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应拘小节_攻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攻辩环节
【攻辩环节1】
问1:您方一直说拘是拘泥,那么成大事者要不要拘大节?
问2A:正:不拘泥大节→那您的意思是成大事者小节也不拘,大节也不拘,那是不是成大事者什么都不拘呢?
问2B:正:拘大节→那您就是要拘泥大节,而拘泥的定义是固守不知变通,对方辩友,你还确定要拘大节么?
扫:那您今天论证的原来不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而是“成大事者什么都不要拘”呀!因为,拘泥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好的。

那么正方论证的就不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而是“成大事者什么都不拘”。

可见,辩题中的“拘”不能理解拘泥的意思。

【攻辩环节2】
问1:请问,您方是否认为小节对成大事是无关的?
正:关系小→那么随着时间推移、条件变化,也会变得不那么微乎其微?
问2:您认为细节对成大事是否有关?
问3:您是否认赞同有些小节是细节?
问4:请问,这些是细节的小节是否对成大事无关?
问5:请问细节要不要拘?
问6:这些是细节的小节要不要拘?
扫:您前面说小节与成大事无关,这里又说这些小节对成大事有关,岂不是自相矛盾?可见,是细节的小节还是与成大事有关,也要拘!
【攻辩小结】
二辩小结:正方把“拘”定义为拘泥,显然有问题。

因为“拘泥”一词本身是贬义,拘泥于任何事物显然都是不好的。

那么正方论证的那就不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而是“成大事者什么都不拘”。

三辩小结:正方辩友一直企图把细节和小节绝对地区分开。

他们只看到细节和小节的区别,却看不到细节和小节的联系。

有些小节的确就是细节,而对方既然承认成大事者要拘细节,那么,这些是细节的小节是不是也要拘呢?可见,成大事者也要拘这些是细节的小节哦。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让我们对这个纠缠众人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可是我们掀开对方辩友华丽的辩词外表,却看到不难发现对方辩友无论在方向上,逻辑上,还是立论上都犯了诸多错误。

首先,一个方向性错误,我们今天辩论的落脚点是应不应该拘(注意)小节的问题,而对方辩友却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如何成大事!让我们来看看对方辩友今天的逻辑,你们说小节就是于原则无关的小事,进而说小节与大事无关,然后告诉我们成大事者当然不用去做与这个大事无关的小事,最后您方得出结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这种逻辑让我想到了一个小时候就听过的故事,那就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请问这不是重复定义又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对方辩友的论证,其实很简单,你们只是不断地
告诉大家,拘于小节者如何如何不能成大事,所以成大事者就不拘小节。

这种论证又让我想到了有人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证明,他说只有圣贤才能无过,而人不是圣贤,所以人不可能无过。

请问这不是循环论证又是什么?
还要提醒对方辩友的是,作为一个全称否定命题,您方的观点要得证,就必须说明一切的成大事者必定不拘任何形式任何内容的小节。

对方辩友始终误解我方观点,并企图偷换概念。

对方一直纠缠着拘(注意)字的含义,错误的认为我方观点成大事者应注意小节就是拘小节的意思。

我要再次强调,我们的拘是捕捉的意思(观点是成大事这应注意小节),应注意小节即是捕捉小节,关注小节的意思,而绝非对方辩友所说的拘泥束缚(拘小节)!我们说一场有意义的辩论就要有一个负责任的定义,如果辩题本身就有失偏颇,那么整场比赛就不能客观公正。

再者,我们说对任何事物的把握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过犹不及,那么按照对方辩友的意思我们做任何事就都不能拘了,因为过分拘泥一定是不好的,这个逻辑是不是有点可笑呢?
对方辩友对于小节和细节的区分可谓煞费苦心,但最终也没有辨清二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将小节和细枝末节、琐碎小事画上等号,无限缩小小节的范围以及弱化小节同成大事之间的联系。

我方仍要重申,小节与细节是相通的,是毋庸置疑的。

小节是潜在的细节,细节是小节在深度上的延伸,二者不仅相通,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下面我将总结为什么细节决定成败,或者从反面说,为什么所有成大事者不可能都不拘于任何一个任何一种小节。

第一,细节是事物发展中的环节,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而积累正是完成事业的必经之路。

成功可能只是在一瞬,然而没有谁是在一瞬就成功的。

如果没有细节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丰富的经验,如果没有细节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习惯,如果没有细节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过硬的素质。

成大事者志存高远,这没有错,但是没有脚踏实地,没有一丝不苟,没有真材实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这种心比天高的志向,拿来修身则误己。

拿来齐家则误人。

拿来治国则误社稷。

拿来平天下则误苍生!
第二,细节是事物变化中的环节,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而飞跃正是实现成功的不二法门。

伟大与平庸的差别、英雄与常人的不同,正是在于前者超越了自己,超越了命运,超越了平凡。

要想做完别人做不完的事情,只有在细节上殚精竭虑,持之以恒;要想做成别人做不成的事情,只有在细节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要想做好别人做不好的事情,只有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更上层楼。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达到成功的关键一步如果忽视了,只能是功亏一篑,令人扼腕。

综上,细(小)节既是成功的基础,又是成功的关键,所以,细(小)
节决定成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是细节的检点,决定道德的完满。

“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这是细节的用心,决定智慧的高深。

正如片片波涛组成了大海的汹涌澎湃,点点细节也成就了人生的慷慨激扬。

最后我想用一句古语与诸君共勉: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成大事者必拘小节,拘小节者不定成大事
一辩陈词
首先我方明确,所谓成大事不拘小节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他能分清和处理大事与小事;
所谓大事与小节本无质的区别,也无量的区别,只有对待者心的区别,或是思想的区别。

举例: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

一天,其友薛勤来访,
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
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况《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前苏联列宁也说过“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

第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成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

何况我们都只是普通人,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

大量的日子里,我们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

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做不到位。

第二、小节能够造就大事。

首先,小节中包含着成大事的机会。

一个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开水壶的盖子被蒸汽顶起,瓦特发明蒸汽机。

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因为他们只
是从小事小节着手,却找到成大事的机会。

其次,小节凝结着效率。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广泛合作的社会,一个小节的不注意,对整体效率都产生影响。

再次,成大事与不成间的差别体现在小节上。

人与人在智力和体力
上差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

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

小节,字典上解释为“与原则无关的琐碎的事情”。

但小节并非小事儿,一些不文明的习性乃至一些有损大局的事情,常常是由小节引起的。

小节,把握不好就会身受其害。

小节不慎道德失准。

只要稍留意就会发现,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个别人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购物插队,等等,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已影响和破坏了他人的生活环境,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

近期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对这些行为投诉,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在敦促大家自觉养成公德习惯,值得我们拍手称道。

小节不慎影响团结。

有人把不拘小节当成为自身开脱的“万金油”,只要做了有损他人利益或影响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的事,就把错误归咎于“不拘小节”。

常见的不良行为主要有:传播小道消息、公众场合衣着不整、说粗话等。

这些行为如果不加注意或制止,常常是影响团结的隐患。

小节不慎贻误人生。

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古往今来,因小节导致失节的事并不鲜见。

有个寓言故事就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偷拿了邻居家一根针被告官,法官在量刑时却定了与一位偷牛贼同样的罪。

小偷很不服气,问法官为什么偷了区区一根针却判得与偷牛一样重。

没等法官回答,偷牛贼抢着说:“我当初就是从拿别人一根针开始的。

”近年来,一些人因贪污受贿而落马,追根溯源,也大都是从吃别人一顿饭、收别人一些土特产开始的。

总认为这些东西是人之常情,礼尚往来,但事实上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继而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

那些不法分子在反省时总是后悔当初不该轻易地吃了喝了收了,可惜悔之晚矣。

小节不拘,终累大德。

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小节问题并非小事,它不仅是国民素质
的一种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日常小事着手,于细微处讲品格,莫让小节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之大德。

现在成大事总会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而且关注的不仅是"大事",连"小节"也关注。

如果"小节"没做好的话必然要给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而这种印象也会阻碍"大事"。

如:德国足球前国家队教练道姆因毒品丑闻被解雇。

原利物蒲及英格兰国家队球员福勒,因在进球后做出吸毒状的庆祝动作,以及球场外的各种事件,终被球队扫地出门...
各种事实都说明,成大事者必居小节!
谢谢大家!
成大事者拘小节(一辩陈词)2007-04-08 22:14
一辩陈词:谢谢主席,大家好!
1)首先要提醒对方辩友的是“成大事者也拘小节”一句运用了仿词的修辞,也就是说他在旧瓶装新药,为我们讲述当今社会为人处事的准则,对方辩友怎么能忽略掉人类社会2千多年的发展史而为它下如此蹩脚的注解呢?我方认为,“拘” 意在重,“也”意在拘小结者不一定成功。

而成大事者必拘小节。

对方辩友为了说明小节与细节的区别可谓煞费苦心,只可惜也有您慧眼看不透的地方。

同样是木版,我们如何得出其中一块会生死攸关呢?因为实践检验过,血的教训让我们把原来同等地位的小节中的一个提到了细节的高度。

也就是说,小节恰恰是潜在的细节。

这可决不同于对方之中的转化奥。

如果对方辩友有要成为后来者的前车之鉴的准备,以自己的惨痛失败见证新的细节产生的牺牲精神的话大可不拘小节奥!不过,现代社会的经典理论----100%-99%=0的企业经营理论告诉我们:成大事者也拘小节。

其原因有3:
1)从成大事者的主体特点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到不可想象,但拥有成大事的素养的人太多太多,而机会只有一个,那么从小节反映的品质就有决定的作用。

著名的美孚石油的总裁洛克菲勒的接班人阿奇博尔德是如何一步登天的呢?因为他无论到哪里出差都会在姓名登记的后面加上“每桶4美圆”。

他正是从小节上的责任心打动了洛克菲勒。

2)从现实角度分析,人的精力固然有限,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告诉我们,细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会为了一个顾客的垂询的商品动用管理系统并在5分钟内打电话回复。

于是它可以全球连锁。

麦当劳进军中国市场前曾耗5年心力做市场调查,于可以落户中国大地。

3)从理论层面判断。

小节不慎贻误人生。

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古往今来,因小节导致失节的事并不鲜见。

有个寓言故事就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偷拿了邻居家一根针被告官,法官在量刑时却定了与一位偷牛贼同样的罪。

小偷很不服气,问法官为什么偷了区区一根针却判得与偷牛一样重。

没等法官回答,偷牛贼抢着说:“我当初就是从拿别人一根针开始的。

”近年来,一些人因贪污受贿而落马,追根溯源,也大都是从吃别人一顿饭、收别人一些土特产开始的。

总认为这些东西是人之常情,礼尚往来,但事实上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继而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

那些腐败分子在反省时总是后悔当初不该轻易地吃了喝了收了,可惜悔之晚矣。

首先,小节“不小”,应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小节问题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平时不拘小节,就有可能微恙成大疾,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

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 。

这不都说明了小节不“小” 吗?!`
其次,拘小节更能成大事。

因为成大事需要两方面的因素,即主观和客观因素。

拘小节能更好地发挥主观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养成严谨和细致的作风,有利于全面地考虑问题,而这些素质则正是成大事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纵观古今中外,各个领域,许多成大事者都是拘小节的。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正是因为他被树上的苹果砸中后没有忽视小节,这些都说明拘小节者更易成大事。

小节不拘,终累大德。

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小节问题并非小事,它不仅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日常小事着手,于细微处讲品格,莫让小节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之大德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乾坤之大,鉴于微小”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更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去拘小节,培养严谨、细致、全面考虑问题的作风,日后才更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

成事者必有众人帮助,如不拘小节,则难以服众。

汉刘邦,为成大事,妇女无所幸,财物所取。

今天,凡成功企业与成功者,无不看众人气。

人气何来,自然要从小节来。

比尔以前不分场所,一概休闲,如今每逢场面,必西装革履方显英雄本色。

所以,我说要发展必重小节。

其实,世界上的人各方面素质差不大,关键是小节方面。

有多少大意失荆州,又有多少一失足成千古训呀!真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我等后人复哀后人呀!
综上所述:我方观点一致认为成大事也要拘不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