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高一(上)第一
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第一道生物试题可能少部分同学需要冥思苦想,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
A.血液
B.神经细胞
C.大脑
D.神经系统
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D.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绿色开花植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4.膝跳反射活动的完成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依赖于( )
A.单个细胞活动
B.人体各系统配合
C.神经细胞独立活动
D.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配合
5.蛋白质功能多种多样,下列与其功能不相符合的是( )
A.酶一一催化
B.抗体一一免疫
C.载体一﹣运输
D.肌肉中的蛋白质一﹣调节
6.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遗传物质
7.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
①氨基酸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脱水缩合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⑤多肽⑥蛋白质.
A.②→①→③→⑤→④→⑥
B.①→③→②→④→⑥→⑤
C.②→①→⑥→③→④→⑤
D.②→①→③→④→⑥→⑤
8.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9.在细胞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
A.Fe、Mn、Zn、Mg
B.Zn、Cu、Mg、Ca
C.Zn、Cu、B、Mn
D.Mg、Mn、Cu、Mo
10.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生活在珊瑚礁中美丽的珊瑚鱼,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 ) A.差异很大
B.大体相同
C.很难确定
D.没有一定标准
11.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的结构不同的原因是( )
A.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B.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C.所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12.某氨基酸分子中含有2个氨基(﹣NH2),其中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则另一个氨基的部位应是
( )
A.连在氨基和羧基之间
B.一定连在羧基上
C.在R基上
D.与氨基一端相连
13.蛋白质水解时,水中的氢的去向是( )
A.参与形成肽键
B.参与形成氨基
C.参与形成羧基
D.参与形成氨基和羧基
14.现有1020个氨基酸,共有氨基1046个,羧基1058个,由它们合成的一个含四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分别是( )
A.1019,27,39
B.1019,1,1
C.1016,26,38
D.1016,30,42
15.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
A.n﹣m
B.n﹣2m
C.n+m
D.n+2m
16.沙漠中的仙人掌,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蛋白质
B.无机盐
C.核酸
D.水
17.实验中常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下列不属于还原糖的是( )
A.麦芽糖
B.乳糖
C.果糖
D.蔗糖
18.细胞学说是由哪两位生物学家共同提出的( )
①英国的胡克②德国的施莱登③德国的施旺④德国的魏尔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顺序是( )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②在低倍镜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象清晰为止.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③④②①
20.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大肠杆菌没有(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核糖体
D.核膜
21.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下列结构中表示肽键的是( )
A.﹣NH2
B.﹣COOH
C.﹣CO﹣NH﹣
D.﹣CH3
2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下列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
A.
B.
C.
D.CH2﹣CH2OH
23.(1998•上海)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 )
A.n个
B.m个
C.(m+n)个
D.(m﹣n)个
24.下列生态学概念包括的范畴,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个体→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种群
C.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群落→种群→个体→生物圈→生态系统
25.某细菌能产生一种“毒性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将它彻底水解后只能得到下列4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苯丙氨酸(C9H11NO2)、谷氨酸(C5H9NO4),则参与该“毒性肽”合成的谷氨酸分子数为( )
A.4
B.3
C.2
D.1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就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生物中,与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原体有明显区别的是__________.
①大肠杆菌②发菜③蓝藻④酵母菌
⑤霉菌⑥HIV ⑦水绵⑧SARS病原体
(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①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A.洋葱B.兔子C.蘑菇D.蓝藻
②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图1)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2)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这说明细胞的__________性.
27.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原理,可以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根据各种化合物的特点,填写表
28.(36分)某物质的结构通式如图结构所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此类物质通称为__________,它是构成的__________基本单位.
(2)生物体中此类物质约有__________种,决定其种类不同的是通式中的__________.若此物质中含有两个氨基(或两个羧基),其中必有一个位于__________上.
(3)牛胰岛素是由51个此类物质组成的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__________个肽键,两条肽链至少含有个氨基和__________个羧基,可分别表示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当它与另一个同类分子结合成为化合物的方式称为__________,形成的化学键叫做
__________,可表示为__________,反应后的产物叫__________.
(5)某物质的R基若为﹣CH2﹣CO﹣CH3时,此物质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6)一条由三十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经蛋白酶水解后得到两个二肽,四个四肽,两个五肽.则水解后的肽化合物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个羧基,__________个氨基,__________个肽键.
2014-2015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一中高一(上)第一次
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第一道生物试题可能少部分同学需要冥思苦想,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
A.血液
B.神经细胞
C.大脑
D.神经系统
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血液属于器官层次,A错误;
B、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冥思苦想解题思路,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由于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所以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神经细胞,B正确;
C、大脑属于器官层次,C错误;
D、神经系统属于系统层次,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冥思苦想”为背景,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属于容易题.
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D.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解答:解: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即使病毒也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A正确;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B错误;
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正确;
D、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内容、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3.绿色开花植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据此答题.
解答:解:A、高等植物个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A正确;
B、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还有器官,但没有系统,B错误;
C、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还有组织,但没有系统,C错误;
D、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考查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明确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膝跳反射活动的完成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依赖于( )
A.单个细胞活动
B.人体各系统配合
C.神经细胞独立活动
D.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配合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解答:解:膝跳反射是最简单的反射,反射弧中含有2个神经元,该反射活动需要两个神经元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共同配合完成,因此可以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配合.
故选:D.
点评:对于反射和反射弧概念和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5.蛋白质功能多种多样,下列与其功能不相符合的是( )
A.酶一一催化
B.抗体一一免疫
C.载体一﹣运输
D.肌肉中的蛋白质一﹣调节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分析:本题是对蛋白质的功能的考查,蛋白质的功能包括①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巨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酶具有催化功能,③免疫功能,④运输功能,⑤调节功能.解答:解:A、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A错误;
B、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B错误;
C、载体的本质是蛋白质,载体蛋白在物质运输中起重要作用,C错误;
D、肌肉中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不是调节功能,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的功能,对于不同蛋白质的具体生理功能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6.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遗传物质
考点: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结构的异同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A错误;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质,B错误;
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膜,C错误;
D、蓝藻、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因此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结构的异同点的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7.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
①氨基酸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脱水缩合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⑤多肽⑥蛋白质.
A.②→①→③→⑤→④→⑥
B.①→③→②→④→⑥→⑤
C.②→①→⑥→③→④→⑤
D.②→①→③→④→⑥→⑤
考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分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化学元素,由C、H、O、N等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链,一条或几条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解答:解: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为: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化学元素(②)→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①)→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③)反应形成多肽链(⑤)→一条或几条多肽链(④)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⑥).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考生要能够根据学说的内容判断.
解答:解:A、细胞学说只是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没有涉及动植物细胞的区别,A错误;
B、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这就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
C、学说中只是提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没有提出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C错误;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确实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但是细胞学说没有揭示该内容,D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9.在细胞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
A.Fe、Mn、Zn、Mg
B.Zn、Cu、Mg、Ca
C.Zn、Cu、B、Mn
D.Mg、Mn、Cu、Mo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
解答:解:在细胞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是微量元素.
A、Mg是大量元素,A错误;
B、Mg、Ca是大量元素,B错误;
C、Zn、Cu、B、Mn都是微量元素,C正确;
D、Mg是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C.
点评:对于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的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0.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生活在珊瑚礁中美丽的珊瑚鱼,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 ) A.差异很大
B.大体相同
C.很难确定
D.没有一定标准
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分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解答:解:(1)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来说,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2)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含量来说,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
故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生活在珊瑚礁中美丽的珊瑚鱼,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原因,明确统一性是从元素的种类上来说的,而差异性是从元素的含量上来说的.
11.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的结构不同的原因是( )
A.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B.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C.所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考点: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分析:本题是对蛋白质分子多样性原因的考查,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
解答:解: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的结构不同是由于组成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造成的.
故选:D.
点评:对于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理解、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2.某氨基酸分子中含有2个氨基(﹣NH2),其中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则另一个氨基的部位应是
( )
A.连在氨基和羧基之间
B.一定连在羧基上
C.在R基上
D.与氨基一端相连
考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分析: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通式为,可见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解答:解:根据通式可知,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所以另一个氨基在R 基上.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考查学生对氨基酸通式的理解能力.
13.蛋白质水解时,水中的氢的去向是( )
A.参与形成肽键
B.参与形成氨基
C.参与形成羧基
D.参与形成氨基和羧基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化学式﹣NH﹣CO﹣表示.
解答:解: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时,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形成肽键﹣NH﹣CO﹣,同时失去上分子水.说明水是由羧基提供一个﹣OH,氨基提供一个﹣NH结合形成的,所以在蛋白质水解时,水中的氢的去向是参与形成氨基和羧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脱水缩合及水解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现有1020个氨基酸,共有氨基1046个,羧基1058个,由它们合成的一个含四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分别是( )
A.1019,27,39
B.1019,1,1
C.1016,26,38
D.1016,30,42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解答:解:(1)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1020﹣4=1016个;
(2)1020个氨基酸,共有氨基1046个,羧基1058个,说明R基中共有氨基数为1046﹣1020=26个,共有羧基数为1058﹣1020=38个.每条肽链的一端是氨基,另一端是羧基,因此这4条肽链中,含有氨基26+4=30个,含有羧基个38+4=4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同时,掌握其结构特点;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
15.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
A.n﹣m
B.n﹣2m
C.n+m
D.n+2m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有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个数n﹣链数条数m;
(2)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3)蛋白质含氧原子个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脱去水分子数.
解答:解: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每个氨基酸至少含一个羧基(﹣COOH),所以n 个氨基酸至少含2n个氧原子;
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在脱水缩合过程中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n﹣m,每分子水含1个O;蛋白质含氧原子个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脱去水分子数=2n ﹣(n﹣m)=n+m.
答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蛋白质合成过程﹣﹣氨基酸脱水缩合,首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掌握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其次识记脱水缩合的概念,掌握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相关公式计算蛋白质至少含有氧原子的个数.
16.沙漠中的仙人掌,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蛋白质
B.无机盐
C.核酸
D.水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本题是对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含量的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细胞中含量不同,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约占80%~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解: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同样也是水.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活细胞中不同化合物的含量,对于活细胞中不同化合物的含量的理解、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7.实验中常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下列不属于还原糖的是( )
A.麦芽糖
B.乳糖
C.果糖
D.蔗糖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据此答题.
解答:解:A、麦芽糖属于还原糖,A正确;
B、乳糖属于还原糖,B正确;
C、果糖属于还原糖,C正确;
D、蔗糖属于非还原糖,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要求考生识记糖类的种类,能正确区分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8.细胞学说是由哪两位生物学家共同提出的( )
①英国的胡克②德国的施莱登③德国的施旺④德国的魏尔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此题考查课外阅读栏目,科学家的故事﹣﹣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
解答:解: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大意是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产生细胞.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故选:B.
点评:课外阅读栏目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认识生物学的价值,渗透人文精神,应引起重视.
19.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顺序是( )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②在低倍镜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象清晰为止.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③④②①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高倍显微镜使用的正确步骤应为:
a、一“找”,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目标.
b、二“移”,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下呈的是倒立的虚像,移动时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的哪一方向就像哪方向移动装片即可,口诀“偏哪向哪移”.
c、三“转”,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d、四“调”,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