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
❖健康行为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 上,且第一个条件是必备的。 (1)行为必须具备有利性; (2)行为必须具有规律性; (3)行为必需具有环境的和谐性; (4)行为必须具有一致性; (5)行为必须具有适宜性。
28
.
健康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9
.
行为改变干预
25
.
常见的冒险行为 1.赌博行为 ➢社交性赌博:娱乐性 ➢病理性赌博 2.高危体育活动:登山、挑伞、赛 车、拳击、各种“挑战极限的”的 比赛等。 3.探险
26
.
促进健康的行为
健康行为:一个人为了预防疾病、保持自身健康所 采取的各种活动。 表现: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放弃或减少危害健 康的行为。 分类: 日常健康行为:合理营养、充足睡眠 保健行为:定期体检、预防接种 预防性行为:系安全带行车等 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戒烟、戒酒
12
.
恶性肿瘤的部分行为、生活方式危险因素
行为、生活方式
可能与之相关的恶性肿瘤
、喉癌、食管癌、结肠癌
饮酒
口腔癌、咽癌、喉癌、直肠癌、肝癌
过多进食动物脂肪和肉类 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
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 胃癌、食管癌
食用霉变食品
肝癌、食管癌
过多进食烟熏、腌制食品 胃癌
.
1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危害健康的行为
33
促进健康的行为
4 4
行为改变干预
3 5 减少行为危险因素的社会卫生措施
2
.
一、行为、生活方式的内涵
1. 行为(behavior) 定义:是个体或群体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 广义:内在行为—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外显行为—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 分类: (1)产 生:先天性的定型行为
生活地点 农村
工作
体力劳动、户外
饮食
传统饮食
性行为 保守性观念、性禁锢
物质使用 较少的吸烟、饮酒
紧张程度 较少的紧张
身体活动 充足
城市 脑力劳动、室内 方便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 开放的性观念、不安全的性行为 大量吸烟、酗酒、使用药物和毒物 高度的紧张 缺乏
❖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已成为医学面临的重要任务
31
.
(2)阳性强化法:原理是操作条件反射,即一种行为 之所以重复出现,是因为这个行为被其结果所强化。 步骤: ➢确定希望改变的行为是什么,并有专人记录其行为 出现的频度、强度。 ➢确定这一行为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设计一个新的结果来取代原来的结果。 ➢强化实施,治疗者如实记录患者的行为表现。
32
社会 经济 文化 环境
可改变危险因素Ⅱ (生物学指标的异常)
● 血压升高(高血压) ● 血糖升高(糖尿病) ● 血脂紊乱(血脂异常) ● 体重增加(超重肥胖) ● 癌前病变或更早期变化
慢性病 (器质性病变)
● 冠心病
● 脑卒中 ● 肿瘤 ● 慢阻肺
死 亡
● 周围血管病
9
.
二、行为、生活方式与疾病
(二)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 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流行病学的转变 ❖可预防的行为危险因素: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 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不足、 超重/肥胖、缺乏身体活动、使用烟草) ❖人类已掌握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方法
24
.
八、冒险行为
❖冒险行为:有意寻求危险或故意冒险的现象。 ❖特点: (1)不是人类群体或个体所必需的; (2)这些行为是否导致损失主要是由机会决定; (3)主体清楚地知道这些行为对自身造成损失的机 会比较大。 (4)冒险过程本身和冒险的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满足冒险者的某种心理需求,且行为的危险性越大, 带来的满足程度越高。
烟草的控制——《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 ❖增加烟税和提高烟价 ❖防止接触烟草烟雾 ❖烟草广告 ❖烟草制品的包装和标签 ❖向未成年人和由未成年人销售
20
.
吸烟对健康的影响
对吸烟者本身的影响
急性影响
慢性影响
对被动吸烟者的影响
胎儿
新生儿、 婴幼儿
流产、早产、死产、 低出生体重
新生儿死亡、肺炎、 喘息样支气管炎
可预防的十大危险:低体重、不安全的性行为、烟草、酒
精、不安全饮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高胆固醇、高血
压、固体燃料导致的室内污染、铁缺乏、超重/肥胖
8
.
慢性病发生发展模式图
不可改变危险因素 ● 年龄 ● 性别 ● 遗传
可改变危险因素Ⅰ (不健康生活习惯和心理)
● 吸烟 ● 过量饮酒 ● 缺乏运动 ● 不合理膳食 ● 不健康心理
1. 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 2. 认知疗法(cognitive) 3. 健康信念模型(health belief model) 4. 行为改变阶段模型(stages of change model)
30
.
一、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
主要治疗方法: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厌恶 疗法、阳性强化法、消极练习法、自我控制法、模 仿法。 (1) 厌恶疗法:原理是经典条件反射。当干预对 象的不良行为或危险行为即将出现或正在出现时, 附加一个令人不快的刺激,使干预对象产生厌恶的 主观体验。如酒中加阿扑吗啡,给吸烟者看肺标本, 给酒后驾驶者看车祸造成的惨状照片。
1.认知重建: (1)合理情绪治疗:情绪不是由某一件事情直接 诱发,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事件的解释、 评价引起的,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了不合理的情绪反 应和不良行为。 (2)自我指导训练:行为和情绪由自我指令语言 控制,而自我指令语言在童年期间就已经内化,成 人期虽认识不到,仍然控制人的行为和情绪。 (3)认知治疗:不良情绪和行为来源于异常的或 歪曲的思维方式。 2.心理应付技能 3.问题解决技术
五、生活不规律
生活不规律—生活节奏的混乱 表现: (1)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紧迫感 (2)作息时间、休息时间不规则。 生活不规律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和早衰的重要原因。
22
.
六、A型和C型行为模式
A型行为: (1)行为急促,具有时间紧迫感; (2)个性好强、好胜、竞争意识强烈,事业心强,好与人争 辩,对人怀有敌意,富有攻击性; (3)情绪激动:好发脾气,生气时易向外发泄。
14
.
高血压、冠心病与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
疾病
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 低钾与高钠摄入、超重与肥胖、遗传因素、 饮酒、缺乏运动、心理紧张与应激
冠心病 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肥胖、 缺乏运动、A型行为类型与应激
脑卒中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心脏病
15
.
糖尿病
位居非传染性疾病的第三位。 是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 胰岛素依赖型(IDDM):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 身免疫等生物学因素有关。 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除上述生物学因素以 外,还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如肥胖或超 体重、体力活动(仅限高危人群)、高能饮食。
6
.
闲暇生活方式
闲暇时间:可以由各人自由支配的时间。 作用:起着补偿劳动消耗,恢复脑力和体力,增进 身体健康,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 判断标准: (1)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健 康。
7
.
二、行为、生活方式与疾病
(一)生活方式改变对疾病构成的影响 ❖主要疾病和死亡与行为生活方式变化有密切的联系
C型行为—肿瘤易发行为 (1)童年生活不顺利,形成压抑、克制的性格; (2)行为上过分与人合作,理智、协调、姑息、谦虚、谨慎、 自信心差、过分忍耐、回避矛盾、屈服于外界权威等; (3)情绪上抑郁愤怒但不能正确地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 情绪,易生闷气、抑郁等。
23
.
七、吸毒
❖是指长期吸食鸦片、吗啡、大麻、海洛因、可卡因 等易成瘾的麻醉剂的不良行为。 ❖使人产生欣快感和致幻效果,具有成瘾性。 ❖毒品均有精神和躯体依赖的特点。需要药物持续存 在于体内,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 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 ❖全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60%~70%以上是由吸毒 引起。
17
.
一、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进食过多:高血脂症、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 某些恶性肿瘤。 ❖进食过少:慢性疲劳、内分泌紊乱、低血糖、神经 性厌食症等。 ❖偏食、挑食:追求滋味、进食过剩、过精。 ❖进食不规律:胃肠道疾病、肥胖症 ❖食物加工方面的问题:烟熏、油炸、腌制;不讲究 进食卫生。
18
.
二、缺乏身体活动
.
(3)自我控制法:鼓励干预对象学会控制自己的行 为,他没有一个特定的治疗模式。 步骤: ➢自我监督,干预对象记录自己的不良行为及其相关 因素。 ➢自我强化,干预对象在自己控制成功时奖励自己。 (4)模仿法:通过介绍成功典型,使人们学习健康 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3
.
二、认知疗法(cognitive)
4
.
物质资料的生活方式
意义: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食物、水、保暖、 安全等需要等。 组成: (1)消费水平: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支出水平。 (2)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一个家庭中食品支出 占总支出的比例) (3)消费观念:对待物质消费的认识和态度。
5
.
精神生活方式
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观念,个 人价值观对精神生活方式的评价。 主要内容: (1)通过各种媒体获得信息。 (2)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 (3)建立和保持社会交往网络。 (4)参与宗教活动,获得心理慰籍。 (5)从事业余爱好和创作。 (6)参与或观看文艺、体育、旅游活动等。
❖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都与缺乏运动锻炼有关。 ❖经常运动的好处: (1)保持全身肌肉的正常张力; (2)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3)对精神气良好影响; (4)改善消化功能; (5)能够控制体重; (6)可以促进呼吸系统功能。
19
.
三、吸烟
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吸烟者超过3亿。 ❖目前:100万人—死于吸烟; ❖2025:2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 ❖2050:3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 ❖21世纪中叶,因吸烟而死亡的总人数将达1亿,占总死亡人 数的34%。而这些人中有一半是在35~69岁之间就死去。
学龄儿童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功 能障碍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功 能障碍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 功能障碍
循环系统
血压↑、心率↑、末梢 血管收缩、循环障碍
缺血性性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
消化系统 食欲不振
胃十二指肠溃疡
肿瘤
各种肿瘤:肺癌、 喉癌等
肺癌、鼻窦癌
21
.
四、不健康的饮酒行为
社交性饮酒:正常饮酒行为 问题饮酒者 (1)急性酒精中毒(酗酒):对自己的饮酒行为失去控制,一 次性摄入大量酒精。 (2)慢性酒精成瘾:经常饮酒,逐渐发展为对酒精的依赖。
16
.
危害健康的行为
(1)与维持正常生理需要的行为的偏离; (2)与正常生理需要没有密切关系的各种消闲行为; (3)对健康的忽视; (4)不正确的保健行为; (5)致病性行为模式; (6)蓄意自伤和自杀行为。
共同点: 对自己和别人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对健康的危害需要有一定的强度和时间; 这些都是后天习得的行为,即“自我创造的危险因素”
食物中缺乏纤维素
结肠癌
过渡紧张与应激
各种恶性肿瘤
性行为紊乱
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13
.
心血管系统疾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很多因素相关,但行 为和生活方式起着最为严重的作用。 主要包括:吸烟、进食高胆固醇食物、摄入过多的 钠盐、缺乏运动与心理紧张。 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酒精中毒等疾病 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10
.
二、行为、生活方式与疾病
(二)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 2. 传染性疾病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一直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主 要措施; ❖社会环境的改变、人口流动增加、人们的遵医行为 降低,导致结核病的重新流行; ❖预防新出现的传染性疾病,行为和生活方式起关键 作用。
11
.
恶性肿瘤
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 影响恶性肿瘤结局的主要因素。 占人类前三位的主要死亡原因。 “哈佛癌症预防报告”:美国2/3的癌症死亡与吸 烟、饮食、肥胖、缺乏运动有关。
后天习得的各种行为 (2)环境适应:适应不良行为 (3)健 康:健康相关行为
危害健康的行为(危险行为)
3
.
一、行为、生活方式的内涵
2. 生活方式(lifestyle) 广义: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所从事的 一切活动方式,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资料的生 产和消费方式。 狭义:指包括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 ➢ 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 ➢ 精神生活方式 ➢ 闲暇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