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一代人PPT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第35页/共3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6页/共36页
➢ 同时,尽量使用明确、简单的词汇和句子来表 达心中的感受,避免诗歌的语言受到晦涩难懂 等流弊的污染,这也是朦胧派诗歌的 语言特色 。
第16页/共36页
➢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第17页/共36页
➢ 《小巷》 顾城
第18页/共36页
诗歌的意象分析
❖ 云儿缠住风筝的尾巴
❖ 无数被摇撼的记忆
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
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 的队伍
❖ ❖
抖落岁月的尘沙 以纯银一样的声音
❖ 和你的梦对话
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 出发 ❖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
❖ 心的领域很大很大
第6页/共36页
顾城《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第7页/共36页
相悖的转折
➢ 诗歌整体的意象呈现方式与人们 日常经验中它们的呈现方式相悖 ——“眼睛”意象。
➢ 诗歌内在的相悖——“光明”意象。
第28页/共36页
➢ 诗歌的主旨—反思黑夜般的过去和倾诉心
中的苦痛,诗人更要寻觅。
第29页/共36页
思考与讨论
➢ 诗的标题与内容完全一致吗?如果不是,是否合理? 标题宏大而耐人寻味,是一代人。但诗的内容似乎又指向

第30页/共36页
顾城《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第31页/共36页
课后作业
➢ 1、有感情地朗 诵朦胧派经典诗 歌,下节课分组 比赛。
➢ 2、学着写一首 抒发情怀的诗歌, 下节课上交。
第32页/共36页
➢ 也许蜘蛛网曾无情地查封了我们的炉台,也 许灰烬的余烟一直叹息着贫困的悲哀,也许 我们辛勤种植的紫葡萄化为了深秋的露水, 也许我们的鲜花依偎在了别人的情怀,朋友, 让我们依然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 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 热爱生命。 最后,让我们一起用我们嘹亮的声音再一次 深情地朗诵一下今天所学的诗歌吧!
➢ 政府的统计数字是:“总的估 计,因大量 冤假错案受到诬陷、迫害和 株连的达到一亿人以上。”
第13页/共36页
写作背景
➢ “文革”刚刚结束, 一代青年从十年动 乱中走过来,满身 伤痕,精神迷惘。 但希望之光仍在, 追寻光明的精神不 死。
➢第1顾4页/共城36页的这首诗就是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 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 《星星》
➢ 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
要注意重读“黑 夜”、“黑色”和
“光明”哦!
第8页/共36页
➢ 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呢?
第9页/共36页
红宝书
“忠” 字舞
第10页/共36页
我们也有两只手 不在城里吃闲饭
第11页/共36页
➢ “这真是空前的一场浩劫,多 少百万人颠连困顿,多少百万 人含恨以终,多少家庭分崩离 析,多少少年儿童变成了流氓 恶棍,多少书籍被付之一炬, 多少名胜古迹横遭破坏,多少 先贤坟墓被挖掉,多少罪恶假 革命之名以第进12页行/共36页!”
顾城一代人
教学目的
➢ 1、欣赏朦胧派代表诗歌《一代人》,理解 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感受诗歌丰富的 情感,理解诗歌深刻的思想;
➢ 2、结合对其他诗作的欣赏,把握朦胧诗的 基本特点,学习朦胧诗人反思国家命运、 思索和批判社会生活、执着追求人生理想 的态度。
第1页/共36页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眼睛(核心意象)
光明
第24页/共36页
黑夜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第25页/共36页
想一想 这首诗的艺术 特色是什么?
第26页/共36页
新奇的组合
意象的营构上匠心独具。诗人采 用了与生活中生命感受密切相关 的意象,用出人意料的组合表达 了他对世界、生活、生命的新鲜 体验。他的诗和其他“朦胧派” 诗歌一样,打破了政治式的一味 吼叫和说教,用丰富的想象和意 象来打动读者第2,7页/共从36页而还诗歌以本 真形态。
➢ 199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 (DAAD)创作年金;
➢ 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 德国写作。
➢ 1993年10月于自己寓所辞世。
第4页/共36页
➢ 顾城的诗,以童心以 稚趣见称,故他有 “童话诗人”之称。
➢ 他的作品有《顾城寓言童话选》、 《黑眼睛》、《城》、《水眼》、 《顾城诗集》等,作品曾被译为 多国文字。
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 不管是对
顾城的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 度的人,
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称赞。
第15页/共36页
语言赏析
➢ 诗的语言干脆简洁,只有18个字,但字字千金 包含深意,可谓:“去一字则少,添一字则 多”。另外,简洁明快的语言也与复杂沉重的 社会现实内容形成了鲜明对比,于批判和反思 中透出希望的曙光,必胜的自信。
了两代人,既是对上一辈的总结和反思,又是对下一代的呼 唤和定位。
但它是合理的,诗毕竟不是历史,诗的容量常能凭借艺术 的魔力而无限扩大。短短的两句诗,冠以一个博大的题目, 揭示一个庞大的主题,在对立统一中,充分显示了象征的魅 力。如果超越时空的话,我们还能很容易在屈原、杜甫、鲁 迅等等不同时代的人物身上,看到“一代人”的形象,他们 都在“黑夜”中生存,他们都具有特别敏锐的“黑色的眼 睛”。正是这样一代代人们执着的寻觅与坚持,黑夜才终会 过去,希望之光才会永存。
第32页共36页也许蜘蛛网曾无情地查封了我们的炉台也也许蜘蛛网曾无情地查封了我们的炉台也许灰烬的余烟一直叹息着贫困的悲哀也许许灰烬的余烟一直叹息着贫困的悲哀也许我们辛勤种植的紫葡萄化为了深秋的露水我们辛勤种植的紫葡萄化为了深秋的露水也许我们的鲜花依偎在了别人的情怀朋友也许我们的鲜花依偎在了别人的情怀朋友让我们依然坚定地相信未来吧让我们依然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 正确解析诗歌中各个意象的象征 意义;
2.感受和理解诗歌丰富的情感和深 刻的思想;
3.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 教学难点
第2页/共36页
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主要内容
➢ 1、顾城简介; ➢ 2、《一代人》
赏 析;
第3页/共36页
➢ 顾城(1956—1993),北京人,出 生在一个文人家庭,父亲是诗人顾工。
➢ 这首诗由三个主要的意象构成: 黑夜——眼睛——光明
➢ 黑夜——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 象征,十 年浩劫
第19页/共36页
➢ 光明——希望,象征着未来的 美好生活
“眼睛”意象 有什么重要意 义?
第20页/共36页
★眼睛—心灵的窗户,睁开眼 睛,象征着灵魂的觉醒。
★黑指色这双眼的睛曾眼被 睛“黑—夜”—是一代人觉 醒所的欺骗象、所征熏染。
黑色是一个终极,它与光明构
成了对立。从黑夜中叛逆出来
的黑色眼睛,对于光明的接受
力是绝对超过任何色彩的眼睛
的,也就是说:由特定的黑色
时代中走来的“一代人”,他
们伟大的觉醒是其他“无缘”
于“黑夜”的人们所难以企及
的。
第23页/共36页
三个意象的关系
➢ 三个意象互相浸润,每一个意象都在彼此的 浸润中具有了比自身更丰富的内涵,从而构 成了更加复杂的意象整体。
第33页/共36页
➢ 这种相悖的逻辑正是这短短两句诗的精华所在。相悖是在 两个层面上的。
➢ 第一个层面是诗歌整体的意象呈现方式与人们日常经验中 它们的呈现方式相悖。这主要集中在眼睛的意象上。在茫 茫的黑暗里,眼睛可能是惟一的明灯。在人们的经验中, 眼睛始终是透明的象征。然而,诗中的眼睛却是“黑色的 眼睛”。这是诗人心中的感受,包含着诗人深刻的反思。 这种反思是沉重的,后面潜藏着巨大的恐惧。而这些又都 指向了“黑夜”——那个十年的中国背景。
➢ 第二个层次的相悖是诗歌内在的相悖。这主要集中在“光 明”这一意象上。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那样深沉的 黑夜,诗人要寻找光明。而诗人正是要用那黑色的眼睛来 寻找光明。这是诗人奏响的反叛黑夜的一声号角。这个层 次也是这首诗歌的主旨所在:诗人不仅要反思黑夜般的过 去和倾诉心中的苦痛,诗人更要寻觅。
第34页/共36页
朦胧诗著名诗句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回答》
★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
下:相信未来。
—食指《相信未来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
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舒婷《致橡树》
➢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之后 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它在 黑暗中,渐 渐培养起一种 觉 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
力,它具有了全新的品质, 最终成为“黑夜”的叛逆, 成为“寻找光明”的生命 意志的象征。
双双重重寓寓意意
第21页/共36页
让我们换个角 度吧!
第22页/共36页
★黑色的眼睛凝聚着批判精神,
相对色彩缤纷的光明世界来说,
➢ 身后出版有长篇小说《英儿》 (与雷米合著)、《顾城诗全编 》等
第5页/共36页
童话诗人 舒婷
❖ 心也许很Βιβλιοθήκη 很小❖ 世界却很大很大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
❖ 于是, 人们相信了你
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
❖ ❖
相信了雨后的塔松 有千万颗小太阳悬挂
你的眼睛省略过 病树、颓墙 ❖ 桑椹、钓鱼竿弯弯绷住河面
锈崩的铁栅
➢ 1969年,随下放的父亲到山东昌邑 县劳动,同时开始诗歌创作。
➢ 1973年随父亲返回北京,当过木匠、 搬运工、借调编辑等临时工。
➢ 1980年,他和北岛、舒婷等人一起创 办诗刊《今天》。
➢ 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国家,作文化 交流。
➢ 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 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 辞职,隐居于新西兰的激流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