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思维方式与中国圆的审美观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的思维方式与中国圆的审美观念《周易》并不是一部专门研究美的著作,但其深邃的思想却对后世的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圆观念,这种圆观念的形成与中国人的生存环境与地理气候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又离不开中国人自身主观意识的形成与积累。
中国人最早形成了“天圆地方”的直观感受,并在当时生产力的条件下产生了对天的膜拜,对圆的崇尚。
《周易》一书具有显著的思维方式,其中取象思维是其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模式。
圆作为一种图形,具备自己独特的形象特点,圆无始无终,无首无尾,包容万物,循环往复。
而这些特点恰恰也是太极图式与卦象爻辞所蕴含的深意。
同时,《周易》所涵盖的整体思维与循环思维,也是圆观念在《周易》中的体现。
《周易》中的完整的视野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起源与发展,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会把人和自然界看作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太极图圆结构是对《周易》圆道(圆道)理论的形象阐释,是对宇宙生命循环律的形象表述。
《周易》中的太极图是圆观念的重要代表,阴阳互抱而又循环流转的太极图诠释了世界万物和谐共生的永恒的道理,同时阴阳变换也揭示了自然万物和谐发展规律的理论。
中国的圆观念源远流长,并逐步运用和发展到了各个艺术领域。
无论是文学戏剧作品,还是书法,绘画,园林设计都处处渗透着圆的观念。
圆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其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成为了中国传统审美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