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园中学教育信息化评估自评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恩县椒园镇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评估自评报告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应用概况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宣恩县椒园镇初级中学是一所全封闭宿制农村初级中学,学校较高标准的配置了教育信息化设备(实现了“班班通”),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现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一个,计算机室1个,配备有FTP服务器1台,教育资源服务器2台,拥有800G教学资源。
全校配有29个班级的“班班通”设备。
全校共有计算机135台,其中学生用机81台,校园视频监控一套。
高标准的信息化设施配置,成为我校信息化教育的一大优势。
2013年被确定为“湖北省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现状
学校信息技术专职教师2人,教育技术中心管理员1人。
学校教师办公室均配有电脑,学校有满足教学和管理需要的校园管理办公系统。
在学生信息技术培训方面,我校按国家课时计划开设信息技术。
我校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应用计算机的水平,促进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面,定期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重点做好计算机操作培训、班班通设备的使用培训,强化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核,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成为我校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提倡每位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登记、考核、评价。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创造情境,营造氛围,扩展视野,突破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规划
为积极推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进程,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工
作中的应用模式,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我校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学校制定了《宣恩县椒园镇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实施规划》,并按照实施规划认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应用工作。
(一)总目标
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学校实际制订近期(3年)和长期规划(10年),逐步建成数字化校园。
主要目标包括建成校级教育资源库,创建师生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逐步构建新的学校信息化建设模式,预期在今后5年内,实现智慧校园云服务模式。
(二)阶段目标
1.学校——构筑信息资源环境,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要求,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合理性。
合理调整现有硬件资源,充分发挥整体功能。
形成硬件设施管理、使用的系统化、制度化。
精心打造一支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知识化、专业化的,又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梯队。
学校资源环境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逐步完善资源库建设。
2.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感悟教育的生命性和未来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研究教育教学策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实践中探索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形成主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及考核工作,多次邀请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了班班通设备使用
培训。
3.学生——激发学生个体潜能,为终身学习奠基
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和谐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学会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始终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为主线,并利用信息技术社团来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三、学校教育信息化教育开展的主要工作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
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领导小组,设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专人负责,制定椒园中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规章制度,组织实施全校各类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学校教育信息化项目,统筹全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2.整合力量,强化培训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学校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加强领导干部的信息技术培训。
加强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制定培训计划,把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网上教师培训活动。
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科教学的能手。
强化应用推动,通过管理信息化应用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和管理信息化的水平;通过教学信息化应用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教学信息化的水平。
强化政策导向,把信息技术教
学能力与水平作为推荐、评选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教师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
教研人员率先掌握教育信息技术。
教科处主任、教研组组长要切实负起指导责任,推进学校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问题。
3.加大投入,强化应用
加大投入,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证,要把实施教育信息化作为投入的重点之一,优先考虑,保证公用经费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4.健全机制,鼓励创新
结合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数字化校园试点学校项目工作,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试点学校项目建设来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定期组织信息技术应用现场会、教育技术成果评选等活动,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总结表彰制度,激励教师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为鼓励教师创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鼓励学校和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尝试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5.定期督导,提高绩效
学校制定了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方案,建立科学的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
由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相关人员、骨干教师,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评估。
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并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跟年度考核。
6、课程整合,课堂高效
近几年来,教师在省、州、县各级“班班通”应用竞赛和高效课堂建设活动中成绩斐然。
2012年12月5日至7日省教研室于宜昌举行“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中期成果展示会上,我校陈光同老师设计和创新的《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
实验展示,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荣获省一等奖。
2013年10月8日至10日,“宣恩县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展评及‘高效课堂’建设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我校化学教师李玲荣获一等奖,10月17日至18日代表宣恩县参加全州初中化学优质课及课堂教学研讨会,荣获一等奖,11月7日至10日,湖北省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暨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学术年会活动在襄阳举行,李玲老师代表恩施州参加活动并荣获说课二等奖。
10月21日至25日,宣恩县“班班通”(第三期以课代训)优课资源应用比赛(中学组)在我校举行,刘淋淋老师代表椒园中学参赛并荣获一等奖。
2013年11月25—26日,湖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活动在武汉市育才中学和武汉市第二中学举行,我校青年教师冯琼作为恩施州唯一代表参赛,冯琼执教的《“小”动作,多棱镜——描写动作,凸显个性》竞赛课和教案均荣获一等奖。
以教学应用和课题研究为驱动,多媒体资源与课堂教学达到深度融合。
7、课题研究,技术支撑
我校承担的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二五”课题《中学化学新课程实验设计与创新研究》子课题《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历时四年于2014年5月顺利结题,课题成果被认定为一级水平。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生机比不达标,教师办公用电脑缺口较大。
2.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还需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做到管理规范,职责明确,保证其发挥最大效益。
3.信息化使用记录不够及时详细,资料收集不全,装订不够规范。
4.信息化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
5.校园网站需努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