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枣强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2016学年高三质量监测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信”与“仁、义、礼、智"并称为儒家“五常”。
孟子把诚信列为“天爵",视作最高尚的品德。
诚信既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人格基础,也是人们寻求内心安宁的道德修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复杂,正在成为驱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诚信也成为社会成员相互合作、共同行动的价值纽带。
因此,建立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应对诚信挑战、构建信用社会的根本途径。
诚信道德的培育,是社会信用从外在约束走向内在自律的过程.培育诚信道德需要大力营造社会信用文化环境,通过环境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社会成员形成笃诚守信的观念。
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的内核,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价值引领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战略任务,应将社会信用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
观建设紧密结合,依托国家文化战略平台,使诚信价值观深入人心,激发人们的信用意识。
应深入挖掘我国传统信用文化资源。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信用文化资源。
如果说西方基于商业文明的信用观念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那么,我国的信用文化则表现出对于功利的超越性。
我国传统文化所言的诚信,不但强调个体对他人道德义务的坚守,而且注重对自身秉性的坚持。
孟子的“诚者自成”告诉人们,诚实守信不是单纯地追求某种互利的结果,而是自我人格自内而外的发散。
发扬光大我国传统信用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对于人们抵御外界诱惑、恪守信用道德准则具有积极意义。
应把信用文化融入职业道德、社会角色道德建设中.诚信观念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培养与激励。
只有将信用文化通过职业规范、社会角色规范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要求,才能使诚信价值观持续得到接纳与认同,最终内化为人们的道德意识。
社会信用缺失现象,本质上是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建立信用信息平台,缩小社会主体间的信息差距,是维护社会信用的有效手段。
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这不但带来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且带来人们思维模式的改变。
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资源优势,建立社会信用数据库和信用数据查询网络,实现信用信息的公开、透明、共享,破除信息交流的障碍,让人们能够便捷地掌握交往对象的信用信息,更好防范信用风险。
维护社会信用,除了正面激励,还需要对失信行为予以惩戒。
社会信用屡遭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违约成本过低,在某些情况
下甚至出现维权成本高于违约成本的不合理现象.提高违约成本、强化违约惩罚,是巩固社会信用堤坝的重要一环。
应加强法治建设,严厉打击造假、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完善法治清除信用问题的法律盲点;设置便利的信用维权端口,为信用维权提供多渠道社会支持和救助,降低维权成本;对于失信者,依托信息平台公布其失信记录,不仅对其施加社会舆论和道德压力,而且限制其经济社会能力。
(选自《完善信用体系构建信用社会》,有删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并且“信”与“仁、义、礼、智"并称为儒家“五常”,所以诚信非常重要: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B.孟子看重诚信,把诚信列为“天爵”,视作最高尚的品德。
诚信既是一个人寻求内心安宁的道德修为,也是一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交往的人格基础和前提保障。
C.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与社会信用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发挥国家文化战略平台的作用,使诚信价值观深入人心,激发人们的信用意识,使人自觉守信.
D。
孟子的“诚者自成”告诉人们,诚信不仅仅是对他人信守承诺,而且也是自身秉性的坚持。
诚实守信不仅是有利可图时的忠诚,而且是自我人格自内而外的发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信用经济正在成为驱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