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人事]当前全区乡村治理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人事]当前全区乡村治理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全区乡村治理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良好的乡村治理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引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治理为视角,通过深入了解我区乡村治理历史沿革,摸清党组织在当前我区乡村治理中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具体措施,为今后解决我区乡村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一、XX区乡村治理的历史沿革

一是县政绅治阶段。这一阶段从1916年开始,到建国前结束。在治理模式上,主要由各村士绅替国家征收各种赋税和摊派,对下负责管理地方的公共事务,如教育、道路、赈济等,具有承上治下的职能。二是人民公社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创造性地把党支部建在村上,保证村有党支部、生产组有党员。主要由村党支部掌管着治村的主要权利,在许多情况下,管理委员会与党委会(党支部)是两套班子一套人马,使得“大队”以上的“民主制”成为形式。三是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治理阶段。1980年村委会产生到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正式实施前是村民自治的萌芽期和实践期。公社这一级机构转变为乡镇政府,而原来的“大队”和“小队”则转变成”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责、产生方式、组织机构和工作方式以及村民会议的权力和组织形式等得到了全面的阐述,走上了一条组织农民、管理农村的新路。四是村民自治阶段。这一阶段从1998年正式实施开始一直到现在。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民主选举。在治理模式上,强调党的基层组织对村民自治活动的领导,逐步形成了乡镇党委、村“两委”、乡村经济合作组织、村民等共同参与的治理主体;构建了乡镇党委、村“两委”、村民、相关社会组织参与、谈判和协调的运行机制。

二、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党委领导方式科学化水平不高

一是选优配强干部精力不足。有的乡镇党委在本地区经济发展方面投入了较大精力,在基层队伍建设投入的精力显得不足,对队伍建设、教育管理、后备干部培养发展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的不深,致使农村发展所需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节奏。二是提供服务推动发展不到位。如今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程度、经营范围远远超出了原有的空间,而部分乡镇党委没能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着眼,调整工作思路,仍然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去管理农村,在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从而降低了乡镇党委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三是推进工

作方式过细。有的乡镇党委没有很好的掌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领导方式,对区域的方向目标、工作重点、资源环境、人才队伍等宏观方面没有研究透彻,反而投入较大资源来处理村级的具体事务,造成在部分村庄出现大包大揽村级事务的现象,致使一些本可在村级层面解决的问题上升到乡镇一层,为以后村庄自我管理埋下隐患,影响了乡镇党委的权威性。

(二)村级班子干事创业能力不足

一是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削弱了村级班子战斗力。个别村级班子成员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出现“两委”争权、独权、揽权、越权、搁权等现象,削弱了整体战斗力。二是选举过程问题较多影响了班子的团结稳定。第一,人选存在局限性。农村大部分有一定文化、脑子比较灵活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乏一技之长的人员,难免出现“小范围选人”的局限,从而使村级班子成员的素质难以有突破性的提高。第二,破坏选举行为处罚缺乏明确性。对于出现的抢票箱、截村民、堵门口等扰乱选举行为,无法进行明确处罚,致使一些破坏选举的人有恃无恐、变本加厉。三是干部整体素质不高阻碍了村级班子的能力提升。从年龄结构来看,我区农村党组织中,50岁以上成员占比达%;从学历情况看,党组织成员中具有初中以下学历的有321人,占总人数的%。由于村干部队伍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致使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办法不多。

(三)村干部干好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

一是工资水平缺乏吸引力。我区村干部工资主要由财政转移支付+村自筹+考核奖金等三部分组成。据了解,目前我区村干部年平均工资不足2万元,最低村干部工资才8000元,还不到北京最低工资标准;同时,我区只针对连续任职9年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制定了补贴政策,其他村干部没有任何补助,工资报酬缺乏吸引力,致使村干部需要兼顾自己的产业,无充足精力考虑村集体发展问题。二是政治上无奔头。虽然我区出台了在村干部中选拔事业编制人员的政策,但截至目前仅选拔60名左右的村干部,有限的数量对于庞大的村干部队伍显得杯水车薪,致使一些有能力的农村青年认为村干部政治上没有奔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村级事务管理监督不严格

一是村级事务管理不规范。目前,我区农村在村级事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什么事情该办,什么事情不该办,随意性较大,村务管理“对人不对事”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各种矛盾隐患的多发地带,导致群众对村级决策不信任、对村级班子不放心、对村级事务不支持。二是村务公开不透明。村务公开目前虽然

在各村得到普遍推行,但仍存在不够规范完备的地方:公开的内容不够深,如在财务公开上,只公开几个大数据,不公开具体的收入、支出项目;村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还未有效建立,公开后没有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说明解释不够,认为只要公开就完成任务。三是农村法治宣传不到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还是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管理村级事务而忽视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特别是在村财务运转、村民选举以及处理涉地问题的过程中,村干部出现的问题比较多。

三、对策建议

(一)“三个提高”强化乡镇党委主导作用

1.选优配强,提高村级班子的适应性。村级班子的选配是关系到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根据我区农村实际情况,建议乡镇党委要从三方面入手,促进村级班子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一是严把“入口”关。转变过去“能力为主”的选人标准,真正把那些有集体荣誉感、有个人荣辱感、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农村人才选进班子。二是注重班子成员年轻化。有针对性地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年轻后备干部,逐步形成以40岁左右、大专以上文化为主体的梯次结构,增强村级班子活力。三是疏通“出口”关。对一些不安心本职工作、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的不合格村干部进行妥善处理,增强村干部竞争意识、危机意识。

2.与时俱进,提高服务农村的针对性。在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我区经济发展新形势背景下,乡镇党委要以实实在在的服务,保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水平。一是政策服务。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农民理清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的思路,使他们的思想观念跟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二是信息服务。乡镇党委要善于捕捉、传输各类相关经济信息,为农民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用以组织和引导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三是技术服务。为农户、各类经济联合体提供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四是市场服务。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在市场与农民之间的纽带作用,更好地实现劳动成果自身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对等。五是法律服务。构建完善的法律咨询网络,为农民提供周到的法律服务。

3.简政放权,提高村级班子的自主性。将过去包办型、行政型的村级管理模式,转变成引导型、支持型的村级服务模式,实现还权于村“两委”,将本应在村级解决的问题留在农村。同时,引导农村在符合区域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探索一条三、五年不变的发展思路,并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支持,提高村级班子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三个推动”强化村级班子主体作用

1.抓团结促稳定,推动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团结是村级班子战斗力的基础和保证。村党支部书记作为班子的“主心骨”要做好三方面。一是发挥模范带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