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历史资源必修三专题一宋明理学每课名题新编范文小红霞必修三专题一-新编范文、宋明理学每课名题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专题一:3、宋明理学(每课名题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5小题,共0分)
1.(2010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中7题)2007年4月27日,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的儒教、道教和佛教的代表在香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教对话活动。
从历史上看,“三教合一”的主张大约出现于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
【答案】D
【点拨】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个时期政治经济集中的反映,正是因为隋唐时期政治统一,为了适应政治加强统治的需要,因而社会上出现了“三教合一”,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
【结束】
2.福州格致中学校名取“格物致知”之意。
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
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
【答案】A
【点拨】
【结束】
3.(2010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中11题)“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泱洽:贯通]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致良知
【答案】A
【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主张道理在上,通过接触实践去掌握的应该是理学,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结束】
4.(2010年11月浙江慈溪中学高三期中3题)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C
【点拨】本题选自2010年高考上海卷。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其中,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本题这个新的角度是C项从万物本源出发,
【结束】
5.(福州市八县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13题)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表现为周朝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答案】D
【点拨】
【结束】
6.(2010年12月广东清远市高三模拟22题)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和西方重要文化思想,“人文主义”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高单人文主义的旗帜,用“人本”对抗“神本”,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肯定世俗生活的享受和乐趣,崇尚理性和科学,关注对人、社会与自然的研究;“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儒学思想家孟子的主张;“因信称义”是德意志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主张,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天人感应”是西汉儒家大家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思想后,确立儒学在社会的正统地位;“存天理,灭人欲”是宋明理学家们的思想主张,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致良知”是王守仁的思想核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符合题意的是C 项。
【结束】
7.(2010年11月龙岩一中高二期中11题)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
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C
【点拨】
【结束】
8.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
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来源:高考资源网]
【答案】C
【点拨】
【结束】
9.(2010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21题)“理学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下言论符合该观点的是
A.“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B.“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D.“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答案】C
【点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材料讲的是理学的积极作用,首先排除A、B,D项主张平等,与题干无关。
只有C项符合题意。
【结束】
10.(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3题)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
“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着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此人应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
【答案】C
【点拨】根据材料中“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等较容易判断学者指南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楹联阐述了朱熹的理学以孔孟等儒家思想为主干,兼取大量的唯物主义朴素思想与自然科学的成果,奠定了朱熹成为与孔孟等先哲(十哲指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并列的地位。
【结束】
11.(2010年12月广东揭阳梅州联考13题)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B.隋唐C.北宋D.南宋
【答案】D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宋明理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四书章句集注》是理学大家朱熹的作品,而主席是南宋时期的人,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
【结束】
12.(2010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二月考11题)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为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而矣”。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颢、朱熹、李贽、顾炎武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答案】C
【点拨】
【结束】
13.(2010年辽宁沈阳四校阶段测试第28题)“真知与常知异。
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
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
”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致良知
【答案】A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特征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
史实真知和未尝真知在于是否通过实践得到,故应该是朱熹理学的方法论强调通过时间获得感悟的格物致知。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结束】
14.(2010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二期中8题)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C
【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强调内心感受要大于外界作用的是心学,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结束】
15.(2010年11月同安一中高二期中6题)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最主要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成为普遍的社会规范
C.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明显减少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答案】B
【点拨】
【结束】
16.(2011年1月银川一中高三月考8题)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所讲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的感觉,而宋明时期的陆王心学也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故选A项。
【结束】
17.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答案】D
【点拨】
【结束】
18.(2010年9月北京市高三起点考试3题)右图为2009年11月1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
《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1套4枚,分别展现了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江苏泰州安定书院、江西铅山鹅湖书院,海南儋洲东坡书院的风貌。
其中鹅湖书院因南宋理学大理由朱熹与心学创始人陆九龄、陆九渊兄弟的“鹅湖之会”而享有盛名。
下列关于古代书院及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一般为着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宋代最有兴盛
B.书院重视学术交流和论辩,提倡独立研讨,课程也较灵活,允许各有侧重,发挥专长,而且师生关系比较融洽
C.“鹅湖之会”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朱熹强调“格特致知”,陆氏兄弟主张“发明本心”
D.程朱理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陆王心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答案】D
【点拨】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结束】
19.(2010年12月山东实验中学高三诊断12题)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答案】D
【点拨】本题考察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从宋代理学形成的背景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佛教传入道教兴起三教合一的调和之风兴盛儒家学者思考探索吸收佛道哲学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把这些思考同传统儒家对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慢慢形成理学。
【结束】
20.(2010年12月辽宁铁岭高三六校联考23题)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答案】C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宋元时期程朱理学思想影响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程朱理学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意志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都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南宋王朝的官方哲学。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结束】
21.(2010年11月山东高密高三质检19题)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
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这一言论说明他()
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
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D.认为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
【答案】A
【点拨】本题考察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由材料中"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可知材料认为心是本源,强调内心的反省,不需求要外求。
【结束】
22.(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21题)宋代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教科书是()
A.《春秋繁露》B.《五经正义》C.《四书章句集注》D.《四库全书》
【答案】C
【点拨】根据教材,元朝曾将朱熹编着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明初继承这一趋势,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它还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题中宋代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教科书是《四书章句集注》,选C项。
A 项《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着作;B项《五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一部官书,成为士子习经和科举考试的统一标准,自唐代至宋初,明经取士,以此为准;D项《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结束】
23.(2010年10月湛江一中高三测试13题)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的。
”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B.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
C.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而不是在宋代。
所以,C项错误。
【结束】
24.(2010年12月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26题)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
(1)佛教(2)道教(3)墨家(4)儒教
A.(2)(3)(4)B.(1)(2)(3)C.(1)(3)(4)D.(1)(2)(4)
【答案】D
【点拨】考查传统文化中不同流派的特征。
因此,只要把握各自的特征,解题不难。
醍醐灌顶,顿悟,彻底觉醒,应是佛教;修身养性,很多同学会误理解为儒家,因为我们讲,儒家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儒者所学的修身养性,所灌输的儒家的思相,其标准是三纲五常。
【结束】
25.(2010年11月同安一中高二期中7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
【答案】D
【点拨】
【结束】
26.(2010年11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二月考5题)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答案】D
【点拨】
27.(2010年12月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5题)“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③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对“天理”和“人欲”关系的理解。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应该没有①,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作辩护,这正是理学的消极影响,在题干中并没有体现,所以答案为B。
【结束】
28.(2010年11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二月考6题)国内某重点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
A.孔子
B.
孟子C.朱熹D.王阳明
【答案】C
【点拨】
29.(2010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中21题)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哲留下名言警句。
下列名言的作者按顺序排列应为
①“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答案】C
【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①项属于心学代表王阳明的思想观点;②项属于黄宗羲的反对君权限制君权主张;③项属于统一思想,符合董仲舒的思想观点;④项属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观点;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结束】
30.(2010年11月龙岩一中高二期中6题)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点拨】
【结束】
31.(2010年11月山西大学附中高三期中考12题)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陆王心学的理解。
根据材料中“心动”“世界的本原问题”等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判断出与慧能有相似观点的思想家为王阳明。
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他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的心中。
故选D项。
【结束】
32.(2010年11月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期中5题)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封建伦理及道德规范D.“天人感应”理论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朱熹理学的核心即为专制主义服务,天理主要是指封建伦理
道德。
【结束】
33.(2010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二月考8题)2004年8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的客观评价
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没有任何进步之处
D.我们应该批判的继承程朱理学思想
【答案】C
【点拨】
【结束】
34.(2010年9月山东省兖州市高三模拟21题)“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桂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答案】C
【点拨】抓住题眼“万化根源总在心”。
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
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
反映了“心学”的理论观点。
【结束】
35.(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22题)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答案】B
【点拨】宋代理学建立,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本题选B项。
【结束】
36.(2010年12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12题)宋朝安徽籍爱国词人张孝祥于1168年作《浣溪沙》一首()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东风。
”
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不包括
A.理学发展B.南宋偏安江南
C.城市经济繁荣D.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答案】D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宋朝社会发展特征的理解。
本题以安徽文化为切入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该词创作于南宋前期,作品中透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南宋偏安东南为作品创作提供了政治素材,两宋城市经济的繁荣奠定了物质与市民基础,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忠君爱国),而D项应该是明清时期政治特点。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
【结束】
37.(2011年1月福建会考21题)朱熹在福建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他的历史地位是A.开创了宋明理学B.开创清代考证学之先河
C.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D.建立心学理论
【答案】C
【点拨】
【结束】
38.(2010年12月厦门市三校联考20题)《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李克农)科网:“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
”历史上的南宋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涵。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儒家道德观积极向上,弘扬浩然正气、民族气节和精神信仰。
儒学吸收佛、道精神到宋代发展为理学,故C正确。
【结束】
39.(2010年9月珠海市高三摸底14题)某校高一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天行有常,知天命而用之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答案】C
【点拨】陆九渊是陆王心学的代表,其重要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A项为孟子的观点。
B 项为荀子的观点。
D项中“工商皆本”为黄宗羲的观点。
【结束】
40.(2010年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17题)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辩证思维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C
【点拨】本题考察中国传统文化。
宋朝形成了理学。
宋元明清时期形成了理学的哲学思潮。
又称道学。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
人的本性,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性善论”“性恶论”。
天人感应在汉朝董仲舒的理论中就已经提出。
【结束】
41.(2011年1月辽宁丹东四校协作体高三联考4题)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的理解。
材料中的乙徒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南宋时期的陆九渊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
【结束】
42.(2010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25题)“今日既格得一物,明日又格得一物,功夫更不住地做。
如左脚进一步,右脚又进一步;右脚进得一步,左脚又进;持续不已,自然贯通。
”倡导这种学习方法的思想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