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逻辑和实践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逻辑和实践路径■张瑞宇 张东华
本文从历史和地理空间维度找准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进而明晰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和战略举措,以期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认为,“_带_路”建设是甘肃省再次
兴盛的历史机遇,加强通道建设是有机串联甘肃省地理空间的关键。
从而,得出甘肃省应该抢抓
机遇、加强通道建设,实现甘肃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结论。
I对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很多,如樊元、秦燕等人通过分析 甘肃特色农业竞争力现状,指出甘肃 特色农业应实施区域品牌战略;张继 良等人把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与西部其 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得出,加快 工业化进程,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等一系列措施,以全面 推进甘肃经济发展。
这些研究要么选 取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个视角进行 研究,要么运用比较的方式对甘肃经 济社会发展开展研究,很少从整体上 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研究。
本文 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逻辑视角 整体性开展研究,以期在理论上有所 突破、实践上有所启示。
一、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
从历史上看,今甘肃一直是中原 连系西北乃至中西亚的咽喉和纽带,不仅战略地位重要、文化趣区位优势
明显,而且经济地位在全国举足轻重。
西汉时,张骞通西域开辟河西走廊后
即奠定了甘肃的重要战略地位,“晚右
熟,天下足”一~(〈史记》中记载的西汉
俗i彥,说明甘肃在西汉时还是全国粮食
的主产区。
再到东汉、魏晋南北朝、隋,
中原战火不断,大量中原汉人迁移甘
肃定居,甘肃发展迅速,到唐朝时甘肃
的发展达到了历史鼎盛时期,“天下富
庶者无出陇右”—司马光在《资政通
鉴》中赞叹。
但在宋元明清,甘肃却逐
步衰落,至晚清时甘肃已至贫陇中
苦瘠甲于天下”—清朝重臣左宗棠
在奏章中这样向光绪皇帝描述甘肃。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依托国家政策和
自有矿产等资源快速发展,但随着国
家战略东移,甘肃很快又相对落后了。
沿着甘肃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看
出,甘肃的兴衰与中华民族的兴衰直接
相关;甘肃的衰落包含了世界地缘政治
中心由陆权转向海权的必然因子,也包
含了生态变迁、战乱、灾荒等偶然因子;
甘肃的兴盛是国家强盛时通过陆上通
道(如河西走廊)与中亚、欧洲等地区交
通贸易与文化交往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当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
中,把握住了世界地缘政治中心由海权
向陆权转向的历史趋势,提出建设“新
丝绸之路经济带'使甘肃成为新时期
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门户,
而这也是甘肃再次兴盛的历史雛。
二、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地理空
间逻辑
从地理空间看,甘肃地处欧亚大
陆桥的核心通道,东联陕西、通中原腹
地,西接天山南北、直达中亚西亚,南
2019.09 | 发展
27
与青藏高原毗邻,北与蒙古高原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 和区位优势明显。
由于甘肃地形狭长、地理环境结构复杂,不同地脉也孕育 了不同的经济文化圈。
陇东的庆阳、平 凉在地形上是甘肃的一块“飞地'在文化上更接近于陕西文化圈;天水则 更加靠近关中文化圈;陇中的定西具 有典型的黄土高原特征;兰州、白银、嘉峪关和金昌因工业而兴,属于工业 区,拥有全国各地的移民,文化归属更 加复杂;甘南是藏区;临夏是回区;河 西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河西走 廊更是汇聚了古中国、古希腊、古印 度、古伊斯兰“四大文明”。
显然,这样的地理空间使甘肃地 区发展很难形成合力,庆阳、平凉、天 水的发展需要依靠陕西经济圈带动,陇南、甘南发展需要四川带动,兰州、白银发展需要和西宁经济一体化,定 西自力更生,临夏发展具有依托“一带 一路”通往阿拉伯世界的天然优势,至 于河西地区更是可以通过河西走廊通 往广阔的西域。
这样,在甘肃范围内,从东向西,形成了若干相对比较独立 的经济文化圈,有些经济文化圈甚至 交融于省外其他地区。
故此,甘肃整体 的发展必须加强通道建设,有机串联 这些相对独立的经济文化圈。
三、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路径
2018年,甘肃十大生态产业完成 增加值1511.3亿元,展现了绿色髙质 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按照甘肃省发展 的时空逻辑,立足甘肃省情,甘肃省还 应明晰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和战 略举措。
(一)把不断拓展“一带一路”甘 肃段发展新空间作为甘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代背景下提 出的,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甘肃作为28 发展 | 2019.09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段,国家赋
予了甘肃“联结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
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西北
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国
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
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促进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示范区”以及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
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的战略
定位。
无疑,“一带一路”倡议将会为甘
肃省经济发展插上翅膀,使甘肃成为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
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处于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甘
肃省必须紧扣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结
合甘肃的区位、资源、文化、产业及平
台等优势,主动积极作为,不断强化甘
肃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的重要
性,大幅扩大“一带一路”所带来的产
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创造更
好的投资环境。
在着力畅通丝路物流、
加强丝路合作、深化丝路交流的基础
上,不断拓展“一带一路”甘肃段发展
新空间。
若甘肃能够在金融领域尤其
是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取得成绩,则会
抢占“一带一路”建设的制高点。
(二)把打造经济文化圈和强化
通道建设作为甘肃高质量发展的两条
战略举措
集群发展会发挥经济学中的集
聚效应,甘肃应利用地形狭长,不同市
州处于不同的经济文化圈的特殊地理
区位,打造若干经济文化圈。
这样不仅
可以发展该市州的经济,而且可以以
该市州为依托融通整个区域的经济以
壮大甘肃。
但是在打造经济文化圈的
过程中必须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为主线强化通道建设,防止经济文化
圏的建设造成某地区事实上的隔离,
使得甘肃变成有些人担心的支离破碎
的情形出现。
故此,各个经济文化圈的
建设的主轴或者主线必须统一于丝路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018年,国家出台《关中平原城
市群发展规划》,该规划布局古丝绸之
路起点,瞄准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
设,规划关中平原集群发展,其中甘肃
的庆阳、平凉和天水也纳入了该规划。
同年,《兰州一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
施方案》出台,规划兰州市主城区、西
宁主城区、兰州新区、白银市城区集群
I
:发展。
这都将会为甘肃的发展注入蓬
勃力量,甘肃在实施好这两个规划之
I余,还应加强河西城市群建设,努力把
河西城市群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规
划。
除此,还可以以甘南为依托布局藏
区文化圈建设,以临夏为依托强化甘
: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阿拉伯国家
I的贸易交往。
g
本文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创新
工程科研支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视
野下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研究—基于对甘肃省部分乡镇的调
查与分析”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樊元,秦燕.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
新思路—
—区域品牌战略〇].开发研究,2〇06
:(01):14-17,
[2] 张继良,李冰,周登基.甘肃经济发
展比较分析⑴.甘肃社会科学,2002(6).
[3] 安林瑞,朱柏萍,张莎莎.向西开
: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
的路径选择〇].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 2):
丨6-7.
[4] 张倪.新晋国家中心城市:西安的
使命与挑战⑴.中国发展观察,2018(5).
[5] 周旭明.比较视角下兰州战略目标
的设定与实现〇〇.经济研究导刊,2016(16):
;100-102.
〔第一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
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第二作者单位:
甘肃省农业项目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