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6单元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项。]
栏目导航
28
4.1929 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成为一场波及全世界的大 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有优势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C.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D.经济规律的作用
栏目导航
29
B [1929 年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后就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 界,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 强。]
栏目导航
5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 基本矛盾 依然存在。 (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直接原因: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 人们醉心于 股票 投机活动,金融市场不稳。
栏目导航
6
3.爆发 (1)标志:1929 年,美国 华尔街股价狂跌。 (2)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 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 ,农民收入锐减, 很多人濒临破产。
——《经济大萧条研究》 [解读] ①处说明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沉重打击。
栏目导航
15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大危机源于美国 并在短时间内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原因。
【提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
栏目导航
16
史料二 “是胡佛启动了浩大的公共工程②,让人们有了活干; 是胡佛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③,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境的私人企业和银 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府时,不怕出现最大规模的预算赤字。”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栏目导航Biblioteka 34材料二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 错误的货币政策,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的,胡 佛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
——卢文璞《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归纳美国人对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的基本论点。 (2)材料一、二反映出当时美国人对危机的看法在哪些方面达成了 共识?有何共同缺陷?
D [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29 年”“牛市”,再联 系 1929 年经济大危机的导火线是 10 月 24 日股价狂跌可知,D 项与 题意相符。]
栏目导航
25
2.“在 1913—1938 年的 25 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 83%,
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 3%。”这可以用来说明 1929—1933 年经
(2)共识: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危害问题上达成共识。 共同缺陷:都没有认识到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 度的基本矛盾。
栏目导航
37
课时分层 作 业
点击右图进入…
栏目导航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济危机( )
A.破坏性严重
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C.持续时间长
D.加剧各国之间矛盾
栏目导航
26
B [根据题干材料“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 83%,但是世界贸 易量只增长了 3%”可知,这说明国际贸易的增长落后于工业生产的 增长,反映了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本质,故 选 B 项。]
栏目导航
7
[特别提醒]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 的,所以只要该矛盾存在,经济危机就会周期性地发生。
栏目导航
8
知识点二 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1)范围广:从美国爆发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 变为 世界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持续时间长:直到 1933 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 (3)破坏性大: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 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栏目导航
9
2.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 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 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 在 国际市场 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 和半殖民地的掠夺, 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栏目导航
12
栏目导航
13
合作探究 攻重难
栏目导航
14
经济危机的蔓延及各国的应对措施 史料一 同 1929 年相比,1932 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 产下降了 44%①。其中美国下降 55.5%,德国下降 52.2%……美、德、 法、英四国共有 29 万家企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 20 世纪 初和 19 世纪末的水平。
栏目导航
[课堂小结] 时空坐标
20
答题术语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是导 致大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 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 2.大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 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栏目导航
21
3.大危机加剧了社会动荡,也 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 4.“自由放任”政策非但没有 克服危机,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 尖锐,危机更加恶化。
栏目导航
10
[误区警示] 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灾难,“危机”的含义本身是 “危险”和“机遇”,所以它还给人们以重要的教训和借鉴,提供 新的发展机会。
栏目导航
11
知识点三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对策:胡佛固守传统的“ 自由放任 ”政策,反对政府直接 干预经济。 2.结果 (1)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 (2)举国上下期盼出现新的 强力 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 服危机。
栏目导航
35
[解析] 第(1)问,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对他们各自的观 点扼要概括。第(2)问,要说明他们对经济危机的危害有所认识,但 都没有找到危机发生的根源,只是看到表面现象。
栏目导航
36
[答案] (1)基本论点:梅隆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制,它的发生与 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联系;弗里德曼认为美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导 致了危机的发生;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偶然事件引起的;胡佛认 为欧洲的危机影响了美国。
第六单元 世界整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理解 1929—1933 年资 1.了解 1929—1933 年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
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分析经济危机的特征。 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经济危机的影响。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
栏目导航
18
2.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措施 (1)提高关税: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尽可能地保 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 商品出口。
栏目导航
19
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 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要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 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措施克服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5.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栏目导航
27
3.1929—1933 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
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
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源于( )
A.世界大战
B.环境恶化
C.自然灾害
D.经济大危机
D [由“1929—1933 年”可知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期间,故选
——《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 1940 年》 [解读] ②③处说明胡佛政府在经济危机发生时的作为。 [思考]史料二信息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 反映了胡佛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进行了干预。
栏目导航
17
经济危机迅速扩展的原因及各国的应对措施 1.经济大危机能从美国迅速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已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对美国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 (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栏目导航
22
当堂达标 固双基
栏目导航
23
1.1929 年夏,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价格由 268 美元上升到 391 美元,这种“牛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A.社会财富再分配,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B.社会财富高度集中,贫富分化严重 C.资本主义“黄金时代”来临 D.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
栏目导航
24
栏目导航
32
6.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继续推行自由放任政策的在任 总统是( )
A.罗斯福 B.林肯 C.胡佛 D.柯立芝 C [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政 策,故选 C 项。]
栏目导航
33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佛总统时期的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 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 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栏目导航
30
5.1929—1933 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 “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 危机(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 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
栏目导航
31
C [由“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可知,经济危机引发了人们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一些人要求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经 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故选 C 项。]
4.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经济危机给我国 史背景。
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栏目导航
3
自主预习 探新知
栏目导航
4
知识点一 虚假“繁荣”的幻灭 1.虚假“繁荣” (1)表现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纽约 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②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 机,一派“繁荣”景象。 (2)影响:“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