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揣测类语气副词“X 不是”的主观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揣测类语气副词“X不是”的主观性研究
王丹丹
引言
语气副词的定义最早由王力先生提出,“凡虚词,居于末品常在的位置,而又有语气词的功用者,叫做语气末品”。

郭新雨又将语气副词定义为模态判断的模态词。

语气副词用于表示说话人的情绪,与其他副词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用法,如句法分布灵活、需与动态的句子层次结合等。

史金生将语气副词所表达的语气分为判断语气和评价语气, 其中判断语气又分为肯定、推断和意志。

揣测类语气副词“X不是”是判断语气中的一种,这类语气副词可归纳为一种主观性的内心活动,它从说话者的语气和态度等方面推测事物的原因、发展及结果等,这种判断和猜想,带有说话者主观上的推测、疑问和不确定。

有关“X不是”的产生及动因李思旭做了全面的研究,但是有关主观性的研究尚有空缺,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主观性表现和主观视点两个方面对揣测类语气副词“X不是”做初步讨论。

一、主观性和主观化
(一)主观性
“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 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 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 、态度和感情, 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

主观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比如特定的构式;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结构的语音、肢体语言甚至表情等形式。

Edward Finegan认为关于语言主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认识。

(二)主观化
“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而且它是一种语义及语用的演变,使得意义越来越依赖于说话者主观信念和态度的现象,也可以看成由客观意义变为主观意义的变化。

这一定义的得出是在对E.C.Traugott和Langacker这两大派的研究之上综合得出的。

Traugott从历时的角度看待语法化,她认为主观化是渐变的并且强调上下文在推动主观化中的作用。

我们在说话时总是想用尽可能少的词语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导致语言中含有相当多需要推理才能获得的语义,这其中也就包含了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

Traugott认为语法化中的主观化表现在互相联系的多个方面:由命题功能变为言谈(discourse) 功能;由客观意义变为主观意义;由非认识情态变为认识情态;由非句子主语变为句子主语;由句子主语变为言者主语;由自由形式变为黏着形式。

Langacker是“认知语法”的开创者,他以日常语言为对象,从共时的角度对“主观化”进行研究。

他认为主观化是语用推理的结果,强调语用环境对词产生的影响和词的入句表现。

二 “X不是”类语气副词的主观性
副词是汉语中表达主观性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还有一类非常特殊的副词专门用来表示语气,即语气副词。

它们的主观性比其他副词更加强烈,也就是张谊生所说的“评注性副词”。

“X 不是”类语气副词因其否定语素参与构词的特殊性,其主观性和其他语气副词相比又有特殊之处。

“X不是”类语气副词的主观性程度也不一致,在客观程度和主观程度的连续统上分处于不同阶段。

语言中包含了对客观世界的命题,也表达了语言使用者对这一命题的评价。

命题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而使用者对命题的评价则反映了人的主观认识、态度和情感等,具有明显的主观性。

“X不是”类语气副词从视角、认知和情感等方面对命题进行评价。

(一)视角
“X不是”在句子中处于不同位置,会影响到说话人对于揣测内容和命题之间的距离与态度。

具体来说,当“X不是”位于句首时,它引导整个句子,此时说话人采用的是言者主语的视角,对整个命题进行评价;当“X不是”处在句中时,句子主语是主题,说话人用沉浸到语言环境中的视角陈述命题。

先来看“X不是”位于句首的情况:
(1)苏小姐看他发急,刚才因为他对唐小姐卖开的不快全消散了,笑道:“瞧你着急得那样子!你自己怕不是当面花言巧语,背后刻薄人家。


(2)“哟!这几天你这是怎么啦?该不是在天津吃错了药吧?”那次晚饭后,岳鹏程又一次大献殷勤时淑贞不无戏谑地说。

例(1)“怕不是”引导整个小句,单纯是评价方鸿渐着急忙慌的这一表现。

例(2)中淑贞揣测岳鹏程在天津吃了什么东西,实际上是在对这几天他的殷勤举措作评价。

再看“X不是”位于句中的一些情况。

(3)姚七说,"弟妹,罗通这次回来,你们家风大变了嘛。

""我们过去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母亲说,"你该不是吃饱了无处消食找我们磨牙斗嘴的吧?"
(4)他夜里唉声叹气地说:咱的好运莫不是就那么一点点?已经过去了?也许当初不该贸然把钱都扔到这房子上,如今手里没有一个活钱,可怎么好?
从(3)-(4)例句来看,“X不是”所在句子揣测的内容多是与说话者联系较为紧密的或者是说话者非常关注的事情。

(3)中母亲对姚七的发问,表明了姚七对自己家略带嘲讽的话语让母亲心生厌烦。

例(4)中开田把钱拿去投资楚地的房子了,但是没有游客让他陷入了焦虑,“好运就一点点”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通过以上这些例句,我们大致区分了“X不是”在不同的位置体现了说话人在做出揣测时所处的不同视角。

当“X不是”在句首时涵盖后面整个小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对发生的整个事件做出评价;“X不是”在句中时往往更注重互动性。

(二)情感
说话人在表达观点时会带上自己的态度,希望或者不希望揣测的内容,又或者是无所谓的态度。

“X不是”的主观情感主要指态度情绪和意向等,在揣测事物的同时,主要表达的是不希望揣测内容和事情发生。

(5)老庞:“我见人多了,那个孩子,不给他叫‘爹’,叫‘叔’,怕不是一个人贩子,要卖这孩子,在这等买主吧?”
(6)老天,该不是去三王庄了吧?去探望芦花的坟墓去了吧?哦,那可一切都要弄糟了的呀!怎么办呢?……老林嫂的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01
摘 要:揣测类语气副词是用来表达揣测和猜想的一类副词,具有不确定性。

通过对表揣测义的“X不是”类三音节固化结构的主观性表现和主观视角进行研究,探讨了“X不是”类语气副词在视角、情感和认知上的主观性表现,以及它在词汇和篇章视角上的主观特征。

关键词:主观性;主观化;揣测类语气副词
29
心沉了下来。

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个例句都表现出说话人不希望揣测内容发生,借由揣测语气表达否定意图。

例(5)中老庞担心吴摩西是个人贩子,虽然对他并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是在人的主观认识下,没有人会希望自己工作的地方出现人贩子。

例(6)老林嫂“心沉了下来”,她找不到于而龙,如果是这样“一切都要弄糟了”,她并不希望于而龙真的去了三王庄。

2.3 认知
认知情态在意义上可分为知识情态和义务情态,知识情态又可以分为证据类和判断类,“X不是”是揣测语气副词,属于知识情态下的判断类。

判断类下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大取向,“X不是”在主客观程度连续统上,通常情况下界于二者之间。

“X不是”本身是一种揣测语气,有不确定性,自然就不存在绝对的真假,是主观认定的内容,因此也就是不明确的,游离于主客观之间。

(7)桂英看他这样子,怕不是一天两天的病,这就不敢瞒了母亲,就派了老妈子回去报告。

(8)七巧只顾端详她,叫道:“大嫂你来看看,云姐姐的确瘦多了,小姐莫不是有了心事了?”
以上都是根据客观的背景事实做出的主观推断,是判断类的揣测,没有绝对的真假之分。

例(7)中桂英找了人来想缓和玉和的病症却没想到玉和又病重了几分,她便揣测玉和的病情严重,但事实上是玉和听了报告后多了精神负担,使得他更加病重。

在(8)中,根据“云泽瘦了”这一客观现象,七巧推断她有了心事,也属于主观认定。

三、主观视点与主观性
“主观视点”是邢福义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应用于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观点,主观视点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和社会性等重要特征,该观点不仅适用于对复句的研究,同时其也适用于所有的语言现象,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

简而言之,主观视点就是说话人对事物或情状进行描述或评价的角度和出发点。

副词的主观性在汉语词类中属于较强的一种,而语气副词是副词中主观性最强的,主观视点也最强。

主观视点有群众主观视点和个人主观视点部分,群众主观视点是个人主观视点的集合。

“X不是”类语气副词更多的是体现了个人主观视点,群众主观视点性相对较弱。

(一)词汇主观视点
“不”是一个否定词,但在结构中带有强烈的主观评价性[]。

从主观的角度否定动作发出者或说话者发出某个动作行为的主观意愿。

如果省略“不”,那么句子所要表达的主观性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沈家煊(2015)认为汉语中“是”和“有”的对立造成“主观肯定”和“客观分野”,尽管在“X不是”中“是”的语音和意义都已经虚化,但是仍在一定意义上表示了说话者对所预测事件的主观介入。

试比较:
(9)a. 什么急事要我马上离开,这样晚的时光,到哪里去,别不是她听错了!这个女乡下佬!
b. 什么急事要我马上离开,这样晚的时光,到哪里去,别是她听错了!这个女乡下佬!
(10)a. “在余家场看到共产党么?说是走马岭那边成了共产党的天下,该不是真的?”
b. “在余家场看到共产党么?说是走马岭那边成了共产党的天下,该是真的?”
在第二节我们讨论过,“X不是”表示说话人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思考后提出的假设,不存在绝对的真假,说话人本身的主观认识很大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反。

如果删去这个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句子就变成完全客观的陈述,失去主观推测的语义。

(11)a. 别不是今天夜里我们遇上鬼了。

b. 今天夜里我们遇上鬼了。

(12)a. 她怎么了,该不是叫人勾走了魂吧!
b. 她怎么了,叫人勾走了魂吧!
例(11)-(12)中的b句在a句基础上删除了“X不是”结构。

世界上没有牛鬼蛇神一类的物质,所以(11b)说话人的表述与客观事实相反。

(12b)中说话人的主观认识也明显与客观事实不符。

(二)篇章主观视点
“X不是”在篇章中主要是表示推测,且在一定程度上又预设触发功能。

说话者通过揣测语气表达猜想和假设,而这些预测背后是有一定逻辑和前提的。

预设即说话者说出某句话时其中暗含的语义。

如果P是Q的先决条件,Q预设P,那么无论Q是真还是假,P都为真;反之,当P为真时,Q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但是当P为假时,Q则没有真假值可言。

(13)久居此地的朋友便说:“别不是两个司机又聊上了吧?”
“朋友”揣测“别不是两个司机又聊上了”,这一动作预设了路堵上了。

(14)这小子向来下雨天不出门,怕不是今晚不来了。

说话人揣测“今晚不来了”,该揣测的动作预设了没有在今晚约定的时间内出现
(15)秀莲顺着他,心想大伯该不是疯了吧。

他瞅了她好半天,抚爱地上上下下打量她。

秀莲揣测“大伯疯了”,这一心理预设了大伯现在的举止和行为并不正常。

(16)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头竟有这么大的胆量,这么猖狂的劲头!莫不是真有魔法和功夫?
别人怀疑“有魔法和功夫”,这一说法预设了“一个九十岁老头有这么大胆量是因为有魔法和功夫”
从例句(13)-(16)我们不难看出说话人在对命题进行推测时一定是有某种前提的,这些前提并不影响命题真假。

句子逻辑关系在认知中的体现就是通过揣测类语气副词“X不是”实现的。

四、小结
揣测类语气副词“X不是”的主观性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本文简要介绍了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理论之后,首先从视角、情感和认知情态三个方面研究了“X不是”的主观性。

主要有融入情景和沉浸环境两大视角,情感上有消极否定的态度,并且我们认为“X不是”所表示的认知情态应介于非明确主观和非明确客观之间。

从主观视点出发,分析揣测类语气副词“X不是”的主观性,主观视点又主要包括词汇的主观视点和篇章。

词汇主观视点上,尽管“是”在语音和语义上都有一定的虚化,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X不是”表达说话者的主观介入。

在篇章上,“X不是”有触发预设的功能,体现说话人认知上的句子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1]沈家煊.汉语词类的主观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05):643-658+799.
[2]沈家煊.汉语的主观性和汉语语法教学[J].汉语学习,2009,(01):3-12.
[3]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4):268-275+320.
[4]路杨.“主观视点”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J].文存阅刊,2018,(13):60.
[5]凌琦. “别是”与“别不是”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6]李思旭.三音节固化词语“X不是”的表义倾向及词汇化[J].世界汉语教学,2017,31(01):71-84.
作者简介:
王丹丹(1997-),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