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2019-2020学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曲靖市2019-2020学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辆电动自行车的重力约为30N
B.一个普通矿泉水瓶的容积约为500L
C.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的电流约0.5A
D.一张考试卷厚度大约为70mm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辆电动自行车的重力约为300N,故A不符合实际;
B.一个普通矿泉水瓶的容积约为500mL,故B不符合实际;
C.家用电风扇电功率约为100W,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所以通过的电流I=
100
220
P W
U V
≈0. 5A. 故
C符合实际;
D.一张考试卷厚度大约为70μm,故D不符合实际;
2.在2016年举重世锦赛上,中国选手张湘祥在男子举重62kg级的决赛中获得金牌,挺举成绩是176kg,其中举起杠铃大约用了3s钟,杠铃在头顶停止3s不动,如图所示.若他毎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200cm2,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张湘祥手上涂有镁粉可以增大摩擦
B.地面对张湘祥的支持力与张湘祥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张湘祥举起杠铃时对杠铃做功大约3200J
D.张湘祥举着杠铃不动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6×104Pa
B
【解析】
【详解】
A.张湘祥手上涂有镁粉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故A正确;
B.地面对张湘祥的支持力的大小大于张湘祥的重力大小,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题知道杠铃的重力是:G=mg=176kg×10N/kg=1760N,举起的高度大约是2m,所以对杠铃做的功大约是:W=Gh=1760N×2m=3520J,与3200J较为接近,可认为近似相等,故C正确;
D.张湘祥举着杠铃不动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人和杠铃的总重力,即F=G总=m总g=(62kg+176kg)
×10N/kg=2380N,此时对地面的压强是:p=F/S=G总/S=2380N/2×200×10−4m2=5.95×104 Pa,近似为6×104 Pa,故D正确.
3.如图是一同学正在体育课中进行铅球投掷训练,若忽略铅球的体积和空气阻力,下列有关铅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升时,机械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B.上升到最髙点时,动能为零,重力势能最大
C.下落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D.整个过程中铅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A
【解析】
【详解】
A.实心球在上升过程中,因为质量不变、速度减小、高度增大,所以实心球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不考虑空气阻力,机械能总量不变,故A正确;
B.上升到最髙点时,重力势能最大,但实心球仍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因此动能不为零,故B错误;C.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故C错误;
D.整个过程中铅球只受重力作用,铅球的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故铅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
B.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D.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
【解析】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变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故A错误;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
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故B错误;由I
U
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
流表的示数变小,故C正确;由U=IR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小,R1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D错误.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关 S 只能控制灯泡 L1
B.灯泡 L1和 L2并联在电路中
C.电流表可以测量灯泡L1的电流
D.电压表测量灯泡 L1两端的电压
C
【解析】
【分析】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处电路相等,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并联电路: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各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各支路电压相等.电流表与被测电路串联,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由此分析判断.
【详解】
由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通过电流表和L1、开关和L2回到电源负极,所以灯泡L1和L2串联,开关S 控制灯泡L1和L2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甲和乙、杯中装满了水,将两个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小球A和B分别放入溢水杯中。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
B.小球A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
C.甲杯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
D.水对甲杯底的压强等于水对乙杯底的压强
B
【解析】
【分析】
(1)根据A漂浮,B悬浮,可根据物体浮沉条件确定小球A和B的密度关系,又知小球A和B的体积关系,由m=ρV分析它们的质量关系;
(2)漂浮和悬浮都有F浮=G,由此分析两球的浮力关系;
(3)根据p=ρgh判断水对甲杯底的压强与水对乙杯底的压强关系;根据
F
P
S
=分析两容器底受到水的
压力关系;然后比较甲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与乙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的大小关系,再根据
F
P
S
=分析解答。
【详解】
由图知A漂浮,所以ρA<ρ水;B悬浮,所以ρB=ρ水,则ρA<ρB。
A、ρA<ρB,小球A和B的体积相同。
由
m
V
ρ=知,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故A正确;
B、漂浮和悬浮时,F浮=G物,由于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故小球A的重力小于小球B的重力,所以小球A受到的浮力小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两杯水面高度相等,根据P=ρgh知,水对甲杯底的压强等于水对乙杯底的压强;
两容器相同,则底面积相同,根据
F
P
S
=知两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相等,容器重力相同,容器对桌面的
压力相同,根据
F
P
S
=知甲杯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故C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浮沉条件、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综合性强,关键是用好浮沉条件,灵活运用公式进行判断。
7.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不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出
B.搓手取暖
C.钻木取火
D.由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酒精灯给试管中水加热,水蒸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然后水蒸气将木塞冲出,是气体对木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符合题意;
B.寒冷的冬天,人们会互相搓两只手,这样就感觉暖和,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做功,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古代人很早就掌握了取火技术,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小朋友由滑梯上滑下的过程中,臀部与滑梯之间产生摩擦,这个摩擦力对人做功,使得臀部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产生灼热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8.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每个滑轮质量相同,用它们将重为G1、G2的货物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同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重物时,其机械效率不变
B.若G1=G2,则甲、乙滑轮组所做的额外功相等
C.若G1=G2,则拉力F1与F2所做的总功相等
D.若G1=G2,则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同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时,额外功不変,有用功不同,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故A错误;
B.滑轮组所做的额外功为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因为两滑轮组中动滑轮重力不同,所以,即使重物
G1、G2相等所做的额外功也不相等,故B错误;
C.滑轮组所做的总功为克服物体的重力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重物G1、G2相等,根据W=Gh可知,提高相同的高度时所作有用功相同,动滑轮的重力不同所作额外功不同,F2做的总功大于F1做的总功,故C错误;
D.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若G1=G2当提升相同的高度时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相等,但是F2做的额外功多,根据机械效率为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可知,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故D正确;
9.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线绝缘皮破损后可以用普通胶带包裹
B.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要连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
C.一旦发现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
D.安全用电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A
【解析】
【详解】
A、电线绝缘皮破损后应该用专用绝缘胶带包裹,若用普通胶带包裹,因普通胶带的绝缘性差,则容易发生漏电事故,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要连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这样在断开开关后用电器不带电,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应先应该切断电源,然后再进行抢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0.关于能源、材料和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饭锅用超导材料做加热器可以大大提高电能转化为内能的效率
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卢瑟福根据科学猜想建立起来的
C.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太阳能、风能、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超导体没有电阻,通电后不会发热,因此不能用在电饭锅上,故A错误;
B. 由物理学史的知识可知,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故B正确
C. “破镜难重圆”是因为破镜碎片间的距离没有达到分子相互作用的距离,不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故C错误;
D. 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如图甲所示,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R2消耗的电功率P与其两端电压U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 1的阻值为10Ω
B .R 2的最大阻值为100Ω
C .电源电压为6V
D .该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1.8W
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C .由图甲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图象可知,当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0.8W 时,其两端电压为2V ,由P=UI 可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22P U =0.8W 2V =0.4A ,由I=U R
及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得,电源的电压:U=IR 1+U 2=0.4A×R 1+2V----①;由图象可知,当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0.5W 时,其两端电压为5V ,由P=UI 可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22''P U =0.5W 5V =0.1A ,由I=U R
及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得,电源的电压:U=I′R 1+U 2′=0.1A×R 1+5V-----②,电源电压不变,则:0.4A×R 1+2V=0.1A×R 1+5V ,解得:R 1=10Ω;故A 正确;电源电压为:U=IR 1+U 2=0.4A×10Ω+2V=6V ,故C 正确;
B .由图乙可知,当变阻器两端电压最大为5V 时,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中,其电阻最大,此时电流最小为I′=0.1A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 2大=2''U I =5V 0.1A
=50Ω;故B 错误; D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时(电路为R 1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流最大,则电
路中的最大电流为:I 大=1U R =6V 10Ω
=0.6A ,该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P 大=UI 大=6V×0.6A=3.6W ,故D 错误.
12.如图所示的四种传统特色美食:冰糖葫芦、北京烤鸭、豆汁儿、焦圈.冰糖葫芦制作时糖稀遇冷变硬,晶莹剔透;北京烤鸭驰名中外,用果木燃料烤制,散发一种特殊的香气;豆汁儿和焦圈更是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凝:糖稀遇冷变硬是因为糖分子停止了运动
B.烤:果木燃烧放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煮:豆汁儿在火上煮的过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
D.炸:家用普通油炸锅通常用铁制造而成,主要因为铁的比热容大
BC
【解析】
【详解】
A.糖稀遇冷变硬是因为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不是分子停止了运动,故A错误;
B.果木燃烧放热,果木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C.豆汁儿在火上煮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故C正确;
D.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与其比热容无关,故D错误.
13.世界处处有物理,细心观察皆学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标志,其中有不少包含着物理知识.以下对图中标志中所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A.图中人通过安全通道时,人的重力做了功
B.图是在声源处减小了噪声
C.图中的搬运工人用的小车可以省力
D.图中安全帽可以减小重物砸在头上时产生的压力
ABC
【解析】
【详解】
A.人通过安全通道时,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重力做了功,故A正确;
B.禁鸣喇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工人用的小车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可以省力,故C正确;
D.安全帽与头的接触面积比较大,在压力一定时,可以减小对头的压强,故D错误.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如图,AB和CD是两根固定且平行的水平金属导轨,符号×表示垂直于纸面指向纸面里的磁场的磁感线.现将铜棒EF和GH垂直放在滑轨上,当拉动GH使其向左移动时,发现EF也向左移动,是因为GH铜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使EF成为通电导体,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向左运动.此过程中GH铜棒的____能转化为电能.
机械
【解析】
【详解】
GH铜棒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5.如图所示,粗糙的弧形轨道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钢球由A点以速度v沿轨道滚下,经过最低点O,另一侧等高点B到达最高点C,然后又从C点经B点返回到O点。
钢球在A点动能_____B点的动能。
钢球在A点的重力势能_____在B点的重力势能;钢球在由A至O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_____返回时由B 至O过程中重力的功率(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大于等于大于
【解析】
【详解】
小球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小球质量不变,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大小关系是νA>νB>νC,故小球在A点的动能大于B点的动能;
小球在AB两点质量不变,AB两点的高度相等,钢球在A点的重力势能等于在B点的重力势能;
在粗糙的弧形轨道上受摩擦力,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所以小球下落过程中,钢球在由A至O
的过程中的速度大于从B下降到O时的速度,根据v=s
t
可知,钢球在由A至O的过程中的时间小于从B
下降到O时的时间,A到O的高度和B到O的高度相等,根据P=W Fs Gh
s t t
==可知钢球在由A至O
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大于返回时由B至O过程中重力的功率。
16.近年来,镇江市民热衷骑公共自行车出行,某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人和车总质量为75kg,轮胎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3×10﹣3m2,g=10N/kg,则车对地面的压强p=_____Pa.轮胎上布满花纹是通过_____来增大摩擦的,刹车时人由于_____会向前倾。
2.5×105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惯性
【解析】
【详解】
车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F=G=m总g=75kg×10N/kg=750N,又因为轮胎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3×10﹣
3m2,所以,由p=F
S
知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p=
32
750
310m
F N
S-
=
⨯
=2.5×105Pa;轮胎上有凹凸不平
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当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车静止,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乘客会向前倾。
17.水稻是喜温植物,春季育秧时,农民通常在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再将水放出,以防霜冻,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当气温降低时,水能放出较多的热量,如果某秧田中水的温度降低了2℃,放出了3.36×107J的热量,则该秧田内的水的质量为_________kg.(已知c水=4.2×103J/(kg·℃))
比热容4000
【解析】
【详解】
水稻是喜温植物,因此需要保温防霜冻,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夜间放出相同的热量,水降低的温度少,能起到保温作用;如果某秧田中水的温度降低了2℃,放出了3.36×107J的热
量,则该秧田内的水的质量
733.3610J
4.210/()2Q m c t J kg ⨯==∆⨯⋅⨯放
℃℃
=4000 kg
18.如图所示为一种自制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时,
该密度计_________ 在被测液体中(选填“悬浮”、“漂浮”或“下沉”).将其分别放入装有液体密度为和
的两个烧杯中,可以判断:
_________
.若该密度计两次测量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1,
则m 1_______m 1.(后两空选“<”、“=”或“>”)
漂浮 < = 【解析】 【详解】
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漂浮时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观察图可知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因为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都是漂浮的,所示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因为是同一密度计,重力不变,所以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m 排g 可知,密度计两次排开液体的质量是相等的.观察两图可发现,密度计在密度为的液体中浸入深度大,即排开液
体的体积大,由F 浮=
gV 排可知,在F 浮,g 不变时,V 排越大,
越小.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如图所示,R 1=20Ω,闭合开关,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6V 和0.5A .求:
通过电阻R 1的电流;电阻R 2的阻值.
(1)0.3A (2)30Ω 【解析】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R 1与R 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1)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通过电阻R 1的电流:I 12620U V
R =
==Ω
0.3A ; (2)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R 2的电流:I 2=I ﹣I 1=0.5A ﹣0.3A=0.2A ,电
阻R 2的阻值:R 226
0.2U V I A
=
==30Ω. 20.某品牌智能滚筒洗衣机具有洗净度高、不伤衣物、可设定洗涤温度、方便安全等优点。
其简化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此时处于空档位置。
闭合开关S ,旋钮绕P 转动,实现档位转换,旋至1档时R 1、R 2同时工作,洗衣机处于加热状态:旋至2档时R 2和电动机同时工作,洗衣机处于保温洗涤状态。
R 1和R 2均为电热丝,其阻值不受温度影响,R 1=22Ω,主要参数如下表。
(c 水=4.2×103J/(kg •℃))
**牌智能滚筒洗衣机 额定电压 220V 加热功率 2400W 设定温度范围 30℃~90℃ 电动机功率 240W 防电墙电阻
1×106Ω
(1)洗衣机内注入10kg 的水,在额定电压下连续加热1050秒,水温由20℃上升到50℃,此过程中的加热效率是多少? (2)R 2阻值是多少?
(3)防电墙技术的应用是洗衣机未来发展的趋势。
防电墙通过在洗衣机内部形成永久性电阻保证人的安全。
异常漏电情况下,电流依次经防电墙和人体流入大地,若人体的最大电阻为1×105Ω,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通过计算判断防电墙技术能否保证人的安全。
(1)50%(2)242Ω(3)能保证 【解析】 【详解】
(1)洗衣机内注入10kg 的水,水温由20℃上升到50℃水吸收的热量:Q 吸=c 水m 水(t ﹣t 0)=4.2×l03J/(kg •℃)×10kg ×(50℃﹣20℃)=1.26×l06J ,洗衣机加热消耗的电能:W =P 加热t =2400W ×1050s =
2.52×106
J ,洗衣机加热的效率:η=Q W 吸×100%=66
1.2610J
2.5210J
⨯⨯×100%=50%;
(2)由电路图可知,当旋钮旋至1档时,电热丝R 1与R 2并联,洗衣机处于加热状态,由P =2
U R
得,电
热丝R
1的加热功率:P 1=()2
21220V 22ΩU R ==2200W ,由表中数据,加热功率为:P =2400W ,则电热丝R 2 的加热功率:P 2=P ﹣P 1=2400W ﹣2200W =200W ,由P =2
U R
得,则电热丝R 2的阻值:R 2=
()2
22220V 200W
U P ==242Ω; (3)防电墙与人的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特点可知,电路总电阻:R =R 0+R 人=1×106Ω+1×105Ω=1.1×106Ω,串联电路中的电流:I 0=
6220V 1.110Ω
U R =⨯=2×10﹣4
A ,由欧姆定律变形公式得,此时人体的电压:U 人=I 0R 人=2×10﹣
4A ×1×105Ω=20V ,因为U 人小于36V ,所以防电墙技术能保证人的安全。
答:(1)此过程中的加热效率是50%; (2)R 2阻值是242Ω;
(3)防电墙技术能保证人的安全。
2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 ,小灯泡标有“3V1.8W ”.当闭合开关S ,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R 的中点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试求:(不考虑温度对小灯泡电阻的影响)
(1)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滑动变阻器R 的最大阻值.
(3)当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a 端时闭合开关S ,电流在1min 内所做的总功是多少? (1)0.6A (2)10Ω(3)144J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L L L 1.8W
=0.6A 3V
P I U =
= ; (2)由U I R
=可得,小灯泡灯丝的电阻:L L
L 3V =5Ω0.6A U R I ==, 因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中点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所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等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R =R L =5Ω,则滑动变阻器R 的最大阻值为:R 大=2R =2×5Ω=10Ω;
(3)当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是:R总=R大+R L=10Ω+5Ω=15Ω;
电流在1min内所做的总功:22
(6V)
60s=144J
15
Ω
U
W t
R
==⨯
总
.
答:(1)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6A;
(2)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0Ω;
(3)电流在1min内所做的总功是144J.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如图所示,电路连接正确,通电后小磁针指向如图所示(涂黑端表示N极). 请在图中标出电源的“+”、“—”极,并画出螺线管的绕法(至少三圈).
(_____)
【解析】
解答:已知小磁针右端为N极,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由电流表的接线柱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即电源右端为正极,根据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指向N极,则线圈的绕法如图所示
23.请根据下表中给出的信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图补充连接成完整电路.
开关状态灯泡发光情况
闭合S,断开S1、S2L1、L2均不发光
闭合S、S l,断开S2L1发光、L2不发光
闭合S、S2,断开S1L1不发光、L2发光
断开S,闭合S1、S2L1、L2均不发光
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由“闭合S,断开S1、S2”L1、L2均不发光,可确定开关S在干路上;由“闭合S、S l,断开S2”L1发光、L2不发光;“闭合S、S2,断开S1”L1不发光、L2发光,可确定S1控制支路中的L1,S2控制L2,如上图所示.
考点:实物图连接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如图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等,杠杆刻度均匀.
(1)杠杆平衡时,应该让杠杆静止在_________位置,目的是____________.
(2)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甲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_______m.
(3)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完成规定实验后,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如果杠杆受到F2、F3两个阻力,结果会怎样?通过实验,他们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_____________.(F1、F2、F3的力臂分别用l1、l2、l3表示)
水平便于读出力臂0.15 F2l2+ F1l1
【解析】
【详解】
(1)为了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2)由杠杆平衡条件得:1.5N×0.1m=1N×l2,得:l2=0.15m;
(1)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格的长度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杠杆右侧
F1l1+F2l2=2G×l+2G×1l=8Gl;杠杆左侧F1l1=4G×2l=8Gl,故左侧等于右侧,故F1l1= F2l2+ F1l1.
25.13班勤学好问的成喆和赖乐怡同学学习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后,做了如下实验:同种材质且体积相等、质量都为600g的A、B两个木块,放在一长木板上进行实验,实验中保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g取10N/kg)
(1)测量摩擦力大小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图乙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v1一定大于v2B.v1一定小于v2
C.v1一定等于v2D.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3)图丁中拉动物体A、B一起匀速运动,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_N.
(4)比较甲、丙或乙、丁,可以得出:B的表面比A的表面更________________.
(5)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称为这两个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用符号μ表示木块A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_________.已知A、B两个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4,在如图丁所示实验中,若用拉力F水平向左作用在A上使其位置保持不变,用拉力F4′将B 匀速抽出,则拉力F4′的大小为________N(提示:B的上下表面均存在滑动摩擦力).
二力平衡 D 4.4 粗糙0.3 6.8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与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
(2)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所以甲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v2,故选项D正确;
(3)由于木块A、B材质、体积、质量都相同,由图可知乙图中摩擦力的大小是甲图中摩擦力的2倍,所以丁图中摩擦力大小应是丙图中摩擦力的2倍,即拉力F大小为2.2N×2=4.4N;
(4)通过比较甲、丙或乙、丁,可以看出F3>F1,F4>F2,说明B的表面比A的表面更粗糙;
(5)木块A对接触面的压力F=G A=0.6kg×10N/kg=6N,木块A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是:
f F =
1.8N
6N
=0.3;因为A、B两个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4,所以AB间的摩擦力为f1=0.4×6N=2.4N,
图丁中B与木板间的摩擦力f2=4.4N,所以F4′=f1+f2=2.4N+4.4N=6.8N.
26.要上物理实验课了,作为物理可代表的小明去帮实验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他刚将两个条形磁体放在实验桌上,就听到老师说:“重新换两个磁体吧,那两只我昨天检查了,已经消磁了,需重新充磁后才能用。
”小明陷入了沉思,老师是如何判断消磁的?请你选择合适的器材,帮他设计实验方案,判断磁体是否有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