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第二册工程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第2册工程施工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编
云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第2册工程施工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编
云南交通出版社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
云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审定委员会
主任:杨光成
副主任:陈学刚王彩春
委员:吴卫平王宝基吴华京孙乔宝和昆马骏勇王珏王萍徐冬云李俊锋王晞芸
余庆平
《云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编写委员会
主编:王宝基
副主编:和昆徐冬云李俊锋
编写:(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珏王高王文义王承格王振华孙淼李志
厚李国锋李春晓张卓张贤康苏鹤俊肖俊杰杨
亚新林梅雄柏松平段成刚封基良唐平强常文普
文
序
云南从1994年9月开工建设第一条高速公路——昆明至嵩明高速公路至今,巳经走过了18年的艰辛历程。
18年来,云南交通人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创新求变的思维、敢打敢拼的气魄、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破解资金筹措难、工程成本高、建设条件差、施工难度大等一系列困难问题,建成高速公路2746公里,实现了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单条通车到初步成网的巨大跨越.在大量的建设实践中,云南交通人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设理念和管理体系,并在关键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2010年10月,交通运输部提出以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行现代工程管理,提升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明确要求2011年以后新开工的高速公路项目必须实行标准化施工。
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的总体部署,省交通运输厅根据云南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形地貌复杂、施工场地受限、施工作业点零散、规模化程度不高、现场质量安全管理难度大的特点,结合多年实践获得的宝贵经验,组织编写了《云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以下简称《实施要点》)。
《实施要点》重点突出治理质量通病、强化现场施工关键环节控制、强调
对关键工序工艺及设备的强制要求、规范工地硬件设施设置、消除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隐患、提高文明施工水平、提升高速公路建设形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内容涵盖路基、路面、桥梁、随道、交安、机电
房
建、档案资料、工地建设、文明施工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具有很强的指
导
性。
书中釆用了大量图片和表格,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具有很强的操作
性。
《实施要点》的出版发行,将为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施工标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今后一段时期,云南省将围绕桥头堡建设的总体构想,继续保持交通建设适度超前的规模和速度,加快推进“七出省”、“四出境”大通道建设,力争到
“十二五”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00公里,实现全省所有州市全部通高速公路,到邻省广西、贵州、四川不少于两条高速公路通道,到邻国越南、老挝、缅甸不少于一条高速公路通道。
全省仍处于高速公路大建设、大发展的加速推进期.
随着云南省高速公路向地形地貌更为复杂的地区推进,建设难度越来越
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标准要求也越来越严.希望广大建设者严格按照《实
施要点》的要求,把施工标准化贯穿于建设管理全过程,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全面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努力建设数量更多、质量更
优、服务更好的高速公路,进一步夯实广大人民群众方便快捷、安全舒适出行
的公路基础。
同时希望广大建设者在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完善
施工标准化内容,推进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迈上新台阶,为高速公路建设续
写新篇章,为桥头堡建设做出新贡献。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
目录
第一篇路基工程
1 施工准备3
1。
1一般要求3
1.2 技术准备4
1。
3机具准备4
1。
4材料准备4
2 路基施工5
2。
1 场地清理5
2.2 挖方路基5
2.3填方路基6
3 路基排水12
3。
1一般要求12
3。
2施工要点12
4 特殊路基施工14
4。
1 一般要求14
4.2片、碎(砂砾)石垫层14
4.3碎石桩14
4.4土工合成材料15
4.5滑坡地段施工16
5 路基防护与支挡17
5.1圬工砌体17
5.2预应力锚索(杆)工程18
5。
3混凝土工程24
6 涵洞、通道 25
6.1一般要求25
6.2圆管涵25
6。
3混凝土现浇箱涵、通道25
6。
4 盖板涵26
7 路基整修与中间交工27
7。
1 路基整修27
7。
2路基交工检测28
8 路基监测与观测29
8.1 一般要求29
8。
2软基工程监测方法29
8。
3路堑边坡或滑坡监测方法29
8。
4高路堤稳定和沉降监测方法30
8.5预应力锚固工程监测31
9 取(弃)土场的选择、使用和整治32
9.1取(弃)土场的选择32
9.2取(弃)土场的使用和整治32
10冬、雨季路基施工34
10.1一般要求34
10。
2冬季施工要点34
10.3雨季施工要点34
第二篇路面工程1 施工准备37
1。
1一般要求37
1。
2技术准备37
1.3作业条件准备37
1.4路基核验38
2石料开采与生产39
2。
1 料场作业39
2.2石料开采39
2.3集料生产39
3级配碎石及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41
3.1准备工作41
3。
2试验路段42
3.3施工要求43
4透层、黏层与下封层45
4。
1下封层施工45
4.2透层、黏层46
5桥面防水黏结层施工47
5。
1 机械设备47
5。
2 施工要求47
6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48
6.1 准备工作48
6。
2试验路段50
6.3施工要求53
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54
7.1 准备工作54
7.2试验路段55
7。
3施工要求56
第三篇桥梁工程1 施工准备59
1。
1一般要求59
1.2技术资料准备60
1。
2机具准备60
2桥梁基础62
2。
1 钻孔灌注桩62
2。
2挖孔灌注桩64
2。
3明挖基础66
2.4承台67
3下部构造69
3。
1 墩台、盖梁69
3.2高墩70
4上部构造75
4。
1预制T梁75
4。
2预制箱梁与后张法空心板85
4。
3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85
4.4预制梁安装86
4。
5支架式现浇87
4.6悬臂现浇连续梁(连续刚构)桥90
4。
7 护栏95
4。
8桥面铺装96
4.9 伸缩缝97
4.10搭板和锥坡98
第四篇隧道工程1 施工准备101
1.1 基本原则101
1.2 一般要求101
1.3 技术准备101
1.4 机具准备101
2 洞口与明洞工程102
2.1 一般要求103
2.2 施工工序104
2。
3 施工要点104
3 洞身开挖106
3.1 一般要求106
3.2 分离式隧道107
3。
3 连拱隧道107
3.4 开挖方法109
3。
5 钻爆设计112
3.6 钻爆作业113
4 初期支护与辅助工程措施114
4.1 一般要求114
4。
2 喷射混凝土115
4。
3 锚杆117
4.4 钢筋网118
4。
5 钢架118
4。
6 初期支护质量要求121
4.7 超前锚杆支护123
4。
8 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支护123
4。
9 超前管棚支护124
4。
10 超前预注浆125
5 仰拱与铺底126
5.1 一般要求126
5。
2 施工工序127
5.3 施工要点127
6防水与排水128
6。
1 一般要求128
6。
2 施工防、排水128
6。
3 结构防、排水129
7 二次衬砌132
7.1 一般要求132
7.2 施工工序132
7.3 施工要点133
7.4 质量要求139
8 监控量测140
8.1 一般要求140
8。
2 量测项目140
8.3 量测操作要点141
8.4 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142
第五篇交通去全设施1 施工准备145
1。
1技术准备145
1。
2机具准备145
1。
3原材料的存放146
1.4原材料的检测要求147
1。
5物资发放使用管理148
2道路交通标志149
2.1 基础施工149
2.2标志板加工149
2。
3支撑件加工150
2.4交通标志安装150
3交通标线、突起路标151
3.1交通标线151
3。
2突起路标152
4护栏153
4。
1波形梁护栏153
4.2混凝土护栏154
4.3活动护栏155
5隔离栅、桥上防护网156
5.1刺铁丝、隔离栅156
5。
2电焊网隔离栅156
5.3桥上防护网施工要点157
6视线诱导设施158
6。
1视线诱导设施的分类158
6。
2柱式轮廓标158
6.3附着式轮廓标、线形诱导标158
7 防眩设施159
第六篇机电工程1施工准备163
1.1技术准备163
1.2机具准备164
1.3 设备材料米购165
1。
4材料、设备检测要求165
1.5材料、设备存放要求165
1。
6物资发放使用管理166
2监控设施167
2。
1 基础施工167
2。
2外场设备立柱和机箱的安装167
2。
3车辆检测器线圈的安装167
2.4可变标志的安装168
2.5投影系统的安装168
2.6光、电缆线路168
2.7监控设施分项工程施工内容170
2.8系统调试171
3通信设施172
3.1 技术要求172
3。
1施工要点173
3。
2通信设施分项工程施工内容173
4收费设施175
4.1 技术要求175
4.2收费设施分项工程施工内容176
5低压配电设施178
5.1 安装要求178
5。
2母线相序排列178
5.3柴油发电机组179
5。
4电力监控产品通用性、标准化要求179
5.5低压配电设施分项工程施工内容179
5.6 施工质量180
6照明设施181
3。
1技术要求181
3.2照明设施分项工程施工内容181
7 隧道机电设施182
4。
1 技术要求182
4。
2隧道机电设施分项工程施工内容183
4.3施工质量185
第七篇房建工程1施工准备189
1。
1技术准备189
1.2机具准备189
1.3工程材料管理190
2工程作业191
2.1钢筋、混凝土工程191
2.2钢结构工程194
2.3屋面工程194
2.4装饰工程194
2。
5给排水及电器工程195
附件:工程项目检查记录197
第八篇绿化工程
1施工准备207
1。
1一般要求207
1.2技术准备207
1。
3机具准备207
1。
4材料准备208
2土方工程施工209
2。
1 土壤的选择209
2.2土壤的准备209
2.3土壤的施工210
3植物的种植211
3.1乔灌木的种植211
3。
2草本植物的种植212
4施工工序214
4。
1 路堤边坡施工214
4.2中央分隔带绿化施工215 4.3 取弃土场绿化施工215
4.4沿线设施区域绿化施工215 4.5立交区绿化施工215
4。
6隧道洞口绿化施工215
5养护要求216
5。
1养护内容216
5。
2养护要点216
5.3巡查制度217
5.4施工安全217
第一篇
路基工程
1施工准备
1.1 一般要求
1.1。
1路基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执行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参照本要点执行.
(1)路基工程开工前,应在全面理解设计要求和设计交底的基础上,对施工内容进行现场调查、复测和核对,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按规定进行反馈。
(2)在做好现场调查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合同文件规定和实际情况,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进行报批。
(3)在开工前,必须建立健全环保和安全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并对各类施工班组、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
1.1.2场地规划、三通一平、驻地建设等临时工程,应满足正常施工的需要。
1。
1。
3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应严格按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配置,并满足正常施工的需要.
1。
1。
4施工现场地处村庄、集镇等区域时,要求封闭式施工。
用彩钢板进行围挡,出入口有人员值守,并悬挂“施工重地,闲人免进"的禁止标志。
1.1。
5路基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校核全线排水设计,看其是否完善、合理,必要时应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组合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临时排水设施,应尽量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水方案应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1.1.6滑坡、崩塌、高陡边坡等有危险性的路基作业,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方案须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施工。
1.1。
7严格推行工程首件认可制,通过组织试验路段、试验工程,总结施工工艺,指导规模生产。
1。
1。
8工程所涉及的所有混凝土必须集中拌和,现浇混凝土施工应使用钢模板。
其中小型预制构件(涵洞盖板、水沟盖板、防护工程的各类预制块等)必须进行集中预制。
1。
1.9所有原材料均应对设计指标进行复核验证,确保原材料质量,杜绝不合格材料入场。
1。
1。
10所有路段填方距路床底80cm以下部位,应采用冲击碾压或强振碾压进行补强,提高路基填方整体强度,有效减少工后沉降。
1。
1.11加强各工序间的衔接,施工沟槽、基坑开挖应尽快封闭,严禁雨水浸泡。
1。
2技术准备
1。
2.1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的划分,应结合工程实际并按照项目业主要求及管理程序执行.
1.2。
2完成工地试验室考核及其他试验检测工作委托的审查、审批.
1。
2。
3各分项工程开工前,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内容制订详细分项施工方案。
1.3 机具准备
1。
3。
1各类机械设备,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要求,质量证明文件应齐全、状态良好.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停放位置,应合理规划、分区布置、摆放整齐。
1.3.2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应按要求悬挂操作规程牌,规程牌上应标明机械名称、型号种类、操作方法、保养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及特殊要求等.
1。
3.3路基施工主要设备配备:
(1)挖运设备: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
(2)摊铺平整设备:平地机、推土机;
(3)压实设备:振动压路机、光轮压路机、机械传动拖式振动压路机;
(4)特殊设备:打夯机、冲击压路机、80t振动压路机、凿岩台车;
(5)混凝土、砂桨设备:混凝土拌和站、砂浆拌和机、混凝土拌和运输设备;
(6)其他设备:洒水车、空压机等。
1。
4 材料准备
各类材料,均应按规定进行抽检、试验。
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进人施工现场。
2路基施工
2。
1场地清理
2。
1。
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10〜30cm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应予以清除(图2—1 ),并且堆放在弃土场指定的位置;该部分表土可作为以后绿化工程用土,承包人不得随意丢弃;并不得将不适宜种植的土、石及建筑垃圾等与其混合堆放。
2.1。
2 应按照交通运输部“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新理念,对施工区域内的生态植被做到“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限度的恢复”,如图2—2所示。
图2-2截水沟范围的原生植被应予以保留
图2—1 路基清表
2.2 挖方路基
2.2.1 挖方路基施工前,应先做好截水沟、临时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施。
排水沟的出口应就近排入河流,挖出的废土应堆置在沟侧,并予以夯实.
2。
2.2 所有挖方作业,均应按图纸要求或自上而下进行分层开挖作业。
原则上按“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绿化一级”的要求施工。
2。
2。
3 路基开挖应保持边坡的稳定,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分级施工,一次成形;每3〜4m
(挖掘机作业高度范围内)应对开挖坡面进行一次修整,逐级进行工程和绿化防护,防止边坡失稳;对有可能产生滑坍的边坡还应先按设计施作锚固工程等进行加固,再进行下级边坡开挖。
2.2.4当路堑或边坡内出现地下水渗流时,应根据渗流位置和流量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渗沟(盲沟)或打井等排水设施,降低地下水位或将地下水排走。
2.2。
5深挖路基施工,应根据地形特征设置观测点,适时进行边坡稳定性监测。
2.3 填方路基
2.3。
1试验路段施工
(1)填石路堤、土石混填路堤、特殊地段路堤、特殊填料路堤及拟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路基,必须进行试验路段施工。
(2)试验路段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等工程特点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路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3)现场试验应进行到能有效地使该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
试验时应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率等。
其中,填料孔隙应'细足表2—1的要求。
(4)试验段所用的填料和机具,应与施工所用材料和机具相同。
(5)试验路段总结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①填料试验、检测报告等;
②压实工艺主要参数:机械组合、压实机械规格、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最佳含水率及碾压时含水率允许偏差等;
③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指标;
④质量评价指标、标准;
⑤优化后的施工组织方案及工艺;
⑥原始记录、过程记录;
⑦对施工设计图的修改建议等。
2。
3。
2 填方施工
(1)一般要求:
①路堤填料中石料含量等于或大于70%时,应按填石路堤施工;石料含量小于
70%,大于或等于30%时,按土石混填路堤施工;石料含量小于30%时按填土路堤施工。
②路基填方施工,必须根据设计断面,
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最大松铺厚
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但最大松铺厚度原
则上不得超过30cm;填筑在路床顶面最
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
③路堤边缘必须进行超宽碾压,超
宽碾压宽度不得小于50cm(图2-3),压实
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④具备条件的填方作业面应推行“四区
法"填方作业方式’即将作业面分进料区、整图2-3 路基超宽
形区、碾压区、检测区等四个作业区。
进料
区应按“画格上土”(图2-4)的方式有序进料;整形区应认真插竿挂线,采用平地机进行整平
(图2—5),严格控制松铺厚度;碾压区应采用两边向中间碾压的方法施工,达到无漏压,
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检测区应按《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认真进行平整度、压实度检
测(图2—6),确保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控制好“五度”(图2—7).
图2-6 现场平整度检测图2-7 路基五度控制
⑤上路床(96区)0〜80cm必须选用透水性填料进行填筑.
透水性填料指透水性能良好的路基填筑材料:最大粒径不大于8cm;小于2cm的粒径中,通过0. 074mm筛孔的细粒料含量应不大于10%,其塑性指数不大于9,CBR值大于8%,并有一定的级配的填料。
(2)填石路堤
①填石路堤不适用于路床区.
②必须配备大功率重型压实机具(冲击夯)进行冲击补强.
③在填石路堤顶面与细粒土填土层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过渡层。
④填石路堤不得倾填,必须分层填筑压实。
填筑过程中应安排好石料运输路线,专人指挥,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上料,并用大功率推土机摊平.个别不平处用细石块、石屑找平。
⑤填石路堤边坡坡脚应用粒径大于30cm的硬质石料码砌。
当设计无规定时,填高小于5m的,其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lm;填高5 ~12m的,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1. 5m;填高大于12m以上的,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2m。
石块应尽量规则,码砌时石块尽量紧贴、密实,无明显空洞、松动现象,砌块间承力接触面应微微向内倾斜,码砌表面平顺(图2-8).
图2—8填石路堤边坡码砌边坡码砌
⑥填石路堤压实时,应先两侧(即靠路肩部分)后中间,压实路线对于轮碾应纵向互相平行,反复碾压。
(3)土石混填路堤
①土石混填路堤施工前,应根据土石混合料的类别分别进行试验路段施工,确定能达到最大压实干密度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遍数、综合沉降差等控制参数。
必须做好不同含石率的最大干密度标准击实试验,并绘制“含石率一最大干密度"关系曲线.
②天然土石混合填料中,中硬、硬质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厚度的2/3 ;强风化石料或软质石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层厚。
压实层厚原则上不得超过30cm。
③参照填石路堤边坡码砌相关要求执行.
2。
3。
3半填半挖路基
(1)半填半挖路基填筑时,必须从低处往高处分层铺筑碾压,特别要注意填、挖交界处的拼接,碾压要做到密实无拼痕.
(2)纵、横向半填半挖地段填方,必须在填挖交接处挖成台阶(图2-9),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
图2-9挖台阶处理
(3 )半填半挖路段的开挖,必须待半填断面原地面处理好,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开挖半挖断面.对挖方中非适用材料必须废弃,严禁堆放在半填断面内。
2.3。
4桥、涵及结构物的回填
(1)“三背”回填应使用透水性材料或砂砾材料进行。
透水性材料指标参见本篇2. 3. 2款内容;砂砾材料为
不含黏土块、有机杂质和其他有害物质,而且颗粒坚硬的砂和
砾石的混合料.一般用于换填的砂砾材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50mm,通过5mm筛孔的颗粒含量应小于30%,小于0.075mm的颗
粒含量不大于5%,不均匀系数大于10%,压实后渗透系数大于
0. 01cm/s0
(2)“三背”回填,应分层填筑,严禁倾填,每层最大压
实厚度原则上不得大于20cm,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图2—10)
时,分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15cm。
回填施工前应根据压实
图2—10台背回填采用的小型穷实机
方式在台背用油漆画好每一层的松铺厚度标志线(图2—11).
(3)与路堤交界处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
(4)台背回填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梁式桥的轻型桥台台背填土,宜在梁体安装完成后进行;柱、肋式桥台台背回填,宜在台帽施工前,柱、肋侧对称、平衡地进行.桥台背和锥坡的回填施工宜同步进行.
图2-15冲击压路机 结构物背回填部分的路床宜与路堤路床
同时填筑(图2—12)。
涵洞应在盖板安装或浇筑后,在洞身两侧对称分层回填压实,暗涵顶面填土压实厚度小于50cm 时,严禁重型机械和汽车通过。
2.3.5冲击碾压或强振碾压
(1)冲击碾压
冲击碾压系指已通过振动压路机的压实,路基(床)压实度已达设计要求,再用冲击
压路机对其补充压实以增加其密实度与强度(图2-13、图2-14)。
①冲击碾压设备:冲击压路机是指采用非圆形(为正多边形)压实轮进行快速滚动冲击碾压的机械设备,有单(双)轮冲击压路机.冲击式压路机最大瞬间冲击功不小于25kJ ,轮重为16t ,动力不小于276kW(375马力),行走时速不小于12km/h 。
同时,采用
冲击压路机(图2-15)进行地基处理应配备必要的平地机、推土机、振动压路机与洒水车.
②冲碾路段要求:路基填土高度大于2m ,填土平面长或宽大于或等于80m ,且冲击碾压深度2m 内无涵洞。
砂性土及含水率高的黏土不适宜冲击增强碾压.
③路基冲击碾压前,必须先检验(压实度、平整度等)合格,并进行高程检测。
④路基每填局2m 冲击碍压一次,路基96区(挖方段为石方的路段除外)顶面倒数第二层顶面全线冲击碾压一次。
⑤在大规模冲击碾压前,应作不同填料路基冲击碾压的试验段,试验路段长度应大于100m 。
试验路段冲击碾压的总结报告需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大规模的冲击碾压图2—
11台背回填刻线图2-12台背和路基同时填筑 图2-13冲击碾压图2-14冲击碾压后效果图
施工。
(2)强振碾压
强振碾压系指已通过振动压路机的压实,路基(床)压实度已达设计要求,再用大功率拖式强振压路机对其补充压实以增加其密实度与强度.
①强振碾压设备:大功率拖式强振压路机是指采用圆形压实轮通过液压电动机纯扭矩对称驱动产生大激振力进行碾压的机械设备。
大功率拖式强振压路机总压实力小于800kN,激振力600kN,振动频率20〜30Hz,振幅1〜1.8mm。
同时,采用大功率拖式强振压路机进行地基处理应配备必要的平地机、推土机、振动压路机。
②强振碾压路段要求:路基填土高度大于1。
5m,且强振碾压深度1.5m内无涵洞。
③路基强振碾压前,必须先检验(压实度、平整度等)合格,并进行高程检测。
④路基每填高1。
5m强振碾压一次,路基96区(挖方段为石方的路段除外)顶面倒数第二层顶面全线强振碾压一次。
⑤在大规模强振碾压前,应施工不同填料路基强振碾压的试验段。
试验路段强振碾压的总结报告需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大规模的强振碾压施工。
3路基排水
3.1 一般要求
施工前,宜先完成临时排水设施.施工期间,宜首先施工涵洞、桥梁工程以及路基施工现场内外的地表水、地下水临时和永久排水设施,使工程不受水侵害,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图3-1、图3-2).
3。
2施工要点
3.2.1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开挖的位置、断面尺寸和沟底纵坡,应符合设计要求。
3.2.2水泥混凝土排水沟施工,应严格按照水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要求进行。
3。
2.3蝶形边沟预制件及盖板沟盖板,应按照小型预制构件的要求进行集中预制。
3。
2。
4截水沟出水口一般应设深度不小于lm 的截水墙或消能设施,以避免出水口在水流作用下冲毁,排水系统应完善,不得随意排放,不得直接冲刷边坡(图3-3)。
图3—1路堤排水沟砌筑效果图
图3-2路基排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