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乙醇的精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醇乙醇的精馏
甲醇乙醇的精馏
1.2 流程的说明及方案的确定
1.2.1 流程的说明
首先,甲醇和乙醇的原料混合物进入原料罐,在里面停留一定的时间之后,通过泵进入原料预热器,在原料预热器中加热到泡点温度,然后,原料从进料口进入到精馏塔中。

因为被加热到泡点,混合物中既有气相混合物,又有液相混合物,这时候原料混合物就分开了,气相混合物在精馏塔中上升,而液相混合物在精馏塔中下降。

气相混合物上升到塔顶上方的冷凝器中,这些气相混合物被降温到泡点,其中的液态部分进入到塔顶产品冷却器中,停留一定的时间然后进入甲醇的储罐,而其中的气态部分重新回到精馏塔中,这个过程就叫做回流。

液相混合物就从塔底一部分进入到塔底产品冷却器中,一部分进入再沸器,在再沸器中被加热到泡点温度重新回到精馏塔。

塔里的混合物不断重复前面所说的过程,而进料口不断有新鲜原料的加入。

最终,完成甲醇和乙醇的分离。

1.2.2设计方案的确定 1. 操作压力
精馏操作可在常压,加压,减压下进行。

应该根据处理物料的性能和设计总原则来确定操作压力。

例如对于热敏感物料,可采用减压操作。

本次设计甲醇和乙醇为一般物料因此,采用常压操作。

2. 进料状况
进料状态有五种:过冷液,饱和液,气液混合物,饱和气,过热气。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将物料预热到泡点或近泡点,才送入塔内。

这样塔的操作比较容易控制。

不受季节气温的影响,此外泡点进料精馏段与提馏段的塔径相同,在设计和制造上也叫方便。

本次设计采用泡点进料,即q=1。

3. 加热方式
精馏塔釜的加热方式一般采用间接加热方式,若塔底产物基本上就是水,而且在浓度极稀时溶液的相对挥发度较大,便可以采用直接加热。

直接蒸汽加热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压力较低的蒸汽加热,在釜内只需安装鼓泡管,不需安装庞大的传热面,这样,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均可节省一些,然而,直接蒸汽加热,由于蒸汽的不断涌入,对塔底溶液起了稀释作用,在塔底易挥发物损失量相同的情况下。

塔釜中易于挥发组分的浓度应较低,因而塔板数稍微有增加。

但对有些物系。

当残液中易挥发组分浓度低时,溶液的相对挥发度大,容易分离故所增加的塔板数并不多,此时采用间接蒸汽加热是合适的。

4. 冷却方式
塔顶的冷却方式通常水冷却,应尽量使用循环水。

如果要求的冷却温度较低。

可考虑
使用冷却盐水来冷却。

5. 热能利用
精馏过程的特性是重复进行气化和冷凝。

因此,热效率很低,可采用一些改进措施来
提高热效率。

因此,根据上述设计方案的讨论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设计采用常压操作,泡点进料,间接蒸汽加热以及水冷的冷却方式,适当考虑热能利用。

二·塔的工艺设计
精馏所进行的是气、液两相之间的传质,而作为气、液两相传质用的塔设备首先必须
要能使气、液两相得到充分接触,以达到较高的传质效率。

塔设备设计要具备下列各种基
本要求:
1、气、液处理量大,即当生产能力大时,仍不致发生大量的雾沫夹带,拦液或
液泛等破坏操作的现象。

2、操作稳定,弹性大,即当塔设备的气、液负荷有较大范围的变动,仍能在较高的
传质效率下进行稳定操作,并应保证长期连续操作所必须具有的可靠性。

3、流体流动的
阻力少,可降低操作费用。

4、结构简单,材料耗用量小,制造和安装容易。

5、耐腐蚀
和不易堵塞,方便操作,调节和检修。

6、塔内的滞留量要小。

3.2物料衡算
3.2.1原始数据
表3—1原始液:甲醇和乙醇的混合物
3.2.2查阅文献,整理有关物性数据
表3—2 甲醇和乙醇的物理性质
1. 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分数原料组成: XF A =
46/32.0446/32.04+54/46.07
= 0.5505
XF(B) = 1−0.5505=0.4495 馏出液组成:XD A =
= 0.9719
XD(B) = 1− 0.9719=0.0281 釜出液组成
0.5XW A = + = 0.0072
XW(B) = 1−0.0072=0.9928
3.2.3物料衡算
D m ∙ω1t ∙M 1
D m ∙ω2t ∙M 2
28000×1000×96%280×24×32.04
28000×1000×4%280×24×46.07
总物料衡算 F=D+W=128.6177+W
易挥发组分物料衡算 0.9719 128.6177+
0.0072W= 0.5505 F 联立以上二式得:
F=228.3768kmol/h W=99.7591kmol/h
表3—3 物料衡算数据记录
3.2.4塔温确定
由于各操作阶段的甲醇和乙醇的质量百分含量已确定,所以根据甲醇和乙醇的质量百分含量,利用表中数据用内插值法求得各组分的温度。

3.2.5 q值的计算
假设为泡点进料,则q = 1。

3.1 塔的结构设计
3.1.1精馏塔塔径的计算
1. 查得有关甲醇与乙醇的安托因方程:
1473. 1
T +230. 01554. 3
: lg P B =8. 045-
T +222. 65
=7. 879-甲醇:得: lg P A
将P A ,进料板、及塔釜的压力和温度: P B 代入P A x A +P B x B =P 进行试差, 求塔顶、
1) 塔顶:P1 = 101.3 + 0.7 = 102kPa, xA = x D = 0.9789, 试差得 t D = 62.1 2) 进料板位置:11
精馏段实际板层数:N精 = 10/ 55.07% 每层塔板压降:∆P = 0.7kPa
进料板压力:PF = 101.3+0.718=113.9kPa,xA =xF =0.6080, 试差得 tF = 67.4 3
提馏段实际板层数:N提 = 38-18=20 塔釜压力:PW = 101.3+0.737 = 127.2kPa 塔釜:xA=xW = 0.0426,试差得tW = 79.5 求得精馏段及提馏段的平均压力及温度:
精馏段: tm =
t D +t F
=64. 75℃ 2P D +P F
=108kPa 2
, 提馏段:tm=
t W +t F
=73. 5℃ 2P W +P F
=120. 5kPa 2
2.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塔顶:MVDm= 0.9789
32.04+(10.9789) ×46.07=32.34kg/kmol MLDm= 0.9645
32.04+(10.9645) ×46.07= 32.54kg/kmol 进料板:MVFm= 0.7272
32.04+(10.7272) ×46.07=35.88 kg/kmol MLFm=0.6095
32.04+(10.6095) ×46.07=37.52 kg/kmol 塔釜:MVWm= 0.0468
32.04+(10.0468) ×46.07=45.41 kg/kmol MLWm= 0.0279
32.04+(10.0279) ×46.07=45.69 kg/kmol 精馏段平均摩尔质量:MVm= M Lm =
MVDm+MVFm
= 34.11kg/kmol
M LDm +MLFm
=35.03kg/kmol
提馏段平均摩尔质量:M Vm=, M Lm=
MVFm+MVWm
MLFm+MLWm
=41.60 kg/kmol
3. 平均密度的计算:
1) 汽相平均密度计算:ρVm=
精馏段汽相平均密度:ρVm=
108⨯34. 11
= 1.311kg/m3
8. 314⨯(273. 15+64. 75)
120. 5⨯40. 65
= 1.700kg/m3
8. 314⨯(273. 15+73. 5)
提馏段汽相平均密度:ρVm=
2) 液相平均密度计算:=
塔顶:ρA = 749.25 kg/m3,ρB = 750.11 kg/m3 得:ρLDm= +AB +0. . 11
= 749.29 kg/m3
进料板:ρA = 746.4kg/m3,ρB = 747.4 kg/m3
得:ρLFm= AB
+0. . 4
= 746.88 kg/m3
塔釜:ρA = 733.5kg/m3,ρB = 735.04 kg/m3 得:ρLWm= A
1+0. = 734.97 kg/m3
749. 29+746. 88
= 748.085 kg/m3
734. 97+746. 88
提馏段液相平均密度:ρ, Lm= = 740.925 kg/m3
精馏段液相平均密度:ρLm=
4. 液体平均表面张力计算液体平均表面张力按下式计算:
σLm =∑x i σi
塔顶:t1= 62.1,由《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陈敏恒)附录
ςA= 18.35mN/m,ςB= 18.40mN/m
得:ςLDm= x1ςA+(1-x1) ςB=0.964518.35+(1-0.9645) ×18.40 = 18.35 进料板:tF= 67.4,查手册:ςA= 17.86mN/m,ςB= 18.00mN/m
得:ςLFm= xFςA+(1-xF) ςB=0.62817.86+(1-0.628) ×18.00= 17.91 mN/m 塔釜:
tW=79.5,查附录:ςA=16.80 mN/m,ςB= 17.18mN/m
得:ςLWm= xFςA+(1-xF) ςB=0.042616.80+(1-0.0426) ×17.18= 17.16 mN/m 精馏段液体表面平均张力:ςLm=
, 提馏段液体表面平均张力:ςLm=
ςLDm+ςLFm
= 18.13mN/m
ςLWm+ςLFm
=17.55 mN/m 2
5. 液体平均黏度计算:
液体平均黏度按下式计算:lg μLm = xilgμi 塔顶:t1= 62.1℃
查由《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陈敏恒)附录μA= 0.315 mPa∙s ,μB= 0.520 mPa∙s 得:μLDm= 10 xilgμi= 0.32mPa∙s
进料板:tF= 67.4℃,查附录:μA= 0.305 mPa∙s , μB= 0.485 mPa∙s 得:μLFm= 10 xilgμi= 0.34mPa∙s
塔釜:tW= 79.5℃,查附录:μA= 0.256 mPa∙s , μB= 0.394 mPa∙s 得:μLWm= 10 xilgμi= 0.38mPa∙s 精馏段液体平均黏度:μLm = 0.33 mPa∙s
, 提馏段液体平均黏度:μLm = 0.36 mPa∙s
6. 气液相体积流率计算精馏段汽相体积流率:Vs = 液相体积流率:Ls =
LMLm3600ρLm
VMVm3600ρVm
= 1.566m3/s
= 0.00216m3/s
, 提馏段汽相体积流率:Vs
V ' M Vm = = 1.439m3/s '
3600ρVm
液相体积流率:L, s 7. 塔径的确定
' L ' M Lm
= = 0.00385m3/s '
3600ρLm
塔径的确定,需求μmax= C
C 由下式计算: C =C 20(
C 20由Smith 图查取。

取板间距H T =0.45m ,板上液层高度h l =0.05m ,则H T -h L =0.45-0.05=0.40m (1)段塔径的确定
LsρL1/2
() VsρV
0. 021748. 0850. 5
() = 0.032,查smith 图: 15. 661. 311
Smith 图
C 20由Smith 图查取。

取板间距H T =0.45m ,板上液层高度h l =0.05m ,则H T -h L =0.45- 0.05=0.40m (2)段塔径的确定
LsρL1/2
图的横坐标为()
0. 0216748. 0850. 5
() = 0.033,查smith 图: 15. 661. 311
Smith 图
得C20 = 0.087 ,C = 0.0853
u m a x =748. 085-1. 311
= 2.036m/s 1. 311
取安全系数为0.7,则空塔气速为:u = 0.72.036 = 1.42m/s 则塔径D = 4⨯1. 566
= 1.18m
3. 14⨯1. 42
(3)按标准塔径圆整后,D = 1.2m
塔截面积:AT = 4D2 = 实际空塔气速为:u =
⨯1. 22 = 1.13m2 4
= 1.566/1.13 = 1.386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