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9《词两首:渔歌子》苏教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难点:
感受词中表达的淡泊情怀,体会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单了解词和词牌
指名背诵学过的词:你发现了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吗?
(诗每句的字数都一样,词每句的字数不一样)
师: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2.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
出示课题,板书,学生书空。
(板书:渔歌子)
指名读,强调:“子”不读轻声。
齐读。
3.抛出问题:“渔歌子”是这首词的题目吗?
教师小结:虽然这首词的内容描写了渔父打鱼的情景,但“渔歌子”不是题目,是词牌。
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式、韵律等。
词是可以配乐吟唱的,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必须有词牌,所以词又称“曲子词”(幻灯)。
“渔歌子”这个曲调最早就见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渔歌子”。
4.师:你还知道哪些词牌?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
1.放声练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正确读通顺,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2.指名读。
(1)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一下?
交流:“塞”(多音字)“白鹭,鳜鱼,箬笠,蓑衣”:读得准确。
(2)指名读,看能不能读出点词的味道。
(3)做到有板有眼地读。
3.师:读诗词与读其他文章不同,要读出节奏,声调稍微拉长一些。
师范读。
4.师生一起读。
5.你能简单概括一下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吗?这位渔翁是谁?(作者张志和)
三、细读全词,感悟意境
1.张志和是非常了不起的,他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大画家。
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评价这首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现在,我们赶快到词中找一找,张志和为我们画了什么?把你找到的景物圈出来。
交流: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2.你从这首词描绘的画面中看到了哪些美丽的色彩?细细读,用心用眼细细看,走进字里行间找一找。
交流:
绿:青箬笠,绿蓑衣
白:白鹭
粉:桃花
蓝:天空,流水
青、黄:鳜鱼
灰:斜风细雨说明是阴天,天灰蒙蒙的
……
3.聪慧的孩子不仅能看到美丽的色彩,还能听到悦耳的声音呢!细细读,用心用耳细细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交流:
流水叮咚,斜风沙沙(风小,大风用呼呼、嗖嗖、呜呜等),细雨沙沙(滴答)
鳜鱼跳出水面的扑通声,白鹭拍打翅膀或者鸣叫声,雨打蓑衣和箬笠声……
小结:美丽的色彩,美妙的声音,张志和描绘的这幅画这可谓是“有声有色”(板书:有声有色)
4.那么,这画面是静态的,只是动态的呢?细细读,用心品味。
师:这首词中描写的景物很多,你可以先把词中描写的景物列出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思考,这样你的思维就会有条不紊,很有逻辑。
如果是动态的就把表示动态的词语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你愿意接受老师这个方法吗?
交流:
静态的:西塞山(耸立),箬笠,蓑衣
动态的:白鹭(飞翔),桃花(盛开是静态,随风摇曳和花瓣飘落在水面上是动态),流水(流动),鳜鱼(游,跳出水面),斜风(柔柔地吹),细雨(沙沙地下)
思考:词中只写景物了吗?有没有人?(渔翁)
渔翁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师小结:这首词的动与静是无法分开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让你越读越觉得有味道(板书:动静结合)
5.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美丽的风景画。
总结:真是充满诗情画意,展现了超脱绝美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
四、品读全词,把握感情
1.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里,张志和想回去吗?从词中的哪三个字看出来他不想回去?(不须归)
师介绍:张志和特别喜欢这样的垂钓生活,他的哥哥张松龄担心他在外流连忘返惹出麻烦,于是写下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也采用了“渔歌子“的词牌。
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哥哥写这首词想干什么呀?(喊张志和回家)
互动:老师当哥哥,学生当张志和,师生对读这两首词。
2.师创设情境:弟弟,你为什么不愿意回来啊?(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丽了。
)
有哪些美景让你这么流连,都下雨了还不愿意回来呢?
预设:“桃花”:古人确实很喜欢桃花,我们一起来读几句关于桃花的诗。
出示: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
——刘禹锡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
“白鹭”: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描写过白鹭:两个黄鹂……
3.张志和可真有意思,老师忍不住找了一些他的资料。
(幻灯:张志和资料)
你现在觉得“不须归”除了指不想回家,还指不想回到哪里去?(不想回朝廷做官)
是的,张志和厌倦官场,寄情山水之间,最爱垂钓。
可是,据记载,张志和钓鱼的鱼钩上经常是没有鱼饵的。
没有鱼饵能钓上鱼吗?(不能)可是张志和却说他钓到了很多。
他钓到了什么呢?
交流。
师: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这也正是他的名字“志和”二字的内在含义,“心志平和”是他毕生的追求。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内心,才有了这样的诗句,这正是情景交融。
(板书:情景交融)4.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沧桑岁月,重回1200多年前的大唐,来到风景如画的西塞山,斜风细雨中,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烟波钓徒张志和,驾着一叶扁舟,荡漾在碧波之上,耳畔似乎传来他苍茫洒脱而又悠长空灵的吟诵(播放徐建顺吟诵《渔歌子》)
5. 宋代大文豪苏轼特别喜欢这首词,还用“浣溪沙”的词牌将它进行了改写。
一起来欣赏。
6. 时至今日,这首千古绝响仍让人回味无穷,许多人将它改编成脍炙人口的歌曲。
我们来欣赏一段。
(链接歌曲)
带着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对张志和的认识,重新再读,最好能背下来。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景物不能自生,唯情所化。
诗人的遭遇和追求不同,写诗时的心境不同,诗词中表现出来的感情也不一样。
我们从张志和的“渔歌子”中读出了他的悠然自得,下面这几首诗,同是垂钓,或洒脱,或失意,或闲适,或落寞,中华古诗词真是博大精深!
2.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留一点小小的作业。
出示:课后搜集关于垂钓的古诗词,尝试走进作者的内心,准备举行“悠悠垂钓情”主题交流活动。
板书:
渔歌子
有声有色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