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语文西师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老人与苹果树》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老人与苹果树》教案
[设计理念]
“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设计利用学生自制的苹果形生字词卡片,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积累识字方法,感受识字乐趣,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懂意思、读出感情,体现读的层次性、拓展性,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语言美、人性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识字,正确认读本课“苹、果、问、等、久、些、才、结、吃、别、时、候”12个生字。

2.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才、们、会、果、他、吃、问、要”8个生字。

3.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会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过程与方法: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5.在采用多种方式朗读的基础上,初步体会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奉献”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识字,正确认读本课“苹、果、问、等、久、些、才、结、吃、别、时、候”12个生字。

2.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才、们、会、果、他、吃、问、要”8个生字。

难点:在采用多种方式朗读的基础上,初步体会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奉献”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ppt;
学生:学生自制苹果图形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课题。

1.教师课件出示谜语(红红脸,圆又圆。

亲一口,脆又甜。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课题中“苹果”二字。

引导学生举起右手跟老师或笔顺动画一起书写。

2.学生齐读,教师揭示课题:老人与苹果树。

3.齐读课题。

4.教师设置悬念:小朋友们,老人与苹果树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人与苹果树》。

[设计意图]小学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习惯于形象思维、被动思维。

所以教师要通过简单有趣的提问,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激活思维。

二、自学生字,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利用生字卡片互查生字认读。

3.全班交流易错生字,巩固认读。

4.课件出示生字,可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领读、齐读等形式扫除生字认读障碍,教师适时鼓励评价。

5.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可采用熟字加偏旁、拆部件等方法进行识字。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不仅读音正确还记住了字形,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记住很多的字,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留给学生自己锻炼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识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选择性学习,各自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带问题自读课文:课文讲了老人和苹果树间的什么故事?(尽可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结合本课主题,老师也讲老人种树的故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从前有一个老人,在自己家门前的小路旁边种了许多小树苗。

他每天都给树苗浇水,施肥。

等到老人去世的时候,树苗已经长成了小树。

老人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仍然细心地照顾那一排小树。

儿子去世了,老人的孙子又照顾小树。

小树终于长成了参天的大树,茂密的枝叶就像一把撑开的大雨伞。

人们路过这里总喜欢在树下停留,休息,说说笑笑。

老人
的孙子看到这样的情景说,爷爷栽种的不仅是给后人乘凉的树,也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3.回归文本,思考问题。

(您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会结出苹果来呢,恐怕您吃不着它们的苹果啦!)(1)出示“着”,指导正确读,区别多音字“着”。

(2)指名说一说“好久好久”以及“恐怕”的意思。

(3)人家觉得老爷爷不该去种树,这是为什么呢?“您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读出疑问的语气,问号表疑问。

)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会结出苹果来呢(读出担忧的语气),恐怕您吃不着它们的苹果啦!(读出惊叹、遗憾的语气,这里的感叹号表惊叹。


(4)你认为老大爷会不会因为吃不到苹果而难过呢?为什么?(教师相机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5)你喜欢老大爷吗?为什么?
4.找到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交流。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6.教师与学生分角色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纠正字音,分角色朗读能有效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参与课堂,同时,充分的读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后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四、引导想象,总结全文。

1.教师导言,引导想象: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苹果树长大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

小朋友们,如果你吃到了这又红又大的苹果,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2.假设爷爷现在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想跟爷爷说什么呢?
3.想一想这位种苹果树的老人听到大家刚才说的话心情怎样?(高兴)
4.教师小结:是呀,看到大家吃上自己种的苹果,看到大家吃得那么开心,老人也开心极了,他也感到高兴。

5.引导体会:小朋友们,学了这篇课文,看到老人为大家做的这件事,你们有什么收获或是感想呢?
6.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相机总结主题,教育学生。

[设计意图]情境再现充满趣味,符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乐于参与到学习中,同时也培养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学生认读,并进行组词练习。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及写字双姿。

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辅导。

5.集体反馈,评析。

[设计意图]把写字教学放在最后环节,既有利于教师灵活把握课堂时间,也便于学生在充分识字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地书写,掌握要会的生字。

五、布置作业。

找一找,我们身边像老大爷一样助人为乐的人,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同
学听。

板书设计
4、老人与苹果树
艹 + 平→苹
熟字加偏旁:亻 + 门→们
西 + 女→要
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奉献!
[教学反思]
《老人与苹果树》是西师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课文,配有情境图,课文以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老人无私地为别人栽种苹果树的事情,通过本课学习不但了解本故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了无私奉献的快乐,培养了良好的情感。

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与苹果有关的谜语为引入,及时引导学生质疑,
通过认读、品读两个重点环节的学习,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