、煤尘。
物理因素:异常的气候条件和工作环境,如高温、高压、 低温、低压、紫外线、噪声、振动。
生物因素:霉菌、布氏杆菌。 (3)生产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如厂区总平面布置不合理。
安全须知:中等毒性,对眼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2.2.9 氢氧化钠
(NaOH) HR:三级 物理性质:白色、固状、团块状、粘性或可溶解粉末。
安全须知:摄入一般毒性,对皮肤、眼睛、黏膜有腐蚀作用。
第三十二页,共47页。
三、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的预防
3.1 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
3.1.1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
若作业环境恶劣,职业病危害严重,可是劳动者不到 此环境中工作,也就没有接触机会,就不会产生职业性 损伤。 (2)作用强度
主要取决于接触量。接触量又与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浓 度和接触时间有关,浓度(强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 危害越大。
(3)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第三十五页,共47页。
(4)个体危险因素
第二类
第八页,共47页。
第二类
第九页,共47页。
第四类
第十页,共47页。
第四类
第十一页,共47页。
第四类
第十二页,共47页。
第五类
第十三页,共47页。
第六类
第十四页,共47页。
第七类
第十五页,共47页。
第八类
第十六页,共47页。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标签
第十七页,共47页。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d.较大面积的冲洗,要注意防止着凉、感冒。
(4)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 中毒者若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最好采用
口对口式人工呼吸。
第四十页,共47页。
(5)及时解毒和促进毒物排出 发生急性中毒后应及时采用各种解毒和排毒措施,降
低或消除毒物对机体的作用。 毒物经口引起的急性中毒,应立即用催吐或洗胃等方
举例:黄磷 4.3遇湿易燃物品的特性:
与水或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能发生剧烈 化学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能量。
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剧烈,极易引 起燃烧爆炸。
部分具有毒性。 举例:电石
第二十三页,共47页。
(五)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特性:强烈的氧化性 易分解性
对振动、摩擦的极敏感性 与酸反应剧烈、与水作用分解
(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特性
特性:可压缩性
容器破裂性 泄漏性和扩散性
易燃性、毒性
举例:易燃气体——氢
不燃气体——二氧化碳
有毒气体——氨、氯
第二十页,共47页。
(三)易燃液体
定义: 在常温下极易着火燃烧的液态物质。 特性:高度易燃性
易爆性 高度流动扩散性
受热膨胀性 忌氧化剂和酸
毒性 举例:汽油、苯、正丁醇
某一人群处在同一环境,从事同一种生产劳动,但每个人 受到职业性损少的程度差别较大。
遗传因素:如过敏的人容易受有毒物质的作用。 年龄和性别:青少年、老年和妇女对某些职业病危害 因素较敏感,其中尤其要重视妇女从事有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生产劳动对胎儿、哺乳儿的影响。
营养状况:营养缺乏的人易受有毒物质的影响。 文化水平和习惯因素:有一定文化和科学知识者,能自觉 预防职业性损伤。 生活上的某种嗜好:如饮酒、吸烟。
改革工艺 生产过程的密闭
通风排毒
3.2.2个体防护措施 呼吸防护:防毒面具 皮肤防护: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眼镜等。 消化道防护:搞好个人卫生。
第三十八页,共47页。
3.3 危险化学品中毒急救
(1)救护者的个人防护
中毒发生多由呼吸系统和皮肤进入人体。因此,救护者在 进入危险区抢救之前,首先做好呼吸系统和皮肤的个人防护,佩 戴好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穿好防护服。 (2)切断毒物来源
如关闭泄露管道阀门、停止加药、堵塞泄漏设备等。 (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进入人体
A.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应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有新鲜 空气处,并解开中毒者的颈、胸部纽扣及腰带,以保持呼 吸通畅。同时对中毒者要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严密注意 中毒者神志、呼吸状态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在抢救搬运过 程中,不能强硬拖拉,以防造成外伤,使病情加重。
三、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的预防
3.1 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 3.2 综合防毒措施 3.3 危险化学品中毒急救
第三页,共47页。
一、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
1.1 危险化学品的的概念和分类 化学品:
指各种化学元素及由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 及其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或人造的。 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由腐蚀特性, 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 品。
爆 炸 品
学 品
的
分
类
《GB13690—1992》
第五页,共47页。
1.2 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及危险特性
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危险及标志》 (GB13690-1992)对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 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标志图形20种。
以下是列出部分危险化学品标志:
第六页,共47页。
第一类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
第七页,共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